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颅底动脉环异常与老年人缺血性脑血管病关系临床探讨

    作者:王道珍;王远臣;詹霞;李振光

    目的 探讨颅底动脉环(Willis)的形态变异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方法选择提供解剖依据.方法 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对64例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行主动脉弓和全脑血管造影,应用A1优势征判断Willis前环的完整性,以大脑后动脉供血类型判断Willis后环的完整性.结果 本组病人中A1优势征者43.8%;大脑后动脉供血为基底动脉供血型者40.6%;颈动脉供血型者21.9%;混合供血型者37.5%.共检出血管狭窄31例,临床症状和血管狭窄部位符合者23例(74.2%),不符者8例(25.8%). 结论 Willis前环的A1优势征和Willis后环中大脑后动脉供血为颈动脉供血型、混合供血型者提示Willis动脉环形态变异;形态异常的Willis动脉环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病及发病后的血流动力学代偿密切相关;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可通过侧支循环造成临床症状和血管狭窄部位不符,可能影响脑梗死后血管活性药物的选择及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时溶栓部位的选择.

  • 胎儿全前脑畸形的超声诊断价值评价

    作者:杨杰

    目的:分析评价胎儿全前脑畸形的超声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收治的18例全前脑畸形病例,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观察其胎儿颜面部情况、颅内结构、Willis动脉环的血流灌注情况以及其他部位的畸形状况。结果经过彩色多普勒超声仪诊断18例全前脑畸形胎儿中有3例为叶状全前脑,5例为半叶状全前脑,10例为无叶全前脑且合并其他部位的畸形。CDFI提示大脑Willis动脉环灌注异常或有反向血流,结构不完整。结论利用超声来诊断胎儿全前脑畸形具有无创、准确等优点,并可对全前脑畸形做出明确的分型,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

  • 侧支循环评价对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功能结局的预测作用

    作者:李军涛;霍会永;赵萍;曹凌;刘冰;赵现;袁志岭

    目的 探讨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侧支循环代偿评价对临床功能结局的预测作用.方法 收集伴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的AIS患者79例,采用DSA评估患者颅内侧支循环代偿情况,根据侧支循环代偿途径分为Willis动脉环开放组和未开放组,根据侧支循环代偿程度分成侧支循环代偿良好组、代偿中等组和代偿差组;对患者入院及出院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90d随访时用改良Rankin(mRS)量表衡量AIS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状况.结果 Willis环开放患者37例,未开放患者42例,两组患者入院和出院时NIHSS评分及90d m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侧支循环代偿较好组患者入院和出院时NIHSS评分及90d mRS评分显著低于侧支循环代偿差组(P<0.05).结论 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或者闭塞的AIS患者,侧支循环代偿程度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相关,能够预测90d临床功能结局.

  • 分水岭脑梗死血管狭窄的CT血管成像研究

    作者:陈晶;程立山;张继红

    目的:对分水岭脑梗死患者进行CT研究,探讨其发病机制及Willis环血流代偿情况.方法:对神经内科收治的分水岭脑梗死患者52例,进行CT血管成像检查,分析血管狭窄程度和Willis环开放情况.结果:52例分水岭脑梗死患者中有63.2%(33/52)为血管重度狭窄,15.4%(8/52)中度狭窄,9.6%(5/52)轻度狭窄,11.5%(6/52)无狭窄.重度狭窄中以大脑中动脉所占比例高(32.7%),其次为颈内动脉(30.8%).无血管狭窄患者占11.5%.皮质后型分水岭脑梗死患者中椎基底动脉狭窄发生率为21.1%.各种类型分水岭脑梗死之间Willis环开放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分水岭脑梗死的重要发病机制为大脑中动脉或颈内动脉严重狭窄,Willis环血流代偿在分水岭脑梗死中的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 人脑Willis动脉环前循环变异的显微解剖

    作者:崔宇辉;徐涛;薛绛宇;陈炯;比诺德;高文伟

    目的 探讨Willis动脉环前半环各组成血管的解剖变异特点.方法 利用45具(90侧)福尔马林固定的硬脑膜完整的成人脑标本进行Willis动脉环前半环各血管显微解剖,观察和测量血管的形态和走行.结果 约13.3%的标本大脑前动脉双侧A1段发育不均衡,约6.7%交叉对侧供应;前交通动脉简单型仅占37.8%,复杂型占60%.结论 约60%以上的人脑Willis动脉环前半环存在变异,熟悉这一区域的变异对介入治疗和手术有很大意义.

  • 人脑Willis动脉环"三分叉"的显微解剖

    作者:高文伟;薛绛宇;陈炯;Biond Bhattarai;崔宇辉;陈世文;田恒力;徐涛

    目的 了解人脑Willis动脉环"三分叉"的解剖特点,为颅底外科及介入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45例(90侧)经10%甲醛溶液处理的人脑标本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测量和摄影.结果 "三分叉"的出现率为15.6%(7/45),其中大脑前动脉(ACA)双侧A1段管径明显不等(血管外径相差0.5 mm以上)6例(13.3%),一侧A1段缺如1例(2.2%).前交通动脉(AcoA)变异率为62.2%(28/45),其中单支17例(37.8%),双支25例(55.6%),三支2例(4.4%),缺如1例(2.2%).结论 形成"三分叉"原因之一是人脑Willis动脉环中AcoA的复杂解剖变异造成.

