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携带不同TUBB3基因突变的先天性眼外肌纤维化患者的临床表型与MRI表现分析

    作者:贾红艳;焦永红;常青林;王辉;梁祎;郭瑞

    目的 分析携带TUBB3基因不同突变的中国人先天性眼外肌纤维化(congenital fibrosis of extraocular muscles,CFEOM)患者的临床表型及MRI表现特征.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北京同仁医院眼科2013年3月至2018年4月诊断为CFEOM的患者7例,经基因筛查携带TUBB3基因4种不同突变(p.R262C、p.R262H、p.R380C、p.E410K).方法 回顾携带4种不同TUBB3基因突变的7例患者的出生史、家族史、眼部和全身体格检查及眼运动神经和颅脑MRI检查结果,并按照所携带基因突变的不同归类进行比较分析.主要指标眼部检查结果、全身体格检查结果、眼运动神经和颅脑MRI.结果 7例患者眼部检查均符合CFEOM的表现,眼运动神经MRI提示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动眼神经发育不良及所支配的靶眼肌纤细.其中携带R262C突变的患者仅表现为单纯眼部异常;携带R262H、R380C和E410K突变的患者则合并出现不同程度的精神运动发育迟滞,颅脑MRI检查提示胼胝体发育不良;R262H突变患者尚合并多发肢体异常包括先天性指挛缩、漏斗胸和髋外翻等.结论 TUBB3基因突变是中国人CFEOM的主要致病原因之一,不同突变类型与临床表型之间存在对应关系,基因型-表型关联的建立可协助CFEOM的临床诊断和基因分型.

  • 靶向序列捕获联合高通量测序检测先天性眼外肌纤维化的致病基因突变

    作者:贾红艳;焦永红;常青林;华琳;王辉;郭瑞

    目的 对中国人先天性眼外肌纤维化(CFEOM)家系和散发个体进行致病基因突变筛查.设计 实验研究.研究对象6个CFEOM家系和4个CFEOM散发个体.方法 收集CFEOM患者的临床及眼运动神经MRI检查资料,采集患者及家庭成员外周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应用目标序列捕获联合高通量测序的方法对11个疾病候选基因进行全部外显子的突变筛查.生物信息学分析得到候选基因碱基改变后,在100个无关正常对照人群中进行PCR和Ssnger测序验证并对基因型和表型特征进行分析.主要指标 基因序列.结果 80% (8/10)CFEOM先证者存在KIF21A基因突变,分别为c.2860C>T(p.R954W)和c.2861G>A(p.R954Q);20%(2/10)先证者存在TUBB3基因突变,分别为c.784C>T (p.R262C)和c.1138C>T (p.R380C).所有突变在家系正常个体及正常对照人群中均未检测到.携带KIF21A基因突变的患者表现为CFEOM1A和CFEOM3B表型,而携带TUBB3基因突变的患者表现出CFEOM3A表型.结论 KIF21A基因突变是中国人CFEOM的常见致病原因.高通量基因筛查可快速、准确地协助疾病的临床诊断和基因分型.

  • ERCC1和TUBB3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李励;刘胜楠;郑唯强;张俊洁

    目的:探讨ERCC1及TUBB3基因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液相芯片技术法检测48例上皮性卵巢癌的石蜡包埋标本中ERCC1和TUBB3的mRNA表达情况,通过统计学方法分析其与患者临床基本资料、血清肿瘤标志物、病理免疫组化相关指标和近期化疗疗效的相关性。结果:ERCC1表达与卵巢癌患者手术病理分期存在明显相关,随着期别的增高而表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CC1与TUBB3及P53蛋白的表达存在正相关(P=0.002,r=0.438;P=0.004,r=0.414)。ERCC1表达阴性的患者近期化疗有效率高于阳性者(P=0.006)。结论:ERCC1在不同分期上皮性卵巢癌中的差异性表达提示ERCC1基因也许参与了卵巢癌的发展过程,并可能作为评判卵巢癌恶性程度的指标。ERCC1和TUBB3基因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具有一定协同性,可能两者在肿瘤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有着一定的协同作用。ERCC1基因可能与P53蛋白一样与卵巢癌预后有关,可作为一项独立的预后因素。ERCC1表达强度可能影响卵巢癌患者近期对于化疗的敏感程度。综上,ERCC1和TUBB1可能是评价卵巢癌患者肿瘤恶性程度、近期化疗疗效、远期预后的有效指标。

