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联合人羊膜植入临床观察

    作者:卢重泉;乌燕;于兆先;岳好俊

    目的观察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联合人羊膜植入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8例(30眼)中、晚期开角型青光眼进行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联合人羊膜植入,术后观察视力、视野、眼压及滤过泡形成情况.结果术后随访3~9月,视力、视野稳定,眼压≤20mmHg(1mmHg=0.133kPa),滤过泡形成良好,并发症少.结论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联合人羊膜植入治疗开角型青光眼,能有效降低眼压,形成功能性滤过泡和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较理想的方法.

  • 疏肝滋肾利水方对眼压已控制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视功能保护的机制研究

    作者:王聪;张惠成;徐永宁;董映;胡勇平;项燕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疏肝滋肾利水方对眼压已控制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眼血流动力学、眼底血管荧光造影、视网膜视神经纤维层厚度及视盘盘沿面积的影响,进一步揭示其对视功能保护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经药物降眼压治疗,眼压控制在10mmHg≤21 mmHg的患者60例(109眼),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分为治疗组30例(55眼),对照组30例(54眼).治疗组给予疏肝滋肾活血利水方水煎剂50mL,2次/天,30天为1疗程,治疗4个疗程.对照组给予甲钻胺片0.5mg,3次/天,30天为1疗程,治疗4个疗程后,检测治疗前后眼血流动力学变化、眼底血管荧光造影、视网膜视神经纤维层厚度及视盘盘沿面积的变化.结果:治疗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OA的EDV显著高于治疗前(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明显增快(P<0.01);而RI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也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1).治疗组治疗后患者SPCA,CRA的PSV,EDV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明显增快(P<0.01);RI则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也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1).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各循环时间缩短,治疗组治疗后A-CT,A-VT明显缩短(P<0.01);也明显比对照组治疗后缩短相对应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治疗后RNFL有增厚、盘沿面积扩大,分别较治疗前有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分别对应比较也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疏肝滋肾活血利水方可以明显改善眼压已控制的POAG患者眼血流动力学、改善视盘血液循环、改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及视盘盘沿面积,从而达到保护视神经功能的作用.

  • 单纯性非穿透小梁手术的临床观察

    作者:刘杏;黄晶晶;蔡小于;陈秀琦

    本文对10例13眼开角青光眼患者行单纯性非穿透小梁手术联合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术后观察眼压、眼内反应、滤过泡情况,并对4例5眼分别于术后22、44、86及96天行手术区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随访时间短35天,长180天.结果:眼压:术前13眼平均眼压36.2士13.3mmHg,13眼术后1周平均眼压为8.5士3.7mmHg,1个月眼压15.7士5.7mmHg,9眼术后2个月眼压16.3士5.6mmHg,7眼术后3个月眼压15.0±4.0mmHg,3眼术后4个月眼压13.0土4.4mmHg,4眼术后5个月眼压18.5土3.3mmHg,均较术前明显下降.UBM检查可见结膜组织疏松,减压腔存在,巩膜至脉络膜通道疏松.术中及术后均未出现浅前房、前房出血、玻璃体脱出、脉络膜脱离等并发症.结论:单纯性非穿透小梁手术能安全、有效地降低眼压,是一种对开角型青光眼很有应用前景的抗青光眼手术.

  • 开、闭角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作者:乔玉春;路海峰;谢飞;郑卫华;王智霞

    目的:探讨开、闭角青光眼实施小梁切除术后预防并发症的方法及处理措施.方法:以我院实施了围手期预防处理的120例病例为预防组,以未加强预防处理的120例病例为对照组.双比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恢复情况.结果: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6.28%,预防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1.49%.结论:通过加强围手期预防措施可以极大的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术后恢复时间,提高手术成功率.

