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16例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的护理

    作者:伦朝霞;罗明艳

    目的 探讨溃疡性结肠炎的护理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16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运用西医护理和中医辨证施护的方法进行护理,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16例患者中完全缓解4例,治愈率25%,好转12例,好转率75%,总有效率100%.结论 溃疡性结肠炎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以良好的护理,有利于保证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清热活血法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疗效分析

    作者:易安

    目的:分析清热活血法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112例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6例,试验组给予服用自拟清热活血方(丹参、川牛膝、苍术等),对照组则服用甲氨蝶呤(10mg,1次/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4.6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79%(P<0.05);试验组晨僵评分、肿胀积分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热活血方疗效显著,能有效缓解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四妙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临床观察

    作者:刘冬生;袁嫦

    目的:探讨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RA)采用四妙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06年3月-2014年7月本院收治的活动期RA患者178例,随机分为联合组90例和对照组8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甲氨喋呤片+硫酸羟氯喹片+柳氮磺吡啶肠溶片口服治疗,联合组患者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四妙汤加减口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疗效.结果:联合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4.44%,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4.09%(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DAS28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四妙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活动期RA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疾病活动性.

  • 应用梁氏抗风湿类风湿冲剂治疗50例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患者的临床效果

    作者:钟毅;周红

    目的通过观察梁氏抗风湿类风湿冲剂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患者的影响,评价其有效性.方法 依据诊断标准选取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服梁氏抗风湿类风湿冲剂,对照组服尪痹冲剂,60d为1个疗程.60d后对比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疗效、症状体征、实验室理化指标及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愈显率为80.0%,总有效率为94.0%,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在改善关节疼痛、肿胀、功能障碍指数和晨僵、15米步行时间的积分方面,血沉(ESR)、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等实验室理化指标以及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全血还原粘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等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方面,较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也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梁氏抗风湿类风湿冲剂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较为有效和理想的药物.

  • 柳氮磺吡啶肠溶片联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观察

    作者:徐生志

    目的:观察柳氮磺胺吡啶肠溶片联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果.方法:选取86例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柳氮磺吡啶肠溶片进行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2组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症状积分及不良反应情况等.结果:治疗后,总有效率对照组为74.4%,治疗组为95.3%,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腹痛、腹泻、脓血便及里急后重的临床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出现其他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采用柳氮磺吡啶肠溶片联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可快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治疗的效果,安全性较好,具有较大的临床意义.

  • 芍药汤加味联合臭氧直肠灌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大肠湿热证临床研究

    作者:廖衡;石立鹏;张金龙;杨德钱;谭克文;邬红霞;张燕

    目的:观察芍药汤加味联合臭氧直肠灌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大肠湿热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74例UC大肠湿热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服用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予芍药汤加味内服联合臭氧直肠灌注治疗,30天为1疗程.治疗1疗程后评估中医证候疗效和黏膜病变疗效,观察治疗前后Sutherland疾病活动指数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38,P=0.042).治疗组黏膜病变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11,P=0.044).治疗前,2组Sutherland疾病活动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Sutherland疾病活动指数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Sutherland疾病活动指数评分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2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在服用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UC大肠湿热证基础上予芍药汤加味内服联合臭氧直肠灌注,能更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症状体征,提高治疗效果,且安全性高.

  • 加味升阳汤治疗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观察及其对胃肠道的影响

    作者:周明星

    目的:观察加味升阳汤治疗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临床效果及其对胃肠道的影响.方法:将124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62例,对照组予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加味升阳汤治疗,均治疗4周观察疗效,比较2组临床疗效、RA症状改善及胃肠反应情况.结果:2组临床疗效比较,总有效率观察组87.10%,对照组70.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各项关节症状关节疼痛、肿胀数、晨僵时间、压痛数症状变化情况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肠不良反应率观察组1.61%,低于对照组16.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在西药治疗基础上服用加味升阳汤治疗,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改善风湿病各类症状,且不伤及胃肠道,安全有效.

  •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疗效观察

    作者:洪霞;蒋勍;汤晓琴;俞银华

    目的:观察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活动期湿热内蕴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0例UC活动期湿热内蕴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2组均予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与护理干预基础上加西药保留灌肠,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基础上加中药保留灌肠,每晚睡前1次,连续治疗30天.治疗后观察2组临床症状、结肠镜及病理检查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8.57%,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65.7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3项临床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保留灌肠治疗UC活动期湿热内蕴证,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疗效优于西药保留灌肠.

