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种植体尖周病损的病因分析

    作者:施斌;李菊红

    种植体尖周病损是牙种植体植入后的一类特殊并发症,本文从受植区因素,手术因素和解剖因素3个方面,对该病损的病因作一综述,并简略介绍其定义和临床表现,以利于该病的预防及治疗.

  • CT在牙种植中的应用

    作者:冷斌;王贻宁;施斌

    CT与牙种植软件的联合应用可显示种植术区三维空间结构并获得多平面重组图像,可对重要解剖结构进行精确定位。本文介绍了CT扫描与图像重组的原理及方法,CT在种植术前诊断与设计及术后检查中的作用和优缺点。

  • 钛种植体复合硫酸软骨素A对骨愈合的影响

    作者:樊洪;陈治清;杨连举

    目的:研究钛种植体表面复合硫酸软骨素A(chondroitin sulfate-A,CS-A)后能否促进骨的愈合.方法:将钛种植体表面经钙处理及CS-A吸附处理后植入狗的股骨,分别在第15、30、60、120天对种植体周围骨愈合区域作X线、HE染色、四环素荧光标记显微法、扫描电镜观察及转移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factor-β1,TGF-β1)免疫组化染色等方法检查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吸附了CS-A的钛种植体周围早期即有新骨形成,TGF-β1的早期表达活跃.结论:钛种植体复合CS-A后能促进成骨细胞的分化,加速种植体周骨质的矿化.

  • 单个下颌磨牙缺失种植修复体尺寸对骨界面应力分布的影响

    作者:李湘霞;韩科;卜奎晨;刘莉

    目的:分析单个下颌磨牙缺失采用种植修复时,种植体尺寸对骨界面的应力分布的影响.方法:采用三维有限元法,模拟单个种植体及双种植体修复单个缺失下颌第一磨牙的情况,在保证其它因素不变的条件下,分析种植体尺寸(包括种植体长度和直径)对种植体-骨界面应力分布的影响.结果:不论单种植体修复或双种植体修复单个缺失磨牙时,种植体直径变化对种植体-骨界面应力影响较大,斜向载荷时更为明显;而种植体长度对骨界面应力影响较小.结论:建议临床尽量采用直径较大的种植体修复单个缺失下颌磨牙.

  • 数字化根尖片作为种植术前骨密度检测方法的评价研究

    作者:邱宜农;梅妹;水晶晶;关德林;贾江

    目的:评估利用数字化根尖片作为种植术前骨质测量手段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方法:利用根尖片术前测量上下颌、前后区共257例种植牙位的植体颈部、中部、根尖部骨密度值,对比术中术者评估的Lekholm和Zarb颌骨分类及植入扭距值,分析其相关性.结果:下颌后牙骨密度93±12高于上颌前牙、上颌后牙及下颌前牙83±28、80±23,81±14(P<0.05),后三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四类骨平均骨密度值(63±5)显明低于其它三类(93±32,90±21,85±24)(P<0.05).除颈部骨密度值与植入扭距中度相关外(r=0.6734,P=0.0325),骨密度与骨分类、植入扭距间无明显相关.结论:数字化根尖片量化评估种植区骨质量精度不足、敏感度差.

  • 无牙颌种植牙槽弓新分区方法初探

    作者:张庆福;牛璐;符国才;聂恒金

    目的:提出一种新的牙槽弓分区方法,新分区方法可望指导和简化无牙颌种植的临床设计,方便口腔种植的临床描述记录与学术交流.方法:复习近期无牙颌种植修复相关研究文献,对常见的种植体数量和植入位点选择进行总结,结合不同区域牙槽骨、颌骨解剖特点,对牙槽弓分区考量因素进行分析,提出新的牙槽弓分区方法.结果:对8篇无牙颌种植临床与生物力学分析文献分析后提出,将牙槽弓分为弓顶区、弓肩区和弓体区,弓顶区为切牙对应的牙槽骨区,弓肩区为尖牙和前磨牙对应的牙槽骨区,弓体区为磨牙对应的牙槽骨区,这三个区域牙槽骨解剖结构存在差异,种植体植入考量因素各不相同,各区均有种植体修复平台存在更符合全牙列种植修复的生物力学要求.结论:弓顶区、弓肩区和弓体区的牙槽弓新分区方法,可望更好地在临床上指导无牙颌种植诊疗在种植体植入数量、植入位点方面的选择与决策,也能更好地提示不同区域牙槽骨、颌骨解剖结构差异和种植体植入面临的临床问题与方案选择,也能为口腔种植的临床描述记录与学术交流提供便利.

