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三泻心汤治疗慢性胃炎8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三泻心汤治疗慢性胃炎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80例住院患者按掷骰子法简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奥美拉唑,20mg/次,2次/d;腹胀明显加潘立酮,10mg/次,3次/d.治疗组40例脾胃不和,升降失调,半夏泻心汤(半夏15g,黄连12g,太子参18g,甘草炙、干姜各6g,蒲公英18g,三七粉3g);水热互结之气痞,生姜泻心汤(生姜15g,苍术12g,黄琴、黄连各9g,徐长卿15g,土茯苓12g,大枣6枚);脾胃虚弱,升降失和,甘草泻心汤(甘草炙、黄芪各15g,党参12g,白术炒、蒲公英、三七、白花蛇舌草各15g,干姜9g);1剂/d,水煎200mL,1次/d,餐后30min顿服.连续治疗28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胃黏膜、不良反应.连续治疗2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9例,显效16例,有效1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00%.对照组痊愈5例,显效15例,有效10例,无效10例,总有效-75.0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三泻心汤治疗慢性胃炎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从三泻心汤谈仲景重视调理脾胃气机的思想
在《伤寒论》、《金匮要略》著作中,张仲景将《内经》脾胃气机升降理论创造性地应用于临床实践,对后世脾胃气机升降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笔者通过分析张仲景的三泻心汤,运用其辛开苦降法治疗脾胃病,体现了张仲景重视脾胃气机升降的学术思想,将其治法特点运用于临床,皆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
从《伤寒论》三泻心汤证治探讨少阳枢与脾胃枢的关系
本文对《伤寒论》三泻心汤方证进行了探析,结合《伤寒论》中有关条文和《内经》中有关论述,对少阳枢与脾胃抠的辨证关系进行了探讨,认为少阳柩为脾胃柩所统.
-
三泻心汤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医案3则
慢性胃炎的发生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有高度相关性,而Hp相关性胃炎常表现为脾胃不和,升降失职,气机痞塞,寒热错杂的证候,这与仲景以方类证的泻心汤证较为吻合.<伤寒论> 半夏、生姜、甘草三泻心汤,是仲景为伤寒误下致痞而设.笔者师其法,分别治疗不同证候表现的Hp相关性胃炎,每获效验.兹举验案3则.
-
三泻心汤加味辨证治疗急性胃肠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并探讨三泻心汤加味辨证治疗急性胃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向阳医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内科门诊接诊的94例急性胃肠炎患者按不同治疗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治疗组采用三泻心汤加味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6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72%;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1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胃肠炎采用三泻心汤加味治疗效果确切,安全性高,具有推广价值.
-
陈亦人教授医话(连载)
二十六、三泻心因机需究摒玄谈正虚邪实半夏、生姜、甘草三泻心汤,为《伤寒论》治疗痞证而设,千百年来一直广泛用于临床,疗效昭彰,成为千古名方.然就其有关问题,引起了古今医家的争议,对深入探讨仲景学术思想、指导临床实践极为不利,故亟当深究,以辨明是非.
-
从阳气变动规律探讨三泻心汤证寒热错杂机理
从人体阳气变动规律的角度,深入探讨寒热错杂痞的形成原理及其相应治法三泻心汤的作用机制.阳虚则寒,阳郁则热,寒热错杂处于过渡阶段,辛味药散寒,苦味药导热,并行而不悖,专为寒热错杂病机而设.
-
寒热并用规律初探
在一个方剂中,针对所治的病证特点及配伍用药的需求,同时选用寒性和热性的药物的配伍方法,就是寒热并用.历代医家在此方面都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张仲景对寒热并用是早有成就的,<药治通义>日:"半夏、生姜、甘草三泻心汤,治中焦冷热不调;栀子干姜汤、黄连汤、乌梅丸、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治上热下冷;柴胡桂枝干姜汤治水热相并之类,是寒热同用也.此皆所病之证,本属错杂,故药之攻补寒热,各有相对者也.又有病但寒但热,而寒热并行者,如大青龙汤、桂枝加大黄汤、大黄附子汤、备急丸之类,是其药一取其性,一取其用,性用相籍,自作为一种方剂矣."东垣选奇汤中羌活、防风、甘草配伍黄芩治疗眉棱骨痛.朱丹溪用山栀配伍川乌治疗病本湿热、因寒郁而发的心痛疝气.
-
临床应用三泻心汤体会
三泻心汤均出自<伤寒论>.原文三泻心汤治疗"心下痞",何为痞?<诸病源侯论>曰:"痞者,心下满也."<伤寒论诠解>谓之:"痞之表现,既非胸闷,也非腹胀,而是自觉在心下有痞满堵塞之感,但按之濡软,因其并无有形之邪滞结,只不过气机痞塞之故."造成痞之原因,伤寒论说误下少阳之后,脾胃之气受伤所致,因脾主升,胃主降,受伤则升降失常,气机受阻不利,故发生心下痞塞不通之感.总之痞之成因主要是脾气虚,中气不足,气郁不能运行是其根本,它不单单是误下,比如汗吐,均能伤及脾胃,可致心下痞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