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孤独症患儿听力障碍的早期发现与干预
目的:探讨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ASD)患儿合并有听力障碍的干预效果。方法对3例有语言交流障碍的患儿进行声阻抗测试、畸变耳声发射(DPOAE)和听性脑干反应(ABR)测试,确诊他们有听力障碍。3例患儿经进一步诊治确诊为孤独症患者。为他们选配助听器和进行言语康复训练,随访1年观察言语交流情况。结果3例患儿在佩戴助听器后听觉行为分级(categories of auditory performance,CAP)和言语可懂度分级(speech intelligibility rate,SIR)评分均有提高。结论孤独症伴听力障碍患儿,尽早进行干预,佩戴助听器并针对性进行言语康复训练,语言交流能有改善。
-
175例语前聋患儿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听觉言语康复效果的评估
目的 评估语前聋患儿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的听觉言语康复效果.方法 收集2009-2013年于郑州市康园听力言语康复中心康复的175例语前聋患儿的详细资料,根据人工耳蜗植入时的年龄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3岁及以下组和3岁以上组),应用婴幼儿听觉整合量表(IT-MAIS/MAIS)、听觉行为分级(CAP)及言语可懂度分级(SIR)对两组患儿听觉言语能力进行评估,评估分别在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的1、3、6、12个月进行.结果 在人工耳蜗植入术后1、3、6、12个月,两组总体康复效果均逐步提高(P均<0.01);3岁及以下组提高较3岁以上组快.IT-MAIS/MAIS与CAP分级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性.结论 随着康复时间的延长,语前聋患儿听觉言语康复效果呈逐步上升趋势.康复时间和植入时年龄是影响语前聋患儿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听觉言语康复效果的重要因素.
-
语后聋患者人工耳蜗植入后听觉行为及言语可懂度分级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应用听觉行为分级(CAP)和言语可懂度分级(SIR)评估语后聋患者人工耳蜗植入后言语交流状况,探讨其得分与听力下降时间、植入时间、术前助听器使用情况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23例语后聋人工耳蜗植入者的临床资料,收集其听力下降时间、植入时间、术前助听器使用情况等相关资料,应用CAP、SIR分级评估其言语交流状况.运用IBM SPSS Statistics 19软件进行统计描述及结果分析.结果:CAP分级平均得分为6.13分,统计分析示CAP分级与听力下降时间、植入时间、术前助听器使用时间无显著相关关系(均P>0.05).患者均为语后聋,其SIR分级的平均得分为4.91分.结论:语后聋患者人工耳蜗植入后CAP分级与听力下降时间、植入时间、术前助听器使用情况无相关性.这可能是由于CAP分级的精确性和细节上的欠缺或该研究样本量限制,未显示出其与3个变量之间的关系.SIR不适用于评估语后聋患者人工耳蜗植入后的言语状况.
-
中度和重度聋儿助听后早期听觉能力及言语可懂度发育
目的:评价耳聋儿童助听后1年内听觉及言语能力发展变化趋势,探讨耳聋程度对聋儿的听觉及言语发育水平的影响,为聋儿的有效康复提供临床参考资料.方法:患儿29例,男1 9例,女10例.助听器选配年龄3~8岁,平均5.6岁.根据听力损失程度将患儿分为中度听力损失组(14例)和重度听力损失组(15例).分别使用听觉行为分级(CAP)和言语可懂度分级(SIR)问卷在助听前及助听后1、3、6、9、1 2个月时对患儿的听觉能力及言语可懂度发育情况进行评估.结果:经单因素方差分析,中度和重度聋患儿CAP平均得分在助听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助听后1、3、6、9、12个月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样中度和重度聋患儿SIR平均得分在助听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助听后1、3、6、9、12个月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聋患儿CAP平均得分助听前与助听后6、9、1 2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聋患儿SIR平均得分助听前与助听后6、9、12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助听后1个月与12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聋患儿CAP平均得分助听前与助听后3、6、9、12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助听后1个月与9、12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聋患儿SIR平均得分助听前与助听后3、6、9、12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助听后1个月与6、9、12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度和重度聋组患儿助听后1年内早期听觉及言语能力有显著提高,但各自有不同的发育特点和规律.
