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强迫症患者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基因表达的研究

    作者:王振;肖泽萍;张海音;蒋文晖;王虓;陈珏;钱伊萍;江三多

    目的 探讨汉族人群中外周血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COMT)基因表达与强迫症的关系.方法 采用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35例强迫症首次发病患者(强迫症组)与31名健康对照(对照组)外周血COMT基因表达水平;使用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轴Ⅱ诊断结构式临床访谈问卷(SCID-Ⅱ)评估强迫症与强迫性人格障碍的共病情况.结果 强迫症组COMT基因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t=2.56,P<0.05),下调约32%;无强迫人格患者(15例)与对照组间COMT基因表达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1,P<0.05),而伴强迫人格患者(20例)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0,P>0.05);伴强迫人格与无强迫人格的强迫症患者COMT基因表达水平分别下调14%和56%;COMT表达水平与症状严重度无显著相关(r=0.09,P<0.05).结论 COMT基因表达下调可能与强迫症发病有关;伴或无强迫人格患者的遗传机制可能存在差异.

  • 舍曲林与氯丙咪嗪治疗强迫症临床效果分析

    作者:李宏

    目的 探究舍曲林与氯丙咪嗪治疗强迫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3月治疗的强迫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舍曲林组合氯丙咪嗪组,每组40例,分别使用舍曲林和氯丙咪嗪治疗两组患者,疗程为2个月.评定疗效使用Yale-Brown 强迫量表(Y-Boc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并统计两组患者的有效率、显效率和不良反应率.结果 舍曲林组的总有效率为85.0%,高于氯丙咪嗪组的8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舍曲林组患者不良反应16例(40.0%),氯丙咪嗪组不良反应30例(7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舍曲林组Y-Bocs、HAMD、HAMA评分均低于氯丙咪嗪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舍曲林和氯丙咪嗪相比,治疗强迫症的疗效相当,但舍曲林比氯丙咪嗪不良反应率更低,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 人格障碍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宝珠

    人格亦称个性,是指整个个体心理特征包括性格、气质、才能、兴趣、爱好以及智能的总和,是一个人区别于另一个人的标志,它主要反映在对现实生活的态度、意志行为的方式和情绪反应状态等方面,它由遗传决定的个人先天素质以及后天发育与习得性有机结合形成,从早年开始形成逐渐趋于稳定.人格障碍是指从早年开始,逐渐形成的恒定、持久、顽固且不易纠正的显著偏离常态的人格,这使患者形成了一贯的反映个人生活风采和人际关系的异常行为模式.

  • 强迫症伴强迫型人格障碍患者的临床表现

    作者:樊洁;朱熊兆;雷辉;董姣姣;周晟;刘婉婷;钟明天

    目的 评估强迫型人格障碍(OCPD)在强迫症(OCD)中的发病率,探讨伴OCPD的OCD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采用DSM-Ⅳ人格障碍临床定式检测手册(SCID-Ⅱ)中有关OCPD的诊断项目对260例OCD患者进行评估,据其是否符合OCPD诊断而将患者分为共病组(OCD+ OCPD)和非共病组(OCD-OCPD).对两者的临床特征、焦虑、抑郁水平等进行比较.结果 78例(30%)OCD患者符合OCPD的诊断;共病组有更多的物品污染、囤积以及高道德标准强迫思维和更多的检查、囤积和混合强迫行为等强迫症状,且共病组强迫行为严重程度、抑郁及特质焦虑水平显著高于非共病组,但两组首次出现强迫症状的年龄,有精神疾病家族史的比例以及自知力水平、状态焦虑水平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强迫型人格障碍与强迫症的重叠可能增加了其病理心理的严重程度.

  • 强迫型人格障碍与其他精神障碍的关系

    作者:周琦;钟明天

    强迫型人格障碍(OCPD)是指一种专注于追求秩序、完美以及精神和人际关系的控制,因而失去灵活性、开放性和效率的普遍模式.由于OCPD与其他精神障碍有很高的共病率,且它们之间的关系向来存在争议,因此现着重对已有相关研究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未来研究提供方向和建议.