  • BRCA1、ERCC1、TYMS及TUBB3基因检测指导进展期胃癌个体化化疗效果观察

    作者:王琳;陈俊民;邢雪花;王海霞;黄琰菁;孙达统;杨生辉;盛莉;邱纯;陈邓林

    目的 观察用胃癌组织BRCA1、ERCC1、TYMS、TUBB3的表达情况指导进展期胃癌个体化化疗的效果.方法 前瞻性纳入进展期胃癌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个体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个体组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胃癌组织BRCA1、ERCC1、TYMS、TUBB3蛋白,用分支DNA液相芯片技术检测胃癌组织BRCA1、ERCC1、TYMS、TUBB3 mRNA表达,并根据检测结果 选择个体化化疗方案(BRCA1、ERCC1阳性不用铂类药物,TYMS阳性不用氟尿嘧啶类药物,TUBB3阳性不用紫杉类药物).对照组一律采用DCF或改良DCF方案化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2周期化疗后个体组、对照组化疗总体有效率(ORR)分别为41.9%、39.4%,KPS获益率分别为54.8%、54.5%,两组相比P均>0.05.4周期化疗后个体组、对照组ORR分别为45.0%和54.5%,KPS获益率分别为75.0%和72.7%,两组相比P均>0.05.两组均无化疗相关性死亡.两组各类型3~4级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P均>0.05.个体组9例(26.3%)、对照组19例(55.9%)因不良反应减量或停止化疗,两组因不良反应减量或停止化疗发生率相比,P<0.05.个体组、对照组无进展生存期(PFS)分别为7.7(95%CI为5.97~9.42)、6.6(95%CI为5.59~7.6)个月,两组PFS相比P>0.05.结论 与单纯应用DCF或改良DCF方案相比,用胃癌组织BRCA1、ERCC1、TYMS、TUBB3的表达情况指导进展期胃癌个体化化疗的不良反应较少,但二者疗效和预后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 两个中国籍先天性眼外肌纤维化家系基因定位与临床分型

    作者:杨璐;杨海军;易敬林;胡圆;周亮

    目的 通过候选基因法对2个中国籍先天性眼外肌纤维化(congenital fibrosis of the extraocular muscles,CFEOM)家系进行致病基因定位及疾病分型.方法 对2个CFEOM家系所有成员均采集病史、体格检查、抽取外周静脉血5~8mL并提取基因组DNA.选择KIF21A第2、8、20、21外显子;PHOX2A/ARIX第1、2、3外显子;TUBB2B第1、2、3、4外显子;TUBB3第1、2、3、4外显子区域进行PCR引物合成并将扩增样品进行纯化测序,结果应用Chromas 2.3及DNAman 7.0软件进行序列比对分析.结果 家系1五代中9人患病,均具有典型CFEOM外观特征.致病基因位于KIF21A基因外显子21,2860C>T.家系2四代中4人患病,除1人临床表型不典型外,其他3人都具有典型的CFEOM外观特征.致病基因位于TUBB3基因外显子4,1249G>A.结论 运用候选基因法可快捷、有效地确定遗传性疾病家系的致病基因.家系1属于CFEOM 1A型,为常染色体完全外显的显性遗传;家系2属于CFEOM 3A型,为常染色体不完全外显的显性遗传.

  • TUBB3基因在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褚俊锋;刘艳艳;赵燕;姚书娜;许英君;杨树军

    目的 探讨TUBB3基因在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中的表达及与患者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关系,为个体化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65例的组织蜡块,采用Taqman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TUBB3基因的表达量,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 17.0软件.结果 TUBB3基因在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中高表达率为15.4%(10/65),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和T细胞淋巴瘤中高表达率分别为28.1% (9/32)和3.0%(1/33)(x2 =7.859,P=0.005).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TUBB3基因高表达患者与临床特征的性别有关(x2 =4.802,P=0.028),女性为77.8% (7/9),男性为22.2% (2/9);高表达患者与低表达患者的总生存率分别为55.6% (5/9)和91.3% (21/23)(x2=5.426,P=0.020).结论 TUBB3基因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高表达较T细胞淋巴瘤更为明显.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TUBB3基因高表达患者中女性高于男性,低表达者的总生存率高于高表达者.而在T细胞淋巴瘤中与临床特征及预后关系不明显.