  • 种植外科引导模板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实验研究

    作者:王晓波;束嫘;周建玲;周洪

    目的:在三维牙颌数据基础上,设计能够定向引导多个种植钻头的精确种植模板.方法:对上颌部分前牙缺损的患者进行CT扫描和三维数据重建,在三维数据基础上设计种植体的位置.种植模板采用牙冠唇面及邻面数据作为定位的翼板,根据种植体位置,通过可配合的两个隧道,分别引导Anthogyr系统球钻和先锋钻,并设计导向杆.根据设计结果利用快速成型技术,制作成实体树脂模板.结果:完成多步引导模板的设计,实体模板就位准确,对种植钻引导稳定.结论:根据Anthogyr系统设计的种植模板可以提高种植引导的准确性.

  • 上颌前牙区骨挤压联合骨引导再生同期种植术的应用

    作者:刘文芳;刘宪;黄盛兴;梁美玉

    目的:评价上颌前牙区骨挤压联合骨引导再生同期种植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4例上前牙缺失、牙槽骨厚度为3mm-4mm的患者,联合采用骨挤压、骨引导再生技术,植入Frialit-2种植体17颗,于植入后6个月行二期手术,同时测量牙槽嵴顶增宽的厚度,终完成烤瓷冠修复.结果:本组共17颗种植体,术后均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牙槽嵴顶增宽的厚度平均为2.8mm±0.6 mm,修复完成后观察12-20个月,种植体行使功能良好,无一种植体松动或脱落.结论:对于上颌前牙区牙槽骨吸收的患者,采用骨挤压联合骨引导再生术后行种植体植入,可改善牙槽骨质量,获得满意的近期临床效果.

  • 与种植体植入相关的颧骨区骨性结构测量研究

    作者:牛学刚;赵铱民;王艳清;邹昌旭

    目的:测量颧骨区骨性结构,为颧骨区种植手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游标卡尺等测量工具对73例上颌骨标本进行实体定量测量.结果:(1)由颧骨内下缘向其外上方,骨厚度逐渐减小,测量结果为,男性距颧骨内下缘10mm、12mm、14mm、16mm处,骨厚度均值分别为上半区:6.97mm、6.45mm、5.75mm、5.01mm;下半区:7.03mm、6.69mm、6.28mm、5.89 mm.女性:距颧骨内下缘4mm、6mm、8mm、10mm处,骨厚度均值分别为上半区:6.95mm、6.55mm、6.28mm、5.31mm;下半区:6.60mm、6.39mm、6.26mm、5.75mm.(2)颧骨体下部宽度均值分别为21.39mm(男)、17.20mm(女).结论:在全上颌骨缺失时,可于双侧颧骨内下方各植入两枚种植体,并使两者相距15mm以上,作为义颌的固位基础.在男性,适宜植入直径为3.6~4.0mm,长度为10~12 mm或14~16mm的种植体;在女性,适宜植入直径为3.4~3.8mm,长度为4~6 mm或8~10mm的种植体.在颧骨区,男女骨量差别显著,男性明显优于女性,在临床工作中应区别对待.

