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磁共振成像在骨关节系统疾病应用及进展

    作者:徐文坚;聂佩

    传统MRI在骨关节系统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MR多种新技术的出现,包括扩散成像、灌注成像、MR波谱、T1 p、T2 mapping、超短TE序列、MR关节造影等,提供了除解剖学之外的功能和代谢信息,进一步拓展了MR在骨关节疾病的诊断和研究中的应用.

  • DCE-MRI联合DWI诊断肌骨肿瘤良恶性病变的价值

    作者:李风莲

    目的 分析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WI)诊断肌骨肿瘤良恶性病变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8月鹤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6例肌骨肿瘤患者,均接受DCE-MRI和DWI检查,以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诊断方式的准确性、特异性、敏感性.结果 DCE-MRI联合DWI检查准确性、敏感性高于DCE-MRI、DWI单独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CE-MRI联合DWI检查与DCE-MRI、DWI检查特异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CE-MRI联合DWI鉴别肌骨肿瘤良恶性分辨率较高,可有效提高诊断准确性、敏感性,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 肌骨肿瘤DSC-MR灌注参数与微血管生成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卞益同;王砚亮;荣伟程;王贝贝;李莉;马烨;白峥嵘;金国宏

    目的 探讨动态增强磁化率对比(DSC)-MR灌注参数与肌骨肿瘤微血管密度(MVD)之间的相关性在评价肿瘤良恶性及生物学活性方面的价值.方法 对68例原发性肌骨肿瘤(良性32例,恶性36例)术前行MRI常规及DSC-MR灌注成像检查,分别得到负性强化积分(NEI)、大下降斜率(MSD)及平均通过时间(MTE)灌注参数;术后对肿瘤病理切片进行SP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肿瘤MVD,分别统计各灌注参数结果并分析其与MVD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良性肿瘤MVD为13.4 ±4.16,恶性肿瘤MVD为22.46±5.76,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44,P<0.01).经相关分析得出NEI、MSD及MTE与MVD均有相关性,其中NEI、MSD呈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623、0.601,MTE与MVD呈低度线性相关,r值为0.274.结论 MR部分灌注参数与肿瘤微血管生成有显著相关性,提示动态磁敏感增强可以评价肿瘤血管化及血管生成情况,为临床术前及预后提供更为可靠的病理生理学信息.

  • 黏液基质对肌骨肿瘤表观扩散系数测定及诊断价值的影响

    作者:王砚亮;李发中;卞益同;韩恩善;金国宏

    目的 探讨肌骨肿瘤中黏液基质对其表观扩散系数(ADC)测定的影响及ADC值鉴别诊断价值的影响.方法 对经病理证实的21例富含黏液基质的肌骨肿瘤患者术前行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检查,测量肿瘤实质区ADC值.对照组为29例其他类不含黏液基质肌骨肿瘤.统计分析富含黏液组与对照组间ADC值差异,各组中良、恶性肿瘤间的ADC值差异.结果 (1)富含黏液类肿瘤ADC值均>2.0 ×10-3mm2/s,平均ADC值为(2.32±0.15)×10-3mm2/s,对照组肿瘤平均ADC值为(1.39 ±0.37)×10-3mm2/s,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0,P <0.05);(2)富含黏液类肿瘤组中,良、恶性肿瘤平均ADC值分别为(2.10±0.21)×10-3 mm2/s、(2.05±0.14) ×10-3mm2/s,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8,P>0.05).(3)不含黏液类肿瘤组中,良、恶性肿瘤平均ADC值分别为(1.41 ±0.36)×10-3mm2/s、(0.94 ±0.31) ×10-3 mm2/s,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2,P<0.05).结论 肌骨肿瘤中的黏液基质成分可使测得的肿瘤ADC值增高且>2.0×10-3mm2/s.在不含黏液基质成分的肌骨肿瘤中,ADC值可用来对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

