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巨大海绵状血管瘤合并血小板减少综合征1例

    作者:徐勇;李琼芝;马冯慧

    1病例报告患者男,31岁.因左下肢进行性肿胀、疼痛30年,功能障碍3年就诊.查体:一般情况可,不能正常行走,左臀部、左侧阴囊、左下肢弥漫性肿胀,皮肤暗红色与暗黑色交替,表面散在多个乒乓球大小的包块,呈囊性、质软,压之消失,包块内可触及数个沙粒样硬结.平卧抬高患肢,数分钟后可见肿胀消退至约原来的1/3.阴囊明显增大,直径约20 cm,左下肢较右侧缩短4cm.睾丸不能触及,透光试验阴性.双下肢周径测量结果:左侧膝下10 cm、膝关节、膝上10 cm、膝上25 cm周径及髂前上棘经坐骨结节至腹股沟中点连线分别为45 cm、43 cm、62 cm、65 cm和41 cm;右侧分别为32 cm、33 cm、41 cm、45 cm和20 cm.水桶法测量结果:腹股沟以下肢体左侧较健侧多7L,重约7 kg.

  •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临床护理分析

    作者:郑华;王蓉

    目的:分析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的临床护理措施及其效果。方法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76例,均予以临床护理,比较护理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与预后情况。结果护理后患者 SAS 和 SDS 评分均低于护理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76例 SFTS 患者住院期间均未发生继发性感染,痊愈率85.53%,显著好转率14.47%。结论 SFTS 及时应用有效合理的临床护理措施,能够缓解患者焦虑或抑郁等不良情绪,且出院率高,值得积极应用。

  •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并发溶血与肝酶升高及血小板减少综合征26例临床分析

    作者:梁义娟;刘众毅;田桢;梁玲;刘玉肖

    目的探讨与分析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并发溶血、肝酶升高及血小板减少综合征(HELLP综合征)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方法对妊高征并发HELLP综合征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参照美国Mississippi分类和Tennessee分类修订诊断标准,HELLP综合征Ⅰ型16例,HELLP综合征Ⅱ型10例.对孕龄<34周的Ⅱ型患者适当采取保守治疗,即严密监护母儿情况下积极治疗妊高征,早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和抗血栓药物;对孕龄≥34周的Ⅰ、Ⅱ型患者及孕龄<34周的Ⅰ型患者,及时终止妊娠.终止妊娠前依病情使用血液制品以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率.26例患者中死亡1例,围生儿死亡6例,病死率分别为3.8%及23.0%.结论HELLP综合征是重度妊高征的一种严重威胁母儿安全的并发症,及早发现并及时终止妊娠和应用糖皮质激素、抗血栓药物及血液制品可以降低母婴病死率.

  •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并发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诊断及处理

    作者:白琳

    目的探讨与分析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并发血小板减少综合征(HELLP)的发病机理、诊断、处理及预后.方法我院收治妊高征并发HELLP综合征患者11例,按照美国Tennessee 大学制定的诊断标准进行诊断及分类,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HELLP综合征在量度妊高征中的患病率为5.6%.本组11例中完全性HELLP综合征6例,部分性HELLP综合征5例.主要并发症为胎盘早剥、胎死宫内、胎儿宫内窘迫、DIC、急性肺水肿、肝被膜下血肿、急性肾表等.终止妊娠的时机及方式主要根据产妇和胎儿的状况而定.11例中6例行剖宫产术,5例经阴道分娩.产妇死亡1例,围生儿死亡4例,病死率分别为9.1%和36.3%.结论HELLP综合征如能早期诊断,及时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适时终止妊娠,可降低母婴病死率.

  • 4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护理

    作者:罗金萍;李桂;刘云芳

    2006年我国安徽省首次发现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病例,2010年5月以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湖北、河南两省的部分地区启动了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例监测工作,经过对患者血液中分离到的病毒进行鉴定、全基因组基因序列分析、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抗体中和试验等实验室检测,发现两省报告的大部分病例标本中存在一种属于布尼亚病毒科的新病毒感染,并初步认定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病例与该新病毒感染有关 [1].

