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Tubridge血流导向装置治疗大型和巨大型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的长期疗效

    作者:周宇;杨鹏飞;李强;杨新健;姜除寒;赵瑞;黄清海;洪波;许奕;刘建民

    目的 评价Tubridge血流导向装置(FD)在大型和巨大型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前瞻性连续纳入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临床神经医学中心神经外科2010年1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27例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大型和巨大型动脉瘤患者,其中16例患者的16个动脉瘤采用Tubridge FD结合弹簧圈栓塞治疗,11例患者的11个动脉瘤采取单纯TubridgeFD治疗,据此将患者分为FD+弹簧圈置入组和单纯FD置入组.术后行门诊或者电话随访,记录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行影像学检查.结果 本组27例患者的27个动脉瘤共置入38枚Tubridge FD,均成功输送并释放,技术成功率100%.26例患者行临床症状随访,随访时间为7~76个月,平均(49.8±15.4)个月;其中15例患者临床症状消失,5例症状改善,6例症状无变化,临床症状的缓解率为77% (20/26),无缺血性或出血性并发症发生.单纯FD置入和FD+弹簧圈置入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9).25例患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或磁共振血管成像随访,随访时间为6 ~48个月,平均(22.8±13.1)个月;其中20个动脉瘤(20/25,80%)完全闭塞,4个动脉瘤(4/25,16%)进一步血栓形成,1个动脉瘤(1/25,4%)为无症状性载瘤动脉闭塞;支架覆盖的分支均保持通畅.结论 TubridgeFD治疗大型和巨大型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患者的长期疗效满意,占位效应缓解率高.

  • 颅外蝶窦内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创伤性假性动脉瘤

    作者:陈晓旭;王克臻;陈东;石军伟

    目的提高对颅外蝶窦内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创伤性假性动脉瘤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2例经全脑血管数字减影造影检查(DSA)明确诊断颅外蝶窦内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创伤性假性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延迟性鼻衄常发生于颅脑损伤1~3个月之后.伤后MRI表现为蝶窦内血肿,伴血肿内流空现象.1例病人行选择血管内介入可脱球囊闭塞并旷置载瘤的颈内动脉;1例病人行选择颈部颈内动脉结扎术,2例病人疗效均佳.结论对于伴有单眼盲、颅底骨折和蝶窦内血肿以及严重鼻衄的病人要高度怀疑颅外蝶窦内颈内动脉创伤性假性动脉瘤的可能,可先行头部MRI筛选诊断.若出现延迟性严重鼻衄,及早行全脑血管DSA明确诊断.根据病人脑动脉环侧支循环情况选择治疗方法.

  • 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假性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

    作者:张鑫;刘建民;许奕;洪波;黄清海;张珑;赵文元;周晓平

    目的:探讨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假性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的方法和疗效.方法:5例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假性动脉瘤,其中的4例宽颈假性动脉瘤先植入冠脉网孔支架覆盖动脉瘤颈,再将微导管通过支架网孔超选进入动脉瘤腔,填塞电解可脱卸弹簧圈(GDC);另1例窄颈假性动脉瘤单纯行GDC填塞.结果:所有动脉瘤均成功治疗,动脉瘤填塞均在95%以上,1例宽颈假性动脉瘤行支架结合GDC治疗后复发,经再次填塞GDC后治愈,随访5~18个月,载瘤动脉通畅,临床效果优良.结论:从本组资料看,窄颈和宽颈假性动脉瘤可分别采用GDC栓塞和血管内支架结合GDC栓塞治疗,血管内支架结合GDC栓塞治疗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是安全、有效的方法,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随访.

  • 侵袭性垂体瘤致颈内动脉海绵窦段移位的研究

    作者:黄山;张义;李士其;王涛;李文纲

    目的 探讨不同Knosp分级的垂体瘤对颈内动脉海绵窦段推移的影响.方法 通过测量垂体瘤组和对照组的双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间距,比较两组以及亚组之间显著性差异.结果 Knosp 0级~Ⅳ级组、对照组双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水平段间距均值分别为15. 64、18. 63、24. 05、29. 13、30. 05、13. 57 mm.对照组与0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179),与Ⅰ级组~Ⅳ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 001);0级组与Ⅰ级组~Ⅳ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34,P<0. 001);Ⅰ级组与Ⅱ级组~Ⅳ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01);Ⅱ级组与Ⅲ级组、Ⅳ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00);Ⅲ级组与Ⅳ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680).结论 侵袭性垂体瘤对颈内动脉海绵窦段有推移作用,Knosp级别越高,对颈内动脉推移作用越大.

