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前循环动脉瘤夹闭术中破裂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于波;徐敏

    术中动脉瘤破裂(IAR)是动脉瘤夹闭术中及其凶险的事件,常对患者的预后产生不同程度影响,Sandalcioglu等[1]在对既往169例接受开颅夹闭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分析发现IA R对患者预后没有显著影响,但IA R是否会影响到患者术后恢复目前仍然存在一定争议,在既往的手术经验中,IA R患者预后受到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我院2009年5月至2012年3月对135例患者的148个动脉瘤进行了开颅夹闭治疗,本次研究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探讨现前循环动脉瘤夹闭术中破裂患者预后影响因素。

  • 参附注射液治疗前循环心功能不全性分水岭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作者:田作军;张志敏;陈长兵;李少明

    目的:评价参附注射液治疗前循环心功能不全(CD)性分水岭脑梗死(CWI)的效果.方法:将2008年1月-2013年1月经头颅磁共振弥散成像证实存在前循环CWI及临床存在CD的住院患者63例随机分为参附(SF)组32例和丹参(DS)组31例进行对照研究.比较入院及出院时患者的心、脑功能,经颅多普勒及血清学参数,分析SF的疗效.结果:组内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各参数均较治疗前有改善(P<0.01).组间比较,入院时两组间各临床参数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与DS组相比较,SF组临床CD评分、美国国家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IHSS)和改良的Rankin评分(mRS)及血清B型钠尿肽和纤维蛋白原水平、血红细胞比容明显下降(P<0.05,P<0.01),而心脏射血分数,大脑中、大脑前及颈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和痊愈率水平明显上升(P<0.05,P<0.01).结论:参附注射液能有效改善患者的CD并缓解前循环CWI症状.

  • 脑前循环动脉瘤破裂的早期显微外科治疗

    作者:刘琦;王道奎;王永和;曹培成;程迎新;卜振富;李爱军

    目前国外多数神经外科学者主张对破裂的脑动脉瘤行早期(动脉瘤破裂后72 h以内)显微外科治疗~([1-3]).潍坊市人民医院脑科医院2006年1月至2008年2月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方式治疗脑前循环早期破裂的动脉瘤11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 外伤性全前循环梗死减压性手术临床观察

    作者:张力伟;杨国瑞

    目的探讨颞肌下减压性手术治疗外伤性全前循环梗死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4例外伤性全前循环梗死患者行颞肌下减压性手术,对其CT扫描特点、术前病侧颞浅动脉的搏动情况、术中颅压分型及病侧皮层小动脉血流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术后临床症状较术前明显好转4例,无变化14例,死亡6例.术后3个月内复查CT显示梗死灶减小4例,无变化9例,增大2例.结论减压性手术既不能减少梗死的范围,又不能降低死亡率,也无助于神经功能的改善及生存质量的提高.

  • 颅内前循环破裂动脉瘤的急诊手术治疗

    作者:刘建刚;张世明;徐峰;朱巍巍

    目的 通过115例颅内前循环破裂动脉瘤的急诊手术,探讨颅内前循环破裂动脉瘤血管造影时机,手术技巧,脑血管痉挛的防治以及急诊手术的适应证.方法 115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前循环动脉瘤患者,Hunt-Hess分级Ⅰ级59例,Ⅱ级43例,Ⅲ级13例.入院后经DSA、CTA或手术直接探查证实前瘤交通动脉62例,颈内-后交通动脉瘤37例,大脑中动脉瘤16例,全部在发病后24h内手术夹闭动脉瘤.结果 恢复良好者106例,偏瘫、动眼神经麻痹或精神异常者7例,死亡2例.结论 选择合适的造影时机及方法.恰当的手术时机和方法,正确的围手术期治疗可以降低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的发生率,减少脑血管痉挛.对于Hunt-Hess Ⅰ~Ⅲ级的患者,适合早期手术治疗.