  •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临床护理的有效性研究

    作者:于从;谢小华;阳世伟;郝淑芹;殷梅妹;陈雪萍;赵玲

    目的:探讨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进行临床护理后的疾病活动度及疼痛缓解程度,并与单独用药的患者作对比,评价临床护理的有效性.方法:将2010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35)和研究组(n=35),对照组仅给予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关节热敷、指导患者关节Rom操方式等临床护理,比较两组于治疗第1、2、4周的病情活动度及疼痛缓解度.结果:研究组在各个时间点的病情活动度及疼痛缓解度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与单用药物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相比,加用临床护理对患者病情缓解、疼痛减轻及生活质量提高均有显著效果,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 炎性肠病活动期血脂和炎性因子的研究

    作者:陆勇文;姚凡保;黄仕尧;唐志凌;温舒茵

    目的 研究炎性因子、血脂肪水平和脂肪酸(fatty acid FA)组成与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隆恩氏病(Crohn's disease,CD)的相关性.方法 对28例UC和30例CD患者的饮食、Harvey-Bradshaw活动指数(HBAI)、炎性因子、脂蛋白和脂肪酸组成进行记录和分析.结果 两组间患者的临床资料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血浆总胆固醇水平与肠蠕动频率成反比.CD患者血浆总脂蛋白和HDL与CRP成反比,而UC患者HDL与CRP成反比.UC和CD患者中CRP、IL-6与饱和FA均具有相关性;另CRP与n-6 MUPF和HDL具有正相关性,而与n-3 MUPF呈负性相关.结论 UC和CD患者发生脂蛋白、脂肪酸等代谢变化,均与全身性炎症状态相关,与饮食的摄入和胃肠道的运动无关.

  • 内镜下微波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分析

    作者:罗炽权;曹俊东;常中凡

    内镜下微波治疗一些消化道疾病是近年来开展的新技术,我们从1999年12月~2003年12月对活动期消化性溃疡进行内镜下微波治疗,并作了对照.现将其结果报告如下:

  • 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内镜检查及诊断要点

    作者:韩英;晨志敏

    溃疡性大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诊断、治疗、疗效判定等的主要依据是内镜所见.大肠黏膜的弥漫性、连续性炎症是UC的特征性表现,由于黏膜充血、水肿,黏膜下血管网消失,进而发生糜烂、小溃疡形成和黏液分泌亢进,黏膜脆,触之易出血.炎症进一步加重则发生自发性出血,溃疡呈地图状融合.危重病例可发生大范围黏膜脱落.病变自肛缘直肠开始向上蔓延,呈连续性,极少有跳跃征(skip sign).上述表现为典型的UC内镜下所见.然而,临床上病程迁延,几经治疗,内镜下表现十分复杂,诊断及鉴别诊断均有一定难度.本文在论述活动期UC基本内镜下所见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不同阶段内镜诊断的要点以及在UC活动期进行内镜检查时应注意的问题.

  • 炎症性肠病内科治疗2004年进展

    作者:史肖华;郑家驹

    近年来炎症性肠病(IBD)的治疗已取得很大进步,尤其是新的生物学性药物的使用,以及对传统药物的进一步研究均奠定了为IBD患者设计佳个体化治疗方案基础,从而对每个患者的治疗更有针对性.本文就活动期、缓解期IBD患者进行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近5年来循证医学进展简介如下.

  •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白介素-6、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的临床研究

    作者:王昌富;王艳娇;李琳芸;彭长华;江涛

    目的 探讨白介素-6(IL-6)、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在类风湿关节炎(RA)病情中的改变及其与常规实验室指标的关系.方法 收集106例RA患者(活动期83例,缓解期23例)与55例正常对照者的血清,采用ELISA检测IL-6和vWF,电化学发光法检测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角蛋白抗体(AKA),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类风湿因子(RF)和高敏C反应蛋白( hs- CRP).结果 RA活动期组IL-6,vWF水平均高于RA缓解期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RA缓解期组vWF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RA活动期组与缓解期组抗CCP、RF、AKA阳性率无差异(P>0.05);而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RA患者中,IL-6、vWF与CRP、ESR有显著相关性(P<0.01).结论 IL-6和vWF可能作为判断RA疾病活动情况的新指标.

