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上颌扩弓对于功能性下颌偏斜临床治疗体会

    作者:沈延才

    目的:探讨针对功能性下颌偏斜患者,采用慢速扩大上颌牙弓完成治疗后的临床效果表现。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混合牙列以及早期恒牙期患者38例。针对所有患者选择慢速扩大上颌牙弓的方法给予治疗。观察完成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比实施扩弓前以及完成扩弓后,两侧Cs与Go到ANS之间的距离。完成治疗后,Cs-ANS之间的距离差有所减小,Go-ANS之间的距离差有所减小,组间差异明显(P<0.05)。表明偏斜度出现了降低的情况。完成治疗后,Cs-Go长度差同准备进行治疗前进行比较,表现为下降,但是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完成治疗后,Cs-Me长度差表现为显著的下降,与治疗前进行比较,差异明显(P<0.05)。完成治疗后,Go-Me长度差表现为显著的下降,与治疗前进行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针对功能性下颌偏斜患者,选择扩大上颌牙弓的方法给予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下颌不对称的情况,针对下颌功能性偏斜患者的早期纠正是极为有效的一种方法。

  • 功能性下颌偏斜对青春期大鼠三叉颈核神经递质释放的影响

    作者:都冰丽;李江宁;郭宏铭

    目的 确定功能性下颌偏斜所致的咬合异常及功能恢复对头颈部肌群肌梭感觉运动系统内源性单胺类神经递质(HDC)释放的影响.方法 选择7周龄雄性Wistar大鼠, 建立功能性下颌偏斜.实验结束时,处死动物,取三叉颈核所在部位组织,分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免疫荧光技术对肌肉组内的组氨酸脱羧酶(histidine decarboxylase,HDC)含量进行检测.采用PCR技术检测肌肉组织内HDC-mRNA的表达水平,定性定量分析头颈部肌肉组织内组胺的应答变化.采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三叉颈核内HDC和组胺受体蛋白的活性变化,同时PCR技术检测两者mRNA的表达水平,观察三叉颈核内神经递质组胺的释放情况.结果 功能性下颌偏斜大鼠三叉颈核内的HDC蛋白、HDC-mRNA表达水平以及组胺受体蛋白和组胺受体蛋白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去除偏斜装置下颌位置自然恢复后,以上检测指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回降.结论 下颌关节机械性感受器,感受功能性下颌偏斜导致肌梭梭内传入纤维向中枢传递外界信息的过程中,伤害性神经递质组胺的释放量增加,说明颞下颌关节机械性感受器参与了头颈部肌肉神经系统的调控.

  • 功能性下颌偏斜大鼠三叉颈核内炎症相关细胞因子和 痛觉传递相关神经递质含量变化研究

    作者:张超;李江宁;郭宏铭

    目的 观察功能性下颌偏斜产生时,三叉颈核内的炎症相关细胞因子和痛觉传递相关神经递质含量的变化,探讨三叉颈核内炎症相关细胞因子和痛觉传递相关神经递质含量与功能性下颌偏斜的相关性,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7周龄雄性Wistar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实验对照组,功能性下颌偏斜组,功能性下颌偏斜恢复组.又将实验对照组,功能性下颌偏斜组,功能性下颌偏斜恢复组分别分为2周组和4周组.实验大鼠被处死后,取三叉颈核所在部位组织,分别采用ELISA、放免法(radio-immuno-assay,RIA)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iquid chromatography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LC-MS/MS)对肌肉内的炎症相关细胞因子和痛觉传递相关神经递质的含量进行检测.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偏斜组大鼠三叉颈核内炎症相关细胞因子如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和痛觉传递相关神经递质如P物质(substance P,SP)、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 related peptide,CGRP)、神经肽Y(neuropeptide Y,NPY)及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的含量明显升高,偏斜持续时间越长,升高越明显,待去除偏斜装置下颌位置自然恢复后,与偏斜组比较,以上检测指标在功能恢复组均显示出明显的下降,但与对照组比较,偏斜持续时间越久,这种下降趋势越缓慢.结论 三叉颈核内的炎症相关细胞因子和痛觉传递相关神经递质含量变化与下颌偏斜持续时间呈正相关.

