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颌骨牵引延长术的研究进展
牵引成骨技术,是指对生物活体组织逐渐给予缓慢而稳定的牵引力可以使其产生张力,这种张力可以激活某些细胞的合成和增殖功能,从而促使组织再生与生长.颌骨牵引延长术是在肢体牵引延长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通过颌骨牵引技术可以以小的手术创伤达到比传统方法更好的矫治效果,而且在牵引过程中,软组织相应得以延长.利用颌骨牵引技术,只要完成一个简单的骨切开术,安装牵引器,通过每日的牵引,下颌骨就会向着医生希望的方向生长.
-
下颌骨牵引延长后下齿槽神经功能的评价
目的采用三叉神经体感诱发电位(trigeminal 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TSEP) 检查恒河猴下颌骨牵引延长术对下齿槽神经功能的影响. 方法健康青年恒河猴7只, 行下颌角部完全骨截开术,右侧或双侧安放牵引器.截骨间隙平均牵引距离为13.5 mm.于术前、牵引完成时、牵引完成后4周分别进行下齿槽神经SEP检查.结果术前下齿槽神经SEP 各波的潜伏期测量值,两侧对比检验差异无显著性.牵引术完成时 SEP 各波的潜伏期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延长(P《0.01, P《0.001),波幅显著下降(P《0.001).术后4周各波潜伏期及波幅均有恢复, 但多数差别仍有显著性. 结论 TSEP检查提示下颌骨牵引延长术对下齿槽神经功能有一定影响,术后4周其功能有部分恢复.
-
三维CT重建和牵引成骨技术个性化治疗半侧颜面短小畸形
目的 利用三维CT重建技术和牵引成骨技术,寻找精确治疗半侧颜面短小畸形患者的个性化治疗方案。方法通过测量分析8例半侧颜面短小畸形X线影像和三维CT重建模型,制定精确的个性化手术方案,应用内置式下颌骨牵引器,通过颌下入路延长下颌骨,以矫正半侧颜面短小畸形患者的面部不对称畸形。结果所有患者按预期完成骨牵引,小牵引距离18 mm,大牵引距离30 mm,牵引完成后面部不对称畸形得到明显改善,患者满意。结论三维CT重建结合牵引成骨技术,对以半侧颜面短小畸形为代表的复杂颅颌面不对称畸形的精确治疗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上颌后缩畸形Le Fort Ⅰ型截骨牵引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研究
目的研究上颌骨牵引延长时上颌骨的应力分布状况,探讨上颌骨牵引器的安放位置与方向的佳选择.方法在发育性上颌后缩畸形和腭裂继发上颌后缩畸形的上颌模型上分别加载不同方向及大小的牵引力.分别计算上颌骨大主应力、小主应力及颌骨内部的位移情况,并比较两种加载方式对上颌骨内部应力分布的影响.结果在非腭裂上颌骨,当牵引力方向与正中矢状面平行时,双侧上颌骨前壁应力主要为压应力,但应力较小,当牵引方向与正中矢状面成30°角时,对上颌骨前壁的压应力显著增大;在腭裂继发上颌后缩畸形牵引时,裂隙双侧上颌前壁的压应力显著增大,健侧颌骨的位移显著大于患侧.和牵引方向与矢状面平行时相比较,当腭裂上颌骨斜向牵引时,上颌骨前壁及硬腭的位移均较平行牵引时显著增大;腭裂上颌骨在两种牵引力牵引时均出现上颌前部压应力集中,颌骨内部位移增大,牙槽突裂隙两侧位移增大明显.结论上颌骨牵引时,应尽量使牵引方向与矢状面平行;在上颌骨牵引时应注意防止上颌牙弓缩窄,牵引阻力增大时应戴(牙合)板至稳定期.
-
颅面骨骨牵引延长技术应用研究进展(二)
1颅面骨牵引延长术的临床研究进展在颅面骨牵引延长实验基础上,DO在临床矫治颅面畸形中发展非常迅速.1992年McCarthy报道第一例下颌骨牵引延长术治疗半面萎缩经验.标志DO在颌面外科的研究与应用在短短的20年内走完了矫形外科近100年间的研究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