  • 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患者38例临床特征与护理干预

    作者:高迎文;高文武;林丽华

    目的:总结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与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年来我科收治的38例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护理方法。结果对38例患者实行严格的消毒隔离,密切观察病情,给予抗感染和对症支持治疗,加强症状护理,做好健康宣教。33例患者痊愈出院,2例转往重症医学科,3例死亡。结论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是近年新发的感染性疾病,起病急、病情重,应早期规范治疗,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

  • 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人的皮肤护理

    作者:张婷婷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bunya virus,SFTSV)简称新型布尼亚病毒,属布尼亚病毒科白蛉病毒属[1],是一种近年来发现、被确认为以蜱虫为传播媒介的新型病毒。临床上以发热、乏力纳差、恶心呕吐、肌肉酸痛、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为主要特征,部分病人有出血、皮下瘀点瘀斑、或伴有尿粪隐血阳性等体征。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此类病人以工作、生活在丘陵地区的居民为主,这些地区山林植被丰富,部分病人家里饲养家畜。病人皮肤有明显的蜱虫叮咬史,叮咬后皮肤上留有焦痂。我科自2011年-2012年共收治由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确认的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所致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人共23例。现将其护理总结如下。

  • 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的护理

    作者:邱艳琴

    目的 探讨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护理方法及防控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总结19例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护理措施.结果 19例患者死亡2例,自动出院2例,痊愈或好转15例,死亡患者中1例为83岁老年患者,另1例伴糖尿病.期间无工作人员及患者家属被感染.结论 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至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是近年新发的感染性疾病,重症患者死亡率高;护理人员严密观察病情,加强高热护理、并发症护理、心理护理、用药护理等措施可对疾病的治疗及恢复起到积极作用;严格消毒隔离措施是防止二代病例产生的有效方法,意义重大.

  • 肝素临床应用并发症与防治

    作者:黄新天

    肝素作为抗凝药之一,能有效预防和治疗大多数血栓栓塞性疾病.肝素应用常见的并发症是出血,出血的程度由轻度的黏膜出血、皮下渗血和血尿到广泛性颅内、胃肠道、后腹膜及泌尿道出血.使用抗凝治疗者存在6%~10%出血并发症危险;若病人合并肾功能衰竭、凝血功能障碍以及血小板减少时,出血并发症可高达50%.非致命性出血的佳治疗是停用肝素.如出血仍然存在,可使用鱼精蛋白中和肝素.肝素第二个潜在危及生命或肢体的并发症是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IT).一旦拟诊HIT,立即终止肝素使用,并使用非肝素类抗凝剂.

  • 麻城市2011-2015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症调查分析的一点体会

    作者:周兴超

    目的:做好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及时报告病例,防错报漏报。方法:收集该市疾控中心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上报的疑似与确诊病例资料以及疑似与确诊病例流行病个案调查结果表格进行调查分析。检测确诊结果反馈到市疾控中心,市疾控中心在接到上级的标本检测结果后及时将结果反馈至报告单位。结果:我市为疫区中心,年年都有发病,以夏秋季为甚,冬春季较少。头三年死亡病例较多,后两年未发现死亡病例。结论:针对医护人员业务培训,提高医护人员对SFTS的诊断治疗护理水平;针对人民群众的健康宣教,提高群众对疾病的了解和防病治病意识;针对环境的杀灭虫媒处理,减少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等可以有效干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病与愈后。

  • 老年新型布尼亚病毒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5例

    作者:徐慧宁;张宇;于杰;高巍

    2009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现一种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引发以发热伴血小板减少为主要表现的感染性疾病[1,2].对于实验室确诊病例,暂定为"人感染新型布尼亚病毒病",主要分布在呈丘陵地貌的农村地区,发病时间为3~11月,中老年人群易感[3].

  •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临床护理

    作者:汪才侠

    蜱虫又称草鳖子、扁虱、牛虱子等,属节肢动物门蛛形纲寄螨目蜱总科,常分布在草丛、树林和泥土中,其动物宿主包括鸟类、爬行类和陆生哺乳类等,部分种类会叮咬人体并可传播多种蜱传疾病.近年来,河南省商城县等地报道较多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是由全沟硬蜱叮咬人传播的[1].我国湖北省、山东省、安徽省、北京市和江苏省以及欧美等也都曾有过蜱传疾病的病例报告[2].每年5-11月为蜱虫活跃的时期,我院是本地收治蜱传疾病的唯一定点医院,每年都会收治确诊或疑似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笔者总结了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的护理经验.

  • 成功抢救HELLP综合征一例报告

    作者:唐龙英;沙金燕;谢红一

    1 临床资料患者25岁,G1P0.因停经23+6周,门诊产前检查发现血压升高7h于1998年7月6日入院.患者孕16周初检血压14/10kPa,尿蛋白(-),余无异常发现.孕21+2周复诊亦正常.孕23+6周产前检查时发现血压明显升高达24/16kPa,尿蛋白(+++),双下肢浮肿(+++),无头晕、眼花等伴随症状.既往体健,无高血压、肾炎、肝炎等病史.

