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修复体悬突现象浅析

    作者:王瑞元;时林

    临床上牙体缺损的修复体有:银汞合金修复体、树脂修复体、水门汀修复体,还有树脂桩冠、锤造全冠、树脂贴面等.修复中除了保证洞型(或基牙)的设计与制备的规范化外,修复体的优劣直接影响到牙体、牙周、颌的健康.笔者发现在临床上仍有很多不良修复体,并对修复体悬突现象进行调查分析,以期引起口腔科临床医师的注意.

  • 三种预防措施影响Ⅱ类洞悬突的情况探讨

    作者:郝玉祥;谈海霞

    目的 探讨三种预防措施减少Ⅱ类洞充填后悬突的发生情况.方法收集1999年12月-2008年1月来本院就诊,对需要充填治疗的866例Ⅱ类洞患牙,分别实施三种预防措施,观察其悬突发生率和悬突程度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A组悬突发生率(65.4%)高,高于B组(31.1%)(x2=66.443,P<0.001)和C组(22.O%)(x2=111.122,P<0.001),B组又高于C组(x2=6.258,P=0.012).结论 采用放置成型片加自制木楔和口腔剔挖器可降低Ⅱ类洞悬突的发生,效果切实可靠.

  • 排龈线技术治疗牙体楔状缺损充填修复后的悬突、 炎症的临床效果研究

    作者:江进波

    目的 观察牙体楔状缺损充填修复后应用排龈线技术治疗对悬突、炎症的预防效果.方法 选取接受充填修复治疗的128例牙体楔状缺损患者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两组,各64例,对照组行常规充填复合树脂修复,观察组在实行排龈线技术后充填复合树脂修复,比较组间炎症、牙周健康及修复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后的炎症因子含量均比治疗前升高(P<0.05),但观察组治疗后的AST、TNF-α、IL-1β和IL-6均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PLI、BI、PD、AL指标值均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随访1年后发现填充体脱落3.13%、边缘不密合1.56%、悬突7.81%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 牙体楔状缺损充填修复后应用排龈线技术治疗能有效减轻炎症反应,改善牙周健康,预防悬突,促进修复,效果显著.

  • 硅橡胶材料在牙周夹板修复治疗中的新应用

    作者:康艳凤;谢秋菲

    背景 牙周夹板临床应用较为广泛,国内外文献报告制作过程中通常使用楔子关闭邻间隙.目的 评价硅橡胶印模材料在黏接型牙周夹板修复治疗过程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从临床中选取30 例需进行黏接型牙周夹板修复治疗的中度慢性牙周炎患者,随机分为2 组:实验组使用硅橡胶印模材料暂时关闭牙齿间隙,继而进行常规操作,并记录操作时间,夹板制作完成后,检查悬突发生率及咬合改变情况,同时使用目测类比评分表记录医患满意度,完成临床效果评价;对照组常规使用楔子辅助牙周夹板制作.结果 与结论 同对照组相比,使用硅橡胶印模材关闭牙齿间隙后,悬突发生率明显降低,咬合较稳定,医生患者满意度较高,而操作时间并无明显延长.提示硅橡胶印模材料可以在黏接型牙周夹板修复治疗过程中作为一种辅助方法进行临床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降低悬突发生率,稳定咬合关系,提高患者满意度.

  • 排龈线技术预防老年牙体楔状缺损充填治疗后炎症及悬突的临床效果

    作者:李林光;江龙

    目的 分析排龈线技术预防老年牙体楔状缺损充填治疗后炎症及悬突的临床效果.方法 接受充填修复治疗的老年牙体楔状缺损患者依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49例98颗患牙(排龈处理+充填治疗)及对照组50例100颗患牙(充填治疗).比较两组术后1个月牙沟液中炎症介质水平和术后1年填充物脱落及悬突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1个月,两组牙沟液中白细胞介素(IL)-6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本组术前(P<0.05),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年牙体楔形缺损填充物保留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28).观察组术后1年牙体楔形缺损充填后悬突累积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41).结论 排龈线技术预防老年牙体楔状缺损充填治疗后炎症及悬突疗效确切.

