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Freiberg病影像学诊断及其指导临床治疗的意义

    作者:傅丽晖;王洁;张艳

    目的 探讨Freiberg病的影像学表现及其指导临床诊断与治疗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2-01-2016-11诊治的16例Freiberg病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结合Smillie分期探讨X线片、CT、MRI技术对Freiberg病的诊断价值及其指导临床治疗的意义.结果 7例采用非手术治疗(Smillie分期:Ⅰ期3例,Ⅱ期3例,Ⅲ期1例),随访1~2年病情控制良好.9例采用手术治疗(Smillie分期:Ⅱ期1例,Ⅲ期3例,Ⅳ期5例),其中7例行第2跖骨头病灶清理+Weil截骨术,1例累行第3、4跖骨头抬高+楔形截骨术,1例行第2跖趾关节置换术.结论 X线片、CT及MRI检查有助于Freiberg病的诊断及Smillie分期,并能指导临床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 关节成型术治疗Freiberg病短期临床效果的评价

    作者:王骥;徐子涵;汤宇;邹魁;冯曼玲;戴鹤玲

    目的 观察并评价关节成型术治疗Freiberg病的短期临床效果.方法 自2009-08-2013-04采用关节成型术治疗Freiberg病15例(16足).参考Smillie分期:Ⅲ期5足,Ⅳ期7足,Ⅴ期4足.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评分系统对不同Smillie分期患者手术前后的疼痛、功能、外观3个方面进行临床评价.结果 本组均获得随访6~22个月,平均13.6个月.术后无切口感染及延迟愈合发生,关节间隙维持正常,患足外观正常,无转移性跖骨下疼痛.术后关节疼痛均明显改善,跖趾关节活动度较术前明显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除了Smillie Ⅲ期患者功能评分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余患者疼痛、功能、外观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结论 关节成型术治疗中晚期Freiberg病均有满意疗效,是一种可靠的术式.

  • 不同的手术方式治疗晚期Freiberg病的比较研究

    作者:马强;郝定均;梁晓军;徐军奎

    目的 探讨不同的手术方式治疗晚期Freiberg病的疗效.方法 自2009-03-2014-12诊治63例跖骨头缺血性坏死.分为A、B、C3组,A组接受跖骨颈背侧闭合截骨术,B组接受跖趾关节切除成形术,C组接受跖趾关节置换术.采用AOFAS-LMIS、跖趾关节活动度(MTP-ROM)及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对不同组间的疗效进行评估.跖骨的短缩以及截骨部位的愈合情况通过X线片进行评估.结果 术后3组获得随访3~58个月,平均32.5个月,所有患者的疼痛及跖趾关节活动度得到明显改善.各组术前平均MTP-ROM均较本组术后MTP-ROM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组间比较A组与C组跖趾关节活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C组术后关节活动度分别小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术前AOFAS评分均较本组术后评分低(P<0.05);A组与B组术后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术后评分分别小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术前VAS评分均较本组术后高(P<0.05);术后A组、B组VAS评分分别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A组与B组部分患者出现转移性跖骨痛并发症,C组未出现相关并发症.结论 3种术式均能够显著改善晚期Freiberg病的跖骨痛症状及跖趾关节活动度,跖趾关节置换术在改善关节活动度方面虽然弱于关节成形术,但在改善跖趾关节功能及症状方面较关节成形术和背侧截骨术更明显.

