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颊侧多曲簧弯制前后加热处理对疲劳断裂周期的影响

    作者:白雪霏;王培军;徐实谦;侯录;刘玉

    背景:颊侧多曲簧活动矫治器可以阻断性矫治多种青少年错牙合畸形,但在临床中颊侧多曲簧疲劳断裂的问题是不可避免的,如何延长其疲劳断裂周期以确保矫治顺利进行仍然处于研究阶段。目的:研究颊侧多曲簧弯制前、后进行不同温度加热处理,对其疲劳断裂周期(时间)的影响,从而选出一种能够增强颊侧多曲簧抗疲劳性能的佳方法。方法:弯制左侧HL-2型颊侧多曲簧35个,根据曲簧弯制前、后热处理分为7组,5个试样为一组,分别为:原丝组、弯制前对牙用不锈钢丝进行加热处理组(320,420,520℃)3组、弯制成曲簧后行加热处理组(320,420,520℃)3组,低温热处理后,再用三维开闭口运动模拟测试仪测试其疲劳断裂周期(时间),通过扫描电镜观察断裂曲簧的断口形貌特征。结果与结论:曲簧疲劳断裂周期均值从大到小排列顺序为:弯制前520℃组>弯制前420℃组>弯制前320℃组>原丝组>弯制后520℃组>弯制后320℃组>弯制前420℃组,说明在曲簧弯制前对牙用不锈钢丝进行加热处理可延长曲簧的疲劳断裂周期,其中520℃低温退火工艺可有效提高曲簧抗疲劳断裂的机械性能;在曲簧弯制完成后进行加热处理不能延长曲簧的疲劳断裂周期。扫描电镜下观察弯制前520℃组断口裂纹伸展区域有扩大趋势,延缓瞬断过程的形成,组织结构更加均匀。

  • 微种植体植入初期稳定性:错颌上颌后牙区颊侧骨皮质厚度分析

    作者:邹双双;雷勇华;张亚梅;刘璐

    背景:研究表明植入部位牙槽骨骨皮质厚度是影响微种植体初期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因此了解颌骨骨皮质厚度对选择微种植体植入部位和预测种植成功率十分重要。目的:探讨青少年安氏Ⅱ类Ⅰ分类错颌患者上颌后牙区颊侧骨皮质厚度分布规律。方法:获取52例青少年安氏Ⅱ类Ⅰ分类错颌患者锥形束CT影像资料,男女各26例,测量男、女两组上颌骨14-15间、15-16间、16-17间、24-25间、25-26间、26-27间距离牙槽嵴顶分别为2,4,6,8 mm水平的颊侧骨皮质厚度。结果与结论:①组内比较:在女性组中,左侧与右侧上颌后牙区根间颊侧骨皮质厚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上颌5-6根间距离牙槽嵴顶2 mm水平处的颊侧皮质骨厚度低于距离牙槽嵴顶8 mm水平处(P <0.05),上颌6-7根间距离牙槽嵴顶2 mm水平处的颊侧皮质骨厚度低于距离牙槽嵴顶8 mm水平处(P <0.05),颊侧骨皮质厚度在同一根间位置表现出由牙槽嵴向根尖增厚的趋势,距离牙槽嵴顶8 mm水平处大;在距离牙槽嵴顶8 mm水平处,上颌4-5根间骨皮质厚度低于6-7根间(P <0.05)。男性组与女性组表现相同。②组间比较:男性组与女性组对应位点的骨皮质厚度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0.05)。表明青少年安氏Ⅱ类Ⅰ分类错颌上颌4-5、5-6、6-7根间距离牙槽嵴顶2,4,6,8 mm水平的双侧颊侧皮质骨厚度均可满足微种植钉植入要求;从第一前磨牙往牙弓后部移行,颊侧骨皮质骨厚度在各位点分布较均匀;上颌后牙区颊侧距离牙槽嵴顶6 mm以上的范围多靠近上颌窦,植入时避开此区,防止上颌窦穿通;颊侧骨皮质厚度由牙槽嵴顶向根尖方向逐渐增大,越靠近根方,厚度越大,植入时可以获得更好的初期稳定性。

