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徐琴教授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经验

    作者:吕晶武

    徐琴教授认为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病因病机是由于患者自身体质的偏颇,在围绝经期肾衰精亏时导致阴阳失调.病位在心、肾,与肝、脾相关,临床根据辨病、辨体、辨证三者结合用药是其治疗特色.通过辨病拟定经验方,再辨识体质选用调整体质的方药,后辨证加减进行治疗.用药同时注重调整患者饮食起居来改善体质,选取典型病案进行解析,展现其治疗特点.

  • 李真教授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经验总结

    作者:王珊珊;栗春芳;李真

    围绝经期综合征,中医学称之为"经断前后诸证",在古医籍中无单独记载,但与其症状相一致的描述散见于"年老经断复来""脏躁""百合病"等病证中,是以肾气虚衰、天癸竭为生理病理的妇科常见病.因现代医学研究认为该病与女性体内激素水平紊乱有关,亦属内分泌科常见病.笔者在临床侍诊过程中发现李真教授对该病的治疗有独特见解,运用二仙汤、二至丸合开瘀消胀汤加减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疗效确切,值得临床参考.

  • 陈少春主任中医师围绝经期综合征证治探析

    作者:胡康洁;徐新亚

    围绝经期是每个妇女都会经历的生理过渡时期,一般分绝经前期、绝经期、绝经后期三个阶段.由于身体各部分器官的逐渐衰老和生殖系统功能的衰退,有的女性在这月经欲绝未绝、或断绝后期会出现一系列如躁热、多汗、夜寐不宁、精力不能集中等的所谓围绝经期综合症的不适.祖国医学并无此病名,但早在<黄帝内经>即有有关这一阶段主要表现及机理的论述,如<素问·上古天真论>说:"女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笔者跟随陈少春主任医师学习进修期间,倍感应用中药调整脏腑阴阳气血,治疗该病症有显著疗效.现将陈老师二型四证的辨治方法,试探如下:l 燮理阴阳,养阴和阳以为治.

  • 非药物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研究文献概况

    作者:魏红沁;朱晓宏;丁春华;张晴

    通过检索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HKD)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2012)研究文献,回顾非药物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研究文献.发现针灸、推拿、心理干预、体育锻炼、食疗等多种非药物方法已逐渐用于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治疗,且有一定的疗效及较高的依从性,丰富了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治疗方法,且治疗方法简廉,风险低,有良好的临床前景.

  • 中医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疗效分析

    作者:陈文裕;冯崇廉;周颖芳

    就中医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病因病机、临床治疗及其疗效方面进行总结并展开讨论研究.总的来说,中医药在预防、改善、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有着坚实的理论基础,在研究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临床上获得了很好的疗效.但由于发表大部分文章缺乏科学的随机对照试验,其疗效目前尚无充分的证据,需要进一步探求更好的方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研究,仍然是中医药研究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一个瓶颈,增加中医药治疗该病的可靠科学证据;另外围绝经期综合征是一个多症候群的病证,如何从根本上治疗该疾病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 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中西医治疗研究概况

    作者:赵艳

    围绝经期综合征是指妇女在绝经前后由于卵巢功能衰退的内分泌变化所引起的一系列躯体和精神心理的症状[1].年轻妇女如因病卵巢受损丧失功能,或因手术切除,或因药物影响卵巢功能后,同样可以出现围绝经期综合症状[2].据相关研究表明,我国妇女平均绝经年龄为49岁[3].传统认为围绝经期综合征相当于中医绝经前后诸证;根据其精神神经症状,也有人认为可归属脏躁范畴[4].兹就近年来中西医治疗本病研究概况综述如下.

  • 莉芙敏干预围绝经期综合征临床观察

    作者:李红;陈莹;李雅静;吕绍光

    目的:观察莉芙敏对围绝经期综合征妇女血清5-HT水平的影响及治疗前后各证素积分的变化。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围绝经期综合征妇女23例,进行莉芙敏干预治疗12周,分析比较治疗前后主要的证素积分、FSH、LH、E2、5-HT的变化。结果莉芙敏干预前后5-HT水平存在差异,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前后FSH、LH、E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前后肾、肝、脾、心神、阴虚、气虚、血虚、气滞、阳亢、湿、热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后阳虚、血瘀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莉芙敏适用于证素在肝、心神、阴虚、湿、热、阳亢等患者。

  • 围绝经期综合征中医病理特点的相关研究

    作者:杨敏;李灿东;李红;梁文娜

    目的 探讨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的中医病理特点.方法 选择243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采用辨证要素积分的方法,通过四诊资料规范化采集进行临床研究.结果 ①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病位证素主要以肝、肾为主;病性证素以阴虚、气滞为多见,其余依次为血虚、气虚、湿、热、阳亢、阳虚、痰等;②高龄与已绝经妇女肾、心、血虚、阳虚、痰病理积分明显高于低年龄与未绝经妇女.结论 ①肝郁、肾虚是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主要中医病理特点,虚实夹杂是本病的基本病机特点;②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中医病理特点受年龄、月经情况等因素的影响.

  • 从肾虚角度探讨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病因病机

    作者:聂竹青;陈妍

    从肾虚角度,探讨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复杂病机,认为运用调补肾脏论治围绝经期综合征体现中医“治病求本”特色.