  • Freiberg病治疗策略及疗效评价研究

    作者:任鹏;阿不来提·阿不拉;程二林;买买艾力·玉山;艾合买提江·玉素甫

    背景:Freiberg病发病率低,手术治疗方法多样,但存在争议.根据Smillie不同病理分期指导手术方案的报道较少.目的:探讨Freiberg病不同分期手术方法的选择及疗效评价.方法:选取2001年3月至2016年5月于我院就诊的Freiberg患者57例,其中,男5例,女52例;年龄16~47岁,平均(29.3±7.1)岁.根据Smillie分期,Ⅱ期15例,Ⅲ期17例,Ⅳ期13例,Ⅴ期12例.Ⅱ期、Ⅲ期行跖骨头背侧楔形截骨术(n=32).Ⅳ期、Ⅴ期行跖趾关节成形术(n=12)或Swanson人工关节假体置换术(n=13).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评分系统对手术前后疼痛、行走、穿鞋、跖趾关节活动度等进行临床评价.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6.3±4.5)个月.术后未发生切口感染及延迟愈合,患足外观正常,AOFAS评分升高[(57.24±6.49)vs(83.82±3.92)分,t=-31.097,P=0.000].行跖骨头背侧楔形截骨术后,跖趾关节活动背伸角度(9.18°±2.79°vs 29.18°±6.43°,t=-15.99,P=0.000)和跖屈角度(5.06°±2.51°vs 13.06°±3.85°,t=-13.95,P=0.000)增加.行关节成形术后,术前术后背伸角度与跖屈角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行Swanson人工关节假体置换后,背伸角度(2.84°±2.37°vs 9.84°±3.50°,t=-8.92,P=0.000)和跖屈角度(2.92°±1.80°vs 11.15°±2.70°,t=-13.024,P=0.000)增加.结论:根据Freiberg病分期分别采用不同治疗方式能够取得较好的近期疗效.采取跖骨头背侧楔形截骨术和Swanson人工关节假体置换术能改善跖趾关节活动度.

  • 血管束植入治疗Freiberg病11例

    作者:臧谋圣;方健;赵光勋;王海峰;邢动

    目的 观察血管束植入治疗Freiberg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第1跖背血管束植入跖骨头治疗Freiberg病11例.结果 随访12~50个月,平均26个月,11例X线摄片均有新骨形成,7例治愈,4例有改善,无其他并发症.结论 血管束植入治疗Freiberg病是一种简单、安全及有效的.方法.

  • Freiberg病的影像学诊断

    作者:张学滨;朱先进;孙宏亮;闫燃;王武;冉庆林

    目的:探讨FREIBERG病的X线及MRI影像学特点及相对应FREIBERG病理分级相对应X线表现。方法搜集本院自2010年10月~2014年6月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Freiberg病病例共计21例,其中17例仅行X线检查,4例行X线及MRI共同检查,并对21例X线检查对应相关影像学分期,探讨其影像学特点及并对照Smillie分期对比不同时期影像学特点。结果21例Freiberg病按照Smillie分期分别为Ⅰ期1例,Ⅱ期5例,Ⅲ期7例,Ⅳ期5例,V期3例,其中Ⅰ期病例经MRI证实。其余20例病例均直接经X线诊断作出提示性诊断。结论 Freiberg病临床相对少见,但影像学表现特征性明显,除早期病例外多数均能通过X-ray做出正确诊断,对于X-ray表现阴性的病例,足部MRI检查可帮助确诊。

  • 跖趾关节成形加趾长伸肌腱延长术治疗Freiberg病

    作者:郭建斌;闫金洪;郭海涛;侯巍;韩一生;王树森

    [目的]总结跖趾关节成形加趾长伸肌腱延长术治疗Freiberg病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2007年2月~2010年12月治疗患者31例,男8例,女23例;年龄19 ~54岁,平均24岁.根据Smillie分期:Ⅱ期11例,Ⅲ期17例,Ⅳ期3例.按美国足踝骨科协会(AOFAS)评分为64分.经手术清除脱落的软骨碎片及死骨,将跖骨头修整成类球形,解剖游离并延长第2趾长伸肌腱.[结果]术后切口均Ⅰ/甲愈合.30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8 ~40个月,平均26个月.术后3个月所有患者疼痛均明显缓解,畸形改善.跖趾关节背伸改善0°~45°,平均20°;跖屈改善0°~10°,平均5°.术后1年除3例患者出现第2跖趾关节背伸无力及活动后轻微疼痛外无其他并发症.术后2年除2例患者有运动后疼痛外其余患者均无其他不适.按美国足踝骨科协会(AOFAS)评分为88分,优和良为25例,占83.3%.[结论]跖趾关节成形加趾长伸肌腱延长术治疗Freiberg病具有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费用低廉,适合在基层医院开展等优点.并且在治疗中不需要放置内固定及关节假体,避免了因运动造成的内固定及假体松动,以及二次手术取内固定和关节假体寿命对手术效果的影响.是治疗Freiberg病Ⅱ、Ⅲ期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 背侧闭合楔形截骨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Freiberg病19例