  • CAD/CAM氧化锆全瓷冠修复对牙周组织的影响

    作者:商丽娟;吴岩;徐永军

    背景:全冠修复体远期疗效的维持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牙周组织的健康状况。目的:探讨CAD/CAM氧化锆全瓷冠修复体对牙周组织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需行全冠修复的55例患者64颗基牙作为研究对象,实验组为CAD/CAM氧化锆全瓷冠修复的29例患者32颗基牙,对照组为进行镍铬合金烤瓷冠修复的26例患者32颗基牙。检测两组修复前和修复后12个月的龈沟液含量、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6水平,以及牙龈出血指数、牙周探诊深度、菌斑指数及附着丧失。结果与结论:实验组修复前后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0.05)。对照组修复12个月后的龈沟液含量、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牙龈出血指数、牙周探诊深度及菌斑指数均高于修复前(P >0.05)。修复12个月后,实验组龈沟液含量、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牙龈出血指数、牙周探诊深度及菌斑指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CAD/CAM氧化锆全瓷冠修复后对牙周组织健康基本无不良影响。

  • ProTaper Universal机括镍钛锉与手用不锈钢锉:根管预备的安全性比较

    作者:姚希;李红梅;李昀生;戴永雨

    背景:磨牙的牙根数量多,根管形态复杂、走向弯曲狭窄,对根管预备器械物理机械性能要求较高。目的:评价ProTaper Universal机括镍钛锉与手用不锈钢锉用于根管预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00例下颌第一磨牙急性牙髓炎患者,按照随机配对原则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ProTaper Universal机括镍钛根管锉进行根管预备,对照组采用手持K型不锈钢锉进行根管预备,比较两组根管治疗后的根管预备时间、根管预备前后弯曲度和根管充填质量。结果与结论:根管治疗后两组患牙根管的临床症状均得到了明显控制和改善。实验组根管预备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 <0.05);两组根管预备后的弯曲度均低于根管预备前(P <0.05),并且实验组预备的根管弯曲度变化更大;实验组根管充填质量优于对照组(P <0.05)。结果表明在磨牙根管治疗中使用ProTaper Universal机括镍钛根管锉,操作更加简便、省时省力,具有根管成型性好、安全性好、工作效率高、根充效果好等特点。

  • 釉基质蛋白对双重酸蚀后纯钛表面磷灰石生成的影响

    作者:朱习华;吴倩雯;黄慧

    背景:为提高钛种植体植入后的生物活性,常采用各种表面改性技术。目的:研究釉基质蛋白对双重热酸蚀纯钛表面仿生矿化沉积磷灰石层的影响。方法:提取猪未萌恒牙胚表面的釉基质蛋白并进行验证,纯钛片经抛光清洗后进行双重热酸蚀处理,然后放入含不同浓度釉基质蛋白的饱和矿化液中矿化7 d,对照组为不含釉基质蛋白的钙磷过饱和液。扫描电镜观察试件表面形貌,X射线能谱及X射线衍射分析涂层的元素成分及晶相结构。结果与结论:经双重酸蚀处理后的钛片表面形成规则凹坑状的粗糙表面,经过7d的矿化实验后,不添加釉基质蛋白的对照组试件上未见明显矿化涂层的形成。加入釉基质蛋白的实验组试件表面可形成矿化涂层,且随釉基质蛋白浓度的增加,矿化涂层的量及形态发生改变。能谱分析结果显示:矿化涂层中的主要元素为钙、磷、碳和氧,钙磷摩尔比在1.32-1.41之间。X射线衍射结果显示纯钛试件表面的沉积物为碳羟基磷灰石。提示釉基质蛋白可以促进双重酸蚀处理后的纯钛表面更快地生成磷灰石涂层。釉基质蛋白对纯钛表面磷灰石涂层的影响呈浓度相关性。

  • 聚醚醚酮/牙源性双相生物陶瓷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力学性能

    作者:冷卫东;刘彩云;黄翠;艾俊;石从郁;余和东

    背景:牙齿的物理性质和化学组成与人体骨组织极为相似,且无机成分所占比例较大,因此可以考虑将牙齿作为一个潜在的自体或同种异体骨缺损修复材料。目的:制备聚醚醚酮/牙源性双相生物陶瓷复合材料,并测试其机械性能。方法:收集临床上废弃的人离体牙,经初步煅烧去除有机成分,将其浸泡于磷酸氢二铵溶液24 h后再次煅烧,制备成以羟基磷灰石和β-磷酸三钙为主要成分的双相陶瓷,粉碎后过200目筛,采用有机泡沫浸渍法制备出聚醚醚酮/牙源性双相生物陶瓷,行物相分析、扫描电镜、元素分析、孔隙率、抗压强度、黏结强度检测。结果与结论:聚醚醚酮/牙源性双相生物陶瓷为多孔网状结构,且孔间相互连通,孔径100-800μm,孔隙率为73.65%,抗压强度为(165.260±11.703) N,黏结强度为(14.63±6.21) MPa,陶瓷中P元素含量占19.8%、Ca元素含量占40.5%,主要物相为β-磷酸三钙、羟基磷灰石。结果说明制备的聚醚醚酮/牙源性双相生物陶瓷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