  • 基于影像学诊断前、后循环脑梗死危险因素的比较分析

    作者:王状状;李常新;张晓芳;吴晓巍;王婧;赵晓霞;王少帅

    目的:探讨不同部位(前、后循环)脑梗死危险因素是否存在差异。方法连续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发病并于太原市三所三甲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脑梗死患者病历资料,依据其头颅影像学检查将患者分为前、后循环脑梗死,分析两组患者之间危险因素的差异,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各危险因素与前、后循环脑梗死的关系。结果2678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后循环脑梗死885例(33.05%),前循环脑梗死1793例(66.95%)。糖尿病和高脂血症的构成比在后循环组显著高于前循环组(分别为32.9%vs.26.7%,P=0.001;47.0% vs.40.4%,P=0.002),而前循环组心房颤动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后循环组(7.1% vs.4.6%,P=0.012)。多因素分析显示,相对于前循环脑梗死而言,后循环脑梗死显著相关的危险因素为糖尿病[优势比(odds ratio,OR)=1.295;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079~1.555]和高脂血症(OR=1.275;95%CI:1.074~1.555);而目前吸烟(OR=0.826;95%CI:0.665~0.998)和心房颤动(OR=0.686;95%CI:0.468~0.993)与前循环脑梗死的关联性较后循环脑梗死更显著。结论前、后循环脑梗死之间危险因素存在差异,糖尿病、高脂血症与后循环脑梗死关系更密切,而吸烟和心房颤动倾向于前循环脑梗死。

  • 高血压性前循环脑梗死引起的急性前庭综合征1例

    作者:郑福浩;乔晓红;迟相林

    1 病例介绍男性,41岁.主因“头晕、呕吐、视物旋转25 h”于2014年10月8日在青岛大学附属威海市中心医院(我院)就诊.25 h前患者搬运东西时突感头晕,伴视物旋转,恶心、呕吐,行走不稳,症状呈持续性,活动后加重,平卧休息稍减轻.无肢体麻木无力,无耳鸣耳聋,无言语不清及吞咽困难,无意识障碍及肢体抽搐.

  • 无症状颈动脉狭窄的治疗

    作者:蒋雄京;高润霖

    颈动脉狭窄一般指有血流动力学意义的颈总动脉和(或)颈内动脉直径狭窄>50%,是前循环缺血性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 翼点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前循环动脉瘤的手术体会

    作者:殷荣健;高广忠

    目的:探讨翼点入路前循环动脉瘤夹闭术的手术体会。方法:回顾我院2008年1月~2012年12月手术夹闭45例前循环动脉瘤患者资料。分析手术分离技巧,术中注意事项及术后并发症的预防。结果:45例患者共45个动脉瘤,手术成功夹闭45个,随访到40例,无动脉瘤再破裂出血发生。出院时良好30例,轻残6例,中残8例,重残1例。结论:前循环动脉瘤手术,术前影像学资料分析,术中手术技巧的应用及术后并发症的积极防治可降低病残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 前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apoB/apoA1比值水平与ABCD2评分的关系

    作者:王安宁;王洪海;钟池;许晓伟;邢国平

    目的:通过检测动脉粥样硬化性前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患者血清apoB/apoA1比值水平,探讨TIA患者血清apoB/apoA1比值水平与ABCD2评分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13例前循环TIA患者,分别給予ABCD2评分,依据评分分为低危亚组(0~3分)、中危亚组(4~6分)和高危亚组(6~7分).检测TIA患者及34名正常对照者血清apoB/apoA1水平.比较不同组间血清apoB/apoA1比值水平,分析血清apoB/apoA1比值水平与ABCD2评分的相关程度.结果:TIA患者血清apoB/apoA1比值水平(0.79 ±0.11)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0.52 ±0.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危亚组血清apoB/apoA1比值水平(0.71 ±0.03)及中危亚组(0.72 ±0.04)分别与高危亚组血清apoB/apoA1比值水平(0.92 ± 0.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危亚组与低危亚组血清apoB/apoA1比值水平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Spearman秩相关系数检验,血清apoB/apoA1比值水平与 ABCD2 评分呈正相关(r=0.878, P=0.000).结论:前循环TIA 患者血清apoB/apoA1比值水平与ABCD2 评分呈正相关.