  • MR动态磁敏感对比灌注成像在原发性肌骨肿瘤中的应用

    作者:王砚亮;崔君;李莉;卞益同;白峥嵘;马烨;王爱军;朱凯;赵建国

    目的 探讨MR动态磁敏感对比灌注成像(DSC-PWI)在原发性肌骨肿瘤(PMST)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65例PMST患者在3.0 T MR扫描仪上行常规MRI及DSC-PWI检查.分析肿瘤感兴趣区(ROI)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类型,负性强化积分(NEI)、平均强化时间(MTE)、达峰时间(TTM)、大上升斜率(MSI)、大下降斜率(MSD)等灌注参数.以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观察TIC在良恶性肿瘤中的分布类型.良、恶性肿瘤组间灌注参数用两独立样本均数t检验,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的佳参数及阈值.结果 65例PMST TIC分布类型:良性肿瘤Ⅰ型24例,Ⅱ型11例,Ⅲ型2例,Ⅳ型1例.恶性肿瘤Ⅰ型1例,Ⅱ型1例,Ⅲ型9例,Ⅳ型16例,良恶性肿瘤TIC类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若以Ⅲ、Ⅳ型作为恶性肿瘤判定标准,则TIC诊断恶性肿瘤的敏感性为92.6%,特异性94.6%,准确性92.3%.灌注参数比较:良恶性肿瘤组间的NEI、MSD、MSI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其在ROC曲线下的面积分别为:0.899、0.841、0.798.MTE、TT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EI 35.96作为判定良恶性的佳阈值,其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3.8%、84.6%、83.8%.结论 DSC-PWI TIC类型结合灌注参数(NEI、MSD、MSI)有利于提高PMST良恶性鉴别诊断率,其中以TIC诊断恶性肿瘤的特异性高,灌注参数NEI敏感性高.

  • DCE-MRI与DWI单用和联合应用诊断肌骨系统良恶性病变的特异性与准确度

    作者:石爱军;高万春;冉永旺;陈金叶;陈伟

    目的 探讨磁共振动态对比增强(DCE-MR)和弥散加权成像(DWI)诊断肌骨系统良恶性病变的特异性与准确度.方法 选取经病理确诊的肌骨肿瘤患者80例,依照确诊结果分为恶性组35例和良性组45例.采用DCEMR和DWI分别对患者的ADC、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等参数进行分析,对比两种方法联用及单独使用对肌骨系统良恶性病变诊断的特异性、敏感度及准确度.结果 恶性组的ADC值、SEE值及Slope均显著高于良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ROC曲线绘制得出ADC佳诊断阚值为115.43×10-5 m2·s-1.两组间DER值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组中TIC曲线类型Ⅲ型为主,占总比例的89.1%;良性病变组中TIC曲线Ⅰ型为主,占总比例的57.7%,两组TIC曲线类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CE-MRI检测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87.09%,84.77%,89.02%;DWI检测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78.65%,85.01%,81.68%;两者联合检测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均高于单用检测结果,分别为91.33%,94.22%,90.18%.结论 采用DCE-MRI以及DWI进行肌骨系统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与检查具有鉴别价值,联合使用可以提高诊断敏感度、特异性及准确度.