  • 生长因子复合支架材料在即刻种植周围骨缺损中的作用

    作者:杨玉鹏;杨圣俊;程凤峡;谷建琦;郑瑶;李娟;郝玮;吴永生

    背景:研究发现神经生长因子在骨的愈合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关于生长因子复合支架材料在犬即刻种植周围骨缺损中作用的研究不多。目的:分析神经生长因子复合支架材料在犬即刻种植周围骨缺损中的作用。方法:制备神经生长因子复合锶磷灰石支架材料,建立犬下颌骨缺损动物模型,将犬下颌骨缺损种植体分为实验组、阳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实验组植入神经生长因子复合锶磷灰石;阳性对照组植入锶磷灰石;空白对照组不植入任何材料。观察3组犬下颌骨种植体周围骨缺损的CT三维图像重建情况和苏木精-伊红染色情况。结果与结论:①空白对照组犬骨缺损中央没有新骨生成,周围有少量新生骨生成;阳性对照组和实验组犬骨缺损处骨小梁从中间向四周扩散形成骨修复;②实验组犬下颌骨种植体周围骨小梁的骨密度、数量、厚度、种植体-骨结合率均高于阳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P<0.05),阳性对照组4项指标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实验组犬下颌骨种植体周围骨小梁分离度低于阳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P<0.05),阳性对照组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③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实验组犬下颌骨种植体支架网孔中有大量新骨生成,骨小梁排列整齐,周围骨质和新生组织连接紧密;阳性对照组犬下颌骨可见新生类骨质和骨小梁,以及少量死骨碎片;空白对照组骨缺损处有部分新骨生成,骨小梁排列不整齐,周围骨质和新生组织连接不紧密;④结果表明,神经生长因子复合支架材料能够促进犬即刻种植周围骨缺损的骨生成,是一种比较好的骨修复材料。

  • 正畸应力刺激下纯钛微种植体周围炎模型及骨改建

    作者:张晓歌;唐甜;赵志河;丁寅

    背景:种植体周围炎是影响种植体稳定性的重要因素。
      目的:建立正畸应力刺激下比格犬微种植体周围炎动物模型,观察其骨改建过程。
      方法:采用助攻法将纯钛微种植钉随机植入Beagle犬双侧上颌第二,三,四前磨牙的根分叉区,将一侧植入3枚丝线结扎的微种植体,在丝线结扎诱导微种植体周围炎后加力,分别在微种植体周围炎的第1,2,3,4周即刻施加100 g拉力,持续加力1个月。处死动物后制备含微种植体的不脱钙硬组织切片,光学显微镜观察微种植体周围炎发展不同阶段受到持续正畸应力作用下的种植体-骨界面的改建过程。
      结果与结论:丝线颈部接扎的微种植体植入后,颈部组织内出现大量的梭形炎性细胞,随着时间的推移,炎症逐步扩散到微种植体的尖部,有大量胶原纤维,成骨活跃,出现新生骨进行改建;周围炎发生2周后扩散到微种植体尖部,出现深浅不一的新生骨小梁组成的编织骨,炎性细胞分散,可见胶原纤维吸收后留下的髓腔不规整,骨陷窝内可见排成三四层的成骨细胞,成骨活跃。说明实验成功构建了正畸应力刺激下Beagle犬纯钛微种植体周围炎模型,受力后约2周是该模型成骨的活跃期。

