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某院临床用血及成分输血情况分析

    作者:钱映秋

    目的 了解宁洱县人民医院2003~2009年临床用血及成分输血情况.方法 对宁洱县人民医院2003~2009年临床用血及成分输血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年临床使用全血比例逐年下降,由2003年的97.6%下降至2007年以后的0.0%;红细胞使用率由2003年的0.9%上升至2007年以后的100.0%;成分输血比例由2003年的2.4%上升至2007年以后的100.0%.结论 成分输血不但能减少输血不良反应,而且节约有限的血液资源,本院推广成分输血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 某院临床用血合理性的调查分析

    作者:陈敏霞;严建新

    了解本院临床用血合理性情况.方法 对本院2007~2010年住院输血患者的输血情况进行统计,特别对2009年1~12月份各大科室的输血合理性进行评估.结果 成分输血呈上升趋势,红细胞合理性输注约为70%,血浆合理性输注约为30%.结论加强医务人员的输血知识培训,严格把握输血指征.

  • 江苏省金坛市临床用血情况调查分析

    作者:吴军;李瑞娟;王茂军;唐国建

    目的 通过对该市临床用血总量及成分血用量的回顾性分析,为血源招募和临床用血提供指导,进一步推广成分输血方法.方法 对该市2006~2010年临床用血总量红细胞使用率和成分输血率进行统计分类分析.结果 2006~2010年临床用血总量分别为10 529.3、12 828.7、15 624.2、16 604.5、16 732.5 U;红细胞使用率分别为62.5%,50.8%,47.0%,47.8%,49.8%;成分输血率分别为99.8%,99.7%,99.9%,99.9%,99.9%;2010年该市成分输血以红细胞、灭活血浆为主,冷沉淀和血小板仅为703 U,白细胞用量为0,血浆用量较大.结论 该市成分输血率已达世界先进水平,但血浆仍存在滥用现象,冷沉淀等特殊成分的使用有待提高.

  • 重庆市区县临床用血情况调查分析

    作者:张生吉

    目的 调查分析近年来长寿区临床用血情况,为血源招募和临床用血提供指导.方法 对长寿区中心血库2004~2008年的血液出库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4~2008年临床用血总量分别为4 903、6 601、9 151、11 157、12 640 U;红细胞使用率分别为32.21%、83.02%、99.89%、99.87%、99.83%;成分输血率分别为44.54%、90.18%、99.94%、99.94%、99.91%.结论 近年来长寿区临床用血增加较快,应加强血源的招募工作. 红细胞使用率、成分输血率逐年提高,临床用血总体呈现日益科学、合理趋势,但仍存在一些不合理用血情况,应引起重视.

  • 医院临床用血及成分输血统计分析

    作者:周莺莺;汪建国

    随着现代医学科学和输血医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输血在临床治疗工作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特别是在多发伤、大出血、血液病、各种贫血等患者的抢救和治疗中尤其重要.高新技术在输血领域中的应用,临床用血和成分输血日益广泛,科学、合理、安全输血日趋完善.卫生部对各级、各类医院的红细胞使用率和成分血使用率作了明确的规定,并作为医院等级评审的硬性指标.现将本院9年来临床用血及成分输血情况分析如下.

  • 成分输血的发展和对策

    作者:陈兴智

    目的 了解柳州市成分输血的现状,探讨科学、有效、安全输血的发展模式.方法 统计2002~2005年成分输血的情况,分析原因,通过针对性地培训,加强安全输血的监督、检查等有效措施,促进柳州市成分输血的发展.结果 2005年以前柳州市成分输血水平较低并且每年成分输血比率和红细胞使用比率同比增长较慢,分别为2.61%和3.83%;采取有效措施后,成分输血比率和红细胞使用比率同比增长显著增加,分别为7.21%和14.55%,目前已分别达到98.30%和95.97%以上.结论 有效地培训,并结合安全输血的定期监督、检查,对成分输血的发展可以起到促进作用.

  • 开展临床成分输血4年分析

    作者:杨永贵;马国林;曹东

    目的 了解本院临床推广成分输血4年应用情况.方法 按卫生部统计报表规定的计算方法,对本院2003~2006年临床输血资料进行统计计算.结果 4年中全血用量由16.19%下降至0.17%,成分血用量由83.81%上升至99.83%.结论 本院临床成分输血增幅较大,完全满足了临床输血的要求.