  • 排龈线技术对牙体楔状缺损充填修复后悬突与炎症的预防作用

    作者:陈冶

    目的:探讨排龈线技术对牙体楔状缺损充填修复后悬突和炎症的预防作用。方法收集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107例龈下牙体楔状缺损患者,每个患者选取2颗患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54例)和对照组(53例),观察组采用排龈线技术对牙体楔状缺损排龈后以复合树脂充填,对照组对牙体楔状缺损常规处理后以复合树脂充填。比较两组充填后6个月充填体颊侧龈沟液中天冬氨酸转氨酶( AST)的水平及楔状缺损的修复状况和悬突的发生情况。结果充填修复后6个月,两组的 AST水平均较充填前升高,但观察组 AST水平低于对照组( P<0.05)。充填后观察组充填体脱落率及边缘不密合率分别为3.70%、1.85%,低于对照组的18.87%、15.09%( P<0.05)。对患者随访1年,观察组悬突发生率(9.26%)低于对照组的24.53%(P<0.05)。结论牙体楔状缺损修复前采用排龈线技术进行排龈可有效减少牙周组织的炎症,降低牙体楔状缺损充填后悬突的发生率。

  • 应用排龈线技术治疗牙体楔状缺损充填修复后出现悬突和牙周组织炎症的疗效观察

    作者:沈国荣;李嵘;张晓颖;许龙;陈晖

    目的 观察应用排龈线技术治疗牙体楔状缺损充填修复后出现悬突和炎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3年8月-2014年8月在我院口腔科就诊的牙体楔状缺损患者12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2例124颗患牙.实验组排龈线后用复合树脂充填修复,对照组常规处理后直接充填复合树脂.比较两组患者充填前和充填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充填体颊侧龈沟液中AST、TNF-α和IL-1β水平,观察楔状缺损充填体的脱落率和悬突发生率.结果 与充填前相比,两组患者充填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AST水平明显升高,TNF-α和IL-1β水平在填充后3个月、6个月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充填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实验组AST、TNF-α和IL-1β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观察1年后,实验组患者楔状缺损充填体脱落率和悬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X2=8.724、31.746,P< 0.05).结论 应用排龈线技术可以有效降低牙体楔状缺损充填修复后牙周组织炎症和悬突的发生,降低了充填体脱落的风险.

  • 排龈线对牙体楔状缺损患者炎症反应及悬突的预防效果

    作者:刘继乐;苏鑫;毕良佳;胡波;孟培松

    目的:探讨排龈线技术对牙体楔状缺损患者行充填修复术后发生悬突和炎症反应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00例龈下牙体楔状缺损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用排龈线技术对牙体楔状缺损排龈后以复合树脂充填,对照组对牙体楔状缺损常规处理后以复合树脂充填.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牙体楔状缺损的修复效果、悬突发生率,以及充填体颊侧龈沟液中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的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AST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但研究组AST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充填体脱落率及边缘不密合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患者随访1年,研究组悬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排龈线技术可有效减少牙体楔状缺损患者牙周组织炎症反应,降低悬突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58例银汞充填体悬突的去除及防治体会

    作者:王英;查能愉

    银汞合金是牙体硬组织缺损修复中使用多的一种永久性充填材料,它能满意地恢复牙体外形和行使咀嚼功能,已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好评。但如果在治疗中操作不当,则会造成充填体的悬突而导致并发症,引起食物嵌塞、牙龈出血、糜烂,危害牙周组织健康,许多国内外研究均支持这一结论[1]。银汞充填体悬突在防治上有一定的难度,本文对近年来天津医大二院口腔科牙体牙髓病患者,收集曾采用银汞合金充填出现悬突的患牙58例进行去除并观察去除悬突前后相关的牙周组织的变化,提出防止的可行性措施。

  • 充填悬突与龈下菌斑关系的临床研究

    作者:姜醒;陈榕凯

    目的从临床指标及微生物学角度探讨悬突引起牙周炎的机制,揭示悬突对牙周组织的危害性.方法收集49例患者的60个有充填悬突的牙齿(悬突组),以患者同颌无充填体的同名牙作为自身对照组,每个牙记录牙周探诊深度(PD)、龈沟出血指数(SBI);采集龈下菌斑以刚果红染色,测其细菌组成.选择其中10例磨除悬突后重新充填,6个月后复查PD和SBI.结果悬突组的PD、SBI明显高于对照组,其螺旋体、杆菌及球菌较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重新充填后6个月SBI较充填前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悬突造成牙周组织的破坏,使龈下菌群组成发生变化;临床治疗中要预防悬突的发生.

