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aFGF、bFGF和genistein对大肠癌细胞CCL229TPK、PKC及ERK活性的影响

    作者:尚海;张颐;单吉贤;高鸣燕

    目的 观察aFGF、bFGF及TPK抑制剂genistein对大肠癌细胞CCL229细胞内TPK,PKC及ERK活性的影响,探讨其信号传导途径.方法 以不同浓度的aFGF(0.15μg/ml,0.3μg/ml,0.6μg/ml,1.2μg/ml)、bFGF(25ng/ml,50ng/ml,75ng/ml,100ng/ml)和genistein(6μg/ml,12μg/ml,24μg/ml,48μg/ml)诱导CCL229细胞,利用[γ-32P]ATP掺入外源性底物的方法,液体闪烁测定TPK,PKC及ERK活性.结果 随着aFGF/bFGF浓度的增加,TPK、PKC及ERK活性随之升高,与aFGF/bFGF浓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对比之下,胞膜PKC活性比胞质PKC活性升高更为明显.Genistein抑制细胞内TPK、PKC及ERK活性,且与genistein浓度呈剂量依赖效应(P<0.05).Genistein对bFGF诱导的TPK、PKC及ERK活性抑制更显著.结论 aFGF和bFGF诱导大肠癌细胞CCL229后,TPK、PKC及ERK活性均增高,且与aFGF及bFGF呈剂量依赖效应.PKC激活时发生膜转移现象.Genistein诱导CCL229细胞后,TPK、PKC及ERK活性均低于对照组;随着genistein浓度的升高,活性降低的趋势越明显,提示大肠癌中PKC及ERK位于TPK下游.

    关键词: FGF genistein TPK PKC ERK
  • 胰激肽原酶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范二红

    目的 研究胰激肽原酶治疗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近年收治的DN患者96例,常规组48例进行常规降糖、降压、降脂治疗,研究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加用胰激肽原酶(TPK),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肾功能、血压等指标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在血压、肾功能、糖化血红蛋白及血糖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24 h UAER显著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TPK具有显著的扩张血管、提高肾血流量、改善机体微循环作用,能够有效调节DN患者血压、血脂状况,改善患者肾功能,临床疗效显著.

  • 胰激肽原酶联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

    作者:李旭红

    目的:观察胰激肽原酶(TPK)联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治疗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 例受试者分为对照组和联合治疗组,治疗12周后,检测治疗前后24 h尿微量白蛋白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前后24 h尿微量白蛋白均明显改变(P<0.01),分别下降了37.60%和66.3%.与对照组相比,联合治疗组效果更显著(P<O.01).结论:胰激肽原酶联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比单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延缓或逆转早期糖尿病肾病向临床蛋白尿和慢性肾功能衰竭进展.

    关键词: ACEI TPK 尿微量白蛋白
  • 乌贼墨对H22癌细胞TPK、PKC及PKA活性的影响

    作者:侯雪云;孙克任

    利用Υ-32P-ATP作为反应启动剂掺入外源性底物的方法测定TPK、PKC及PKA活性.研究了乌贼墨对H22癌细胞TPK、PKC及PKA活性的影响.结果发现:癌细胞质膜、胞浆及线粒体TPK活性均显著升高而以质膜TPK活性升高为显著;胞浆、线粒体及胞核PKC活性均显著升高而以胞核PKC升高为明显;胞浆内PKA活性升高.给予乌贼墨作用后,癌细胞质膜、胞浆及线粒体TPK活性均显著下降;线粒体及胞核PKC活性均显著下降;胞浆PKA活性却继续明显升高.结果提示:乌贼墨能明显的逆转癌细胞异常改变的TPK、PKC和PKA活性,引起Ras-MAPK信号传导系统的正调节作用减弱和负调节作用增强,结果抑制或阻断了Ras-MAPK信号传导系统的信号级联传导,使癌细胞由去分化性增殖向分化性增殖转变.产生抗癌促分化作用.

    关键词: 乌贼墨 TPK PKC PKA
  • 胰激肽释放酶片治疗偏头痛46例疗效观察

    作者:陈考珍;俞永宝;瞿琼

     自1997年1月起笔者用胰激肽释放酶片(TPK)治疗偏头痛46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和分组 86例偏头痛病例均来自神经科门诊的初诊患者,按孙增华等偏头痛诊断标准[1],分为综合评分在19分以上为严重者36例;14~19分为中度者38例;8~13分为轻度者12例。按头痛分类标准,典型偏头痛4例,普通型偏头痛82例。男性15例,女性71例;平均年龄为35岁;病程(10±6)年,发作频率为(1.5±1.2)次/月。分TPK组46例,苯噻啶组40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和病情均相似,无差异,具有可比性。1.2 方法 治疗组:TPK(江苏常州生化制药厂生产)3片(56u/片),3次/d;对照组:苯噻啶(上海黄河制药厂生产)1片(0.5mg/片),3次/d,疗程均为3个月,治疗期间每周复诊1次,由2名医生评定疗效,随访1年,治疗期间不用其它止痛剂和影响脑血流的药物。1.3 疗效评定标准 按偏头痛疗效评定标准[1]。控制发作:头痛完全控制;显效:头痛症状明显减轻,综合评分减少50%以上;有效:头痛症状减轻,综合评分减少20%~50%;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2 结果2.1 疗效比较 见表1。

    关键词: TPK 偏头痛 苯噻啶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