  • 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1例

    作者:夏瑞南;宋广瑶;王大有

    1 临床资料患者,女,78岁,因"右眼胀、畏光、疼痛,未觉复视"2个月,于2003年3月11日来我科就诊.2a前双眼视力逐渐下降.既往史:1965年发现高血压病,虽服药治疗,现血压仍在166/112mmHg(1kPa=7.5mmHg)左右.13a前有时右侧头、颞部有些胀痛,自觉头痛与血压高有关.1969年发现颈部肿块,直径约1cm.1998年又发现右颈部肿块,经彩超检查,外科医师诊断为甲状腺多发性结节,嘱观察.肿块至今无增长.眼部检查,视力右0.4、针孔0.5,左0.4、针孔0.5.右上睑轻度下垂,右瞳孔比左侧稍大,右瞳孔4mm,对光反射稍迟钝,左瞳孔2.5mm;右眼球稍向下移位,双眼球上转受限.眼突右眼15.5mm,左眼15.5mm,眶距90mm.双眼晶状体皮质中度混浊,眼底视盘正常,右眼压18mmHg,左眼23mmHg.电脑视野:右眼上方、双眼下方有15°的缩窄区.初步诊断:右侧动眼神经不全麻痹(原因待查),双眼老年性白内障,高血压病.作颅脑CT扫描,右侧鞍旁软组织块影,1.5cm×2.5cm,性质不明颅脑MRI:轴位T2 WI:见右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增粗膨大,相邻处有高信号,表示血管壁有血栓形成.冠状位T1 WI:右海绵窦区均匀强化呈高信号.磁共振血管成像3DTOF,轴位观见右颈内动脉海绵窦段比对侧增宽,边界不整齐.冠状位显示右颈内动脉海绵窦段扩张,边界不整齐,结论为右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部分附壁血栓形成.

  • 双C臂复合手术室在颅内外高流量搭桥术治疗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巨大动脉瘤中的使用

    作者:辛灿;章剑剑;李正伟;熊忠伟;杨邦坤;吴小林;陈劲草

    目的 探讨双C臂复合手术室在颅内外高流量搭桥术治疗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巨大动脉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双C臂复合手术室采用颅内外高流量搭桥术治疗的5例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巨大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中3例经DSA证实桥血管通畅,2例桥血管狭窄,在经过重新缝合后通畅.术后症状改善3例,无明显变化2例.l例仍有轻度眼睑下垂,1例眼周仍有麻木感.结论 应用双C臂复合手术室进行颅内外高流量搭桥术可以确保桥血管的通畅性,提高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巨大动脉瘤的治疗效果.

  • Willis覆膜支架治疗颈内动脉海绵段假性动脉瘤与瘘

    作者:廖旭兴;钟伟健;董安石;段成斌;林发牧;邓其峻;王辉

    目的 探讨使用Willis覆膜支架治疗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假性动脉瘤与瘘的可行性、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到2017年12月收治的15例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假性动脉瘤和1例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临床资料,均采用Willis覆膜支架置入术治疗.结果 术后即刻血管造影显示病变完全消失,载瘤动脉通畅.术后死亡2例;其余14例术后随访6~24个月,均恢复正常工作,DSA或CTA随访未见复发,但1例放疗病人出现颈内动脉海绵窦段慢性闭塞.结论 Willis覆膜支架治疗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假性动脉瘤与瘘成功率高,操作简单.

  • 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分支及应用解剖学研究

    作者:刘金生;刘锦宇;姜苏明;涂良携;孙希海

    目的:观察颈内动脉海绵窦段(ICICA)分支及其对穿行海绵窦颅神经的血供,为减少术中神经血供损伤提供解剖基础.方法:解剖观测15例(30侧)成人头颅内ICICA分支及海绵窦内穿行颅神经的血供.结果:颈内动脉在海绵窦的主要分支有脑膜垂体干(垂体下(供应垂体后部)、小脑幕(供应脑膜顶及动眼神经和滑车神经近端)及脑膜背动脉(供应上斜坡的脑膜及展神经岩斜段))和外下干(上支(供应海绵窦顶、动眼神经及滑车神经近端)、前支(供应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展神经及三叉神经眼支的海绵窦段远端)及后支(参与三叉神经节血供)).结论:ICICA主要供应海绵窦穿行颅神经的动脉为外下干和脑膜垂体干发出的小脑幕及脑膜背动脉.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6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6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