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重建股骨距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

    作者:陈焕诗;许峰;张中兴

    目的 探讨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中股骨距重建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30例,均为股骨距缺损的不稳定骨折.采用骨折块重建股骨距25例,骨水泥填充塑形重建股骨距5例.保留髋动力,插入骨水泥柄固定.结果 本组手术时间平均(75±10)min,术中出血量平均(400±100)ml.1例92岁患者术后5h死于心功能衰竭.29例获得随访10~30个月,平均18个月.末次随访时按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23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93.1%.结论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一种有效术式,术中应重建股骨距,恢复主要承重结构.

  • 重建股骨距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对比

    作者:袁善有

    目的:研究分析在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治疗中采用重建股骨距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的效果.方法:研究样本选自本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86例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随机选取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为重建股骨距患者,观察组患者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患者,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组间差异显著,其中观察组较为优异(x2=15.9698,P<0.05).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生活质量各项评分组间差异显著,其中观察组较为优异(P<0.05).结论:在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 重建股骨距与PFNA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

    作者:李冠平

    目的:探讨重建股骨距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90例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行重建股骨距治疗,研究组行PFNA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和恢复情况、治疗前后髋关节功能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以及部分负重开始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髋关节功能评分均较前升高,且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FNA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效果明显优于重建股骨距,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少、愈合快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重建股骨距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

    作者:潘捷;黄吉利;龙德生

    目的:探讨重建股骨距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分析2004年1月—2010年11月收治的123例高龄不稳定粗隆间骨折患者.其中采用重建股骨距,使用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61例(修复组),采取切开复位,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62例(对照组).比较2种治疗方法在手术时间长短、术中出血量、术后关节功能评分、并发症及术后下床负重时间等指标.结果:2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修复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开始下床负重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Harris关节功能评分修复组优良率为95.08%,对照组优良率为75.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建股骨距的人工股骨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较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更具优势,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可更早下床活动,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 重建股骨距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

    作者:董立明;廖文波

    目的 探讨重建股骨距结合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方法 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05年10月-2007年10月收治的113例高龄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复位固定股骨大、小粗隆,修复稳定股骨近端,重建股骨距结合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58例(修复组);采用切开复位γ钉内固定术治疗55例(对照组).修复组:男21例,女37例;平均年龄75岁.骨折按Evans-Jenson分型:ⅢA型10例,ⅢB型16例,Ⅳ型32例.对照组:男17例,女38例;平均年龄72.5岁.骨折按Evans-Jenson分型:ⅢA型13例,ⅢB型14例,Ⅳ型28例.两组均为摔伤,受伤至手术时间为3 h~7.5 d,平均1.4 d.两组均合并骨质疏松,合并冠心病、高血压病、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等慢性疾病的1种或几种;无其他部位骨折.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修复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切口均Ⅰ期愈合.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术后12个月修复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4%,对照组为16.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Harris标准评定髋关节功能,修复组优良率93.1%,对照组7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良好,稳定近端、重建及修复股骨距是手术关键.

  •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重建股骨距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作者:石秀峰

    目的:探讨重建股骨距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骨科于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8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组:观察组40例,采用重建股骨距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进行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切开复位γ钉内固定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果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重建股骨距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良好,值得推广使用。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