    作者:申建军;张春花;冯康虎;张文贤;王久夏;田继东

    Freiberg病是1941年由Freiberg首次报道,故由此得名,是跖骨头缺血坏死性疾病,常常发病于第2跖骨头,偶尔侵犯第3、4跖骨头.临床主张早期手术治疗可改善功能症状,提高生活工作质量.2007年9月-2012年12月采用跖骨远端背侧闭合楔形截骨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Freiberg病患者19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 背侧楔形截骨结合可吸收棒内固定治疗Freiberg病的疗效评价

    作者:顾文奇;施忠民;柴益民;曾炳芳

    目的 总结跖骨头背侧楔形截骨结合可吸收棒内固定治疗Freiberg病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2005年6月-2007年6月治疗Freiberg病者8例.男2例,女6例;年龄16~66岁,平均36岁.X线片见骨样硬化及跖骨关节面塌陷,第2跖骨头缺血性坏死.根据Smillie分期:Ⅱ期4例,Ⅲ期3例,Ⅳ期1例.症状持续6~36个月,平均19个月.术中行跖骨头背侧楔形截骨,旋转跖骨头重建关节面后,植入3~4枚1.5 mm可吸收棒崮定.结果 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早期并发症发生.5例获随访,随访时间11~35个月,平均14个月.术后疼痛均明显缓解.术后3个月跖趾关节背伸改善0~50°,平均21°跖屈改善0~10°,平均5°.截骨处于术后8~13周坚固愈合,平均10周.跖骨短缩1.3~2.0 mm,平均1.7 mm.除1例Ⅳ期患者持续关节肿胀僵硬至术后12个月改善外,余患者均于术后4个月内恢复正常活动.结论 跖骨头背侧楔形截骨结合可吸收棒内固定具有有效重建跖趾关节、允许关节早期活动、避免二次手术的优点,是治疗Smillie Ⅱ期及Ⅲ期Freiberg病的一种有效方法.

  • 跖骨关节内背侧楔形截骨交叉螺钉固定治疗Freiberg病

    作者:解冰;于苗苗;张浩;王源伟;田竞

    目的 评价跖骨关节内背侧楔形截骨交叉螺钉固定治疗Freiberg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1月至2016年1月我科采用跖骨关节内背侧楔形截骨交叉螺钉固定治疗Freiberg病患者16例,其中男11例,女5例;年龄22~36岁,平均(28.3±5.7)岁.病变部位均为第2跖骨头,均为单足发病.根据Smillie分期:Ⅱ期3例,Ⅲ期11例,Ⅳ期2例.记录患者术后并发症、骨愈合时间以及跖趾关节活动度,并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前足评分评价术后疗效.结果 16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2~46个月,平均(27.7±15.9)个月.患者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无切口感染、血管神经及肌腱损伤发生.跖骨短缩1.5~2.0 mm,平均(1.8±0.3)mm.患者均获一期骨愈合,平均愈合时间(10.3±2.4)周(8~12周).患者术后平均(4.7±1.4)个月(3~6个月)均重返工作岗位.术后12个月随访时,跖趾关节背伸较术前改善了(17.7±2.2)°(t=2.937,P<0.05),跖屈较术前改善了(8.3±1.9)°(t=2.573,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OFAS评分由术前(61.3±5.7)分改善至术后12个月的(83.7±7.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79,P<0.05).优3例,良13例,优良率为100%.结论 跖骨关节内背侧楔形截骨结合交叉螺钉固定可以有效重建跖骨头外形、改善跖趾关节活动度,术后并发症少、固定强度好、骨愈合率高,允许早期负重,是治疗 Freiberg病的一种有效方法.

