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置钉与弯棒技术操作规范对腰椎滑脱复位影响的临床观察

    作者:黄志海;徐跃根;胡安全;陆永强;杨亚东

    目的 在腰椎滑脱手术病例中应用“置钉与弯棒技术操作规范”,与以往未实施该规范患者比较,观察其对腰椎滑脱复位的影响.方法 选取滑脱手术病例(实验组),制定并实施“置钉与弯棒技术操作规范”,与未实施该规范患者(对照组)作比较;对比2组滑脱矫正率、椎间隙后缘高度增加值、椎间节段前凸角增加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实验组在滑脱矫正率、椎间节段前凸角增加值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椎间隙后缘高度增加值方面实验组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置钉与弯棒技术操作规范”能使腰椎滑脱复位效果得到显著提高,甚至可达到解剖复位.

  • 腰椎脊柱侧凸矫正中电钻驱动与克氏针加叩击法技术置钉精确性与安全性的比较研究

    作者:闫煌;刘臻;伍伟飞;朱泽章;邱勇

    目的:比较电钻驱动法和徒手克氏针加叩击法在腰椎椎弓根( lumbar pedicle screw,LPS )螺钉置入中的精确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于我院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矫形技术治疗的腰椎结构性脊柱侧凸患者157例,其中男48例,女109例;年龄9~19岁,平均(14.6±5.8)岁。其中采用克氏针加叩击法技术置钉85例(徒手组),电钻驱动法置钉72例(电钻组)。两组患者术后均行 CT 扫描,记录螺钉穿透骨皮质的数目、位置和距离,以比较两组置钉精确性及凸侧与凹侧置钉精确性的差异。结果两组共置入 LPS 螺钉1118枚,总皮质穿破率为9.3%。徒手组共置入642枚螺钉,其中64枚穿破皮质(穿破率10.0%);电钻组共置入476枚螺钉,其中40枚发生皮质穿破(穿破率8.4%)。两组皮质穿破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电钻组凸侧穿破率9.7%(23/236),凹侧7.1%(17/240),徒手组凸侧穿破率8.8%(28/317),凹侧11.1%(36/325),两种方法凸、凹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所有患者术中和术后均无神经、血管或内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在脊柱侧凸矫形手术中,应用电钻驱动辅助行 LPS螺钉置入与传统徒手克氏针加叩击法相比,同样有较高的精确性和安全性。

  • 基于3D打印的椎弓根螺钉置钉技术教学体系的构建及评价

    作者:章浩;郑兴锋;史晓辉;白一帆;李亚楠;杨宗德

    目的 椎弓根螺钉置钉技术广泛应用于脊柱骨折内固定手术中,已经成为骨外科住院医师必需掌握的一项手术技术,但目前骨外科住院医师中这项手术技术远未普及.方法 建立一种高效、低成本、低风险的基于3D打印的分层教学体系针对该技术对骨外科住院医师进行培训.并通过与传统临床带教培训进行比较评价其教学效果.结果 经过3D打印分层教学体系培训的骨外科医师在脊柱置钉操作总时间、操作准确性、总学习时间等方面明显优于传统临床带教组.结论 基于3D打印的椎弓根螺钉置钉分层教学体系可作为骨外科椎弓根钉置钉培训的标准教学方法.

  • 下颈椎椎弓根螺钉的置钉技术及临床应用进展

    作者:陈长宝;张晓林;马信龙

    下颈椎椎弓根螺钉是颈椎生物力学上稳定的内固定,能有效恢复颈椎矢状序列、提供坚强内固定及更高融合率。由于下颈椎椎弓根、椎动脉及神经根等结构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术前评估应个体化。下颈椎椎弓根螺钉的置钉技术包括徒手置钉和近年来发展的计算机导航辅助置钉技术。尽管与椎弓根螺钉相关的神经血管并发症不能完全避免,但只要进行充分的术前个性化评估和术中精准的置钉技术,就可将神经血管并发症降至低。下颈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已经应用于治疗各种颈椎疾患,并发症少,临床疗效良好,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

  • 椎弓根内侧缘置钉法在常规置钉困难的腰椎退行性疾病应用研究

    作者:李军勇;刘青柏;张竞予;杨雪梅

    目的 研究椎弓根内侧缘置钉法在常规置钉困难的腰椎退行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01-2016-06收治的188例常规置钉困难的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根据椎弓根置钉法不同对患者进行分组,采用椎弓根内侧缘置钉法患者纳入观察组(n=112),采用常规置钉法患者纳入对照组(n=76),比较两组术中情况、置钉准确性、一次性置钉成功率、术后情况、疼痛评分、腰椎功能评分以及置钉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置钉时间、透视次数、手术时间分别为(20.25±3.29) min、(7.82±2.51)次、(158.87±47.17) min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3.11±6.46) min、(8.96±2.66)次、(183.46±62.63) min(P<0.05).观察组一次性置钉成功率、置钉准确性优良率分别为90.6%、85.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3%、76.6%(P<0.05),置钉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9.2%(P<0.05).结论 椎弓根内侧缘置钉法可以提高一次性置钉成功率与置钉准确性,减少置钉相关并发症发生,有利于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术后恢复.

