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人工耳蜗临床存在问题的分析

    作者:彭皎皎;郑虹;王丹

    目的:探讨国产人工耳蜗在临床使用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2年6月~2015年5月在华西医院人工耳蜗植入中心植入国产一品牌人工耳蜗并随访半年以上的40例患者,其中语前聋27例,语后聋13例。使用听觉行为标准(CAP)和言语可懂度分级标准(SIR)评估受试者的人工耳蜗使用效果,并调查患者及家庭对人工耳蜗使用的满意度。结果:40例受试者术后均无近期及远期并发症。语前聋患者CAP平均得分3.46, SIR平均得分2.08;语后聋患者C A P平均得分4.15,SIR平均得分4.39。82.5%的家庭对使用效果满意,语前聋患者及家庭的满意度更高。结论:国产人工耳蜗安全性好,能较为有效的帮助听障患者。

  • 由GJB2基因233delC突变所致重度语前聋日本息儿的成功耳蜗植入

    作者:郭光良;叶星

    关键词: 基因 重度 语前聋 日本
  • 语前聋儿童植入多导人工耳蜗后电话使用

    作者:刘阳;孙建军

  • 语前聋成年患者接受人工耳蜗植入的手术效果评估

    作者:

  • 50例语前聋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术后1年听觉言语能力分析

    作者:娄皓;陈阳;岳波;韩丽萍;袁雁

    目的 评估语前聋人工耳蜗植入患者的听觉言语康复效果,分析康复效果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听觉行为分级标准(categories of auditory performance,CAP)和言语可懂度分级标准(speech intelligibility rating,SIR),对50例语前聋人工耳蜗植入患者术后1年的听觉能力和言语能力进行分级评估;分析CAP和SIR结果与植入年龄、性别、侧别、术前助听时间、术后配戴方式、耳蜗是否畸形、康复模式、性格、康复时间等9个因素的关系.结果 植入年龄、术前助听时间、康复模式、性格、耳蜗畸形、康复时间对CAP有显著影响;植入年龄、术前助听时间、康复模式、康复时间、性格对SIR有显著影响;性别、术后配戴方式、侧别对CAP和SIR均无显著影响.结论 术前及早进行听力补偿及康复训练,有利于术后听觉言语能力的提高;家庭参与及教养方式对患儿康复效果有很大影响.

  • 人工耳蜗植入与汉语语音特点的听觉效果

    作者:张道行

    人工耳蜗植入技术自国外引进已有10余年,数以千计的中国聋人从中受益.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的听觉言语康复效果,有着很大的个体差异.大量的临床经验证实:对语前聋患者来说,年龄愈小,人工耳蜗术后的听觉言语康复效果愈好[1].但在同年龄组,人工耳蜗植入患者中仍存在着个体差异.汉语普通话言语的语音存在哪些特性?这些特性是否与英语言语的语音特性相同?人工耳蜗的言语处理特性是否适合汉语普通话?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探讨.

  • 语前聋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听觉能力评估

    作者:薛超;孙家强;侯晓燕;鲍永清;丁颖;孙敬武

    目的:通过对129例极重度语前聋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声母、韵母、单音节及双音节词识别能力的评估,研究人工耳蜗植入术后患者的听觉康复效果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用《听力障碍儿童听觉、语言能力评估标准及方法》作为测试材料,分别测试患者的声母、韵母、单音节词、双音节词识别率,用各分项评估结果的均值代表总体听觉能力,进而研究康复时间、植入年龄、术前配戴助听器经验及性别对听觉能力的影响。结果随着康复时间的延长,听觉能力各分项得分逐渐提高(P<0.05)。术前、术后6个月及术后1年低龄组与大龄组间总体听觉能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人工耳蜗植入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及1年,男、女组之间总体听觉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配戴助听器组与未配戴助听器组间总体听觉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耳蜗植入能提高语前聋患者的听觉能力。植入时间越长,听觉康复效果越好;植入时年龄越小,术后听觉能力进步越快。大龄语前聋患者植入人工耳蜗后听觉能力仍能获得一定的改善。术前短时间配戴助听器对于极重度语前聋患者术后听觉能力康复无明显帮助。