  • 探析夏桂成教授论治围绝经期综合征思路与方法

    作者:景彦林;杨修昭

    围绝经期综合征是困扰围绝经期妇女的一种常见疾病,约1/3围绝经期妇女能通过神经内分泌的自我调节达到新的平衡而无自觉症状,2/3妇女则可出现一系列性激素减少所致的不同程度的内分泌、躯体和心理方面变化的症状而需要治疗.目前西医对本病的主要治疗手段是激素替代疗法,但因其存在诸多禁忌证以及远期致癌风险,故临床使用存在局限性.著名中医妇科专家夏桂成教授,擅治围绝经期综合征而闻名中外,笔者幸承教诲,受益匪浅.本文将夏桂成教授论治围绝经期综合征思路与方法作如下探析.

  • 围绝经期亚健康状态实施中医药干预效果评价

    作者:王玲;马常宝;杨宏巍;李健;郑艳;黄平;康志平

    目的 观察中药、药膳对妇女轻度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影响.方法 符合要求的轻度围绝经期综合征妇女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00例和治疗组200例,对照组给予心理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甘麦大枣汤合六味地黄丸并辨证使用药膳.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总疗效经Ridit检验,a=0.05水准,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 中药、药膳可明显改善妇女轻度围绝经期综合征.

  • 耳穴压豆结合整体护理缓解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作者:罗玖莲;刘小静;罗建平

    目的:分析在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临床中应用整体护理结合耳穴压豆方式干预的价值。方法本次研究开展的时间为2011年3月—2015年6月,组中共纳入研究对象200例,均为该段时间内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围绝经期患者,根据患者入院治疗的不同时间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100例,进行耳穴压豆方式治疗,观察组患者100例,在耳穴压豆治疗的同时加强整体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治疗有效率观察组为98.0%,对照组为78.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的SCL-90评分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两组患者评分比较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围绝经期患者进行耳穴压豆方式治疗结合整体护理干预可有效的促进患者治疗和恢复,值得临床重视和推广应用。

  • 穴位埋线在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作者:刘荣辉

    目的:研究穴位埋线对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Kupperman 评分的影响,为临床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9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9例患者采用背俞穴为主埋线治疗,对照组48例患者采用背俞穴为主针刺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Kupperman 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Kupperman 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的Kupperman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 P<0.05)。结论穴位埋线能显著改善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Kupperman评分,值得推广应用。

  • 子午流注择时五行音乐疗法对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的影响

    作者:赵川丽

    目的 探讨子午流注择时五行音乐疗法对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的影响.方法 收集经临床明确诊断为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进行常规产后护理干预,另外一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为期2个月的子午流注择时五行音乐疗法护理干预,对比2个月后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雌激素水平及满意度.结果 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SAS、SDS评分及PSQI指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E2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FSH及LH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满意度观察组(97.78%)显著高于对照组(86.67%),χ2=3.873,P<0.05.结论 子午流注择时五行音乐疗法干预可有效改善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雌激素水平,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有临床推广的价值.

  • 补肾安更颗粒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作者:王丽;刘金星

    目的 分析对肾阴阳两虚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给予补肾安更颗粒治疗的效果.方法 将本院妇科2010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120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进行观察,采用掷币法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各60例,分别给予安慰剂、补肾安更颗粒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记录2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雌二醇(E2)、促卵泡生成激素(FSH)、促黄体生成激素(LH)、β-内啡肽(β-EP)、白介素-2(IL-2)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7%,高于对照组的53.3%(P<0.01);治疗组患者血清FSH、LH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1),E2、IL-2、β-EP水平较治疗前有所升高且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给予补肾安更颗粒治疗的效果显著,能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调节患者体内激素水平,疗效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 补肾调气针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1例报道﹡

    作者:毛珍;张红星

    目的:观察补肾调气针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穴天枢(双侧)、子宫(双侧)、三阴交(双侧)、关元,穴位旁0.5cm增刺一针。用烘热日记卡及症候积分表记录患者症状情况,观察到典型病例1例。结果本例患者经过8周的治疗,症状完全消除。结论电针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疗效显著,值得用于临床。

  • 疏肝补肾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作者:梁文娜;李灿东;李西海

    围绝经期综合征是指从中年向老年的过渡期,因性激素分泌减少,出现一系列精神、心理、神经、内分泌和代谢变化所致各系统症状和体征的综合表现,属中医"脏躁""郁证""绝经前后诸证"等范畴.

  • 郭荣教授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经验

    作者:马倩雯;郭荣

    围绝经期综合征是指在围绝经期出现以性激素水平减少为主因的神经内分泌、心理因素所致的症状和体征,影响生活和工作,本病归属于中医学“绝经前后诸证”范畴。本病运用西医疗法效果不佳,郭荣教授运用中医理论与临床经验相结合,提出了中医治疗的方法,临床应用效果满意。

  • 姜坤教授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经验介绍

    作者:梁少琴;冯玉华

    姜坤教授认为对于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治疗要以调冲任为本,而调冲任又当调脏腑、和气血,其中尤须注重肝、脾、肾三脏。肝、脾、肾三脏功能调和,则气血自滋,冲任自调,诸病不起。姜教授以中医药为主,辅助心理疗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取得了确切的疗效。

  • 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中医药治疗近况

    作者:郭婧;黄玉华

    近年来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的认识逐渐深入,本文搜集了近8年国内中医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相关文献37篇,将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病机概括分为肾虚及心肝脾脏腑功能失调2个方面,并归纳出从肾论治、调治心肝脾肺为主的相关报道.笔者认为,应重视肝、脾、心在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病和治疗中的重要地位.

1424 条记录 3/72 页 « 12345678...717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