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在近视患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蔡祎

    目的 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在近视患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方法 对照组给予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镶术,实验组给予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结果 手术后实验组患者的视力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视力(P<0.05).结论 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治疗近视患者,对患者视力矫正有非常好的效果,安全性也比较的高、可以促进上皮的愈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TPRK与FS-LASIK矫正近视散光疗效的比较

    作者:阳珊;李莹;姜洋;王忠海;金玉梅

    目的:观察比较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TPRK)与飞秒激光制瓣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矫正近视散光的疗效及视觉质量.方法:前瞻性研究.连续收集2016年1-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眼科行准分子激光治疗近视患者120例(240眼),其中接受TPRK手术60例(TPRK组),FS-LASIK手术60例(FS-LASIK组).术前及术后1年检查裸眼视力(UCVA)、球镜度及柱镜度.采用国家眼科研究所屈光生命质量(NEI-RQL)调查问卷对2组术后总体评价、术后与术前佳矫正时的视觉质量及视觉症状进行比较.视力及屈光度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视觉质量评分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术后3d,FS-LASIK组较TPRK组UCVA更佳(86.7% vs.39.2%,x2=12.80,P=0.007),而术后1个月至随访结束TPRK组与FS-LASIK组UCVA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TPRK组与FS-LASIK组总体满意度均为96.7%,91.7%的患者如再次选择还愿意选择手术替代眼镜,其中白天远视力优于术前是显著项目,夜间眩光、视近阅读评分较低,男性夜视力差的比例多于女性(x2=10.68,P=0.046);近处阅读疲劳女性患者比例多于男性(x2=11.32,P=0.002).结论:TPRK与FS-LASIK术后长期视觉质量并无明显差异,夜间眩光、视疲劳是准分子术后常见的不适症状且存在性别差异.

  • 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治疗近视散光术后散光的矢量分析

    作者:孙丽霞;辜美山;张日平;李瑾瑜;李森茂;张铭志

    目的:采用Alpins矢量分析法分析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TransPRK)治疗近视散光的效果,探讨影响散光矫正的因素.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在汕头国际眼科中心行TransPRK矫正近视散光且术后坚持随访3个月的患者99例(167眼),分成低散光组(-0.25-0.75 D)和相对高散光组(-1.00-4.75 D).采用Alpins矢量分析法对手术前后散光的相关指标进行计算和评估,手术前后指标采用配对t检验;影响散光矫正的因素之间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术前主觉验光球镜度为(-3.57±1.22)D,散光度为(-0.93±0.62)D.术后3个月主觉验光球镜度为(+0.12±0.25)D,散光度为(-0.04±0.23)D.目标矫正散光量绝对值(|TIA|)为(0.86± 0.58)D,手术矫正散光量绝对值(|SIA|)为(0.87±0.59)D,误差量绝对值(|DV|)为(0.10±0.21)D,误差值(ME) (0.01±0.17)D,误差角(AE)(1.49±13.27)°,矫正指数(CI)为0.98±0.33.|SIA|与|TIA|呈正相关(r=0.94,P<0.001).|AE|与|DV|呈正相关(r=0.83,P<0.001).ME与|SIA|呈正相关(r=0.23,P<0.001).2组DV|、ME和CI相似;低度散光组的|AE|为5.78°±16.34°,相对高散光组为1.82°±4.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2,P=0.04).术后37只患眼(22.0%)有残余散光,其中60%的患者手术前后轴向改变量大于30°,发现术前散光轴变化呈逆时针改变,转轴度为-2.30°±45.88°.结论:TransPRK对散光的矫正效果与散光大小和轴向矫正的准确性关系密切,为了减少术后散光,需提高术中矫正散光大小和轴向的准确性.

