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胸腺瘤Masaoka分期及WHO分型与重症肌无力关系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胸腺瘤Masaoka分期及WHO分型与重症肌无力关系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2月-2009年9月胸腺瘤切除标本及完整病例81例,运用统计学软件分析胸腺瘤Masaoka分期及WHO分型与重症肌无力的关系.结果 胸腺瘤Masaoka临床不同分期之间合并重症肌无力的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腺瘤WHO组织学不同分型之间合并重症肌无力的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腺瘤Masaoka临床分期与WHO组织学分型之间的关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κ =0.580,C=0.503).结论 胸腺瘤Masaoka临床分期与合并重症肌无力有一定的关系,胸腺瘤WHO组织学分型与合并重症肌无力也有一定的关系,同时WHO分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Masaoka临床分期,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评价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
41例原发性胸腺癌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效果分析
目的 总结胸腺癌的临床特点,探讨其手术治疗的效果,并分析与胸腺癌外科治疗术后预后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2月~2015年7月我院手术且病理确诊的41例胸腺癌患者资料,分析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并对全组患者进行随访,观察手术效果. 结果 术后病理鳞癌29例,不典型类癌5例,典型类癌4例,小细胞癌2例,肉瘤样癌1例.采用Masaoka分期系统对胸腺癌进行分期:Ⅰ期9例,Ⅱ期6例,Ⅲ期15例,Ⅳ期11例.R0切除26例,姑息性切除9例,探查活检6例.全组随访38例,失访3例,失访率7.3%.中位随访时间48个月(1~151个月),3年、5年和10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8.0%、81.5%和53.2%,3年、5年和10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80.2%、68.2%和35.1%.单因素分析显示是否R0切除是影响胸腺癌术后复发的因素(P =0.029),术后Masaoka分期(P =0.031)和是否R0切除(P =0.044)是影响胸腺癌患者术后生存的因素. 结论 胸腺癌的常见临床症状为胸背部疼痛及胸闷,其手术切除术后效果相对较好,Masaoka分期和是否R0切除是影响胸腺癌患者术后生存的危险因素.
-
胸腺瘤239例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胸腺瘤是常见的纵隔肿瘤之一,占纵隔肿瘤的20%~40%.本研究探讨影响胸腺瘤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1985-10-01-2012-11-30收治的经病理确诊的378例胸腺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原病理类型按2004年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分型标准重新分型,随访239例患者,生存率的计算及单因素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其间差异性使用Log-rank检验进行计算,所有经单因素生存分析有意义的参数均纳入多因素生存分析Cox回归模型进行计算.结果 随访239例患者,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有无临床症状、肿瘤切除范围、是否侵犯大血管、WHO组织学分类和Masaoka分期对胸腺瘤患者预后有显著性影响.Cox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切除范围(HR=3.25,95%CI:1.747~2.322,P<0.000 4)、是否侵犯大血管(HR=5.28,95%CI:2.368~10.681,P<0.000 1)、WHO分型(HR=1.836,95%CI:1.253~3.192,P<0.005 6)和Masaoka分期(HR=3.129,95%CI:1.964~5.83,P<0.001 2)是影响胸腺瘤患者远期生存率的独立因素.是否合并重症肌无力对胸腺瘤预后无影响.结论 WHO组织分型、Masaoka分期、肿瘤切除范围和是否侵犯大血管是影响胸腺瘤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
-