  • 强迫障碍共病强迫型人格障碍的研究

    作者:高学正;耿德勤;周朝昀;肖文焕

    目的::研究强迫型人格障碍( OCPD)在强迫障碍( OCD)中的共病情况,并研究OCD共病OCPD对OCD影响。方法:以69例门诊OCD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DSM-Ⅳ轴Ⅱ障碍用临床定式检查( SCID-Ⅱ)研究强迫障碍患者的共病人格障碍( PD)情况,将研究对象分为2组:OCD共病OCPD组和OCD不共病OCPD组,对比研究2组间临床特征的不同。结果:79.7%强迫障碍患者合并有PD,C类中的OCPD和OCD共病率达43.5%。共病组较不共病组疾病严重程度更重,表现为发病年龄早、病程更长、强迫思维更严重。结论:OCPD和OCD关系密切,OCD共病OCPD是OCD严重程度的一个标志。

  • 强迫症和强迫型人格障碍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高学正;耿德勤;周朝昀

    综述近年来关于强迫症和强迫型人格障碍共病的研究,包括共病率、共病对患者临床特征的影响及共病的临床意义。

  • 强迫型人格障碍的执行和决策功能研究

    作者:李鸿晨;朱春燕;张蕾;王雪;罗玉丹

    目的 探讨强迫型人格障碍(OCPD)的执行功能和决策功能特点.方法 本研究为横向随机对照实验研究,以人格障碍诊断问卷(PDQ-4+)OCPD分量表为筛查工具对654例大学生进行筛查,根据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V)对筛查阳性者(PDQ-4+ OCPD分量表得分≥4分)进行明确诊断.对确诊的33例OCPD大学生,和随机挑选的35例正常对照大学生,分别进行Stroop色词任务(SCWT)、连线任务(TMT)、威斯康星卡片分类任务(WCST)、爱荷华博弈任务(IGT)、骰子任务(GDT)的测试,用来测试两组的执行功能和决策功能,利用帕多瓦量表-华盛顿州立大学修订版中文版(PI-WSUR)评估两组强迫症状.结果 OCPD组的PI-WSUR的总分和因子分(污染/清洗强迫、穿衣/打扮、检查、伤害他人/自己的强迫想法、伤害他人/自己的强迫冲动)均高于正常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SCWT中,OCPD组的Stroop C时间和干扰效应的数值大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WCST中,OCPD组持续性错误数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IGT中,OCPD组的block3和总净得分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MT和GD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本研究提示OCPD组的执行功能水平异于正常对照组,OCPD者在风险不明确情境下决策受损,而在风险明确情境下决策未受损,即在风险明确和不明确的情境下的决策出现分离.

  • 强迫型人格障碍与童年期创伤经历的关系

    作者:黄丽;朱翠英;朱熊兆;刘婉婷;李景萱;雷辉

    目的:探讨强迫型人格障碍(OCPD)和童年创伤性经历之间的关系.方法:先用PDQ-4+的强迫分量对5340例大学生进行筛查,再用DSM-Ⅳ结构式临床访谈问卷(Structured clinical interview for DSM-Ⅳ,SCID)对178例OCPD阳性者进访谈和半定式查询.然后用童年期创伤经历问卷(CTQ)对73名强迫型人格障碍和81正常对照进行童年创伤经历的调查.结果:OCPD的CTQ总分及各因子得分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OCPD量表总分和CTQ各因子(性虐待除外)显著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躯体忽视(OR=0.75,P<0.05)和躯体虐待(OR=0.38,P<0.05)对OCPD患病存在显著预测作用.结论:童年期躯体虐待、躯体忽视可能是OPCD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

  • 强迫型人格障碍与强迫障碍的谱性关系

    作者:陆茜;肖泽萍;张天宏

    强迫型人格障碍(OCPD)的诊断经常与其他精神障碍特别是强迫症(OCD)的诊断存在着界限上的争议.本文通过对OCPD和OCD在产生的历史背景、临床表现、流行病学特征、共病、神经生物学及对药物治疗的预后上的特殊关系进行文献复习,进而讨论OCPD和OPD是否存在一种谱性关系.

  • 强迫症伴强迫型人格障碍患者的反应抑制功能

    作者:雷辉;樊洁;周晟;董姣姣;朱熊兆

    目的 探索共病强迫型人格障碍对强迫症患者的反应抑制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了45名强迫症伴强迫型人格障碍患者、42名强迫症不伴强迫型人格障碍患者、54名健康对照者参与停止信号任务.结果 强迫症伴强迫型人格障碍患者有更高的抑郁、焦虑水平、以及强迫症状严重程度.两组强迫症患者的抑制过程的反应时(SSRT)都比健康对照者更长,但是两个强迫症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共病强迫型人格障碍并不会加重强迫症患者的反应抑制功能损害.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