  • 胸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中封堵左锁骨下动脉的考量

    作者:陈忠;杨耀国

    随着腔内技术的不断发展,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TEVAR)自1991年第一次被报道[1]以来,已逐渐成为治疗胸主动脉病变不可或缺的手段。目前大部分腔内耗材都要求TEVAR近端锚定区长度至少在15 mm ,临床上常常通过覆盖主动脉弓的分支动脉来达到延长锚定区的目的[2],其中左锁骨下动脉是常被累及的分支。有研究显示,大于40%的TEVAR累及主动脉弓锚定区0~2区,但血流的减少同时带来了不少风险[3,4]。 Rizvi 等[5]的一项 Meta 分析发现TEVAR 封堵左锁骨下动脉造成6%的上肢缺血、4%的脊髓缺血、2%的椎基底动脉缺血/局部缺血,2%的前循环脑梗死以及6%的死亡率。2009年,美国血管外科学会发布指南推荐当需要封堵左锁骨下动脉时,建议进行左锁骨下动脉血运重建[6]。因为指南较低的推荐级别(2C级)加上近年争论的声音此起彼伏,不得不让我们重新思考,封堵锁骨下动脉及重建锁骨下动脉的策略到底应该何去何从?

  • 脑前循环动脉瘤破裂早中期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

    作者:顾宇翔;毛颖;宋冬雷;周良辅;朱巍

    目的评价脑前循环动脉瘤破裂早、中期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疗效. 方法 2001年1月至2004年8月对75例脑前循环动脉瘤破裂的急性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应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在早期(3 d之内)、中期(3~10 d)进行手术治疗,以格拉斯哥术后评分量表(GOS)对患者神经功能评分.结果 81个动脉瘤,显微手术夹闭77个,包裹4个.恢复良好53例;中度病残,但生活自理9例;重度病残,生活不能自理7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3例.HuntⅠ~Ⅲ级的GOS预后评分明显优于Ⅳ、Ⅴ级患者,时间早期(3 d之内)与中期(3~10 d)施行手术后的GOS评分无明显差异.结论早、中期显微手术是治疗脑前循环动脉瘤破裂的理想手段.

  • 脑死亡判定标准与技术规范(儿童质控版)

    作者: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脑损伤质控评价中心

    第一部分脑死亡判定标准儿童脑死亡判定标准适用年龄范围:29 d ~18岁.1 判定的先决条件(1)昏迷原因明确(2)排除了各种原因的可逆性昏迷2临床判定(1)深昏迷(2)脑干反射消失(3)无自主呼吸靠呼吸机维持通气,自主呼吸激发试验证实无自主呼吸.以上3项临床判定必须全部具备.3确认试验(1)脑电图脑电图显示电静息.(2)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TCD)TCD显示颅内前循环和后循环血流呈振荡波、尖小收缩波或血流信号消失.(3)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short latency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LSEP)正中神经SLSEP显示双侧N9和(或)N13存在,P14、N18和N20消失.以上3项确认试验需至少具备2项.