  • 产科急性大出血患者成分输血的疗效及策略研究

    作者:周春浪;袁茜茜;韦小芬;覃碧静;曾德理

    目的:探讨产科急性大出血患者成分输血疗效及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1~2014年62例产后24 h内出血量≥2000 m L ,输注红细胞≥10 U的产科出血患者成分输血的方法及疗效。结果62例患者共输注红细胞悬液1022 U、新鲜冰冻血浆1441 U (100 m L为1 U )、冷沉淀435 U、机采血小板35个治疗量(1个治疗量相当于10 U浓缩血小板),其比例约为1∶1.41∶0.43∶0.34。患者在输血中(多次检测均值)与输血前比较,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纤维蛋白原(FIB)、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血小板计数(PL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成分输血2~6 h后PT、APTT、TT与输血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CT、Hb、PLT 仍较输血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值已达到正常值范围。全部患者在及时合理成分输血后均抢救成功。结论对产科急性大出血患者加强凝血指标检测,根据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选用相应的血液成分输注效果较好。

  • 成分血和全血输注在产科大出血抢救中的效果评价

    作者:黄雨;王卓

    目的:评价成分输血和输全血在产科大出血急救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将解放军第457医院符合临床大出血输血指征的29例患者分为两组,一组为成分输血治疗组(22例),根据《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制订成分输血综合治疗方案,按比例输注悬浮红细胞和血浆、血小板、凝血因子等血液制品;另一组(7例)在抢救过程中给予全血输注。两个治疗组在输血前和输血2~4 h 内分别采血进行血常规和凝血功能测定,监测输血治疗的效果。结果成分输血组在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和血小板的改善效果明显好于全血治疗组(P <0.05);凝血功能在输血后的降低程度,成分输血组明显小于全血治疗组(P <0.05);成分输血组使用红细胞总量和住院天数均明显低于全血治疗组(P <0.05)。结论成分输血较输全血在产科大出血的抢救中具有更加良好的治疗效果。

  • 血栓弹力图用于产科围术期出凝血监测的研究进展

    作者:易宗平

    血栓弹力图(TEG)是一种动态分析机体整体凝血功能的监测方法.近年来,T EG逐渐用于产妇凝血功能的监测及指导产科大出血输血方案制订.产妇常规凝血监测和T EG监测的凝血状态均不同于非产妇[1],但至今未确立明确的参考范围.妊娠合并胎盘异常的产妇易发生产后大出血甚至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2],T EG可协助判断出血原因及出血量[3]、指导合理的输血成分[4].对于有血栓形成高危因素的产妇, T EG还可评估其术后血栓形成风险.本文就 T EG的工作原理及其用于产科围术期出凝血的监测及指导输血、预测血栓形成风险作一综述.

  • 冷沉淀在临床中的应用

    作者:魏晓娟

    冷沉淀是用新鲜冰冻血浆(FFP)在1~6 ℃无菌条件下分离出沉淀在血浆中的冷不溶解物质,并在1 h内冻结而制成的成分血,富含纤维蛋白原(FIB)、纤维结合蛋白(Fn)、FⅧ因子、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凝血因子XⅢ(FXⅢ)等,具有广泛的生理功能,应用价值很高.近年来随着成分输血的不断深入,冷沉淀不再局限于血液病患者的治疗,而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各种手术、创伤引起的凝血机制障碍等出血性疾病,效果显著.冷沉淀的临床应用已经成为医学界研究的热点.

  • 如何提高成分输血的质量

    作者:祝丹丹

    成分输血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所医院及一名医生技术水平高低、新旧知识更替的重要标志之一.成分输血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它需要临床医生、检验工作者及护士相互配合,才能保证临床成分输血的安全、高效[1].检验工作者是输注成分血治疗的关键操作者.

