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心脏死亡供肾中使用机械灌注的保存效果评价

    作者:黄莹;孙煦勇;秦科;董建辉;蓝柳根;曹嵩;廖吉祥;李壮江

    目的 探讨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肾移植中使用机械灌注的保存效果.方法 对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4月收治的68例心脏死亡供肾移植受者资料进行分析,根据不同供肾保存方式,将其分为静态冷储组和机械灌注组,每组有34例,比较两组受者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发生情况及其早期移植肾功能.结果 机械灌注组的住院时间为(14.15±3.77)d,DGF发生率为14.7%;静态冷储组的住院时间为(16.97±6.13)d,DGF发生率为35.3%,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术后1 w内,两组血肌酐、尿素氮总体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机械灌注组灌注3h后,阻力系数由开始灌注时的(0.1935±0.0633)mmHg/(ml· min)下降到(0.1532±0.0697) mmHg/(ml· min),流量从(61.71 ±31.82)ml/min上升到(101.12±28.93)ml/min,2例DCD供肾使用机械灌注中,因供肾病理提示存在化脓性感染灶弃用.结论 机械灌注保存能够降低心脏死亡供肾移植受者DGF发生率,值得推广使用.

  • 中国移植器官保护专家共识(2016版)

    作者:中国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医师分会;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移植学组;中国肝移植注册中心科学委员会

    1 前言器官移植是目前治疗终末期器官衰竭为有效的手段.有研究结果显示:供器官获取、保存及移植后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影响移植预后的重要因素[1].自20世纪中期起,各研究中心不断研发、改进器官保存液,如Collins液、UW(the University of Wisconsin)液、HTK(histidine-tryptophan-ketoglutarate)液等相继问世,促进了基于器官保存液的静态冷保存(static cold storage,SCS)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器官保存进一步摆脱了时间及地域限制,器官保护技术进入崭新的纪元,极大地推动了器官移植事业的进步[2].

  • 离体机械灌注在肝移植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永林

    器官短缺是一个严峻的问题,由于缺少可利用的移植肝,每年死于移植等待的患者就占到移植名单的10%~ 15%[1,2].尽管存在不同类型的肝移植器官捐献如劈离式、多米诺、活体肝移植,也不能解决器官持续短缺的问题[3].拓展供体池,减少移植等待死亡,使用扩大标准或边缘供体的肝脏移植逐渐增加,特别是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onation after cardiac death, DCD)正逐步成为临床移植活动中重要的器官来源.

  • 移植供肝保护新进展

    作者:朱泽斌;赵强;何晓顺

    肝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肝病唯一有效的方法,随着肝移植技术的不断提高,适应证的不断扩大,术后预后的不断改善,等待肝移植的患者越来越多,因此移植界面临供体严重不足的问题.肝缺血再灌注损伤(IRI)严重制约“边缘”供肝的利用,大限度减少供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对于提高肝移植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移植供器官的来源为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由于器官保护技术直接影响供体器官的质量及受体移植后预后,因此器官保护在器官捐献工作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本文就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生机制,供肝质量评估,器官获取,肝保存和修复以及器官转运几个方面的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肝脏机械灌注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世贵;王成

    目前,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成为我国器官来源的唯一合法途径.肝移植数量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器官移植大国.而肝脏保存质量成为影响患者移植术后的关键因素之一.如今,机械灌注是供肝保存主要方法之一,目前常用的有常温机械灌注、低温机械灌注何低温携氧机械灌注等方式.本文将分别阐述各种方式的发展及特点,并做一简单总结和展望.

    关键词: 肝脏 机械灌注
45 条记录 3/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