  • 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Solitaire支架取栓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严志忠;王玉海;陆缙;瞿米睿;李光旭;疏龙飞;李培培;夏云宝;蔡晋;时忠华

    目的 探讨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 Solitaire 支架取栓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解放军第一○一医院及南京金陵医院收治的前循环大血管急性闭塞患者222例,均经DSA证实,并行Solitaire AB支架取栓术.根据患者治疗后90 d改良 Rankin 量表(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0 ~2分,120例)和预后不良组(3 ~6分, 102例).分析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及临床资料,包括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闭塞部位(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闭塞)、侧支代偿、发病至穿刺时间、手术时间、发病至再通时间、再通状态、术前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S)、症状性脑出血等,并进一步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1)预后良好率为54.1%(120/222).两组患者年龄、入院NIHSS评分、入院ASPECTS以及性别、高血压病、闭塞部位、侧支良好比例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余基线资料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预后良好组患者发病至穿刺(中位数)时间、发病至成功再通(中位数)时间低于预后不良组[182(138,230)min比236(170,305)min,237(175,269)min比288(223,367)min],成功再通比例高于预后不良组[98.3%(118/120)比78.4%(80/102)],术后症状性脑出血比例低于预后不良组[2.5%(3/120)比21.6%(22/102)],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组手术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以单因素分析中P<0.05的参数为自变量,以预后情况为因变量进一步行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增高(OR =1.096,95% CI:1.050 ~1.144)、伴高血压病史(OR=8.401,95% CI:2.960 ~23.845)、基线NIHSS评分增高(OR=1.071, 95% CI:1.007~1.138)、发病至成功再通时间延长(OR=1.019,95% CI:1.003~1.035)、术后发生症状性脑出血(OR=18.110,95% CI:4.656~70.434)均为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均P<0.05);入院ASPECTS分值较高(OR=0.641,95% CI:0.451~0.911)及成功再通(OR=0.127,95% CI:0.024 ~0.664)均为预后良好的保护因素(均P<0.05). 结论 入院ASPECTS较高、成功再通是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Solitaire支架取栓患者预后良好的保护因素,年龄增高、伴高血压病史、基线NIHSS评分增高、发病至成功再通时间延长、术后发生症状性脑出血均为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Solitaire支架取栓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 Wingspan支架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近期和中期疗效观察

    作者:伍健伟;何伟文;梁建峰;江顺婷

    目的 探讨应用Wingspan支架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近期和中期疗效.分析前、后循环狭窄患者疗效的差异. 方法 纳入药物治疗无效、采用Wingspan支架治疗的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87例(前循环组63例,后循环组24例).观察治疗近期及中期治疗效果.结果 ①87例共置入86个Wingspan支架,手术成功率为98.8%.围手术期发生不良事件5例(5.7%).前循环组3例(3/63,4.8%),后循环组2例(2/24,8.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75例通过DSA或电话获得随访(86.2%;前循环组58例,后循环组17例),平均15(12 ~48)个月.随访期6例(6/75,8%)发生缺血事件,卒中、TIA各3例,其中前循环组卒中和TIA各2例,后循环组各1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62例(71.3%;前循环组48例,后循环组14例)术后1年行DSA检查.术后1年血管狭窄率为(23±10)%,与术后即刻的(29±1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11例(11/62,17.7%)发生支架内再狭窄,前、后循环组再狭窄发生率分别为18.8% (9/48)、14.3%(2/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前、后循环发生再狭窄的患者中,术后残余狭窄率>术后平均残余狭窄率患者所占的比例均高(7/9,2/2). 结论 Wingspan支架治疗药物治疗无效的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安全有效,但再狭窄率相对较高;前、后循环部位病变治疗效果差异不显著.

  • 经颅多普勒超声对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血管内治疗前后脑动脉血流动力学的评价

    作者:彭涛;孟范文;王涛;张伟

    随着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技术的发展,对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subclavian steal syndrome,SSS)的早期无创性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但以往TCD研究SSS的报道大多阐述在盗血发生时,造成后循环血供的异常,较少评价SSS对前循环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 椎动脉起始部狭窄影像学的比较