骨桥蛋白在胸腺瘤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检测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在胸腺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OPN在53例胸腺瘤和20例非肿瘤胸腺(non-neoplastic thymus,NNT)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合胸腺瘤与NNT组织、胸腺瘤Masaoka分期、胸腺瘤WHO分型、胸腺瘤是否合并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 MG),比较OPN在胸腺瘤与正常胸腺组织、胸腺瘤分期、胸腺瘤分型、胸腺瘤是否合并MG中的表达差异.结果 OPN在胸腺瘤组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NNT组(75.5% vs 15.0%,P < 0.001);OPN在胸腺瘤Masaoka分期的Ⅱ~Ⅳ期组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Ⅰ期组(90.9% vs 64.5%,P = 0.028);OPN在胸腺瘤WHO分型的B/C型组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A/AB型组(90.5% vs 65.6%,P = 0.040);OPN在合并MG的胸腺瘤组的阳性表达率与不合并MG的胸腺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1.5% vs 69.2%,P = 0.300).结论 OPN与胸腺瘤的形成、胸腺瘤的恶性程度、侵袭性有关,与是否合并MG无关.OPN的表达可作为胸腺瘤临床诊断和患者预后判断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
-
胸腺上皮性肿瘤中TTF1、Ki-67的表达与WHO分型的关系及临床意义
目的 观察TTF1及Ki-67在胸腺上皮性肿瘤(Thymic epithelial tumors,TET)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WHO分型的关系及二者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59例TET标本,其中诊断一致的51例,不一致8例.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TTF1及Ki-67在诊断一致的51例TET及30例胸腺增生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 在诊断不一致的8例TET中,4例与AB型有关.在诊断一致的51例TET中,TTF1及Ki-67在TET中的表达均显著高于胸腺增生组(P<0.05).TTF1仅在AB型胸腺瘤中表达(11/15),其表达与WHO分型有关.Ki-67标记指数从A型到胸腺癌逐渐增加,且在A型与胸腺癌的表达范围不重叠,其表达与WHO分型及MasaoKa分期均有关.同时TTF1及Ki-67在TET中的表达没有相关性.结论 TTF1是AB型胸腺瘤相对特异性的标记;Ki-67不仅对A型与胸腺癌中的区分有帮助,同时具有很好的指示预后的价值.
-
48例胸腺肿瘤的临床分析及文献复习
目的 探讨胸腺肿瘤的生存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2001年5月~2009年3月手术病理活检证实为胸腺肿瘤患者共48例,根据2004年WHO病理学分型分为胸腺瘤及胸腺癌两大类:A型,AB型,B1型,B2型,B3型为胸腺瘤;C型为胸腺癌.结合1994年Masaoka分期系统进行临床资料分析,并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 随访时间至少为24个月,单因素分析胸腺瘤患者2年生存率96.67%.胸腺癌2年生存率22.22%.结论 病理学分型和Masaoka分期是影响预后的关键因素.放疗对于组织学类型不同的肿瘤敏感性存在不同:对B型胸腺瘤疗效较好,对胸腺癌疗效欠佳.胸腺癌恶性程度高,首选以活检术后基因检测的个体化化疗,纵膈姑息放疗为辅的综合治疗.化疗在晚期胸腺肿瘤患者中的作用明显.
-
骨桥蛋白在胸腺瘤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
目的 检测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在胸腺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OPN在60例胸腺瘤和18例正常胸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合病例资料及胸腺瘤Masaoka分期、胸腺瘤WHO分型,比较OPN在胸腺瘤与正常胸腺组织、不同胸腺瘤Masaoka分期、不同胸腺瘤WHO分型的表达差异.结果 OPN在胸腺瘤组织中阳性颗粒的平均灰度和阳性单位值显著高于正常胸腺组织(P<0.05);OPN在胸腺瘤不同Masaoka分期间阳性颗粒的平均灰度和阳性单位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OPN在胸腺瘤不同WHO分型间阳性颗粒的平均灰度和阳性单位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OPN与胸腺瘤的形成及胸腺瘤的恶性程度、侵袭性有关.OPN的表达可能作为胸腺瘤临床诊断和患者预后判断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
-
胸腺瘤组织中c-myc基因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 研究c-myc基因在胸腺瘤组织中的表达,探讨c-myc基因与胸腺瘤的发生发展、恶性程度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c-myc在41例胸腺瘤和18例非肿瘤胸腺组织中的表达,结合胸腺瘤WHO分型、Masaoka分期,研究c-myc基因在胸腺瘤各分型、分期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c-myc在胸腺瘤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3.4%,在非肿瘤胸腺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16.7%,两者间有统计学差异(P<0.01).c-myc在良性胸腺瘤(A/AB型)和恶性胸腺瘤(B1~B3型)中的表达分别为30.0%和74.2%,两者有统计学差异(P<0.05).c-myc在非侵袭性胸腺瘤(Ⅰ期)与侵袭性胸腺瘤(Ⅱ~Ⅳ期)中的表达分别为33.3%和75.9%,两者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c-myc与胸腺瘤的发生发展有关;与胸腺瘤的恶性程度、侵袭性有关.