  • 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观察

    作者:陈盛举;律鹏;张文芳;鲁建华

    目的:观察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selective laser trabeculoplasty,SLT)对降低房角开放的各种青光眼患者眼压的疗效.方法:采用SLT眼科激光设备对23例(28眼)不同类型青光眼患者进行治疗.采用倍频Q-开关Nd:YAG激光,波长532nm,脉冲时间3 ns,光斑400 μm,能量0.4~1.0 mJ,击射鼻侧或颞侧180°小梁网,点数42~56.术后采用Glodmann眼压计测术前1h,术后1h、1d、1周,1、3及6个月眼压,同时观察视力、视野、房角结构及不良反应.结果:患者术前1h,术后1h、1d、1周,1、3及6个月平均眼压分别为(24.7±5.9)、(22.7±3.5)、(21.3±2.8)、(20.0±3.7)、(20.1±3.2)、(19.7±3.6),(20.3±3.1)mmHg.术后6个月与术前眼压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SLT对房角开放的各种类型青光眼及高眼压症均具有良好、安全的降眼压效果,长期疗效及重复治疗尚需要临床观察.

  • 合并近视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眼血流动力学研究

    作者:尹金福;吴玲玲;吴仁毅;苏兆安;裘文娅;潘青;杨建琴;刘学明;许俊

    目的:利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研究合并近视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angle Glaucoma with Myopia,M-POAG)眼部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对38例63只合并近视(平均-6.92±3.79D)高眼压性(平均眼压32.00±9.36mmHg)POAG、32例51只单纯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Simple Primary Open-angle Glaucoma,S-POAG)、15例30只正常眼分别测量眼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睫状后动脉的收缩期血流峰值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阻力指数(RI).结果:①与正常组比较:M-POAG组及S-POAG组视网膜中央动脉及睫状后动脉的RI升高(P<0.05,P<0.01);M-POAG组眼动脉的EDV值减低(P<0.05).②与S-POAG组比较:M-POAG组眼动脉EDV值明显减低(P<0.01).结论:M-POAG患者眼部血流速度减低,血管阻力升高,有血流灌注不足的表现.提示眼压及血管因素在高眼压性M-POAG的视功能损害中均起着重要作用.

  • 非穿透性小梁手术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观察

    作者:王平

    目的探讨非穿透性小梁手术(non-penetrating trabecular surgery,NPTS)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 angle glaucoma,POAG)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9例(36只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进行非穿透性小梁手术,术后3天开始按摩眼球,持续7~8周,观察视力、眼压、视野变化.结果随访4~9.5个月,平均6.41±2.53个月.术前平均眼压28.14±8.4mmHg(1mmHg=0.133kPa),术后4个月平均眼压14.9±2.3mmHg.治疗前后眼压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所有病例术前、术后视力视野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前房出血1只眼,浅前房2只眼;无炎症、脉络膜脱离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NPTS是一种治疗POAG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 药物降低眼压对正常眼压青光眼的治疗意义

    作者:戴惟葭;卢艳;潘秀云

    目的探讨对正常眼压青光眼人群合理用药降低眼压对视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对18例28眼正常眼压青光眼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随机分成两组,一组为非治疗组;另一组为治疗组,予以0.5%噻吗心安治疗,每日2次,随访时间为3~4年(41.18±3.77)个月.采用Humphrey-630型视野分析仪的中心30-2检查程序,观察和记录每次视野和眼压检查结果,并对数据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治疗组眼压明显低于非治疗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视野平均缺损深度均较观察前加深,对照组与观察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治疗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相比结果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出现新的视野缺损的人数比例明显低于后者(P<0.05).MD值与眼压存在明显相关关系(r=0.92,P<0.01).结论眼压对正常眼压青光眼的视野改变有直接影响,合理用药降低眼压可以延缓正常眼压青光眼(NTG)的视功能损害.除眼压外,还存在其他因素影响疾病发展.