  •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1例的护理

    作者:邬莹玉;王海燕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是一种新发自然疫源性疾病,其临床特点为以发热伴白细胞、血小板减少为主要特征,伴乏力、明显纳差、恶心、呕吐等,部分病例有头痛、肌肉酸痛、腹泻等症状[1].该病全年均可发病,高峰为5~10月份,潜伏期一般为7~14 d,发病率为1.02/10万.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少数患者可继发间质性肺炎、肺水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如不及时救治,可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和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2],而且病死率高.2013年5月,本院ICU收治1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并发感染性休克、病毒性心肌炎、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经积极救治和护理,患者康复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地塞米松治疗重度妊娠高血压合并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鲍南男;蔡惠燕

    目的 评价地塞米松对重度妊娠高血压合并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50例重度妊娠高血压合并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的患者分为硫酸镁组和地塞米松组,每组25例,硫酸镁组给予硫酸镁治疗,地塞米松组采用地塞米松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新生儿死亡率、早产率、新生儿窒息率、剖宫产率、并发症状发生率以及预后情况.结果 地塞米松组的治疗效果(92.00%)明显优于硫酸镁组(68.00%)(χ2=5.164,P<0.05).地塞米松组的并发症发生率(4.00%)明显低于硫酸镁组(20.00%)(χ2=4.287,P<0.05).地塞米松组的肝功能恢复时间[(3.12±1.23)d]、谷丙转氨酶(ALT)恢复时间[(2.09±0.26)d]、血小板恢复时间[(2.45±0.25)d]较硫酸镁组明显缩短(t=3.011、3.872、3.456,均P<0.05).结论 采用地塞米松治疗重度妊娠高血压合并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治疗效果突出,新生儿死亡率、早产率、新生儿窒息率、剖宫产率以及并发症状发生率较低,预后情况较好,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 高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12例临床护理

    作者:龙璇;张华英;周冬梅

    目的:探讨高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对12例高热伴SFTS患者进行严格的消毒隔离,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给予抗感染及对症支持治疗,做好心理、高热、饮食、管道、血管等方面的护理.结果:12例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严密的消毒隔离与个人防护,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治愈率,促进患者康复.

  •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25例流行病学与临床分析

    作者:张玉荣;高传义

    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SFTS )是由一种新发现的病毒引起的以发热伴白细胞、血小板减少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近年来的发病呈上升趋势,现将我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25 例SFTS患者发病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胸部病变的CT表现

    作者:彭霞;李伟

    人粒细胞无形体(human granulocytic anaplasmosis, HGA)是由嗜吞噬细胞无形体(anplasma phagocytophilum)侵及末梢血中性粒细胞引起,以发热伴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和多脏器功能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蜱传播疾病。2007年以来,我国安徽、河南、湖北、山东等省陆续报告多例发热伴胃肠道症状、感染中毒症状、白细胞减少和多器官功能损害为主要表现的感染性患者;该病临床症状与某些病毒疾病相似,容易发生误诊,严重者可多脏器功能衰竭导致死亡。2010年5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将该类病定义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evere fever with thombocytopenia, SFTS)。部分患者可合并肺部感染、出血等改变。现将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08月-2012年08月收治的45例临床确诊患者的胸部病变CT表现报告如下。

  •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实验室检测结果分析

    作者:杨振东;张胜利;王炳军;姚文思;崔宁

    近年来,国内部分地区出现了以发热伴血小板减少为主要症状的感染性患者,主要传播途径为蜱虫叮咬[1],并且初步鉴定出传播病原体为人粒细胞无形体及一种新亚型布尼亚病毒[2].针对此种疾病,卫生部发布了《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防治指南(2010版)》.本文总结分析了笔者所在医院收治患者的检验结果,为诊断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提供实验室依据.

  • 154医院对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救治管理

    作者:王炳军;张胜利;蔡明志;李广明;吴智高

    2009年以来,笔者所在医院驻地发生了蜱虫叮咬导致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流行,该病在影响人们健康的同时,引起一定的社会恐慌.作为驻地唯一的军队中心医院,地方政府对154医院高度信任,将医院设置为救治定点医院.现将154医院对收治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救治管理报告如下.

32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