  •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TUBB3基因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冷雪峰;冼磊;陈铭伍;李满红

    目的:探讨TUBB3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82例肺癌组织、36例癌旁组织及15例良性组织中TUBB3基因mRNA的表达.结果:TUBB3基因在NSCLC癌、癌旁及良性组织中表达分别为18.3%(15/82)、2.8%(1/36)及93.3%(14/15).3者比较后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癌组织TUBB3表达18.3%高于癌旁组织2.8%(P=0.048);腺癌TUBB3表达25.9%(14/54)高于鳞癌3.6%(1/28)(P=0.013).结论:TUBB3基因mRNA癌组织中表达高于癌旁组织,尤其是腺癌表达高于鳞癌可指导广西人群患者术后紫杉醇类药物的个体化治疗.

  • 广西汉族TUBB3基因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关联性的研究

    作者:覃国亮;冷雪峰;冼磊

    目的 探索广西地区非小细胞肺癌(NSCLC)汉族患者中,Ⅲ类β-微管蛋白(TUBB3)基因mRNA的表达及其临床预后意义.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60例肿瘤组织以及其中34例癌旁组织中TUBB3基因mRNA的表达.结果 TUBB3在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分别为16.7%和2.9% (P=0.053),TUBB3表达时,淋巴结转移高于无淋巴结转移(80.0%和13.5%,P=0.014).其余临床特征未发现任何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性.结论 TUBB3 mRNA在汉族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阳性表达可能代表一个晚期事件.

  • 一个共同性外斜视家系基因突变研究

    作者:李永蓉;王慧

    目的 研究一个共同性外斜视家系中患者的基因突变位点及其发病机制.方法 对一个共同性外斜视一家系检查,抽取4例患者外周静脉血,及1名正常家系成员,3名非家系健康人外周静脉血作阴性对照,以外周血基因组为模板,通过PCR扩增ARIX基因外显子、TUBB2b基因外显子、TUBB3基因的外显子,并将PCR产物纯化后测序.测序结果与GenBank公布的基因正常序列进行比对.结果 该家系成员在ARIX基因无任何外显子突变,而1例患者在TUBB2b基因外显子存在位点rs2259136同义突变,3例患者在TUBB3基因中3'UTR区域rs1135425位点出现突变.结论 共同性外斜视遗传受多因素影响,TUBB3基因rs1135425位点突变可能是引起该家系外斜视的一种原因.

  •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ERCC1及TUBB3基因mRNA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冷雪峰;冼磊;陈铭伍;阳诺

    目的:探讨ERCC1及TUBB3基因mRNA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癌旁组织和良性组织中的表达,两者的关系及其与肺癌患者临床、病理等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82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36例癌旁组织及15例良性组织中ERCC1及TUBB3基因mRNA的表达.结果:ERCC1和TUBB3基因在NSCLC患者癌、癌旁及良性组织中均有表达,ERCC1在这三种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4.9%(45/82)、44.4%(16/36)及73.3%(11/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5);而TUBB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8.3%(15/82)、2.8%(1/36)及93.3%(14/15),三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癌组织表达率18.3%高于癌旁组织2.8%(P=0.048).ERCC1基因在腺癌表达率63.0%(34/54)高于鳞癌39.3%(11/28)(P=0.041).TUBB3基因在腺癌表达率25.9%(14/54)高于鳞癌3.6%(1/28)(P=0.013).但是二者在其余临床和病理等特征方面的表达均无统计学意义.癌组织中ERCC1及TUBB3表达呈中度正相关(r=0.429,P=0.000).结论:ERCC1 及TUBB3基因mRNA在NSCLC中腺癌表达均高于鳞癌,并且二者在癌组织中表达有密切的关系.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