  • 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在狼疮活动期和伴新月体肾炎诊断中的意义

    作者:刘燕婕;胡丽华;张伟作;付玲

    本研究对132例不同时期、不同病理类型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产生的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与SLE活动期相关自身抗体、狼疮疾病活动指数、临床表现和其他相关实验室检测指标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旨在探讨ANCA在狼疮活动期和伴新月体肾炎诊断中的意义.

  • 夹心法ELISA检测PR3-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的应用

    作者:辛岗;赵明辉;章友康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是诊断原发性小血管炎为重要的实验室检查指标,它是一组自身抗体,其靶抗原主要为中性粒细胞嗜天青颗粒中的的髓过氧化物酶(MPO)和丝氨酸蛋白酶3(PR3)等[1,2].其中PR3-ANCA与韦格纳肉芽肿病(WG)密切相关,活动期的WG患者其阳性率可达90%以上.

  • 牙周炎诊断方法研究进展

    作者:李娟;梁焕友

    牙周炎是细菌感染性疾病,具有部位特异性,呈周期性进展,突发性活跃期和静止期交替出现.临床医生一直通过视诊、探诊、普通X线片等方法诊断牙周炎,但这些传统的检查方法,精确度不高,预测性低,不利于发现牙周炎高危人群和牙周炎活动期的早期表现.及时正确地诊断牙周炎对指导治疗、判断疗效及预后均有重要意义.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发展,一些新的检查方法开始应用于牙周炎诊断.现就这一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2型糖尿病伴慢性牙周炎患者的血清学指标及意义

    作者:李培森;李贺;梁秋娟;李艳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学指标与慢性牙周炎病损程度及进展期之间的关系.方法 抽样选取595名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口腔和血清学检查,根据慢性牙周炎病损程度诊断标准将牙周健康的2型糖尿病患者设为对照组,伴慢性牙周炎患者分为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同时,根据慢性牙周炎病变进展期分为静止期组和活动期组.统计学分析各项血清学指标与慢性牙周炎病损程度及进展期的关系.结果 纳入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慢性牙周炎患病率为74.6%,其中,轻、中、重度慢性牙周炎构成比分别为44.9%、16.1%、13.6%,活动期慢性牙周炎患者构成比为33.1%.相较于对照组,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在2型糖尿病伴慢性牙周炎患者中控制欠佳(P<0.05);空腹血糖值在慢性牙周炎轻度组与中、重度组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化血红蛋白在慢性牙周炎轻、中、重度组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牙周炎不同进展期的组间比较中,空腹血糖值的变化具有统计学差异:慢性牙周炎活动期组(11.24±3.50)mmol/L>静止期组(9.64±3.42)mmol/L>对照组(8.82±3.08)mmol/L(P<0.05).结论 慢性牙周炎的病损程度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无关;但空腹血糖水平会随慢性牙周炎严重程度及进展期的改变而发生相应变化.

  • 益生菌联合康复新液对于活动期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效果分析

    作者:肖铃

    目的 探析益生菌复合康复新液治疗活动期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3月接收的88例活动期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对照组42例患者给予益生菌治疗,试验组46例患者给予益生菌复合康复新液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后结肠镜下病变活动性评分、总满意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结肠镜下病变活动性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益生菌联合康复新液治疗活动期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效果显著,安全性高.

  • 雷贝拉唑四联疗法治疗活动期胃溃疡疗效观察

    作者:程征宇;邓学杰;钟显飞;王琴;刘慧娟

    目的 探究对于活动期胃溃疡,使用雷贝拉唑四联疗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9月~2017年9月在我院进行活动期胃溃疡治疗的患者94例,其中随机挑选47例采取以奥美拉唑为主的四联疗法进行治疗,为参照组,其余47例选择以雷贝拉唑为主的四联疗法进行治疗,并设为研究组,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和Hp的清除比例均高于参照组,疼痛缓解用时短于参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有活动期胃溃疡的患者,采取以雷贝拉唑为核心的四联疗法,能够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Hp清除更为彻底.

639 条记录 25/32 页 « 12...22232425262728...313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