  • 语前聋青少年人工耳蜗植入发音清晰度与嗓音声学参数的分析

    作者:于萍;迟美芬;刘军

    目的 探讨语前聋青少年人工耳蜗植入患者发音清晰度、嗓音特点及其影响因素,为研究影响人工耳蜗植入患者言语清晰度的机制提供相关资料.方法 8例资料完整的语前聋青少年人工耳蜗植入患者,分别进行耳蜗听力测试、发音清晰度评估及嗓音声学参数测试.结果 发音清晰度与嗓音声学参数中的基频标准差(FOSD)及耳蜗听力有统计学上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767(P《0.026)和-.726(P《0.041);多元回归分析只有FOSD对发音清晰度有影响.结论 人工耳蜗植入患者对音调的控制能力是影响言语清晰度的因素之一.患者发声时基频的变化,能够客观地反映人工耳蜗植入带来的听力补偿及形成的听觉-发音环路对发音准确度的影响.对音调的控制能力是评价人工耳蜗植入效果的有效手段之一.

  • 植入年龄对大龄语前聋患者人工耳蜗术后听觉言语能力的影响

    作者:娄皓;查定军;陈阳;陈俊;梁昆;高磊;吴佳容

    目的 探讨人工耳蜗植入年龄对大龄语前聋患者听觉、言语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对35例大龄语前聋患者家属用问卷访谈的方式进行调查.采用听觉行为分级标准(categories of auditory performance,CAP)以及言语可懂度分级标准(speech intelligibility rating,SIR)对患者术前及术后1年的听觉能力和言语能力进行分级评估;按照植入时的年龄将患者分为2组,学龄组(7~13岁)28人,少年组(14~18岁)7人,比较两组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术前、术后的SIR和CAP分值.结果 学龄组和少年组术后CAP值均较术前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少年组术前、术后SIR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学龄组术后SIR值较术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术前CAP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学龄组较少年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SIR值学龄组较少年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7岁以后的大龄语前聋患者,虽然已经错过了听觉系统发育的"关键期",仍应尽早手术;大龄植入者及其家属需建立合理的期望值.

  • 64例语前聋童听力学诊治状况结果分析

    作者:郑芸;王恺;孟照莉;周蔚

    目的通过对语前聋儿童发现听力损失年龄、首次就诊年龄及首次验配助听器年龄的调查,了解语前聋儿童的就诊及干预情况.方法对64例特校聋童进行全面的听力学评估(含助听器评估).结果64例聋童中,家长发现孩子有听力问题的平均时间为21个月,家长带孩子首次就诊的平均时间为32个月,首次验配助听器的平均时间为64个月.结论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对语前聋儿童听力康复、回归主流社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临床听力学工作者还需大力宣传,让有听力问题的孩子被及早发现并得到正确的干预以获得佳康复效果.

  • 两种听觉补偿方式对语前聋听障儿童听觉言语康复效果比较

    作者:马杰

    目的 比较两种不同的听觉补偿方式对重度/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语前聋患儿的听觉言语康复效果.方法 收集2013年6月~2016年6月49例重度/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儿,初始干预均为选配助听器,其中31例作为研究组配戴助听器24 m后改行人工耳蜗植入,另18例作为对照组继续配戴助听器.以开始配戴助听器为干预起点,每隔12 m采用听觉行为分级(CAP)与言语可懂度分级(SIR)对两组患儿的听觉言语康复效果进行评估.比较干预12 m、24 m、36 m、48 m、60 m患儿的CAP、SIR得分及干预60 m各频率平均助听听阈.结果 两组在配戴助听器阶段(干预12~24 m)的CAP得分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行人工耳蜗植入后(干预36~60 m)的CAP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配戴助听器阶段(干预12~24 m)的SIR得分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行人工耳蜗植入后(干预48~60 m)的SIR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干预60 m时的各频率平均助听听阈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人工耳蜗植入是重度/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语前聋患儿的佳听觉补偿方式,应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使更多听障儿童受益.