  • 磁共振动态对比增强联合弥散加权成像对肌骨系统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

    作者:冷晓明;徐玲;刘斯润;姜胜攀;曾道辉;冯欣;王晓春

    目的:探讨磁共振动态对比增强(DCE-MRI)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WI)对肌骨系统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选择82例经病理确诊的肌骨肿瘤患者,根据诊断结果分为良性组(n=35)和恶性组(n=47),所有患者均行常规MRI、DCE-MRI和DWI检查,分别以ADC临界值和Ⅲ型TIC曲线作为肌骨恶性肿瘤的诊断标准,判定DCE-MRI和DWI以及联合应用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结果:恶性组和良性组ADC值分别为(1.113±0.146)×10-3mm2/s和(1.697±0.208)×10-3mm2/s,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31,P=0.000),ROC曲线确定ADC临界值为1.179×10-3mm2/s,诊断肌骨肿块恶性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78.72%,85.71%和81.71%;肌骨肿块恶性病变TIC多为Ⅱ、Ⅲ型曲线,而良性病变多为Ⅰ、Ⅱ型曲线,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Ⅲ型TIC曲线为恶性病变的诊断标准,TIC类型诊断肌骨肿块恶性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91.49%,85.71%和89.02%;DCE-MRI联合DWI诊断肌骨肿块恶性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87.23%,94.29%和90.24%.结论:DCE-MRI和DWI在肌骨系统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中具有很高的价值,联合诊断可以提高诊断的特异度和准确度.

  •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在肌骨肿瘤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李乃玉;高飞;王传彬;韦超;陈玉兰;李信响;方昕;董江宁

    目的 探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IVIM-DWI)在诊断肌骨肿瘤良恶性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确诊肌骨肿瘤患者58例,所有患者均行MR常规序列扫描以及10个b值的IVIM-DWI(b=0,10,20,50,100,200,400,800,1200,2000 s/mm2)扫描.根据病理结果,将病变分为骨肿瘤36例(恶性组20例、中间型组8例、良性组8例)及软组织肿瘤22例(恶性组14例、良性组8例),测量病变区组织慢速ADC值(ADCslow)、快速ADC值(ADCfast)及灌注分数值(f值),并对各组肿瘤之间的ADCslow、ADCfast及f值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恶性骨肿瘤组ADCslow值(0.47±0.18)×10-3 mm2/s、ADCfast值(7.07±4.72)×10-3 mm2/s、f值(56.87±16.27)%;中间型骨肿瘤组ADCslow值(0.64±0.31)×10-3 mm2/s、ADCfast值(8.75±7.52)×10-3 mm2/s、f值(45.83±16.33)%;良性骨肿瘤组ADCslow值(1.05±0.43)×10-3 mm2/s、ADCfast值(15.12±4.84)×10-3 mm2/s、f值(38.38±14.06)%.3组之间的ADCslow值有统计学差异(P<0.05);中间型组与良性组ADCslow、ADCfast值有统计学差异(P<0.05).恶性软组织肿瘤组的ADCslow、ADCfast及f值分别为(0.65±0.23)×10-3 mm2/s、(12.08±10.08)×10-3 mm2/s、(51.68±16.92)%;良性软组织肿瘤组ADCslow、ADCfast及f值分别为(1.15±0.34)×10-3 mm2/s、(24.24±12.17)×10-3 mm2/s、(36.43±11.36)%,3组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VIM-DWI的参数中ADCslow、ADCfast及f值可以很好地反映肌骨肿瘤的细胞密集度及灌注特性,其中f值有助于提高MRI对良恶性肌骨肿瘤的鉴别能力,从而帮助临床制订合理的治疗方案.

  • 良性及恶性原发性肌骨肿瘤血管生成的差异分析

    作者:卞益同;金萍;王贝贝;马烨;白峥嵘;金国宏

    目的 探讨肿瘤血管生成参数在原发性良恶性肌骨肿瘤鉴别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全身各部位原发性肌骨肿瘤68例,术后对肿瘤病理切片进行SP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肿瘤组织的微血管密度(MVD)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情况.结果 良性肿瘤微血管数量相对较少,血管形态多且较规则,恶性肿瘤微血管数量较多且具有异质性,其血管形态多不规则,恶性肿瘤组MVD值(22.46±5.77)支/高倍镜视野高于良性肿瘤组的(13.4±4.16)支/高倍镜视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肿瘤VEGF表达多数呈阳性或强阳性,良性肿瘤多呈阴性或弱阳性,恶性肿瘤组VEGF表达程度高于良性肿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性质肿瘤的血管生成情况不同,血管生成参数可以用来评价肿瘤的良恶性,为临床诊疗工作及预后评估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