  • 椎弓根-肋骨复合体的研究现状

    作者:刘应生

    胸椎椎弓根尤其是中上胸椎,由于过于细小且变异较多,临床上经椎弓根置钉往往存在困难,且脊髓、神经根损伤等几率大.经椎弓根-肋骨复合体置钉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替代技术,近年渐成为临床医生在遇到椎弓根变异细小时的首选.随着解剖学和医学影像学等相关学科的发展,对于椎弓根-肋骨复合体的认识也不断深入,这些都为临床实际应用此项技术置钉提供了重要参考.

  • 椎旁肌间隙与传统入路置钉技术在胸腰椎骨折中的效果比较研究

    作者:薛厚军;潘磊;黄必留;刘青华;李捷;陈伟雄;王诗成

    目的:比较椎旁肌间隙与传统入路置钉技术在胸腰椎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2011年4月到2012年12月,收治的142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以数字法随机分成观察组(71例)和对照组(71例)。对两组患者均行后侧入路置钉手术。观察组采用椎旁肌间隙入路置钉技术;对照组采用传统入路置钉技术。对比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引流量,对比两组患者术后3d、1个月、6个月的VAS评分以及两组术后的椎体高度矫正率对比。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为(89.52±12.15)min,出血量为(139.61±36.25)ml,引流量为(59.62±9.15)m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38.57±9.98) min,(413.54±29.83)ml,(373.14±11.83)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3 d、1月、半年观察组VAS评分分别为(5.01±0.98)、(2.33±1.13)、(0.71±0.6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55±1.15)、(3.09±1.25)和(1.74±0.8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矫正率达到了(96.80±2.51)%,对照组的(95.68±2.8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旁肌间隙入路置钉技术在胸腰椎骨折的临床应用上具有手术时间短,安全矫正率与传统入路无差异的特点,安全性好,患者恢复情况好,值得临床的推广。

  • 腰椎椎弓根置钉技术流程的改进研究

    作者:张修华

    目的:对腰椎椎弓根置钉技术流程的改进效果进行分析和讨论.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8月-2017年5月接收的进行椎弓根钉置入手术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平均原则将其分为两组,将采用改进的腰椎椎弓根置钉技术流程的31例(56枚椎弓根钉)患者纳入到研究组中,将采用传统腰椎椎弓根置钉技术流程的31例(56枚椎弓根钉)纳入到对照组中,利用C T片对两组螺钉进钉深度进行评估和比较.结果:在螺钉进钉深度优良率方面,对照组达到83.92%,相比于研究组的96.43% 低出许多,差异明显,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结论:改进的椎弓钉置钉流程可以优化手术过程,准确寻找置钉点,避免椎弓根螺钉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广泛应用和推广.

  • 椎弓根内侧缘置钉法在常规置钉困难的腰椎退行性疾病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王晓东;刘璞;刘静;李士学;刁浩峰;康肖;王清和

    目的:研究椎弓根内侧缘置钉法在常规置钉困难的腰椎退行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88例常规置钉困难的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椎弓根置钉法不同对患者进行分组,采用椎弓根内侧缘置钉法患者纳入观察组(n=112),采用常规置钉法患者纳入对照组(n=76),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情况、置钉准确性、一次性置钉成功率、术后情况、疼痛评分、腰椎功能评分以及置钉并发症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置钉时间、透视次数、手术时间分别为(20. 25 ± 3. 29) min、(7.82 ±2.51)次、(158.87 ±47.17)min,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3.11 ±6.46)min、(8.96 ±2.66)次、(183.46 ±62.63)min (P<0.05);观察组一次性置钉成功率、置钉准确性优良率分别为90.6%、85.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3%、76.6%(P<0.05),置钉并发症总发生率(8.9%)显著低于对照组(19.7%)(P<0.05).结论: 椎弓根内侧缘置钉法可以提高一次性置钉成功率与置钉准确性,减少置钉相关并发症发生,有利于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术后恢复.

  • 腰椎椎弓根置钉技术流程的改进研究

    作者:李国胜;边朝辉;许营民;刘明礼

    目的:探讨改进椎弓根钉置钉技术流程及临床效果。方法自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共117例患者进行椎弓根钉置入手术。随机分为两组,其中62例(290枚椎弓根钉)为改进组(A 组),另55例(254枚椎弓根钉)为传统组(B 组)作为对照。术后对手术病例进行 CT 扫描,分别通过 CT 片评估 A 组和 B 组螺钉进钉深度、螺钉在椎弓根位置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均未出现明显神经损伤症状。在螺钉深度比较中,A 组优良率98.6%,B 组优良率90.6%,A 组明显高于 B 组,两组间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 ﹤0.01);螺钉位置Ⅰ级+Ⅱ级所占比例方面,A 组所占百分比97.6%,B 组所占百分比90.2%,A 组明显高于 B 组,两组间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按改进组置钉技术流程进行椎弓根钉置钉,能够大程度的避免手术者在手术时的状态对手术结果本身造成的不良影响,使手术过程更加程序化、精确化,大程度地避免手术并发症的发生。该技术流程操作简单、效果满意,适合在目前医疗状况下推广使用。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