    关键词: 青光眼 开角 眼压 视野
  • 猴开角青光眼模型的制作

    作者:周雄武;刘金华;杜蜀华;李国彦

    用氩激光激射恒河猴眼功能小梁网制作开角青光眼模型.取6只猴12只眼用于模型制作.激射部位是小梁网的后半部即功能小梁网区,相邻两激射点的烧灼斑相连接,范围是360°.两周后重复激射,共3至5次.激光参数是:光斑直径50 μm,能量800 mW,时间0.5~1.0 s.每次激射前及后一次激射之后平均38 d(21~97 d)进行眼压测量,眼底杯盘比值测量及房角观察.有4只猴8只眼激射后眼压持续升高,眼底杯盘比值增大,激射后房角仍为宽角.实验表明猴开角青光眼模型的制作是成功的.

    关键词: 青光眼 开角 模型
  • 眼灌注压波动和青光眼严重程度相关性分析

    作者:刘兴红

    目的 评估眼灌注压(OPP)波动和青光眼的严重性的相关关系.方法 48例患者均患有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所有患者在早上7点、下午1点及晚上7点3个时间点测量眼压(IOP)和血压.根据血压和眼压计算OPP,采用Pearson检验OPP波动与杯盘比、视野平均缺失(MD)及图形标准差(PSD)的相关性.结果 OPP波动与MD(r =-0.33,P=0.010)和PSD(r =0.43,P=0.000)显著相关.而OPP波动和杯盘比无相关性(r=0.10,P =0.460).结论 POAG患者具有较高的OPP波动可能会导致疾病向严重方向发展.

  • 激光偏振光扫描测定不同病程开角型青光眼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的厚度

    作者:刘杏;刘小红;黄晶晶;郭歆星;肖辉;钟毅敏;郑小萍

    [目的]探讨激光偏振光扫描仪对开角型青光眼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正常人159例252眼及不同病程开角型青光眼共107例175眼,采用激光偏振光扫描仪(GDxVCC)进行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测量,测量参数包括:RNFL厚度上方平均值、下方平均值、全周平均值、TSNIT标准差、双眼对称性及神经纤维层指数(NFI).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正常组与青光眼组RNFL厚度及正常组与早期青光眼组RNFL厚度,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早、中、晚期青光眼RNFL厚度,对GDxVCC诊断青光眼的效能进行ROC曲线下面积分析.[结果]GDxVCC测量的正常人全周RNFL厚度为(58±5) μm,青光眼患者全周RNFL厚度为(48±11)μm,较正常人明显变薄(P<0.001).早期青光眼患者的全周、上方、下方RNFL厚度均较正常人变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但早期青光眼患者的双眼对称性仍较好,与正常人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随着青光眼的进展,早、中、晚期青光眼患者的全周、上方、下方RNFL厚度明显变薄,TSNIT标准差及双眼对称性明显减低,神经纤维指数明显增高(P<0.005).GDxVCC各参数诊断青光眼的ROC曲线下面积达到0.743~0.992.[结论]GDxVCC可定性和定量测量RNFL厚度,其各参数诊断青光眼的效能较高,对青光眼的早期诊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非穿透性小梁手术联合丝裂霉素及深层巩膜反折疗效观察

    作者:梁惠文;张发樑;李明桂;穆翔;陈强;陈烈

    目的:观察非穿透性小梁手术联合丝裂霉素及深层巩膜反折引流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4例(18眼)开角型青光眼患者进行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手术,术中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及深层巩膜反折引流.观察手术前、后的眼压、视力、视野、前房(前房角)变化及手术后滤过泡情况.随访3~18mo.结果:术前平均眼压(33.96±8.16)mmHg(1mmHg=0.133kPa),术后眼压为(14.62±3.53)mmHg,手术前后眼压差异有显著意义(t=11.82,P<0.01).手术前、后视力及视野无明显改变.术后16眼均形成滤过泡,其中Ⅰ型6眼,Ⅱ型11眼,Ⅲ型1眼.结论:非穿透性小梁切除联合应用丝裂霉素及深层巩膜反折引流术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一种安全、有效、便宜和具有可重复性的新治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