  • 无牙颌患者种植修复的体会

    作者:徐淑兰;周磊;黄建生;宋光保;徐世同

    目的:探讨无牙颌种植覆盖义齿、种植固定义齿修复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4例单颌、全颌无牙颌患者进行了种植修复.单颌无牙颌26例中10例进行了杆卡修复,5例球帽修复,2例磁性固位体修复,9例种植固定修复.全颌无牙颌8例中3例种植固定修复,3例杆卡修复,2例球帽修复.结果:经6~60个月的临床观察,256枚种植体中,除3枚种植体形成纤维愈合(1.17%)外,其余253枚种植体均形成了良好的骨性结合(98.83%),种植义齿功能较好,收到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结论:对于无牙颌的患者,通过精心的设计、精巧的外科手术及合理的种植修复类型的选择,完成的种植修复体能有效地恢复咀嚼功能,并能使种植体长期稳固于口腔内行使功能.

  • 外科模板结合Pick-up技术在无牙颌即刻负重种植修复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耿威;马攀;李钧;刘长营;谭包生

    目的:探讨应用种植外科模板结合Pick-up技术进行无牙颌即刻负重种植修复,评估应用Pick-up技术使预先制作的修复体即刻负重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9例无牙颌患者采用带有预成修复体信息的种植外科模板引导种植体植入,而后应用预成的修复体结合Pick-up技术制作种植体支持的临时修复体,完成无牙颌即刻负重修复.随访临时修复体功能状况,总结Pick-up技术的就诊次数、被动就位情况、颌位关系、患者满意度.6个月后进行永久修复,定期随访观察种植体存留情况,种植体周围边缘骨吸收情况和种植体支持的修复体应用状况.结果:9例患者共植入56枚种植体,1颗种植体脱落,53颗种植体即刻负重,完成下颌6个、上颌3个种植体支持的树脂材料临时修复体.随访时间12-60个月(平均36个月),全部即刻负重的种植体稳定无松动,种植体边缘骨吸收0.5±0.24mm,即刻负重种植体存留率100%.全部种植体存留率98.2%,全部永久修复体均正常行使功能.利用种植外科模板通过Pick-up技术进行即刻负重修复治疗时间短,就诊次数少,一次获得被动就位,颌位关系准确,患者满意度高.结论:种植外科模板结合Pick-up技术进行种植体的即刻负重修复,可实现微创准确快速的种植治疗,临床效果满意.

  • 人工种植牙相关的上颌末端牙槽骨的锥束CT测量研究

    作者:刘洪臣;李岩峰;王照五;石校伟;张庆诗;周文婧

    目的:测量上颌末端牙槽骨相关数据,为此区人工种植牙种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用颌面专用锥束CT测量50名志愿者:男性26例(16-74岁);女性24例(19-78岁)上颌末端牙槽骨6个标志点,四条线距的长度.结果:离上颌窦近处牙槽骨的高度:9.08±4.37mm;上颌末端牙槽骨的长度:16.13±5.76mm上颌牙槽骨末端点与上颌窦的距离:14.32±4.87mm,以上各数据在志愿者左右两侧和不同性别间数值差异均无显著性.上颌牙槽嵴末端点到翼上颌联合的下点的距离AB在受检者左右两侧差异均无显著性,但不同性别的数值差异有显著性,男、女分别为:8.92±2.54mm、7.11±2.67mm.结论:研究结果初步为在上颌末端牙槽骨进行种植提供了依据,为种植体数目及确定其相对位置与方向提供参考.

  • 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辅助种植牙手术20例

    作者:陈光;孙振宇;张明睿;王道富;冯颉

    目的:探讨采用64排CT进行缺牙区颌骨精细扫描指导医生术前设计和术后评估.方法:利用我院放射科64排CT(GE light speed VCT)对我科近3年20例种植牙患者行术前扫描,将获得的数据信息进行多平面图像重建及术前分析设计,术后再次扫描和图像重建,分析种植术后效果.种植系统采用法国安多键(anthogyr)种植系统.结果:通过软件分析20例患者术前及术后CT扫描数据,进行多平面图像重建,骨量,密度分析,能清晰地显示出种植区颌骨及邻近组织的解剖结构及术后种植体三维空间位置.结论:利用CT技术辅助临床种植牙手术及术后评估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无牙下颌覆盖义齿利用双种植体修复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作者:杨欣谕;龚璐璐;唐震;冯琴;吴贤慧;李笑梅