  • 内科贫血患者成分输血的选择及评估

    作者:余红亚;李永琴

    目前,慢性贫血患者越来越多,为提高输血疗效,减少输血不良反应,成分输血是临床治疗贫血患者的重要措施之一,现就内科贫血患者的输血分析报道如下.1 内科慢性贫血患者的输血

  • 2002~2008年本院临床用血及成分输血状况分析

    作者:钟惠霞

    随着现代医学科学和输血医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输血在临床治疗工作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特别是在大出血、血液病及各种贫血等患者的抢救和治疗中尤其重要.目前国内外都把成分输血的临床实际用量视为衡量一个国家及一名临床医生掌握与运用现在医学技术水平高低的标准之一,也是等级医院评审的必备条件,是当今世界输血事业的发展方向.本文将本院7年来临床用血及成分输血情况进行了调查统计分析,现报道如下.

  • 扬州市2004~2007年成分输血情况分析

    作者:蒋彩萍

    成分输血是现代输血的新概念、新技术,也就是将全血中各种有效成分分离出来,根据不同患者的需要输给相应的制品.推行成分输血就是要做到一血多用,节约血液资源,且其具有高纯度、高浓度,体积小的特点,既能提高输血疗效,又能减少不良输血反应[1].成分输血在本市20世纪90年代初施行,至今已取得很大成绩,尤其近几年迅速发展,成分输血率已达90%以上,现将2004年4月至2007年6月的临床成分输血情况统计分析如下.

  • 某院2007~2014年临床用血情况分析

    作者:黄美容;颜利江;张绍基;陈月宽;谭成孝

    目的:了解医院临床用血现状,以提高临床成分输血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方法对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2007~2014年临床用血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用血总量逐年增加,全血用量逐年减少,临床成分输血比例达到97.15%以上。红细胞和血浆输注成为成分血输注的主体,血小板次之,冷沉淀少,手术平均用血量总体逐渐减少。结论成分输血在该院得到了很好的开展,但血浆的输注还需进一步控制。

  • 临床输血新观念

    作者:丁广祥;张小芳

    自发现ABO血型以来,输血已成为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尤其在创伤、大量失血、休克等血容量不足时输血常是急救的重要措施.随着现代医学科学技术的进步,临床输血已由输注全血发展到成分输血.成分输血已成为输血现代化的标志,其输血率的高低,不仅反映出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也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所医院医疗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使输血朝着"高纯度、高浓度、高疗效、更安全、更经济、更便利"的方向发展.

  • 不同成分血输注策略对贫血早产儿调节性T淋巴细胞及临床预后的影响

    作者:夏建新;胡文辉;黄蓉

    目的:观察成分输血对贫血早产儿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s)以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5年3月湖北省红安县人民医院儿科需要输血治疗的贫血早产儿96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浓缩红细胞输注)和观察组(洗涤红细胞输注)各48例,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regs的比例.结果:输血后两组患儿的输血量、输血次数、输血后血红蛋白以及输血后血细胞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输血前Treg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后对照组Tregs比例比治疗前显著增加(P<0.05),但输血后观察组Tregs比例无显著变化(P>0.05).观察组呼吸暂停、体质量增加缓慢、喂养困难发生率和住院时间分别为60.4%、22.9%、36.3%和(32.14±6.21)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5.0%、39.6%、14.6%和(41.25±8.16)d (P<0.05).输血后观察组机械辅助通气时间和院内感染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贫血早产儿输注洗涤红细胞后对Tregs无显著影响,并且有利于早产儿贫血临床预后好转,因此符合输血指征的贫血早产儿推荐使用洗涤红细胞纠正贫血.

  • 异丙嗪联合地塞米松注射液预防成分输血不良反应100例

    作者:詹晓燕;林玉蓓;陈皞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联合异丙嗪注射液应用对成分输血不良反应的预防效果。方法将200例成分输血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地塞米松,观察组在应用地塞米松的同时加用异丙嗪注射液。结果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为10.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00%( P<0.05);严密监测患者成分血输注前后的各项指标变化情况,两组患者输血前后比较均无明显差异( P>0.05)。结论在临床成分输血中联合应用地塞米松和异丙嗪注射液,可有效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 成分输血治疗产科出血合并DIC 9例疗效观察

    作者:符有畅;夏兰;陈德娟

    目的 探讨成分输血在产科DIC救治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产科DIC患者9例,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合理应用成分输血,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9例产科DIC患者,治愈7例,死亡1例,放弃治疗1例.结论 成分输血在产科DIC治疗中有重要作用,是目前抢救产科DIC的有效治疗措施.

    关键词: 成分输血 产科DIC
803 条记录 30/41 页 « 12...27282930313233...404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