  • 两种新型通用型处理剂对氧化锆黏结强度的影响

    作者:杨慧;徐雄均;陈强;陈霞云;江浩顺;孙文娟;刁惠波

    背景:有研究发现,含有10-甲基丙烯酰氧癸基磷酸酯的表面处理剂可与氧化锆表面氧化物发生化学结合,显著提高氧化锆的黏结性能。目的:分析硅烷偶联剂 Monobond N 和树脂黏结剂 Single Bond Universal Adhesive 对氧化锆与复合树脂微拉伸黏结强度的影响。方法:将60块氧化锆块随机分为3组,实验1组直接采用 Bis-GMA 树脂水门汀黏结氧化锆与复合树脂;实验2组采用 Monobond N 处理氧化锆表面,然后采用 Bis-GMA 树脂水门汀黏结氧化锆与复合树脂;实验3组采用 Single Bond Universal Adhesive(含10-甲基丙烯酰氧癸基磷酸酯)处理剂处理氧化锆表面,然后采用 Bis-GMA 树脂水门汀黏结氧化锆与复合树脂。对比3组微拉伸黏结强度及黏结界面微观结构。结果与结论:①微拉伸黏结强度:实验2组、实验3组高于实验1组(P <0.05),前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②扫描电镜观察黏结界面:微拉伸实验前,实验1组黏结面可见较多裂隙,实验2组黏结界面较为均匀,裂隙较少;实验3组黏结界面平整连续,裂隙少见。微拉伸实验后,3组黏结破坏以内聚破坏和黏结界面破坏混合为主,但实验2组、实验3组未见单纯黏结界面破坏。③结果表明,Monobond N 和 Single Bond Universal Adhesive 处理剂可提高氧化锆与复合树脂的黏结强度。

  • TiO2-xNy薄膜托槽的表面摩擦性能

    作者:李娜;周海静;韩冰;张颖杰;曹宝成

    背景:课题组前期开发的TiO 2-x N y目的:考察TiO薄膜托槽具有优异的抗菌性能和生物安全性能。2-xNy方法:采用射频磁控溅射制备TiO薄膜托槽的表面摩擦性能。2-xNy薄膜托槽(0.022″),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等方法表征托槽表面的理化性能。分别检测金属MBT直丝弓托槽、TiO 2-x N y结果与结论:TiO薄膜托槽与镍钛圆丝0.012、0.014、0.016间的大静摩擦系数及动摩擦系数。2-xNy薄膜托槽表面为锐钛矿结构特征峰,表面光洁均匀,致密且结晶度好。干燥状态下, TiO 2-x N y薄膜托槽的大静摩擦系数和动摩擦系数均小于金属MBT直丝弓托槽;湿润状态下,TiO 2-x N y薄膜托槽的大静摩擦系数和动摩擦系数均小于金属MBT直丝弓托槽,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表明纳米TiO2-xNy薄膜减少了托槽和弓丝间的摩擦力,为降低牙齿移动过程中摩擦力提供了新的方向。

  • 纳米银羟基磷灰石涂层正畸陶瓷托槽的抗菌与力学性能

    作者:周冠军;杨大鹏;刘新芳;胡博

    背景:临床口腔正畸过程中,陶瓷托槽存在抗菌性能和力学性能不足的情况,容易导致各种不良事件的出现,影响正畸效果。目的:观察纳米银羟基磷灰石涂层陶瓷托槽的抗菌与力学性能。方法:制备纳米银羟基磷灰石涂层陶瓷托槽,采用扫描电镜观察涂层表面,并进行涂层表面定量抗菌实验。将50颗离体人上颌前磨牙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n=25)粘接纳米银羟基磷灰石涂层陶瓷托槽,对照组(n=25)粘接普通陶瓷托槽,检测两组抗剪切强度。结果与结论:纳米银羟基磷灰石涂层整体结构有序,均匀致密,羟基磷灰石具有多孔状结构,孔径属于微纳米级别,其中均匀分布大量纳米银颗粒。定量抗菌实验显示,纳米银羟基磷灰石涂层陶瓷托槽对大肠杆菌、白色葡萄球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抗菌率均在95%以上。实验组抗剪切强度低于对照组(P <0.05)。表明纳米银羟基磷灰石涂层陶瓷托槽具有良好的抗菌和力学性能,满足临床正畸过程中力学变化的需求。