  • 排龈线预防牙体楔状缺损充填修复后出现悬突与炎症的临床研究

    作者:王亚红

    目的 探讨排龈线预防牙体楔状缺损充填修复后出现悬突与炎症的效果.方法 选择牙体楔状缺损于龈下的患者112例,每位患者选择患牙2颗共224颗,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应用排龈线法对缺损排龈后充填复合树脂;对照组患者常规处理后直接充填复合树脂.比较2组患者充填前和充填后1、3、6个月充填体颊侧龈沟液中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的变化,并观察2组患者牙体楔状缺损充填的保留率和悬突发生率.结果 2组患者牙体楔状缺损充填前AS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充填后l、3、6个月,2组患者充填体颊侧龈沟液AST水平均较充填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观察组患者AS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楔状缺损充填体保留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悬突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排龈线技术可以有效降低牙体楔状缺损充填修复后悬突和牙周组织炎症的发生,延长充填体的保留时间.

  • 悬突及其与牙周病关系的调查研究

    作者:唐三保;程勇;黄颖慧;李中琴

    目的:评价窝洞充填并发悬突的影响因素,分析其与牙周病的关系,并提出防治措施.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收集1998年7月至12月间来本院就诊并确诊窝洞充填一年以上的1800颗后牙临床病例,就其并发悬突的相关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悬突的发生与年龄、性别、就诊医院及充填时间无明显关系;不同材料,不同洞型悬突发生率不同,且均有统计学意义;邻近悬突处的GI、PD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与充填时间和充填材料相关.结论:悬突的发生以银汞合金高,好发于II类洞;悬突对牙周的损害程度与充填时间及充填材料密切相关.

    关键词: 窝洞充填 悬突 调查
  • 悬突对牙周状态及龈下菌斑的影响

    作者:寇育荣;潘春玲;宫相芹

    目的从微生态学角度探讨悬突引起牙周炎的机制,揭示悬突对牙周组织的危害性. 方法检测568个有悬突牙及568个对照牙的GI和PD,采集龈下菌斑以刚果红染色,测其龈下菌群的细菌组成.结果悬突牙组的GI、PD明显高于对照牙组,其螺旋体、杆菌及球菌较对照牙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悬突改变牙周微生态环境,使龈下菌群细菌组成发生变化;临床治疗中要加强悬突的防治.

  • 修复体悬突磨除前后牙周指标变化的临床观察

    作者:常丽云;李冬冬;于秀芝

    目的:通过观察修复体悬突磨除前后牙周指标变化,以明确悬突对牙周组织的危害性.方法:收集98例有修复体悬突的患者,125个患牙,记录悬突磨除前后牙龈出血指数、牙周探诊深度、附着丧失的变化.结果:悬突磨除前后牙龈出血指数存在显著差异(P<0.01),而牙周探诊深度、附着丧失改善不明显(P>0.05).结论:修复悬突严重影响牙周组织健康.

    关键词: 修复 悬突 牙周
  • 轻体型硅橡胶在下颌前牙松牙固定中的应用

    作者:侯宁菊;王慧贤;王丽萍

    目的 探讨轻体型硅橡胶印模材在下颌前牙松牙固定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实验组20例使用轻体型硅橡胶印模材料暂时关闭牙齿间隙,对照组20例常规治疗,比较2组操作时间、检查悬突发生率及咬合改变情况.结果 实验组悬突发生率为11.7%,对照组为62.5%,2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平均操作时间为(22±4.6)min,低于对照组的(26±5.5)min(P<0.05).结论 轻体型硅橡胶印模材料可以在下颌前牙松牙固定中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方法.

  • 排龈线技术对牙体楔状缺损充填修复后悬突与炎症的预防作用

    作者:汪瑛

    目的:探究排龈线技术对牙体楔状缺损充填修复后悬突及炎症的预后作用.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10例(220颗)牙体楔状缺损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先用常规方法处理牙体楔状缺损再行复合树脂充填,研究组先用排龈线技术处理牙体楔状缺损再行复合树脂充填,对比分析两组修复后悬突及炎症情况.结果:术前两组牙沟液炎症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术后1个月研究组牙沟液炎症因子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年,研究组悬突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排龈线技术在牙体楔状缺损充填修复中的应用可有效抑制牙周组织炎症,使悬突率降低,临床价值显著.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