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重度原发性胸腔积液胎儿的宫内治疗及临床结局分析

    作者:夏波;俞钢;洪淳;余攀;吴菁;唐晶;刘翠芬;余慧雯;毛武;刘千里

    目的 探讨重度原发性胸腔积液胎儿的宫内治疗及临床结局.方法 收集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重度原发性胸腔积液胎儿共12例,对其宫内治疗及临床结局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一般情况:12例胎儿的胸腔积液中位诊断孕周为30.8周(24.0~33.0周),均经产前诊断胎儿无染色体异常,母亲无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12例胎儿中,3例(3/12)仅为右侧胸腔积液,余9例(9/12)为双侧胸腔积液;12例胎儿均合并胎儿水肿.(2)宫内治疗:12例胎儿中,7例(7/12)胎儿诊断后行胸腔-羊膜腔分流术;4例(4/12)行胸腔穿刺术,术后胸腔积液反复出现,均行胸腔-羊膜腔分流术;1例(1/12)胎儿行第1次胸腔穿刺术后引发早产.(3)转归及预后:12例胎儿中,2例(2/12)胸腔积液消失,6例(6/12)胸腔积液减少,1例(1/12)导管移位,1例(1/12)胸腔穿刺术后早产,1例(1/12)胎死宫内,1例(1/12)因效果欠佳家属放弃治疗后引产.10例顺利分娩的患儿中,5例(5/10)早产;男女比例为7:3;其中,6例(6/10)患儿出生后予呼吸机辅助通气,8例(8/10)出生后予胸腔闭式引流等治疗后好转;10例患儿均顺利出院.结论 及时对重度原发性胸腔积液胎儿进行宫内干预,能有效改善其预后,降低其病死率;对于重度原发性胸腔积液胎儿,应首选胸腔-羊膜腔分流术治疗.

  • 胎儿胸腔积液的产前诊断与处理的初步研究

    作者:张志涛;张杉杉;尹少尉;廖姗姗;刘彩霞

    目的:探讨胎儿胸腔积液的产前诊断及处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5年5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母胎医学中心收治的胎儿胸腔积液病例5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例患儿的胸腔积液诊断孕周平均为37周,均经产前诊断除外胎儿先天性畸形及染色体异常和孕妇本身的疾病。5例患儿中,例1、2、4为单侧胸腔积液,例3、5为双侧胸腔积液。对例1、2、3实施产前胸膜腔穿刺术,其中例1穿刺后5d因积液再次增多行剖宫产术及产时子宫外处理(EXIT);例2在行胸膜腔穿刺过程中,胎心率突然降至40~50次/min,立即于全身麻醉下行剖宫产术及EXIT;例3在胎儿胸膜腔穿刺后,同时行剖宫产术及EXIT。例4及例5均采取保守治疗的方法,积液分别于孕期及产后逐渐消退。5例患儿均采取剖宫产术娩出,均存活,例1、2、3患儿出生后转入新生儿科,行呼吸机辅助通气、胸膜腔闭式引流等治疗,其后,胸腔积液逐渐消退,喂养耐受,顺利出院;例4患儿娩出后无呼吸困难,喂养耐受,未住院治疗;例5采取呼吸机辅助通气及保守治疗,胸腔积液逐渐消退,喂养耐受。结论明确的产前诊断与适当的产前处理(胸膜腔穿刺术)可能对改善胸腔积液患儿的预后有一定的作用,对不同类型的胸腔积液患儿应制订相应的治疗方案,以争取佳预后。

  • 胎儿快速性心律失常宫内治疗的多学科联合诊疗模式探讨

    作者:梁嬛;李笑天;严英榴;顾蔚蓉;沈婕

    目的 通过建立胎儿快速性心律失常宫内治疗的多学科联合诊疗模式,提高快速性心律失常胎儿的成活率和生存质量.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5例产前诊断为胎儿快速性心律失常并收治行宫内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这些患者进行包括超声科、产科、新生儿科,以及成人和小儿心内科等多学科联合诊疗.由多个学科专家共同完成包括诊断和评估、药物选择、母儿监测、分娩方式和时机选择,以及新生儿的随访和治疗等全过程. 结果 5例患者包括心房扑动1例,紊乱性房性心动过速1例,室上性心动过速3例.所有胎儿均为持续性心律失常,其中3例胎儿在治疗前存在胎儿水肿.用药方案为单用地高辛或地高辛联合索他洛尔口服.治疗后,2例胎儿转化为正常窦性心律;2例虽未转化为窦性心律,但胎儿心室率下降;1例死胎.2例胎儿成功转化为窦性心律的孕妇终妊娠至39周后阴道分娩,新生儿预后好,无需小儿心内科处理.2例未转律患者促胎肺成熟后于孕34周+3行剖宫产终止妊娠,新生儿Apgar评分好,小儿心内科予抗心律失常治疗,治疗手段包括电复率、毛花苷丙(西地兰)静脉推注、地高辛口服及美托洛尔口服等,均于新生儿期转为窦性心律.1例为死胎,予依沙吖啶引产后娩出,家属拒绝尸检.结论 胎儿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处理是一个连贯的、多学科联合的诊疗过程.对快速性心律失常的胎儿进行规范化的治疗,可显著提高此类胎儿的生存率和预后.