  • 不同消毒剂消毒口腔印模效果检测及其对印模尺寸稳定性的影响

    作者:武红梅;李长春;江浩;冯贺强

    背景:在临床工作中,制取口腔印模时必然与患者的唾液、黏膜甚至血液直接接触,印模表面经常附有多种病原微生物,因此,对印模进行消毒灭菌处理不容忽视。目的:检测戊二醛、二氧化氯、氧化电位水对印模的消毒效果,研究消毒对印模材尺寸稳定性的影响,为建立标准、合理的消毒方法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戊二醛、二氧化氯、氧化电位水分别对体外人工染菌的藻酸盐印模进行不同时间(5,10,15 min)的浸泡消毒,通过细菌培养、菌落计数检测消毒效果,比较各消毒剂浸泡不同时间的消毒效果,消毒液浸泡后翻制超硬石膏模型,通过高精度结构光扫描,重建三维数字化模型,进行全局偏差测量分析和指标测量,比较不同消毒方法对模型表面精度及尺寸稳定性的影响。结果与结论:2%碱性戊二醛浸泡5 min对实验菌达到100%杀菌率,浸泡10 min对乙肝病毒有效杀灭;600 ppm二氧化氯浸泡15 min对实验菌达到99%以上杀灭,同时对乙肝病毒有效杀灭;氧化电位水浸泡15 min杀菌率不足99%,对乙肝病毒不能有效杀灭。3种消毒剂浸泡印模不同时间后灌注石膏模型,重建后的三维数字化模型,各组间尺寸变化无统计学差异。提示2%碱性戊二醛浸泡10 min和600 ppm二氧化氯浸泡15 min可以对藻酸盐印模特定染菌达到有效消毒,且消毒对印模尺寸稳定性没有明显影响。

  • 两种脱敏剂封闭牙本质小管的扫描电镜观察

    作者:李娜;朱立江;王香兰;郑照杰

    背景:MS Coat、极固宁脱敏剂均可以有效封闭牙本质小管,隔绝外界刺激,降低牙本质敏感。国内外学者对两者效果的对比多为描述性、定性研究。
      目的:通过扫描电镜定量观察MS Coat、极固宁脱敏剂对牙本质小管的封闭效果,并做出比较。
      方法:将30颗人离体新鲜第三磨牙样本制成3 mm厚的牙本质盘,以17%EDTA液体处理牙本质表面2 min,随机均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MS Coat组和极固宁组分别用MS Coat脱敏剂和极固宁脱敏剂对牙本质表面进行处理,采用扫描电镜观察各组牙本质表面和纵剖面结构。
      结果与结论:①表面观察:空白对照组牙本质小管全部开放;MS Coat组绝大部分牙本质小管口被堵塞;极固宁组牙本质小管口覆盖不规则鳞状晶体物质,仍可见一小部分暴露的牙本质小管口,但直径变窄。②纵剖面观察:空白对照组牙本质小管呈条状平行排列,无任何堵塞物;MS Coat组小管口有沉淀物沉积,较致密,基本上封闭了牙本质小管口;极固宁组牙本质小管内有鳞片状晶体物质沉积。组间牙本质直径及小管数量比较:空白对照组>极固宁组> MS Coat组(P <0.05)。表明MS Coat脱敏剂和极固宁脱敏剂均能有效封闭牙本质小管,且MS Coat脱敏剂的封闭效果优于极固宁。

  • 圆锥型套筒冠义齿和传统可摘义齿修复孤立基牙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作者:何雨桐;沈玉凤;刘晶;张悦;何惠宇

    背景:临床研究表明,圆锥型套筒冠义齿修复少数牙残存牙列缺损的远期效果明显优于传统可摘局部义齿,但目前应用有限元法分析这两种修复方式的研究还较少。目的:比较圆锥型套筒冠义齿和传统可摘义齿修复孤立基牙的应力分布。方法:采用 CT 扫描获取健康成人下颌骨及牙列的二维图像,通过计算机重建技术分别建立下颌仅保留双侧尖牙的圆锥型套筒冠义齿和传统可摘义齿三维有限元模型,在相同垂直载荷和斜向载荷下,比较两种修复方式的基牙、基牙牙周膜及缺牙区牙槽嵴的大等效应力。结果与结论:垂直与斜向载荷下,传统可摘义齿组基牙、基牙牙周膜的总体应力均大于圆锥型套筒冠义齿组,且卡环对应处存在明显应力集中;圆锥型套筒冠义齿组缺牙区牙槽嵴的总体应力稍大,但应力分布相对较均匀,应力集中范围小。斜向载荷下,两组基牙、基牙牙周膜、缺牙区牙槽嵴的总体应力均大于垂直载荷下的应力,且在基牙牙周膜舌侧颈部均存在应力集中,但传统可摘义齿的总体应力更大,应力集中范围更广。结果表明,采用圆锥型套筒冠义齿修复孤立尖牙时,其支持组织应力分布相对较均匀,应力集中范围小,更有利于基牙、牙周组织及缺牙区牙槽嵴的健康。