-
胸腺肿瘤分期的历史及进展
胸腺上皮肿瘤是比较少见的原发性纵膈肿瘤,因其发病率低,目前缺少一个由Union for Interna-tional Cancer Control (UICC)和The American Joint Commission on Cancer (AJCC)发布的官方分期系统.现有的分期系统种类繁多,争议较大,也未得到临床的验证,难以指导临床治疗策略的选择,也不利于术后的管理和判断预后,阻碍了该类疾病的研究进展.目前国际胸腺恶性肿瘤兴趣组(International Thymic Malignancy In-terest Group,ITMIG)和国际肺癌研究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Lung Cancer,IASLC)正联合着手制定一个广泛的、统一的、操作性强的胸腺恶性肿瘤新分期系统.
-
胸腺癌患者的手术预后及其影响因素
目的 评估切除情况、病理类型、病理分期及围手术期治疗对胸腺癌手术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5年12月北京协和医院胸外科手术治疗56例胸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0例、女26例,年龄22~81 (52.1±11.5) 岁.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评估影响总生存期及无病生存期的因素.结果 R0切除37例 (67.9%),其它切除19例 (32.1%).Masaoka分期Ⅰ+Ⅱ期13例 (23.2%),Ⅲ期26例 (46.4%),Ⅳ期17例 (30.4%).低级别胸腺癌42例,高级别14例.术后放疗、化疗、化放疗及未治疗分别为17例、12例、18例、9例.随访时间1~10年,随访41例,随访率73%.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93%、74%、61%.切除情况及病理分期影响总生存期,R0切除的术后放疗影响无病生存期,但不影响总生存期.结论 手术治疗可以使大部分胸腺癌患者长期生存,R0切除是胸腺癌预后重要的影响因素.Masaoka Ⅱ~Ⅲ期的R0切除推荐术后放疗.
-
胸腺瘤的外科治疗和预后分析
目的 探讨外科治疗在胸腺瘤治疗中的作用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17年1月就诊于甘肃省人民医院胸外科并接受手术治疗的55例胸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生存率的计算及单因素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组间差异使用Log-rank检验进行计算,所有经单因素生存分析有意义的参数均纳入多因素生存,采用Cox分析确定与预后相关的因素.结果 55例胸腺瘤患者中,成功随访53例,失访2例.53例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中位随访时间75.3个月,1、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71.1% 、56.7% 、39.3% 和23.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临床症状、肿瘤直径、肿瘤切除范围、Masaoka分期、WHO组织学分类及放化疗对胸腺瘤患者术后长期生存率均有显著影响(P<0.01);多因素Cox分析表明肿瘤切除方式(HR=5.15,95%CI:1.573~16.883,P<0.05)、肿瘤直径(HR=5.53,95%CI:1.879~11.797,P<0.05)、W H O分型(HR=13.23,95%CI:3.015~29.230,P<0.05)、Masaoka分期(HR=5.18,95%CI:1.597~13.737,P<0.05)以及放化疗(HR=12.14,95%CI:2.979~49.503,P<0.05)是影响胸腺瘤术后生存率的独立因素.结论 肿瘤直径、肿瘤切除方式、WHO分型、Masaoka分期以及术后放化疗是影响胸腺瘤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