  • 应用Fourier分析法对比FS-LASIK与TPRK矫正散光的准确性

    作者:江露;谢文;胡中立;周海涛;徐鹏;胡亮;吕帆

    目的:应用Fourier分析法对比飞秒激光制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与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TPRK)矫正近视散光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行FS-LASIK及TPRK手术的近视散光患者共267例(453眼),其中FS-LASIK组137例(228眼),TPRK组130例(225眼).分别收集术前及术后3~6个月间早的一次随访数据,包括裸眼视力(UCVA)、佳矫正视力(BCVA)、主觉验光度数、角膜地形图等.应用Fourier分析法将术前、术后屈光度转换成术前总散光(TJ0、TJ45),术前角膜散光(CJ0、CJ45),术后总散光(RJ0、RJ45)及散光矫正率(CRJ0、CRJ45),比较2组散光矫正的准确性.2组间数据比较采用协方差及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组内数据比较采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结果:FS-LASIK组散光分量及矫正率为TJ0=0.369 D,TJ45=-0.043 D,CJ0=0.695 D,CJ45=-0.018 D,RJ0=0.000 D,RJ45=0.000 D,CRJ0=100%,CRJ45=100%,TPRK组的散光分量及矫正率为TJU=0.369 D,TJ45=0.000 D,CJ0=0.600 D,CJ45=0.003 D,RJ0=0.000 D,RJ45=0.000 D,CRJ0=100%,CRJ45=100%.2组间相比,TJ0、TJ45、CJ45、RJ45、CRJ45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S-LASIK组CJ0、RJ0大于TPRK组(Z=-2.615,P=0.009;Z=-2.419,P=0.016);TPRK组CRJ0大于FS-LASIK组(Z=-1.978,P=0.048).组内参数相比,FS-LASIK组TJ0大于TJ45,CJ0大于CJ45(Z=-10.886、-12.926,P<0.001),RJ0与RJ45、CRJ0与CRJ4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PRK组TJ0大于TJ45,CJ0大于CJ45(Z=-10.539、-12.735,p<0.001),RJ0与RJ45、CRJ0与CRJ4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FS-LASIK及TPRK手术矫正近视散光的垂轴成分及斜轴成分的散光都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 TransPRK和LASEK术后恢复的对比研究

    作者:赵炜;董泽红;师蓉;王雨生;陈雪婷;董丽蓉;冯洁

    目的 观察经角膜上皮的屈光性角膜切削术(TransPRK)和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LASEK)术后恢复的差异.方法 前瞻性研究.分析行TransPRK(134例,268眼)和LASEK(90例,180眼)2种手术方式后近视患者配戴绷带镜的总时长(后文简称摘镜时间),术后ld裸眼视力(UCVA) (LogMAR),摘镜后UCVA,摘镜时等效球镜度(SE),以及术后1、3个月时患者的UCVA和SE.采用t检验、卡方检验等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LASEK组平均摘镜时间为(5.46±1.12)d,术后3d摘镜率为57.8%,术后5d摘镜率为95.6%.TransPRK组平均摘镜时间为(3.82±0.98)d,术后3d摘镜率为89.6%,术后5 d摘镜率为100%.2种手术方式摘镜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12,P<0.001).LASEK组术后1 d UCVA为0.42±0.05,TransPRK组术后1 d UCVA为0.32±0.0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7.81,P<0.001).摘镜当天,LASEK组UCVA为0.23±0.17,TransPRK组为0.34±0.2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98,P<0.001).摘镜当天,LASEK组的SE为(0.39±0.71)D,TransPRK组的SE为(0.33±0.66)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22,P< 0.001).术后l、3个月时,2组的UCVA以及SE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TransPRK比LASEK术后上皮愈合更快,摘镜时间更短,远期视力一致.