  • 三例重度胎儿胸腔积液的宫内治疗及临床转归

    作者:吴庆华;刘惠娜;魏振玲;史惠蓉;孔祥东;郭宏湘;白巧玲;赵先兰

    本研究对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产科收入院的3例严重的胸腔积液胎儿进行了宫内干预,随访3个月至1年半,预后均良好.3例胎儿中,1例为右侧胸腔重度积液、左侧胸腔及腹腔少量积液的胎儿,1例为右侧重度胸腔积液伴羊水过多,1例为双侧重度胸腔积液伴羊水过多,所有患儿染色体和其他相关检查未见异常,超声也未发现其他异常.例1中胎儿右侧胸腔积液早出现于孕17周时,孕期右侧胸腔积液量持续增加,至孕33周+4前超声可见左侧胸腔积液和腹腔积液,生后胎儿外观水肿.例2和例3胎儿胸水量持续增加,并伴有羊水过多,终止妊娠时未有全身水肿.宫内行胎儿胸腔穿刺引流术有助于诊断,促胎肺成熟后、剖宫产前再次行胎儿胸腔穿刺引流术有利于出生后肺扩张和新生儿复苏,出生后经对症支持等治疗,患儿均取得满意疗效,提示宫内干预并适时结束妊娠对胸腔积液胎儿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可以提高新生儿存活率.

  • 宫内干预时代下非免疫性胎儿水肿的临床结局:单中心回顾性研究

    作者:卫星;邹刚;杨颖俊;周奋翮;陈建平;周艳;孙路明

    目的 分析宫内干预时代下非免疫性胎儿水肿的妊娠结局.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7年3月在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胎儿医学科进行产前检查及分娩的149例非免疫性胎儿水肿(non-immune hydrops fetalis,NIHF)孕妇的病历资料,经系统的产前评估及咨询后,102例(68.5%)选择终止妊娠,47例(31.5%)选择继续妊娠.47例中,2例失访;其余继续妊娠的45例中,18例接受宫内干预的病例为宫内干预组,27例未行宫内干预的病例为对照组.分析2组的临床特点及妊娠结局.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Kruskal-Wallis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宫内干预组孕妇的中位诊断孕周为26.5(23.4~30.0)周,低于对照组的30.3(29.0~32.0)周(χ2=7.427,P=0.006).与对照组相比,宫内干预组中胎死宫内的发生率略低[25.9%(7/27)与1/18],新生儿存活率略高[37.0%(10/27)与11/18],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isher精确概率法,P>0.05).宫内干预组中新生儿生后1及5 min Apgar评分<4分的发生率分别为1/17和0/1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5.0%(9/20)和35%(7/20)(Fisher精确概率法,P值均<0.05).结论NIHF经系统的产前评估后,提供针对性的宫内干预可能有助于改善妊娠结局.

  • 高雄激素致多囊卵巢综合征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芳芳;潘洁雪;任珺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是高雄激素性不排卵性不孕的常见原因,在育龄女性中的发生率高达10%.其主要表现为稀发排卵、高雄激素血症或临床高雄激素症状及卵巢呈多囊样改变等.因其临床表现的异质性,迄今为止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然而,高雄激素暴露在PCOS发病过程中所起的关键作用已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公认,并且近年来的研究强调了胎儿期编程学说和表观遗传学的重要性.综述雄激素在卵巢中的生理功能及其在PCOS发病中可能机制的研究进展.

  • 胎儿外科技术在先天性脑脊髓脊膜膨出的应用现状和展望

    作者:庄于修;郑珊

    先天性脊髓脊膜膨出是胎儿先天性中枢神经系统畸形常见的类型,生后即使不予任何干预,胎儿多数都能健康的活着生下来,但其伴随的神经功能障碍、致残率十分严重.“二次打击”假说的提出,开启了人类胎儿外科先天性脊髓脊膜膨出的策略性研究.大量临床试验及动物模型观察表明,胎儿外科干预可挽救部分患儿的神经功能,在19~25周之间较为理想.2003-2010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NIH)发起多中心前瞻性随机临床试验(management of myelomeningocele study,MOMS),在符合研究标准的人群进行胎儿外科手术,结果表明产前手术组与生后手术组相比生后1年死亡率降低、脑室-腹腔分流率降低、生后30个月贝利精神评估较高、独立行走能力较好,不利之处为胎膜破裂、羊水过少、早产发生率高,且易造成子宫裂开、子宫瘢痕形成等,可能影响日后生育功能,试验中未发生母亲致死事件.目前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结果都表明其疗效良好,具有可行性,但随即产生的各种并发症、早产等问题是未来需研究探讨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