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妈咪爱联合茵栀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效果

    作者:吴红艳;王芳

    目的:分析妈咪爱联合茵栀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诊断为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应用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40例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妈咪爱及茵栀黄口服.结果:治疗组在血清总胆红素下降至85.5μmol/L以下所需要的治疗天数及治疗后平均每天血清总胆红素下降值均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妈咪爱联合茵栀黄治疗新生儿黄疸可提高临床疗效.

  • 蓝光治疗对新生儿黄疸效果的临床观察

    作者:胡旭初

    目的:为对当前我国医院采用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探讨.方法:选取本院在2011年3月~2012年4月收治的10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并根据患儿家属意愿将其分为观察组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在口服茵栀黄的基础上再加上蓝光6~8h的照射进行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的口服茵栀黄进行治疗.结果:在对两组患儿进行治疗结束后,结果发现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采用蓝光照射与口服茵栀黄对新生儿黄疸进行治疗,能够降低患儿体内的胆红素,是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治疗的.

  • 茵栀黄注射液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观察

    作者:鲍莹;程尧;沈扬

    目的:探索茵栀黄注射液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治疗效果及减少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的发生率的效果.方法:筛选符合条件的87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57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上茵栀黄注射液辅助治疗,对照组30例仅仅以常规治疗,同时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以及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体有效率为92.9%,治疗后的血清胆红素为(3.82±1.96)mg/dl;对照组总体有效率为66.7%,治疗后的血清胆红素为(5.53±3.16)mg/dl,两组在总有效率及治疗后胆红素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茵栀黄辅助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效果,在临床上有推广使用的价值.

  • 熊去氧胆酸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妊娠肝内胆汁淤积临床分析

    作者:陈卫华

    目的:分析为妊娠胆汁淤积病患进行治疗时联合使用地塞米松和熊去氧胆酸、菌栀黄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9年8月-2011年4月诊断的妊娠胆汁淤积病患(77例)实施药物治疗,视病患意愿选药,联合组由选择联合使用地塞米松和熊去氧胆酸、茵栀黄的46例病患组成,单一组由选择使用地塞米松的31例病患组成.比较用药1疗程后的症状(瘙痒分值)、指标(转氨酶和总胆汁酸)变化及分娩情况(早产百分比、产后出血比例、手术分娩比例、新生儿窒息比例).结果:联合组较单一组的瘙痒分值和各指标检测值的变化幅度大,下降明显(P<0.05),差异显著;联合组的新生儿窒息比例和早产百分比与单一组相似(P>0.05),差异不显著;联合组产后出血比例和手术分娩比例较单一组小,分娩情况更理想(P<0.05),差异显著.结论:为妊娠胆汁淤积病患进行治疗时联合使用地塞米松和熊去氧胆酸、茵栀黄可发挥协同作用,得到更显著的临床效果.

  • 人工通便联合茵栀黄治疗早产儿黄疸的效果观察

    作者:陈喜君;倪倩;赵清波

    目的 观察人工通便联合茵栀黄对早产儿黄疸的影响.方法 将84例早产儿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口服茵栀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人工通便,其余的护理措施2组均相同.结果 观察组较对照组胎便排净时间缩短;观察组患儿黄疸持续天数和光疗天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生后第1~9 d经皮胆红素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人工通便联合茵栀黄能促进早产儿早日排完胎便,有显著降低早产儿黄疸指数和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的作用.

  • 茵栀黄联合微生态制剂治疗新生儿黄疸效果分析

    作者:董贵勇

    目的:探讨茵栀黄联合微生态制剂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5年12月至2016年4月入院的80例黄疸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儿给予光照治疗,实验组则加服茵栀黄联合微生态制剂,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胆红素水平、临床指标与总体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儿治疗后胆红素水平组间比较显著性低于对照组;并且光疗时间与黄疸消退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总有效率显著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母乳性黄疸33例疗效观察

    作者:刘海虹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新生儿母乳性黄疸的疗效.方法:65例患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2例采取常规治疗,治疗组33例对照组基础上口服思连康、静滴茵栀黄注射液,两组服药7天后复查胆红素值.结果:治疗组在总体疗效和胆红素下降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思连康、茵栀黄联合治疗新生儿母乳性黄疸,疗效肯定,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 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新生儿黄疸60例临床观察

    作者:徐哲

    目的:探讨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20例新生儿黄疸分两组:对照组60例单纯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60例采用常规治疗(蓝光照射、酶诱导剂)加用茵栀黄口服液.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1.7%和75.0%.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新生儿黄疸退黄疗效确切,提高临床疗效,减少患儿注射痛苦,而且方法简便易行.

  • 妈咪爱联合茵栀黄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观察

    作者:李媚

    目的探讨妈咪爱联合茵栀黄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效果.方法 100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采用综合治疗,观察组加用妈咪爱与茵栀黄,对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值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在减轻血清总胆红素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妈咪爱与茵栀黄联合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确切、安全,可作为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方法之一.

  • 茵栀黄联合蓝光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观察

    作者:黎媛嫦

    目的:分析研究茵栀黄联合蓝光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临床效果.方法:将2013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96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采用茵栀黄联合蓝光治疗,对照组采用蓝光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治疗后胆红素变化以及黄疸消退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茵栀黄联合蓝光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治疗效果显著.