  • 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治疗不规则角膜散光的视觉质量观察

    作者:刘静;陈世豪;王一博;张佳;汪凌;许琛琛;王勤美

    目的 观察对不规则角膜散光患者施行角膜地形图引导的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后患者视觉质量的改善情况.方法 非随机前瞻性临床研究.收集不规则角膜散光患者12例(15眼),施行角膜地形图引导的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观察术前及术后1个月、3个月患者UCVA、BCVA、屈光状态、对比敏感度,记录术后角膜haze出现的时间与分级,以及安全性、有效性指数.数据采用重复样本的方差分析进行比较.结果 ①UCVA均值术前为4.11±0.28,到术后3个月提高至4.88±0.16(F=36.706,P<0.05);BCVA均值术前为4.86±0.08,到术后个3月提高至4.98±0.09(F=5.075,P<0.05),且无一眼视力较术前下降;手术治疗的安全性指数为1.025,有效性指数为1.004.②术前平均等效球镜度与平均柱镜度分别由术前的(-3.73±4.62)D、(-1.71±1.43)D,下降至术后3个月的(-0.03±0.09)D(F=-4.034,P<0.05)、(-0.38±1.14)D,(F=-9.192,P<0.05).③术后3个月3、6、12 c/d3种空间频率对比敏感度与术前相比均明显提高(P<0.05).④术后1个月haze出现2例,到术后3个月时全部消退.结论 角膜地形图引导的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可以有效矫正不规则角膜散光;改善不规则角膜散光患者的对比敏感度,提高患者视觉质量.

  • 多元化屈光手术的设计与抉择

    作者:李莹

    矫正屈光不正的屈光手术已经进入了多元化的时代。越来越先进的手术设备和材料,越来越娴熟求精的手术技巧和越来越被大众所接受已经是毫无置疑的现状。面对多元化的手术方式,如何个性化地选择手术方式和进行准确的手术设计是当前备受关注的焦点问题,其目的是为更好地提高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和眼内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屈光手术的安全性,患者的视觉质量和满意度。激光角膜屈光手术仍是目前主流的屈光手术方式。

  • 智能脉冲技术辅助的激光角膜屈光手术早期效果

    作者:张军燕;李莹

    目的:分别比较智能脉冲技术(SPT)辅助的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TPRK)与普通TPRK,SPT辅助的飞秒激光制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与普通FS-LASIK治疗近视的早期视力结果。方法回顾性非随机对照研究。表层手术组:纳入行SPT辅助的TPRK手术患者19例(36眼)为SPT-TPRK组,行普通TPRK手术患者21例(40眼)为普通TPRK组,分别记录患者术后3 d、10 d、1个月及3个月时的裸眼视力(UCVA);板层手术组:纳入接受SPT辅助的FS-LASIK患者25例(49眼)为SPT-FS-LASIK组,接受普通FS-LASIK手术患者24例(48眼)为普通FS-LASIK组,分别记录患者术后1 d、10 d、1个月及3个月时的UCVA;记录各组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的角膜地形图表面规则指数(SRI)和表面非对称性指数(SAI)。数据采用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卡方检验及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比较。结果普通TPRK组和SPT-TPRK组相比,术后视力恢复情况整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前、术后1个月及3个月时角膜地形图SRI和SAI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普通FS-LASIK组与SPT-FS-LASIK组相比,术后视力恢复情况整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067, P<0.01),2组之间术后1、10 d的UCV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T-FS-LASIK组UCVA更好;术后1 d 2组UCVA≥1.0的术眼比例分别为25%、39%,术后10 d分别为61%、73%,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组术后1个月的角膜地形图SRI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95,P<0.01),SPT-FS-LASIK组较低。结论与普通FS-LASIK相比,SPT-FS-LASIK术后患者早期视力更优,接受SPT辅助的TPRK或FS-LASIK手术的患者中有更大比例在术后早期获得好的UCVA。

  • 三种全激光角膜屈光手术技术要点与前景

    作者:胡亮;王勤美

    近视激光手术已经迈入“无刀”的全激光时代,其特点是手术的安全性、准确性和可预测性都有很大程度提高.现有的全激光手术可分为3类:飞秒激光联合准分子激光手术、单准分子激光手术和单飞秒激光手术.全激光手术具有提高角膜制瓣和基质切削的准确性,减少手术器械对角膜的接触损伤,减少术后角膜生物力学的改变等优点,是目前屈光手术发展的大方向和趋势.笔者对这3种全激光手术各自的技术要点,包括患者的选择、手术的优势、手术的缺点及并发症、术后的矫正效果、视觉质量等方面和全激光角膜屈光手术的技术发展前景进行详细的科学阐述.