  • Wright假体置换治疗终末期Freiberg病短期临床疗效研究

    作者:屈福锋;梁晓军;李毅;蔡杰

    目的:观察Wright人工跖趾关节假体置换治疗终末期Freiberg病短期临床疗效.方法:选自2014年7月至2015年5月我科应用Wright人工关节假体行跖趾关节置换手术治疗终末期Freiberg病23例(24足),其中男8例(8足),女15例(16足),所有均为第2跖趾关节病变患者;患足病变分期采用Smillie分期评估,均为终末期,Smillie4期5足Smillie5期19足;采用Maryland评分系统对患者进行手术前和末次随访时进行疗效评价.随访时间12~15个月,平均13.5个月.结果:22例23足获得随访,术后跖趾关节处疼痛明显改善,畸形得意矫正,功能明显改善.术前Maryland评分平均为(73.18±16.81)分,术后末次随访时间Maryland评分平均为(92.81 ±3.42)分,术后与术前Maryland评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第2跖趾关节背伸角度(10.4±2.2)°,第2跖趾关节跖屈(17.2±2.1)°;术后患足第2跖趾背伸角度(30.6±1.2)°,第2跖趾关节跖屈(35.5±1.8)°,术前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Wright人工跖趾关节置换术治疗终末期Freiberg病短期临床疗效满意,患足疼痛及功能均明显改善,Wright人工跖趾关节置换是治疗终末期Freiberg病不错选择.

  • 跖趾关节置换与间质填塞关节成形术对晚期Freiberg病的疗效分析

    作者:申成春;张峰;朱彦昭;汪海清;黄雷

    目的 探讨跖趾关节置换与关节成形术对Freiberg病Smillie Ⅳ期Ⅴ期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2例(女20例,男2例)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患者平均年龄为(23.8±5.2)岁(16~37岁),其中21例患者病灶位于第二跖趾关节,1例位于第三跖趾关节.根据Smillie分类法,12例为Ⅳ期跖骨头坏死,10例为Ⅴ期跖骨头坏死.患者的治疗结果采用前足跖趾关节趾间关节评分系统(LMPI)进行分析,并记录统计关节活动度改善情况.结果 根据LMPI量表,跖趾关节置换组的术后评分较术前改善[54.8(42~60)分vs87.5 (71 ~ 95)分,t=-28.132,P<0.001],关节成形组的术后评分同样较术前改善[53.4 (45~62)分vs71.6 (65~82)分,t=-26.114,P<0.001].在关节置换组中,平均被动关节活动改善角度为29.6°(18°~45.)(t=-23.007,P<0.001);在关节成形组中,平均被动关节活动改善角度为22.6°(10°~35°)(t=-22.212,P<0.001).两种手术方式对缓解疼痛及改善活动度均有明显的疗效,其中人工关节假体置换术对跖趾关节活动角度改善优于跖趾关节成形术(P<0.001).结论 跖趾关节置换与间质填塞关节成形术对晚期Freiberg病有显著临床效果.关节置换对关节活动度的改善优于关节成形术.

  • 左足第2跖骨头骨折伴跖骨头翻转脱位一例

    作者:孙亚宁;唐钰超;赵海涛;秦士吉;张奉琪

    1 病例介绍患者男性,13岁,学生.主因左足第二趾根部肿痛伴活动受限1年,于2016年7月26日入院.患者于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足第2趾根部肿痛,休息时疼痛缓解,行走时疼痛加重,当时尚能忍受,近日,左足第2趾疼痛明显加重,影响到学习和生活.近1年来,患者在外院贴膏药治疗,症状无缓解,为进一步明确诊治,患者来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就诊.患者既往体健,否认左足外伤史.查体:生命体征正常,心肺腹未见异常.左足第2趾根部略肿胀,压痛明显,屈伸活动受限,感觉无增强及减退,末梢循环好.入院诊断:“左足第2跖骨头坏死”.入院后完善常规检查:血白细胞4.68×109/L,红细胞4.81×109/L,血小板185.7×109/L,C-反应蛋白0.20 mg/L,血糖5.5 mmol/L;左足影像学检查见图1、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