  • 渗透树脂在早期釉质龋修复中的应用:颜色稳定性评价

    作者:李歆;高平;代晓华

    背景:采用渗透树脂微创技术治疗釉质脱矿的修复效果优于传统的再矿化治疗,但目前研究渗透树脂修复非实质性缺损龋病后颜色变化的文献很少。
      目的:通过体外研究评估渗透树脂修复早期釉质龋的颜色稳定性。
      方法:将具有完整釉质面的48颗人离体牙浸泡在脱矿液中4周,制作成人工龋模型,之后进行渗透树脂修复,再随机均分成4组,分别置于红酒、咖啡、茶和人工唾液中浸泡2,4周。采用分光光度仪对病损区的颜色进行检测,以渗透树脂治疗后的检测作为基准色,计算出色差数值。
      结果与结论:浸泡后,4组样本都有不同程度的颜色变化。浸泡2周后,颜色变化大小顺序为:红酒>咖啡>茶>人工唾液,4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浸泡4周后,颜色变化大小顺序为:红酒≈咖啡>茶>人工唾液,红酒组与咖啡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其他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红酒组与咖啡组浸泡不同时间点的颜色变化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浸泡在红酒、咖啡和茶一定的时间后,均显示在临床上不可以接受的色彩改变(?E >3.7)。说明渗透树脂颜色的稳定性受浸泡时间长短和浸泡溶液种类的影响,其中红酒、咖啡对其颜色稳定性影响较大,在人工唾液中颜色稳定性好。

  • 不同角度机械力刺激后犬种植体周围龈沟液中骨保护素的表达

    作者:方明;王稚英;于晋;李敏;金鼎

    背景:由于局部解剖结构的限制,临床上往往采用15°-30°角度基台进行种植义齿修复,在受到过大角度机械力损伤的条件下,种植体周围组织界面的结构特点决定了其抵御口腔环境中病原微生物侵袭的能力较天然牙差。目的:研究犬下颌骨种植体受到0°和30°角100 N持续机械力作用后,种植体周围龈沟液中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和骨保护素水平的改变。方法:将6只杂种犬随机均分为3组,拔除双侧下颌第二前磨牙,每侧植入2颗牙种植体,3个月后行钴铬烤瓷冠修复,修复1周后其中2组分别施以0°角100 N、30°角100 N机械力,每次5 s,共10 min;对照组未受机械力作用。机械力作用24 h、72 h、1周后,获取各组种植体周围龈沟液样本,应用ELISA方法检测样本中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和骨保护素的水平。结果与结论:随时间的延长,0°角100 N组、30°角100 N组种植体周围龈沟液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水平均逐渐升高,均高于对照组(P <0.05,P <0.01),并且30°角100 N组增加更明显;至1周时稍降低,但仍高于对照组(P <0.05,P <0.01)。随时间的延长,0°角100 N组、30°角100 N组种植体周围龈沟液骨保护素水平均逐渐降低,均低于对照组,但仅30°角100 N力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至1周时稍升高,但还是低于对照组,30°角100 N力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说明当种植义齿受到30°角100 N连续机械力作用后,种植体周围龈沟液中可检测到破骨活动增强,建议临床上种植义齿的牙合力尽量与种植体植入的方向一致。

  • 人牙周韧带细胞-聚羟基乙酸支架复合体修复牙周组织缺损

    作者:李敏;王瑶;于华龙;王双双;李蓓;杨琳

    背景:近年来,组织工程技术作为新型组织再生模式,为牙周缺损修复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目的:观察人牙周韧带细胞-聚羟基乙酸支架复合体修复牙周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采用多次沉淀法将第4代人牙周韧带细胞以1.5×109 L-1的浓度接种于聚羟基乙酸支架上,制备细胞-支架复合体。取10只杂种犬,建立牙周组织缺损模型后随机分组,实验组牙周组织缺损处植入细胞-支架复合体,对照组牙周组织缺损处直接直接龈瓣冠向复位缝合。术后4周内,检测两组牙周组织缺损处胶原组织、新生毛细血管、新生牙骨质、新生牙槽骨与新生牙周膜组织;术后8周,进行牙周组织缺损处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与结论:实验组术后1,2,3,4周的胶原含量、新生毛细血管数量、新生牙骨质、新生牙槽骨、新生牙周膜组织均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术后8周,实验组新生牙槽骨的结缔组织面存在较多血管排列,牙槽骨与牙周膜的链接呈锯齿状,可看见薄层牙骨质沉积;对照组仅见新生牙槽骨和牙骨质形成,部分位于切迹以下。结果表明,人牙周韧带细胞-聚羟基乙酸支架复合体可促进牙周组织再生。