  • 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治疗近视的临床疗效

    作者:徐婧;李莹;王忠海;姜洋;金玉梅;丁欣;艾凤荣

    目的 评价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TPRK)治疗近视和散光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纳入行TPRK的近视和近视散光患者38例(72眼)作为TPRK组,选择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手术患者34例(64眼)作为对照组.术后1、3、10 d在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上皮修复情况,记录患者主观疼痛评分,术后10 d,1、3、6个月复查视力、屈光度、角膜上皮下混浊(haze)评分和角膜共聚焦显微镜检查.数据处理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x2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角膜上皮一期愈合.LASEK组和TPRK组角膜上皮完全愈合时间为(3.3±1.9)d和(2.3±1.2)d,TPRK术后上皮修复时间明显较短(t=8.659,P<0.01).2种手术方式术后1、3d疼痛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683、-0.380,P>0.05).术后3d视力≥1.0者LASEK组和TPRK组分别占13%和35%(x2=9.105,P<0.01),术后3个月2组患者均达到术前预期矫正视力.术后10 dTPRK组等效球镜度(SE)小于LASEK组(t=5.691,P<0.05),术后1、3、6个月2种手术方式SE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所有角膜透明,无明显haze形成,共聚焦显微镜显示TPRK术后1个月角膜基质高反光和细胞激活程度较LASEK轻.结论TPRK可以有效治疗近视和散光,有较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与LASEK相比,术后角膜上皮和视力恢复快,可获得同样良好的预期矫正视力.

  • LASEK和TPRK治疗低中度近视的疗效对比

    作者:赵丹丹;赵广华;黄蓓;汪俊

    目的 比较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TPRK)治疗低中度近视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病例研究.收集2014年7月1-31日在南京东南眼科医院行LASEK患者28例(56眼)和行TPRK患者25例(49眼).术后观察上皮愈合时间、裸眼视力(UCVA)和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术后随访6个月.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2组数据.结果 术后1周,LASEK组UCVA为5.01±0.05 ,TPRK组为5.06±0.06,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9,P<0.05).术后3、6个月,2组UCV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ASEK组术后上皮愈合时间为(5.8±0.9)d,长于TPRK组[(3.2±0.4)d](t=3.89,P<0.01).随访期间2组均未发现0.5级以上的haze.结论 TPRK治疗低中度近视安全、有效、准确,相对于LASEK术后上皮恢复更快、视力更好.

  • 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和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治疗中低度近视术后早期疗效观察

    作者:吕欢;薛丽霞;万艳丽;穆建华

    目的 对比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TransPRK手术)和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K术)两种手术方式治疗中低度近视早期的疗效差异.方法 收集2017年5月至2018年1月之间在我院行表面切削手术的患者共156例.观察术前及术后3个月内患者的上皮愈合时间、眼部疼痛评分、裸眼视力、佳矫正视力、屈光度及角膜像差变化.结果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TransPRK组角膜上皮愈合时间为(2.98±1.02)d.LASEK组为(4.03±1.22)d.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视力方面,两组患者术后视力逐渐提高,TransPRK组术后1周裸眼视力为0.8±0.13,LASEK组为0.8±0.26.术后1周时两组患者视力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ransPRK组与LASEK组术后1个月和3个月屈光度变化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ransPRK组与LASEK组患者术后角膜球差及高阶像差相比各自术前均有升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相比,术后1个月和3个月慧差及高阶像差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3 d内疼痛评分均逐日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ransPRK手术相对于传统LASEK手术角膜上皮愈合时间更快,术后角膜像差更小.

