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286株肠杆菌科菌β-内酰胺酶及其耐药性的研究

    作者:徐英春;王澎;陈民钧

    目的检测 286株肠杆菌科菌持续高产AmpC酶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并测定12种抗菌药物体外抗菌活性. 方法采用三维法测定AmpC和ESBLs及纸片扩散法测定12种抗菌药物的抑菌环直径. 结果对不产两类酶56株菌,亚胺培南(IPM)、头孢吡肟(FEP)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TZP)的耐药率分别为1.8%、21.4%和35.7%;对单产AmpC 81株菌,IPM没有耐药菌株,FEP和TZP耐药率分别为4.9%和56.8% ;对产两类酶45株菌,未见IPM耐药菌株,FEP和TZP的耐药率分别为20.0%和41.9%;对单产ESBLs 104株菌,未见IPM耐药菌株,FEP和TZP耐药率分别为20.2%和25.0%. 结论FEP和IPM对单产AmpC酶的菌株有好的抗菌活性,FEP对产两类酶和不产酶的菌株抗菌活性比IPM低,但比其他抗生素活性高.

  • 铜绿假单胞菌高活性β内酰胺酶检测及其耐药性分析

    作者:侯天文;陈兴;龙建国;张健;谢晓民;李云婷

    目的:研究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PA)持续高产AmpC酶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发生率及对耐药性的影响.方法:用改良三维试验法检验持续高产AmpC酶和ESBLs,用K-B法检测细菌耐药性.结果:我院2001年3月-2002年10月临床分离241株PA中,产生高活性β内酰胺酶共83株,检出率为34.4%,其中高产AmpC酶28株(11.6%),产ESBLs69株(28.6%),ESBLs与高产AmpC酶均阳性21株(8.7%),非AmpC酶、非ESBLs 7株(2.9%).83株产酶PA主要分离自痰液(56株,67.5%)和烧伤创面分泌物(23株,27.7%).易感人群以重症肺炎(34例,41.0%)、烧伤(23例,27.7%)和肿瘤患者(10例,12.0%)为主.产酶株呈多重耐药性,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为10.8%,对受试的其他11种抗菌药物耐药率在49.4%~86.7%;除亚胺培南外,产酶株耐药率均明显高于非产酶株(x2≥16.1,P<0.005).结论:我院PA临床株产ESBLs为主(约28.6%),其次是持续高产AmpC酶(约11.6%).产酶株主要分离自重症肺炎、烧伤和肿瘤患者,其耐药率高,治疗用药应参考药敏试验结果.

  • 某医院分离的肠杆菌科菌株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检测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张健;侯天文;龙建国;陈兴;王缚鲲;白云;姚瑶

    [目的]了解肠杆菌科菌株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和持续高产AmpC酶菌株的检出率及其耐药性.[方法]用改良三维法对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2002年2~12月从临床送检各类标本中分离的248株肠杆菌科菌进行ESBLs和持续高产AmpC酶检测,用K-B法检测药物敏感性.[结果]248株肠杆菌科细菌中,产ESBLs的72株,占29.03%;产AmpC酶的26株,占10.48%.产ESBLs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率均在85.29%~94.12%(亚胺培南、头孢他啶和氨曲南除外);对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磺胺类的交叉耐药性高,分别达到76.47%、88.24%、85.29%;所有菌株对亚胺培南均敏感.产酶菌株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酶菌株.[结论]治疗产ESBLs菌引起的感染应首选亚胺培南.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