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低剂量电离辐射亦有致癌危险
据<中国医学论坛报>2005年31卷25期报道,美国国家科学院专家委员会6月29日发表的关于电离辐射生物学效应的第7次报告(http:∥www.nap.edu/catalog/11340.html)称,大量科学证据表明,即使低剂量电离辐射(如γ线或X线)亦可对健康造成危害,否定了暴露低于电离辐射阈值对健康无害之说.其机制为低剂量的低线性能量传递(LET)电离辐射破坏生物分子键,损伤DNA,终导致癌症.
-
Egr-1基因的辐射生物学效应研究进展
Egr-1(Early growth response-1)基因是一系列"立即早期基因(Immediate early gene)"中的重要一个,参与细胞的多种辐射生物效应.研究表明,Egr-1在多种正常细胞和肿瘤细胞受到电离辐射后的早期就能被激活,它的激活表达与辐照后细胞的生长、周期、凋亡等的改变密切相关.另外,Egr-1基因调控序列具有辐射可诱导特性,这一特点使其有了潜在的临床和基因工程生产应用前景.
-
辐射诱发染色体畸变定量分析的研究进展
电离辐射可以导致染色体多种不同类型的畸变,包括只有两条染色体断裂的DNA双链断裂(DNA double strand breakage,DSB)称简单畸变(simple aberration),还有3个或4个DSB的复合畸变(complex aberration).染色体畸变出现的频率依赖于畸变类型、染色体大小、细胞种类和射线的种类、剂量、剂量率,对各种因素之间大量资料的定量分析可以建立相应的作用模型[1].事实上,长期以来机理性畸变模型已经被广泛使用,目前的主要任务是分析不同辐射的生物剂量学特点、比较不同DNA修复或错误修复途径、标记间期染色体以及外推低剂量电离辐射生物学效应.笔者主要概述染色体互换型畸变特点、邻近效应(proximity effects)、适用于简单畸变分析的传统数学方法、处理复杂畸变谱的计算机方法、系统地分析复杂互换和使用新软件分析明显染色体不全、畸变传递率以及畸变与其他损伤之间的关系.
-
131I标记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在裸鼠体内的辐射生物学效应研究
研究131I标记的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131I-rhEGF)对荷人乳腺癌裸鼠的辐射生物学效应.通过131I-rhEGF在小鼠体内的分布实验找寻131I-rhEGF的主要浓聚组织,再通过生化检查和活组织病理检查检测131I-rhEGF对荷人乳腺癌裸鼠主要浓聚131I-rhEGF的组织的辐射损伤.131I-rhEGF在小鼠体内的分布实验显示,131I-rhEGF主要浓聚在肾、肝、脾、血.生化检查和活组织病理检查结果显示,注射131I-rhEGF 2次(每次注射量相当于50 kg人体注射14.58 GBq,间隔为14 d)对荷人乳腺癌裸鼠的肿瘤有较强的杀伤作用,而对肾、肝、脾和造血组织均无辐射损伤.因此,131I-rhEGF在受体介导放射性靶向治疗乳腺癌的过程中对正常组织是安全的药物.
关键词: 131I-rhEGF 辐射生物学效应 活组织病理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