  • 两种方案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疗效对比

    作者:郑少茹;马怀宏

    目的:观察比较两种不同的治疗方案对于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3年5月患有病理性黄疸的新生儿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这100名患儿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各50例。对照组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辅以单纯的蓝光照射治疗,观察组的患儿则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联合茵栀黄注射液进行治疗。并对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比对照组患儿好。结论在蓝光照射的治疗基础上对患儿进行茵栀黄注射治疗,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 茵栀黄联合间隙蓝光照射佐以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观察

    作者:李迎

    目的 探讨新生儿黄疸实施茵栀黄联合间隙蓝光照射佐以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对2016年7月~2017年7月间收治的11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展开研究,根据患儿治疗方案将患儿分为常规组(n=55)和联合组(n=55),常规组行间隙蓝光照射+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联合组行茵栀黄+间隙蓝光照射+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对比两种治疗方案下患儿的疗效及安全性状况.结果 联合组患儿治疗后1 d、3 d、5 d经皮胆红素与常规组相比明显较低(P<0.05);联合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P<0.05);联合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 新生儿黄疸实施茵栀黄联合间隙蓝光照射佐以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优良.

  • 科学评价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

    作者:于丽

    警报频响引发安全性再评价关注近年来,有关中药注射剂安全性的警报频频拉响,鱼腥草、刺五加、茵栀黄等等,都在临床上发生了导致患者死亡的案例,引起了社会各界极大的舆论关注,卫生部、国家药监局均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临床上对中药注射剂的使用开始谨慎起来,甚至有的医院对所有的中药注射剂均一律封杀……中药注射剂的疗效受到了广泛的质疑.

  • 以光疗为主加白蛋白等3种方案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疗效比较

    作者:林玉婵;虞靖虹;廖志勤;杨少芬

    目的 比较三种不同方案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疗效.方法 选取2005-2007年在我院住院的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197例,分为甲组(70例)、乙组(65例)、丙组(62例).甲组采用光疗+白蛋白+妈咪爱治疗,乙组采用光疗+茵栀黄颗粒+妈咪爱治疗,丙组采用光疗+白蛋白+茵栀黄颗粒+妈咪爱,比较3种方案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疗效.结果 丙组的疗效好,甲组与乙组的疗效相似.结论 光疗+白蛋白+茵栀黄颗粒+妈咪爱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效果好.

  • 希特林蛋白缺乏症1例

    作者:黄静娴;周婷婷

    患儿,男,4个月,因全身皮肤巩膜黄染2个月于2013年6月30日入院.患儿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全身皮肤巩膜黄染,解深黄色小便,无恶心、呕吐,无腹胀、腹泻,无抽搐,无解陶土样大便,曾到赣州市妇幼保健院住院治疗,查总胆红素49.6 μmol/L,间接胆红素13.8 μmol/L,谷丙转氨酶36 U/L,诊断婴儿肝炎综合征,予茵栀黄、腺苷蛋氨酸等治疗,黄疸较前减退后出院,出院后一直未予特殊治疗.

  • 丽珠肠乐治疗母乳性黄疸100例

    作者:贾秀红;朱淑霞

    近年来,随着母乳喂养率的提高,母乳性黄疸的发生率有上升的趋势,母乳性黄疸在母乳喂养的婴儿中为2%~30%[1].目前母乳性黄疸发病机制不明确,所以在治疗方面也多种多样如停母乳,静点茵栀黄,光疗等.我科自2002年1月至2005年6月用丽珠肠乐(双歧杆菌制剂)口服治疗母乳性黄疸,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综合治疗新生儿黄疸32例疗效研究

    作者:贺会学

    目的 探讨分析蓝光照射+茵栀黄+游泳综合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至2012年12月收住的新生儿黄疸患者64例,依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保温、抗感染以及营养支持等基础治疗.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蓝光照射+茵栀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辅以游泳(15 min/次,3次/d).结果 经治疗后,观察组末梢血胆红素浓度为(191.4±13.8) u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246.2±16.6) umol/l (P<0.05);黄疸消退时间为(4.4±1.7)d,明显早于对照组(7.6±1.9)d(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75%,显著高于对照组75.00% (P<0.05).结论 采用基础治疗+蓝光照射+茵栀黄+游泳综合治疗新生儿黄疸,取得满意疗效,患儿末梢血胆红素下降明显,黄疸消退迅速,不良反应较少.

  • 布拉氏酵母菌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应用疗效的评价

    作者:吴德泰;杨欲静

    目的 观察、评价布拉氏酵母菌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35例新生儿黄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茵栀黄治疗)与观察组(布拉氏酵母菌+茵栀黄治疗),测定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外周血胆红素浓度变化,通过观察外周血胆红素浓度变化,总结布拉氏酵母菌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作用.结果 观察组外周血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的浓度水平均明显下降,住院时间明显缩短.观察组在退黄和降低胆红素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 布拉氏酵母菌治疗新生儿黄疸能明显起到退黄和降低胆红素水平的作用,尤其布拉氏酵母菌联合茵栀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显著,经济安全,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茵栀黄治疗新生儿黄胆97例临床分析

    作者:万永霞

    目的 探讨茵栀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方法 随机将9 7例病儿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及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茵栀黄注射液治疗),检测日均胆红素下降幅度及观察平均治疗天数并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胆红素的日均下降值及平均治疗天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 茵栀黄注射液治疗新生儿黄疸,可迅速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明显缩短治疗时间,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茵栀黄与吗叮啉佐治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观察

    作者:樊秋民;谭志勇

    目的 探讨茵栀黄与吗叮啉联合辅助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茵栀黄注射液静脉滴注、吗叮啉口服.结果 治疗组总胆红素日均下降(44.5±16.3)mmol/L,对照组为(22.5土17.4)mmol/L,有显著性差异(P<0.01);胆红素降至100mmol/L以下的时间,治疗组为(4.8±1.3)d较对照组((8.6±1.8)d)明显缩短(P<0.01).结论 茵栀黄与吗叮啉佐治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有较好的疗效,可缩短平均治疗时间.

317 条记录 12/16 页 « 12...891011121314151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