  • 人工耳蜗技术报告(Ⅵ):儿童植入的成效

    作者:郗昕;冀飞;洪梦迪

    人工耳蜗对于极重度语后聋成人主要的作用是改善言语感知和口语单词的识别.相反,先天性或语前聋儿童的人工耳蜗植入可对交流的各个层面都带来深刻影响,用于儿童的评价体系也应能反映这些变化.因而,临床研究人员必须有足够多的、适用于儿童年龄的评价成效的方案,以面向交流发展的不同侧面[1].下面总结了人工耳蜗的使用对儿童发展言语感知、言语产出和语言技巧的效应.

  • 人工耳蜗工作需要标准化和规范化

    作者:曹克利

    人工耳蜗是近30年来逐渐发展和不断完善的新科技成果,近年来已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目前全世界6万名人工耳蜗使用者中,多数的语后聋植入者可以日常使用电话,许多语前聋儿童植入者进入正常学校学习.在世界范围内,耳鼻喉科学界已把人工耳蜗作为使重度和极重度聋人恢复听力的常规方法.人工耳蜗在我国也是一个发展很快的领域,从1 995年至现在我国已有1 600多名人工耳蜗植入者,特别是近几年来,植入者的人数增长很快,每年新增病例约400~500人,而且有不断增长的趋势.手术医院也由初的几家,发展到目前的30多家.现在全国大部分的省份都已经开展了人工耳蜗手术的工作,还有很多医院在积极筹备开展工作.

  • 脑白质异常语前聋听障儿童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听觉言语康复效果

    作者:马天宝;徐芝芳

    目的 对脑白质异常的语前聋听障儿童行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听觉言语康复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伴有脑白质异常的语前聋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听障儿童25例(25耳)为治疗组,另随机抽取脑白质正常的语前聋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听障儿童45例(45耳)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患儿术后开机调试、重建听阈和听觉言语康复效果.结果 两组患儿于术后1个月开机调试均有听觉反应;术后6个月治疗组的CAP和SIR评分等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12个月、24个月两组间CAP、SIR评分等级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在不同频率下的重建听阈测试结果较术前显著提高(P<0.01),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脑白质异常的语前聋听障儿童行人工耳蜗植入术,经过系统、科学的康复训练,可有效提高其听觉言语能力,安全性高.

  • 语前聋儿童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听觉表现及言语可懂度变化特点分析

    作者:张雪媛;钟志茹;欧雪雁;梁茂金;李湘辉;郑亿庆

    目的 通过对15例语前聋人工耳蜗植入患儿术后3年的听觉及言语能力进行评估,总结其发育规律,分析各可能因素在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听觉及言语康复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15例语前聋人工耳蜗植入患者的各项可能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并在开机后l、3、6、12、18、24、30、36个月运用听觉行为分级标准(categories of auditory performance,CAP)和言语可懂度分级标准(speech intelligibility rating,SIR)对患儿的听觉及言语能力进行评估,并对影响术后康复效果的相关因素进行二元变量的相关分析.结果 患儿开机后12个月内,CAP及SIR得分与术后康复时间正相关(rCAP=0.884,rSIR=0.873,P<0.05),个体间差异较大;开机12个月后,个体间差异减小.术前助听听闻(r=0.234,P<0.05)、术前康复时间(r=0.736,P<0.05)与CAP分级显著相关,术后人工耳蜗植入对侧耳配戴助听器与SIR分级显著相关(r=0.201,P<0.05).结论 语前聋患儿人工耳蜗植入后听觉及言语能力发育呈先快后慢趋势,术后1年内显著提高,术前助听听阈低、康复时间长的患儿术后听觉发育较好,术后人工耳蜗植入对侧耳配戴助听器有助于言语发育.

  • 听障儿童人工耳蜗术后有意义听觉整合量表结果分析

    作者:格根塔娜;张东利

    目的:了解人工耳蜗植入对听障儿童听觉发育的影响。方法选用有意义听觉整合量表(教师版)对106名人工耳蜗植入儿童的康复教师进行调查,调查时间为人工耳蜗开机3、6、9、12个月,按照年龄将儿童分为2~3岁、4~5岁,6~8岁3组,获得不同时期的有意义听觉整合量表(meaningful auditory integration scale,MAIS)评分结果。结果同一年龄组听障儿童随着康复时间的延长,有意义听觉能力显著提高,总体呈向上的趋势;在康复3个月和6个月后,3个年龄组间MAIS得分两两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当康复12个月时,各年龄组之间的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耳蜗植入对语前聋听障儿童听觉发育有积极影响,人工耳蜗植入年龄越小、术后康复时间越长,其听觉能力进步速度越快。笔者建议听觉能力评估应每3个月进行一次,并追踪1年以上,以便合理制订康复目标和方案。