  • 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临床表现类型与脑侧支循环的关系

    作者:郭洪伟;吕伟;曹秉振

    目的 探讨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临床表现类型与颅内侧支循环之间的关系.方法 60例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依据临床表现分为脑梗塞、短暂性脑缺血(TIA)及无症状性梗塞3组,采用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技术(DSA)对3组患者颅内动脉的侧支循环代偿情况进行了评价并分析了侧支循环建立与临床表现类型的关系.结果 60例患者中血管闭塞25例,重度狭窄35例.Willis动脉环侧枝开放43例(71.6%),17例(28.4%)未开放,3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Willis动脉环开放的越充分,患者越不易发展为脑梗塞.60例中颈内动脉单部位病变为30例,多部位病变30例,3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前交通支开放34例,后交通支开放27例,眼动脉开放10例,软脑膜吻合支开放24例,3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临床表现类型与Willis动脉环开放与否及程度密切相关,脑梗塞患者Willis动脉环开放比例相对TIA和无症状患者明显减少.

  • 长爪沙鼠脑底动脉的解剖学观察

    作者:韦永芳;文端成;戴丽军;叶炳飞;刘寒英

    目的:观察长爪沙鼠的脑底动脉结构.方法:采用血管铸型剂灌注法制作长爪沙鼠标本,解剖观察长爪沙鼠的脑底动脉结构.结果:长爪沙鼠的脑底动脉来自颈内动脉系和椎-基底动脉系,其小脑上动脉与大脑后动脉之间无后交通动脉相连接.结论:长爪沙鼠脑底动脉的后交通动脉缺损,不能构成完整的Willis动脉环.

  • 数子减影血管造影下Willis动脉环变异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

    作者:张艳玲;迟路湘;陈康宁;史树贵;范文辉;陈贞芳

    由于Willis动脉环[1,2]的存在,脑血液循环存在广泛侧支,双侧颈内动脉系统之间、双侧颈内动脉和椎-基底动脉系统之间均存在侧支循环通路.正常情况下脑两侧血液压力相近,血液无相互混合,当一侧脑血流量迅速增加或减少时,两侧压力不平衡,一侧或一系统的血液可通过交通动脉流到另一侧或者另一系统.但由于吻合支的正常变异较多,或者吻合支本身存在血管病变,将导致侧支循环不能建立,容易发生缺血性脑血管病.现将本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下发现的Willis动脉环变异进行总结,分析其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

  • 胎儿全前脑畸形的超声诊断价值浅析

    作者:赵婧;周业英;项莉亚

    目的 探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诊断胎儿全前脑及其分型的临床价值.方法 应用SEQUOIA512型彩色多普勒超声仪诊断16例全前脑畸形,观察胎儿颅内结构、颜面部状况、Willis动脉环结构及其血流灌注状况,以及合并其他部位畸形情况.结果 16例超声诊断全前脑畸形胎儿中,10例诊断为无叶全前脑且部分合并颜面畸形、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手指畸形;5例诊断为半叶状全前脑;1例诊断为叶状全前脑.CDFI显示Willis动脉环不完整,表现为单支大脑动脉且伴有中断现象,出现反向血流或灌注正常.结论 二雏及CDFI超声是一种无创、敏感检测胎儿全前脑畸形及其分型的方法.

  • 人脑Willis动脉环后循环变异的显微解剖研究

    作者:徐涛;薛绛宇;陈炯;比诺德;崔宇辉;高文伟;王韧;曹合利

    目的 了解人脑Willis动脉环后循环的变异特点,为血管和颅底外科手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46例经福尔马林处理的人脑完整标本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测算,并作摄影.结果 46例(92侧)中,两侧后交通动脉(PCoA)管径不等超过60%,长度相差2 mm以上者约占50%;PCoA与大脑后动脉(PCA)的解剖关系中,约50%发育正常;基底动脉(BA)与两侧PCA组成的分叉角为45°~150°,平均105°,PCA交通前段内穿支出现率98%.结论 人脑Willis动脉环后循环中,约50%以上存在血管的管径、长度和解剖变异.

  • Willis动脉环变异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关系的临床探讨

    作者:马斌武;黄李雅;杜彦辉;陈桂生;李勇军;候晓霖

    目的 探讨Willis动脉环的形态变异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为临床治疗选择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对103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行主动脉弓和全脑血管造影,应用Al优势征判断Willis前环的完整性,以大脑后动脉供血类型判断Willis后环的完整性.结果 (1)103例病人中Al优势征者41.74%;大脑后动脉供血为基底动脉供血型者58.25%;颈动脉供血型者6.80%;混合供血型者34.95%.(2)共检出血管狭窄76例,临床症状和血管狭窄部位符合者61例(59.22%),Willis环形态变异占78.69%;不符者15例(14.56%),Willis环形态变异占86.67%;无狭窄血管27例(26.21%),Willis环形态变异占66.67%.结论 Willis动脉环不完整性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病及发病后的血流动力学代偿密切相关;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可通过侧支循环造成临床症状和血管狭窄部位不符,为临床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 Willis动脉环上颅内动脉瘤的显微外科解剖研究

    作者:李爱国;何俊

    Willis动脉环上动脉瘤的研究一直是目前医学临床基础研究的难点和热点.由于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仍是目前多数学者首荐的方法,介入法只能作为手术治疗的补充,因此了解Willis环的显微外科解剖研究进展对于治疗颅内动脉瘤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