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巨刺法联合西药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目的]观察巨刺法联合西药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85例住院及门诊患者按抽签方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1例西医常规治疗+传统针刺法,治疗组54例巨刺法(选取健侧面部阳白、攒竹、太阳、四白、颧髎、迎香、地仓、颊车、下关、完骨;远端选取外关、合谷、阳陵泉、足三里、大冲),手法平补平泻,留针20min,西药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10d为1疗程.临床症状、面肌功能评分、不良反应.连续治疗2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39例,显效10例,有效5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对照组痊愈16例,显效5例,有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5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面肌功能积分两组均有明显降低(P<0.05,P<0.01),治疗组降低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巨刺法联合西药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疗效满意.
-
"排针透刺法"治疗腰椎病的临床
目的 探究"排针透刺法"治疗腰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该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90例腰椎病患者,采取随机的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取传统针刺法进行治疗,观察组采取排针透刺法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疼痛程度评分情况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疼痛评分为(2.31±0.13)分,3个月为(1.02±0.36)分,6个月为(0.59±0.64)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7.78%(显效例数为34例,占总例数的75.56%;有效例数为10例,占总例数的22.22%;无效例数为1例,占总例数的2.22%),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56%(显效例数为23例,占总例数的51.11%;有效例数为11例,占总例数的24.44%;无效例数为11例,占总例数的24.44%)(P<0.05).结论 采用"排针透刺法"治疗腰椎病患者,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还能有效改善患者疼痛症状,值得研究.
-
银质针艾条加热疗法对飞行人员腰肌劳损的疗效分析
目的 评价银质针艾条加热疗法治疗飞行人员腰肌劳损临床症状的有效性,为寻找飞行人员腰肌劳损有效的治疗方法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患有腰肌劳损的飞行人员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银质针艾条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治疗,比较2组治疗后疼痛评分(VAS)及腰部疼痛改善率.结果 (1)2组VAS分值比较:银质针艾条治疗与传统针刺疗法皆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与对照组随访3个月比较,前者亦好于后者.(2)有效率比较:观察组治疗2周、1个月、3个月后有效率分别为87.5%、90.0%、90.0%,对照组为65.0%、72.5%、80.0%,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 采用银质针艾条治疗腰肌劳损疗效确切,优于传统针刺疗法.
-
平衡针法治疗急性落枕157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平衡针法治疗急性落枕的疗效.方法:应用平衡针法治疗急性落枕患者157例,与同期采用以传统针刺为主疗法的患者134例进行比较,观察疗程与疗效.结果:观察组愈显率为93.5%,对照组愈显率为92.5%,两组的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疗程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平衡针法治疗优于传统针刺疗法,且疗程短,针刺少疗效佳.
-
三位针刺法配合颈椎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30例
目的 探讨三位针刺法(即头针、耳针、体针)配合颈椎牵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符合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60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三位针刺法配合颈椎牵引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法配合颈椎牵引治疗.观察比较2组疗效. 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80%,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 结论 三位针刺法配合颈牵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较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苍龟探穴针刺法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50例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是针灸科常见的腰臀部疾患,笔者自2008年以来,对本院门诊收治的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患者100例进行随机分组对照治疗,采用苍龟探穴针刺法疗效显著,报道如下.
-
缪刺法与巨刺法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分析
1 资料与方法1.1 诊断标准1.1.1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1995年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内科学会修订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1.1.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1].符合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腔隙性梗死、脑出血等急性脑中风的诊断标准,并且经头颅CT或MRI检查证实,未接受手术及溶栓治疗.
-
张力平衡针法对脑卒中下肢功能及独立生活能力的影响
目的:观察张力平衡针法对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及独立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脑卒中痉挛患者70例,随机分为张力平衡针法组(研究组)和传统针法组(对照组)各35例.研究组采用张力平衡针法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针法治疗.治疗前后评定2组患者下肢肌张力、痉挛指数(CSI)、足下垂内翻程度、Fugl-Meyer及FIM运动功能.结果:治疗30d后,2组改良的Ashworth、下肢FMA及FIM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且研究组更高于对照组(P<0.01,0.05);2组CSI评分、足下垂及内翻角度均低于治疗前(P<0.01),且研究组更低于对照组(P<0.01,0.05).结论:张力平衡针法能显著改善脑卒中痉挛瘫痪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并提高其独立生活能力.
-
PGLA线体埋线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临床时效研究
目的 探讨PGLA线体埋线和传统针刺疗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近期及远期疗效差异.方法 将6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采取PGLA线体埋线,对照组(30例)采取传统针刺疗法.按照《密西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评分(MDNS)》、神经感觉传导速度(SCV)、运动传导速度(MCV)评定方案分别对2组治疗前后进行评估.结果 2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评分、神经电生理的治疗后症状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GLA线体埋线在改善临床症状和远期疗法方面优于传统针刺疗法.
-
益肝止痉针法与传统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后神经功能缺损疗效对比研究
目的:观察益肝止痉针法与传统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后神经功能缺损的疗效差异.方法:8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与传统组各40例,传统组用传统针刺法治疗,观察组用益肝止痉针法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后15天、30天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治疗后30天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观察组85.0%、对照组5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益肝止痉法较传统针刺法改善脑卒中后神经功能缺损临床疗效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