    作者:华扬;孟秀峰

    缺血性卒中是世界上严重的致残及致死性疾病之一.据文献报道,缺血性卒中前循环(颈内动脉系统)、后循环(椎-基底动脉系统)的发病比例约为3∶1,但就致残及致死率而言,后循环卒中所占比例更高[1].另有研究指出,在后循环卒中的致病因素中,椎动脉起始部狭窄性病变占首位[2].因此,对于椎动脉起始部狭窄性病变更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

  • 前、后循环系统脑梗死危险因素和预后的对比研究

    作者:邹昕颖;龚浠平;潘岳松;王拥军

    目的:探讨前、后循环系统脑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及1年期预后的差异。方法以中国国家卒中登记研究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资料为数据来源,根据牛津郡社区卒中项目分型方法将脑梗死患者进行分型。对比分析前、后循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探讨其1年期全因死亡、预后不良[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3分]和卒中复发的差异。结果共8099例新发脑梗死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前循环(anterior circulation infarct,ACI)梗死6415例,后循环(posterior circulation infarct,PCI)梗死1684例。ACI组患者年龄、心房颤动发生率、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高于PCI组(均P<0.001)。PCI组男性居多,糖尿病、高血压发生率更高(均P<0.00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ACI组在出院时[优势比(odds ratio,OR)0.534,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0.396~0.718,P<0.001]、3个月(OR 0.592,95%CI 0.472~0.744,P<0.001)、6个月(OR 0.636,95%CI 0.516~0.785,P<0.001)、1年(OR 0.719,95%CI 0.591~0.876,P=0.001)的死亡风险均低于PCI组。ACI组在出院时预后不良的风险高于PCI组(OR 1.272,95%CI 1.075~1.505,P=0.005),但两组患者出院后3个月、6个月、1年时的预后不良的风险无显著差异。两组患者在出院后3个月、6个月、1年的卒中复发风险无显著差异。结论在1年内,后循环梗死患者的全因死亡率高于前循环梗死,而在出院后卒中所致预后不良和卒中复发方面,两者风险相似。

  • 应用Trevo ProVue支架取栓治疗前循环脑动脉急性闭塞的初步经验

    作者:段文博;张照龙;崔永强;孔祥锴;杜娟;吴铮;王贵平;蔡艺灵

    目的 探讨应用Trevo ProVue支架对前循环脑动脉急性闭塞进行支架取栓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本中心13例采用Trevo ProVue支架取栓治疗前循环脑动脉急性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改良脑梗死溶栓(modified thrombolysis in cerebral infarction,mTICI)分级评估闭塞血管再通情况,比较患者术前及术后24 h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并于术后90 d进行临床随访,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评估患者独立生活情况.结果 13例患者中,术后即刻8例获得mTICI分级2b~3级再通,4例mTICI分级2a级再通,1例血管无法开通mTICI分级0级.患者入院时NIHSS评分15.0(9.5~21.0)分,术后24 h NIHSS评分7.0(5.5~16.0)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38,P=0.035).90 d临床随访,mRS评分0~2分6例(46.15%),3分2例,4分2例,5分1例,6分(死亡)2例.结论 应用Trevo ProVue支架取栓治疗前循环脑动脉急性闭塞是安全、有效的.

  • 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前后循环发病相关因素研究

    作者:张俊芳;张雨蕾;袁飞;吴云成

    目的 对比前循环和后循环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病因分型特点.方法 将2010年8月-2017年9月于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病房住院的18~55岁缺血性卒中患者纳入研究,通过回顾性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青年患者前后循环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特征及病因分型之间的区别.结果 研究纳入678例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其中包括203例(29.9%)后循环卒中及475例(70.1%)前循环卒中.高血压均是两组常见的危险因素,分别占前循环卒中的68.6%和后循环卒中的66%.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糖尿病(OR 1.569,95%CI 1.082~2.277)作为危险因素对后循环发挥的作用更大.结论 青年前、后循环缺血性卒中的病因学和危险因素分布大体相似,糖尿病作为危险因素对后循环发挥的作用更大.

146 条记录 1/8 页 « 1234567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