  • 人工耳蜗植入的相关工作需要规范化

    作者:曹克利

    人工耳蜗是近30年来逐渐发展和不断完善的高科技领域,近年来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目前全世界6万余例人工耳蜗使用者中,多数语后聋植入者可以正常使用电话,许多语前聋儿童植入者进入了正常学校学习.在世界范围内,耳鼻咽喉科学界已经把人工耳蜗作为使重度和极重度聋人恢复听力的常规方法.

  • 非综合征型感音神经性聋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作者:胡浩;邬玲仟;梁德生;夏家辉

    听力损失是常见的感觉障碍,国外报道新生儿重度聋发病率大约0.8‰~1‰[1].在我国新生儿耳聋发病率约为1‰~3‰[2].在发达国家中,超过50%的学语前聋病例都主要与遗传有关[3].遗传性聋中,约70%为非综合征型聋(nonsyndromic hearing loss, NSHL),其余约30%为综合征型.学语前NSHL中,以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方式遗传者占80%(其相关位点命名为DFNB),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方式遗传者占15%(命名为DFNA),X连锁遗传的占3~5%(命名为DFN),线粒体遗传的占不到1%.目前仍没有关于学语后聋的流行病学数据,不过,一般看来,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语后性NSHL比学语前NSHL发病率要高[4].

  • 语前聋儿童人工耳蜗植入效果的评估

    作者:于萍;Romain S;Triglia JM;Guarella

    目的探索语前聋儿童人工耳蜗植入效果的评估方法.方法受试者为18名接受人工耳蜗植入的语前聋儿童,耳蜗植入时平均年龄6岁.按人工耳蜗使用时间长短分为四个阶段进行评估:第一阶段18名患儿,使用人工耳蜗1~12个月;第二阶段12名,使用人工耳蜗13~24个月;第三阶段8名,使用人工耳蜗25~36个月;第四阶段6名,使用人工耳蜗在36个月以上.描述性分析,以问卷的形式了解儿童在人工耳蜗植入后声音接受、言语表达及行为等方面的变化;言语测试,进行言语识别能力和发声能力测试.结果第一阶段患儿,能够感知和辨别来自家庭和环境中的声音;第二阶段患儿,封闭项词识别率是51%,开放项词识别开始启动;第三阶段患儿,封闭项词识别率达到72%,开放项词识别率是40%,能正确发出的单词数是42%;第四阶段患儿,封闭项词识别率和开放项词识别率分别达到84%和53%,能正确发出的单词数达62%,部分患儿已有自发的口语表达.结论人工耳蜗植入对语前聋患儿的言语发育有帮助,患儿的言语能力随着人工耳蜗使用时间的推移不断进步.

  • 74例语前聋患儿国产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康复效果分析

    作者:曾宪海;赵鹏;王鹏;杨婷君;赵海亮;邱书奇

    目的 评估语前聋患儿诺尔康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康复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6月~2016年12月在深圳市龙岗区耳鼻咽喉医院行单侧诺尔康人工耳蜗植入的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语前聋患儿7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耳蜗植入时年龄分为A组(1-6岁)和B组(7-14岁),应用听觉行为分级标准、言语可懂度分级标准及声场言语频率的助听听阈对所有患儿分别于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进行听觉言语能力评估.结果 在人工耳蜗植入术后3、6、12个月,两组患儿康复效果随着康复时间的延长均逐步提高,其中A组患儿的康复效果较B组康复效果更好.两组患儿术后3个月声场言语频率的助听听阈较术前明显改善;术后3、6、12个月声场言语频率的助听听阈无明显差异.结论 国产诺尔康人工耳蜗植入能显著提高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语前聋患儿听觉言语能力.随着康复时间的延长,语前聋患儿听觉言语能力呈逐步提高趋势,康复时间及耳蜗植入时年龄是影响语前聋患儿人工耳蜗植入听觉言语康复效果的重要因素.

88 条记录 1/5 页 « 123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