-
4~6岁听障儿童连续语音清晰度的研究
目的 探讨应用可理解词语百分比(percentage of intelligible words,PIW)评估4~6岁学龄前听障儿童连续语音清晰度特征的意义.方法 采用经改编的10个句子,对59例4~6岁听障儿童和59例4~6岁健听儿童进行连续语音的发音测试,让不熟悉听障儿童语音的成人聆听其录音,计算PIW;通过听障儿童言语可懂度分级(speech intelligibility rating,SIR)和PIW的相关性研究,验证PIW作为反映连续语音清晰度指标的科学性,并比较两组儿童中不同年龄组PIW的差异.结果 听障儿童PIW和SIR呈现高度正相关(言语可懂度3、4、5级分别对应可理解词语百分比52.04%、86.46%、95.45%)(r=0.778,P<0.01);4~6岁听障儿童的PIW(4、5、6岁组分别为86.15%、85.03%、89.67%)显著低于4~6岁的健听儿童(4、5、6岁组分别为96.04%、99.05%、98.76%)(P<0.01);不同年龄儿童PIW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W能够量化并精确反映听障儿童连续语音清晰度水平;学龄前听障儿童连续语音清晰度低于同龄健听儿童,生理年龄对听障儿童连续语音清晰度影响不大.
-
不同家庭状况学龄前人工耳蜗植入儿童术后康复效果分析
目的:调查分析不同家庭状况对学龄前人工耳蜗植入儿童术后听觉言语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对2013年2月~2014年4月75例行单侧人工耳蜗植入术的1~6岁儿童分别在术前及术后3、6、12个月进行听觉行为分级标准(categories of auditory performance,CAP)和言语可懂度分级标准(speech intelligibility rating, SIR)评估,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家庭状况(常居地、就学地点、经济状况、语言、主要教育者及其文化水平)儿童术后12个月听觉言语分级差异。结果75例患儿人工耳蜗植入术前及术后3、6、12个月CAP 平均分级分别为1.00、2.60、4.73、6.50级,SIR平均分级分别为1.00、1.54、2.51、3.53级,每相邻2个时间段的分级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经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去大城市就学、说普通话家庭和家庭主要教育者为父母的儿童术后12个月CAP分级高;术后12个月说普通话家庭儿童的SIR分级高于说方言家庭儿童;家庭主要教育者的文化程度越高,术后12个月时患儿的CAP及SIR分级越高。结论儿童术后听觉言语康复效果与康复时间和家庭教育氛围有明显关系,家庭成员文化程度越高,交流语言为普通话者术后康复效果好。
-
语前聋儿童人工耳蜗植入后听觉言语能力评估
目的:评估语前聋儿童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听觉言语能力的发展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107例语前聋儿童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应用婴幼儿有意义听觉整合量表(infant-toddler meaningful auditory integration scale/meaningful auditory integration scale ,IT -MAIS/MAIS)、听觉行为分级(categories of auditory performance , CAP)和言语可懂度分级(speech intelligibility rating ,SIR)三种问卷评估其听觉言发展水平,分析植入时间、植入年龄、实际年龄、术前助听器使用情况等对其的影响。结果107例语前聋儿童的植入年龄、植入时间对IT -M AIS/MAIS得分率有显著影响,植入时间、实际年龄对CAP、SIR分级有显著影响(P值均<0.05),而术前是否佩戴助听器对IT -MAIS/MAIS得分率、CAP、SIR分级均无显著影响(均为 P>0.05)。结论植入年龄、植入时间、实际年龄对语前聋儿童人工耳蜗植入后的听觉言语能力发展有显著影响,而术前是否佩戴助听器对其听觉言语能力的影响有待后续研究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