  • 功能性下颌偏斜青春期模型大鼠髁突软骨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

    作者:张向凤;邓锋;张翼;张定铭;王华桥

    背景:对于功能性下颌偏斜是否会导致骨性的下颌偏斜以及发生功能性下颌偏斜后下颌骨的生长方式是否会发生改变,目前尚存在争议.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能够使内皮细胞的渗透性增加、刺激血管内皮细胞的有丝分裂、促进血管生成以及调节骨的形成.目的:探索大鼠功能性下颌偏斜对其髁突软骨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及意义.方法:选4周龄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20)和实验组(n=40).实验组大鼠佩戴作者所在课题组自制镍铬合金上前牙冠套,使下颌发生功能性左偏(2.1±0.3) mm,模拟功能性下颌偏斜.结果与结论:造模后7-28 d功能性下颌偏斜模型大鼠髁突软骨矢状向后部区域偏斜侧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阳性细胞数量较非偏斜侧减少;造模后14-28 d功能性下颌偏斜模型大鼠髁突软骨矢状向中部及冠状向中部区域偏斜侧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阳性细胞数量较非偏斜侧减少,但与对照组接近;造模后14-28 d功能性下颌偏斜模型大鼠髁突软骨冠状向外部区域偏斜侧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阳性细胞数量较非偏斜侧和对照组减少.说明青春期大鼠发生功能性的下颌偏斜后,双侧髁突软骨中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表达存在差异,导致软骨内的成骨活动发生变化,进而可能使大鼠下颌骨的正常生长发育受到影响,提示应尽早矫治功能性下颌偏斜.

  • 正畸治疗安氏Ⅲ类错(牙合)伴下颌偏斜临床分析

    作者:褚伟东;潘晓岗;段松海;郭晓强

    本研究通过对Ⅲ类错(牙合)伴下颌偏斜患者进行正畸临床拔牙或不拔牙矫治,在恢复正常咬(牙合)关系的同时,下颌偏斜也得到比较满意的改善.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2006年2月至2010年8月选择在海宁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Ⅲ类错(牙合)伴下颌偏斜患者34例,其中男18例,女16例;年龄18~38岁,平均(29.62±6.24)岁;所有矫治患者必须符合以下标准:牙性或功能性反(牙合),或轻度骨性反(牙合),ANB角≥3°;牙周组织健康,牙龈无炎症,牙槽骨无吸收或有轻度骨吸收[1].入选的患者均知情并同意接受治疗.1.2方法 按照34例患者的临床情况将其分为三组,其中牙性下颌偏斜组15例、功能性下颌偏斜组14例、骨性下颌偏斜组5例.对矫治患者的以下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1)治疗年龄以及性别构成比;(2)患者的治疗动机;(3)矫治前、后下颌偏斜量;(4)患者对治疗效果的满意度[2].

  • 上下前牙斜牵治疗功能性下颌偏斜

    作者:张美玲;李玉超

    功能性下颌偏斜常规用单侧Ⅲ类牵引方法治疗,时间长,疗效慢,且可引起颞颌关节紊乱等并发症.我们用上下前牙斜形牵引加单侧Ⅲ类牵引方法治疗15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体会如下.

  • 上颌扩弓治疗纠正早期功能性下颌偏斜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招惠珍;王新革

    目的 探讨应用上颌扩弓治疗纠正早期功能性下颌偏斜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07年10月至2010年10月在我院采用Quad-Helix慢速扩弓方法治疗的30例单侧后牙反(牙合)导致的下颌功能性偏斜青少年患者在矫治前后头颅定位后前位片P-A的测量资料,用统计软件处理数据.结果 30例患者经上颌扩弓治疗后两侧下颌体长度差明显减小,下颌骨两侧结构不对称性明显改善,患者均获得理想外观.结论 上颌扩弓治疗纠正早期功能性下颌偏斜疗效显著,是早期纠正下颌功能性偏斜的有效手段.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