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生物影像研究进展及问题
自1895年伦琴发现X射线以来,放射影像对疾病诊断与指导治疗一直起着非常重要作用.随着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的研制成功,使放射影像从传统的解剖结构影像进入了生物影像阶段.与传统主要提供解剖学信息的放射影像相比,生物影像期望显示代谢的、功能的、生理和基因表型信息以及无创的三维放射生物学信息,即在放疗计划中除肿瘤靶区、临床靶区和计划靶区之外,还应显示生物靶区.这些研究进展为临床开展图像引导放疗(image guided radio-therapy,IGRT)提供了广阔前景.
-
现代影像技术与肿瘤放射治疗
一、概论放射影像学主要是基于人体解剖结构的分辩上,但新的影像学已经转而探索生物学和代谢方面,如用18F标记脱氧葡萄糖(fluorodeoxyglucose,FDG )行PET扫描可提供组织的代谢情况,MRI或MRSI(磁共振谱成像)可了解关于器官功能和代谢方面的情况,通过非侵入性分子影像学可得到肿瘤的基因型特征和表型特征[1]。区别于解剖影像学,称此类影像学为生物影像学。广义的生物影像学包括:代谢、生化、生理、功能方面,同时应包括分子、基因及表型影像。对放射治疗而言,放射生物影像应能提供放射敏感性(如肿瘤乏氧情况、潜在倍增时间)和反映疗效方面的信息。诚然,常规影像学已可达到利用外照射线束使靶区剂量分布同肿瘤形状相吻合,尤其是调强放射治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 IMRT)可给予多个靶区不同的等剂量分布,使正常组织同瘤区的剂量落差很大。用IMRT可以“画出”(二维)或“雕刻出”(三维)适形剂量。人们希望非侵入性生物学影像提供足够的信息来计划出理想的剂量分布,现在有许多实验或临床预测放射敏感性的研究,如潜在倍增时间 (potential doubling time ,Tpot)、2 Gy照射下的存活分数 (SF2)、与乏氧有关的pH和肿瘤乏氧均为影响放射治疗疗效的因素[2]。非侵入性生物学影像在这方面有独到的优势,它可提供某一肿瘤的“放射生物影像”。对IMRT极为重要的是非侵入性生物影像,它既可提供放射生物影像的空间分布,又可提供适形于几何和生物分布的剂量分布。
-
生物学影像和生物学适形
该文就核磁共振与ECT等近代医学影像技术生物学特性和在临床医学运用中若干理论问题进行较全面的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