  • everStick复合树脂高强纤维材料修复前牙过小缺失间隙

    作者:贾爽;王德芳

    背景:利用everStick复合树脂高强纤维材料制作的纤维增强复合树脂黏结桥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微创伤固定修复技术,因其备牙量少、黏结成功率高、美观效果好、机械性能强、易于口内修理等优点,受到患者和临床医生的一致好评。目的:探讨everStick复合树脂高强纤维材料用于修复前牙过小缺牙间隙的优势。方法:选择上颌侧切牙缺失且缺失间隙较小的患者23例,采用芬兰StickTech公司生产的everStick复合树脂高强纤维制作黏结桥,修复过小缺牙间隙。结果与结论:采用everStick复合树脂高强纤维制作成黏结桥,修复前牙过小缺牙间隙时,可避免固定义齿对邻牙牙体制备时的磨耗,也避免了传统活动义齿显现卡环不美观及舒适度差等情况的发生。经6-30个月的临床随访观察,23例复诊患者的黏结桥修复体均无松动、无脱黏、折裂和过度磨耗,无继发龋,修复体边缘无明显染色,黏结界面良好,色泽稳定,美观效果好。患者对此种材料完成的修复非常满意。结果表明复合树脂高强纤维修复前牙过小缺失间隙具有抗磨性能良好,机械强度高,色泽稳定,对基牙损伤小,美观效果好的优势。

  • 机用镍钛器械Mtwo及K3预备磨牙弯曲根管成形能力的比较

    作者:王丽娜;刘启成;傅康贵;史春;牛卫东

    背景:重度弯曲根管的预备是临床根管预备的难点,如预备不当容易出现台阶、根管偏移、根尖孔敞开等并发症,影响根充质量和根尖封闭性,因此选择切削能力和成形能力俱佳的根管预备器械对与弯曲根管预备效果的保证有着重要意义。目的:比较Mtwo、K3机用镍钛器械与不锈钢手动K-file预备磨牙重度弯曲根管的成形效果。方法:将30颗新鲜拔除的人离体上颌第一磨牙重度弯曲近颊根管随机均分为3组,分别采用Mtwo机用镍钛器械、K3机用镍钛器械与不锈钢手动K-file进行根管预备。记录3组根管预备前后根管影像中器械尖端所在位置,测量并比较3组间根管弯曲度的变化、工作长度变化和操作时间。结果与结论:根管预备前,3组根管弯曲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根管预备后,Mtwo机用镍钛器械组、K3机用镍钛器械组根管弯曲度变化小于不锈钢手动K-file组(P <0.01),Mtwo机用镍钛器械组、K3机用镍钛器械组根管弯曲度变化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3组根管预备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1),Mtwo机用镍钛器械组短,不锈钢手动K-file组长。3组根管预备后根管工作长度改变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表明Mtwo与K3机用镍钛器械预备后牙弯曲根管时效率高、成形能力强。

  • 氧化锆陶瓷与镍铬合金口腔材料的细菌黏附性对比

    作者:韩月红;成之远;王明德

    背景:实验及临床经验表明,修复材料表面的粗糙度直接影响细菌的黏附性,除此之外,材料组成及本身理化性质也是重要影响因素。目的:对比氧化锆陶瓷与镍铬合金口腔材料的细菌黏附性。方法:将氧化锆陶瓷、镍铬合金分别制成3.0 cm ×3.0 cm ×0.2 cm 的板片,每种材料各10片。两种材料各选取其中5片进行抛光处理,另5片进行上釉处理,检测4组试件的粗糙度。将变形链球菌浮液滴加于4组材料表面,37℃厌氧培养48 h,检测各组细菌黏附数量。结果与结论:4组试件表面粗糙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氧化锆陶瓷抛光组的细菌黏附量明显小于镍铬合金抛光组(P <0.05),氧化锆陶瓷上釉组的细菌黏附量与镍铬合金上釉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果表明氧化锆陶瓷具有较好抑制细菌黏附的效果,其上釉处理后抑制细菌黏附的效果与镍铬合金上釉处理后的相当。

244 条记录 10/13 页 « 12...567891011121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