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椎间孔镜BEIS技术与TLIF手术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比较

    作者:高琨;杨浩;刘亮;胡美琴

    目的 比较经皮椎间孔镜下BEIS技术与经椎间孔人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IF)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自2012-01-2014-01诊治的60例老年腰椎管狭窄症,31例采用BEIS技术行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射频消融术治疗(BEIS组),29例采用TLIF术治疗(TLIF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术后1个月、1年、3年下肢疼痛VAS评分、JOA评分,以及末次随访时改良MacNab评分.结果 60例均获得3年完整随访,所有患者均未出现硬膜囊、神经、血管损伤,术后未出现感染.TLIF组植骨均融合,未出现内固定松动断裂.与TLIF组比较,BEIS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术后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也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EIS组术后1个月、1年、3年下肢疼痛VAS评分、JOA评分优于TLIF组,末次随访时改良MacNab评分优于TL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TLIF手术比较,经皮椎间孔镜下BEIS技术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症符合微创理念,可以加快患者术后康复,疗效良好且保持稳定.

  • 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与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的效果比较

    作者:陈润江

    目的 比较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和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186例腰椎滑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90)和观察组(n=96).对照组患者行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观察组行经椎间孔人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临床疗效、植骨融合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129.85± 19.97) minvs.(168.46±18.92)min;(252.59±30.18)ml vs.(346.63±38.66)ml,P<0.01].观察组临床症状改善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1.56±7.69)%vs.(83.78±5.62)%,P<0.01];对照组和观察组植骨融合率(91.11% vs.93.75%)、并发症发生率(12.22%vs.7.2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和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均是腰椎滑脱有效的治疗方法,后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临床症状改善率优于前者.

  • 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与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比较研究

    作者:钟远鸣;张翼升;梁梓扬;李嘉琅;陈震

    目的 比较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与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IF)治疗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ELLDH)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2016年9月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脊柱外科)符合纳入标准的45例ELLDH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的患者24例(A组),采用TLIF治疗的患者21例(B组).记录患者一般资料、不同时间点(术前、术后即刻、术后1周、术后1个月及末期随访时)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腰椎功能日本骨科学会(JOA)、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 B组手术时间、卧床时间、出院时间、恢复日常生活时间长于A组,术中出血量、皮肤切口长度、住院费用大于A组(P<0.05).时间与手术方式在VAS、ODI评分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在腰椎功能JOA评分上不存在交互作用(P>0.05);时间、手术方式在VAS、腰椎功能JOA、ODI评分上主效应显著(P<0.05).A、B组术后即刻、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末期随访时的VAS、ODI评分均小于术前,腰椎功能JOA评分均大于术前(P<0.05);B组术后即刻、术后1周的VAS、ODI评分均大于A组,腰椎功能JOA评分均小于A组(P<0.05).A组优良率大于B组(P<0.05).结论 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可有效代替TLIF治疗ELLDH,其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且疗效明显,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技术,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 微创可扩张通道下TILF术与开放PILF术治疗腰椎双侧峡部裂滑脱效果对比

    作者:张海滨;刘先银;黎松波;汪宇;庞广兴;周仲华

    目的 比较微创可扩张通道下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TLIF)术与开放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PILF)术治疗腰椎双侧峡部裂滑脱的临床效果.方法 根据手术方式将腰椎双侧峡部裂滑脱30例患者分为A组19例、B组11例.A组给予微创可扩张通道下TILF术进行治疗,B组给予传统开放PLIF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切口长度、椎间融合器高度;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个月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对患者疼痛程度进行评价,用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对下腰痛进行评价;记录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切口长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椎间融合器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两组VAS评分降低、JOA评分升高(P均<0.05).A组发生皮缘发黑、脂肪液化2例;B组发生浅部伤口感染1例、硬膜撕裂2例.两组术后均未发生椎间隙感染,术后复查腰椎X线片及CT示内固定及椎间融合器位置良好,其中完全或基本复位20例,部分复位9例,未复位1例;均未发生断钉、断棒.术后随访6~12个月复查影像学显示椎间植骨融合.结论 与开放PILF术比较,微创可扩张通道下TLIF术治疗腰椎双侧峡部裂滑脱切口小、术中出血少、住院时间短,且椎间隙高度恢复理想.

  • 一次性可透视扩张通道在治疗腰椎疾患中的可行性分析

    作者:张大鹏;毛克亚;强晓军

    目的:探讨一次性可透视 s-tube 及 LED 光源系统辅助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优势。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采用一次性可透视 S-tube 系统辅助 MIS-TILF 术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共54例,进行回顾性研究。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及下地时间、术中透视及术后2 d 复查发现内置物位置不佳次数;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手术前后腰腿痛程度;采用 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手术前后腰椎功能。根据术后1年正侧位 X 线片,采用 Bridwell 方法评价腰椎融合情况。结果术后随访时间为12个月。手术时间平均74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95 mL,术中透视次数平均12次,术后下地时间平均1.7 d。术中透视发现内置物位置不佳共5例(9.2%),术后各时间点腰痛、腿痛 VAS 评分及 ODI 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均获得椎间骨性融合。结论一次性可透视 s-tube 及LED 光源系统辅助 MIS-TLIF 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可靠,并具有透视性佳、费用低等优点。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