  • 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与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治疗中高度近视的疗效对比

    作者:李瑾瑜;张日平;孙丽霞;王贤;刘彩霞

    目的:评估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TransPRK)和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K)两种方法治疗中高度近视的疗效.方法:连续收集我院行表面切削手术的138例患者,分为TransPRK组(80例)和LASEK组(58例),两组病人均使用阿玛仕准分子激光系统的消像差模式进行切削治疗.随访3个月,观察术后上皮愈合时间、术后第1天疼痛评价、裸眼视力、佳矫正视力、屈光度、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情况及角膜光密度的变化.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TransPRK组在术后上皮愈合时间和疼痛评分方面均优于LASEK组(P<0.05).两组间术后1、3个月等效球镜度无差异,而TransPRK组术后3个月等效球镜比LASEK组更趋远视化(P=0.04).两组术后裸眼视力逐渐提高(P<0.001,P=0.001),术后1周TransPRK组裸眼视力好于LASEK组(P=0.07),其余时点两组未见差异;佳矫正视力两组均呈现出术后1个月稍下降,到3个月时恢复至术前水平的变化趋势(P<0.001,P<0.05),而组间比较未见统计学意义.术后1、3个月两组间Haze的分布未见统计学意义.两组角膜光密度术后1个月均较术前增加,至术后3个月恢复到术前水平(P=0.042,P=0.033),组间对比也未见统计学意义.结论:TransPRK术后上皮愈合更快,疼痛轻微,早期视力恢复也更快,而到术后3个月时两组在视力、屈光度、Haze和角膜光密度方面疗效相当.

  • 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与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治疗中低度近视的疗效对比

    作者:李瑾瑜;张日平;孙丽霞;王贤;刘彩霞

    目的:评估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TransPRK)和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K)两种方法治疗中低度近视的疗效.方法:连续收集我院行表面切削手术的80例患者,分为TransPRK组(40例,共78眼)和LASEK组(40例,共80眼),两组病人均使用阿玛仕准分子激光系统的消像差模式进行切削治疗.随访3个月,观察术后上皮愈合时间、术后第1天疼痛评价、佳矫正视力、屈光度、角膜像差、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情况及角膜光密度的变化.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TransPRK组在术后上皮愈合时间和疼痛评分方面均优于LASEK组(P<0.05).TransPRK组术后1、3个月等效球镜度无差异,而LASEK组术后3个月优于术后1个月(P<0.05),而两组间差异比无统计学意义.视力方面,两组均呈现出术后1个月佳矫正视力稍下降,到3个月时恢复至术前水平的变化趋势(P<0.001;P<0.05),而组间比较未见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1个月角膜彗差、角膜高阶像差均较术前出现不同程度升高,到术后3个月基本稳定;其中LASEK组术后1个月时角膜彗差较TransPRK组高(P<0.05);另外角膜球差在术后1个月、3个月时均与术前无明显差异.术后1、3个月两组间Haze的分布未见统计学意义.两组角膜光密度术后1个月均较术前增加,至术后3个月恢复到术前水平(P<0.001),组间对比也未见统计学意义.结论:TransPRK术后上皮愈合更快,疼痛轻微,而在视力、屈光度、像差、Haze和角膜光密度方面与去瓣LASEK疗效基本相当.

