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静脉溶栓联合亚低温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及可能作用机制的研究

    作者:胡晓;瞿浩;李世容;王建怡;刘蕊

    目的:观察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 rt-PA)静脉溶栓联合亚低温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探讨该方案治疗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纳入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3组,各20例:①对照组:rt-PA静脉溶栓;②治疗组1:静脉溶栓联合局部亚低温治疗12 h;③治疗组2:静脉溶栓联合局部亚低温治疗24 h。记录各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分,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 ICP)变化,记录溶栓后并发症,并随访患者3个月的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 MRS)评分。收集患者溶栓前后血液样本,检测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的水平。结果治疗后3个月治疗组1和治疗组2 M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其中治疗组2 MRS评分低于治疗组1(P<0.05)。治疗72 h、7 d治疗组2 ICP较对照组降低,治疗7 d治疗组2 ICP低于治疗组1(P<0.01)。治疗组1和治疗组2治疗24 h、72 h、7 d MDA浓度较溶栓前降低(P<0.01),SOD浓度较溶栓前增高(P<0.05)。治疗24 h、72 h、7 d治疗组1和治疗组2 MDA浓度较对照组均降低(P<0.05),SOD浓度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72 h、7 d治疗组2 MDA浓度低于治疗组1(P<0.01),治疗后7 d治疗组2 SOD浓度高于治疗组1(P<0.05)。各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及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t-PA静脉溶栓联合亚低温治疗可改善脑梗死患者预后,静脉溶栓联合亚低温治疗24 h效果较12 h更优,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减轻患者氧化应激反应来实现的。

  • 经颅多普勒超声辅助动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研究

    作者:张强;徐如祥;罗永春;沈春森;何子俊;张浩;潘文龙;王备备

    目的 观察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辅助动脉接触性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北京军区总医院附属八一脑科医院自2010年8月至2011年4月收治的22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大脑中动脉闭塞13例,基底动脉闭塞9例)行动脉内超选择插管至闭塞动脉,注入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20 mg进行接触性溶栓治疗,同时应用TCD对闭塞动脉进行低频(2 MHz)、低强度(0.25 W/cm2)超声辅助溶栓治疗.术后即刻及24h时复查头颅CT,观察动脉再通率、颅内出血率,并对术前术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22例患者溶栓治疗后动脉再通率为77.27%(17/22),其中完全开通率为22.73%(5/22),部分开通率为54.55%(12/22);出现无症状性颅内出血3例(13.63%),均未发生症状性颅内出血;术后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较术前明显提高,显示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在有效时间窗内应用低频TCD辅助小剂量rt-PA动脉接触性溶栓治疗,可显著提高闭塞动脉的再通率,明显减少颅内出血的发生,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 大剂量瑞舒伐他汀联合重组人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王广杰

    目的 探讨大剂量瑞舒伐他汀联合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5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随机方法分为对照组28例和观察组28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即行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溶栓后给予口服瑞舒伐他汀10 mg/d,观察组溶栓后给予口服瑞舒伐他汀20 mg/d,7d为一疗程,连续治疗4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7d、30 d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和日常生活能力指数评分(BI)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NIHSS评分和BI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7d、30d的NIHSS评分分别为(5.1±2.7)分、(4.3±2.5)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2±3.6)分、(8.5±3.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7d、30d的BI评分分别为(82.5±9.3)分、(92.6±10.3)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8±8.9)分、(81.7±9.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大剂量瑞舒伐他汀联合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质量.

  • 三七通舒胶囊联合rt-PA对CI患者脑电图和神经功能的影响

    作者:王金梅;石富铭

    目的 探究三七通舒胶囊联合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治疗脑梗死(CI)对CI脑电图和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124例CI患者随机均分为联合组与参照组,皆行CI常规治疗,此外参照组予以rt-PA静脉溶栓治疗,联合组在参照组基础之上加用三七通舒胶囊治疗.比较治疗前及治疗4w后两组脑电图参数[大脑对称指数(BSI)、8+θ波与α+β波功率比率(DTABR)]、神经功能[改良爱丁堡-斯堪的纳维亚卒中评分量表(MESSS)]、生活质量[卒中影响量表(SIS)]变化.结果 治疗4w后,两组脑电图BSI、DTABR及MESSS评分皆较治疗前大幅降低,SIS评分较治疗前大幅上升,且联合组改善幅度均显著大于参照组(P<0.05);联合组治疗的中医症候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 三七通舒胶囊联合rt-PA溶栓治疗,可有效改善脑CI患者脑电图异常表现及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治疗效果更好,有利于患者预后康复.

  • 急性脑梗死溶栓前后血清S100B含量的变化

    作者:刘昕;高小平;梁辉;余翔

    目的:动态观察rt?PA静脉溶栓治疗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S100B蛋白的表达,探讨其与神经功能缺损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04/2015-10在湖南省人民医院接受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24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依据溶栓后效果分为溶栓效果好组( n=16)和溶栓效果差组( n=8),同时选取未接受溶栓治疗的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 n=10)为未溶栓组,采取常规治疗,应用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 ELISA)对比溶栓前和溶栓2 h后,未溶栓组患者入组时和入组2 h后血清中S100B蛋白表达改变情况.另选取健康体检者( n=10)作为对照组.结果:未溶栓组、溶栓效果好组及溶栓效果差组患者治疗前血清S100B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未溶栓组患者血清S100B含量入组后的改变无统计学意义.溶栓效果好组及溶栓效果差组患者血清中S100B含量在溶栓后2 h均下降,其中溶栓效果好组下降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中S100B蛋白含量的改变可以作为评估缺血性脑卒中脑损伤程度的一个指标.

  • 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溶栓治疗高龄脑梗死患者的临床价值

    作者:周霞;张诚

    目的:分析注射用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治疗高龄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接受治疗的高龄脑梗死患者178例,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9例。两组患者分别接受rt-PA溶栓治疗和阿司匹林及巴曲酶治疗,检测治疗前、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肢体功能评分及不良治疗结局等情况。结果:①溶栓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72,P>0.05),接受治疗1 d、5 d和15 d后,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21,t=4.324,t=4.637;P<0.05);②接受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肢体功能严重障碍患者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肢体功能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4.821,P<0.05);③接受不同溶栓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再次脑梗死、大面积脑出血、植物生存及死亡等不良情况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4.392,u=5.136,u=6.293,u=8.392,P<0.05)。结论:注射用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溶栓治疗可显著优化患者的神经功能及肢体功能,降低治疗后不良情况发生率,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26 条记录 2/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