  • FS-LASIK和T-PRK与SMILE术后干眼参数的变化

    作者:李瑞霞;沈政伟;揭黎明;郑林

    目的:应用眼表综合分析仪研究飞秒激光辅助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emtosecond laser-assisted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FS-LASIK)、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transepithelial 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T-PRK)和全飞秒小切口透镜取出术(small incision lenticule extraction,SMILE)后干眼症状和体征的变化.方法:收集2017-01/05在我院行角膜屈光手术患者98例196眼,按术式分三组:FS-LASIK组、T-PRK组和SMILE组.所有患者术前和术后1wk,1、3、6mo均行以下检查:眼表疾病指数(ocular suface disease index,OSDI)问卷、眼表综合分析仪红外线下泪河高度测量(tear meniscus height,TMH)、红外线首次泪膜破裂时间(the first tear film break-up time,FBUT)和平均泪膜破裂时间(average tear film break-up time,ABUT)测量、角膜荧光素染色(comeal fluorescence staining,FL)、基础泪液分泌试验Ⅰ(SchirmerⅠtest,SⅠt).结果:(1)OSDI指数:三组患者间术后OSD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组间=2.799,P组间<0.05).但各组不同时间点的OSDI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85.942,P时间<0.001).各组患者OSDI指数术后1wk,1、3mo时较术前明显增加,术后6 mo各组患者均恢复到术前水平.术后3 mo时,各组患者OSDI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其中T-PRK组的OSDI值较其它两组高.(2)TMH:三组患者间术后TM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组间=1.720,P组间<0.05).各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TMH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11.202,P时间<0.001).各组患者TMH值在术后1 wk和1 mo时较术前明显降低,术后3、6 mo恢复至术前水平.术后3 mo时,各组TMH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其中SMILE组的下泪河高度高于其它两组.(3)FBUT:术后三组患者间FBU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组间=1.428,P组间=0.245).各组内不同时间点的FBU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4.511,P时间=0.001).各组FBUT值在术后1 wk、1 mo时较术前明显降低,术后3、6 mo时恢复至术前水平.术后各时间点,不同组间FBU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ABUT:术后三组患者间ABU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组间=1.290,P组间<0.05).但各组内不同时间点的ABU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10.294,P时间<0.001).各组ABUT值在术后1wk和1mo时较术前明显降低,术后3、6 mo时恢复至术前水平.术后1 mo时不同组间的ABU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其中,SMILE组的ABUT值高于T-PRK组和FS-LASIK组.(5)FL:术后三组患者间F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组间=0.816,P组间=0.445).各组内不同时间点的FL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5.539,P时间=0.004).各组FL评分值在术后1 wk和1 mo时较术前明显升高,术后3、6 mo时恢复至术前水平.术后各时间点,不同组间的FL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SⅠt:术后三组患者间SⅠ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组间=0.225,P组间=0.799).各组内不同时间点的SⅠ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4.604,P时间=0.003).各组患者SⅠt值在术后1 wk和3 mo时较术前稍有升高,但均处于正常值范围内;术后1、6 mo的SⅠt值与术前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间点,不同组间的SⅠ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S-LASIK、T-PRK和SMILE三种角膜屈光手术均会在术后一定时间内引起不同程度的干眼,但后期可逐渐恢复.SMILE术后较FS-LASIK及T-PRK术在泪膜稳定性方面恢复更快,而T-PRK术后不适症状改善慢.

  • TransPRK治疗中高度近视术中使用低浓度MMC预防haze的疗效

    作者:李瑾瑜;张日平;孙丽霞;王贤;刘彩霞

    目的:探讨TransPRK治疗中高度近视中使用低剂量MMC预防haze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观察角膜光密度的变化.方法:收集我院行TransPRK手术治疗中高度近视的患者61例,随机分为试验组(0.1g/L MMC放置40s)21例和对照组(0.2g/L MMC放置40s)40例.所有患者随访3mo,观察的指标包括术后上皮愈合时间、术后第1d疼痛评价、佳矫正视力、屈光度、haze情况及角膜光密度的变化.结果:术后0.1g/L组上皮愈合时间为3.86±1.11d,0.2g/L组为4.23±1.27d,术后第1d疼痛评分0.1g/L组为2.01±0.58分,0.2g/L组为1.79±0.7分,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667、0.582);0.1g/L组术后1、3mo等效球镜度分别为0.28±0.25、0.05±0.23D,0.2g/L组分别为-0.13±0.17、0.07±0.22D;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78、0.490).视力方面,0.2g/L组术后1mo视力稍下降,到3mo时恢复至术前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847,P<0.001),0.1g/L组虽然也表现出这种变化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F=3.038,P=0.093),而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两组间1、3mo haze情况未见统计学差异(z=-0.709,P=0.479;z=-0.478,P=0.633).两组术后1mo角膜光密度均较术前增加,至术后3mo恢复到术前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1g/L组:F=27.399,P=0.001;0.2g/L组:F=8.313,P=0.001),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TransPRK治疗中高度近视术中使用低浓度MMC预防haze是安全、有效的,其疗效与常规用量(0.2g/L)相当,而且视力更早趋于稳定;判断角膜透明性时,光密度测量可以作为裂隙灯检查外的一种辅助手段.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