    目的:探讨2个种植体进行无牙下颌覆盖义齿修复时,种植体位置、长度和基台高度对种植体及周围骨界面应力分布的影响.方法:建立无牙下颌覆盖义齿三维有限元模型.种植体垂直下颌骨植入.根据植入位点分别于第一前磨牙和侧切牙、长度分别为1 0mm、14mm和基台高度分别为2mm、6mm进行分组.模拟单侧咀嚼时大受力情况,于义齿46牙合面中央窝施加300N垂直向力,1#记为加力侧种植体,2#为对侧种植体,对模型各部分进行应力分析.结果:种植体植入第一前磨牙位点与侧切牙位点相比较,下颌骨和2个种植体应力均明显增加,加力侧种植体增幅明显.同一位点种植体长度为14mm时,与10mm相比较,下颌骨应力小幅减小,种植体应力小幅增加.当同一位点种植体基台高度为6mm时,与2mm相比较,下颌骨和1#种植体应力明显增加,2#种植体的应力小幅减小.结论:从大限度减小各部位应力角度考虑,单侧咀嚼力作用下,采用2个种植体进行无牙下颌覆盖义齿修复时,种植体植入侧切牙位点比第一前磨牙位点更有利;当植入位点相同时,增加种植体长度可小幅减小种植体周围骨组织应力,而种植体应力小幅增加;当基台高度减小,加力侧种植体和周围骨组织应力均明显减小.

  • 上颌牙槽骨高度区域性差异的X线测量分析

    作者:符国才;张庆福;聂恒金;牛璐

    目的:采用口腔全景X线片,对上颌牙槽骨高度的区域性差异及其特点进行测量分析,为牙弓牙槽弓新分区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提供支持.方法:随机选取200例正常成年上颌骨X线全景片,根据笔者团队提出的牙弓牙槽弓分区,分别对弓顶区、弓肩区和弓体区各牙位牙槽骨高度进行测量,弓顶区测量牙槽嵴顶至骨性鼻底的高度,弓肩区测量牙槽嵴顶至骨性鼻底与骨性上颌窦底高度,弓体区测量牙槽嵴顶至骨性上颌窦底的高度(h),统计各牙位牙槽骨平均高度与各区域牙槽骨平均高度低牙位,同时以h≤6mm,6mm<h≤8mm,8mm <h≤10mm,10mm <h≤12m,12mm <h≤14mm,h>14mm为参考区间,分别统计不同牙位牙槽骨高度在各高度区间的百分比.结果:正常成年人弓顶区中切牙牙槽骨高度低,平均为24.8mm,弓肩区第二前磨牙牙槽骨高度低,平均为16.8mm,其牙槽骨高度在不同区间百分比分别为1.75%,4.25%,9.25%,12.75%,14%与58%,弓体区第一磨牙牙槽骨高度低,平均为12.7mm,其牙槽骨高度在不同区间的百分比分别为9.5%,20.25%,14%,12%,11.75%与32.5%.结论:上颌牙槽骨高度区域性差异明显,新牙弓牙槽弓分区既能较好地体现这种差异,也能很方便地将这种差异转化为临床实际应用.

  • 单个下颌磨牙缺失种植修复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作者:李湘霞;韩科;卜奎晨;刘莉;李国珍

    目的:分析单个下颌磨牙缺失时不同设计的种植修复的种植体-骨界面的应力分布情况.方法:采用三维有限元法.结果:与单个标准直径种植体修复相比,采用单个大直径种植体或双种植体修复单个缺失下颌磨牙均可使种植体-骨界面应力值大大降低;而采用单个大直径种植体修复单个缺失磨牙时骨界面应力值相对较小,以斜向加载时更为明显.结论:建议临床采用单个大直径种植体或双种植体修复单个缺失下颌磨牙.当颌骨颊舌径足够时,以大直径种植体修复为佳.

  • 口腔种植常用缝合技术

    作者:王俊成;刘洪臣

    在种植牙外科手术中,将手术切口精确对位、严密缝合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口腔黏膜组织与皮肤组织相比,有其自身特点,因此需要根据其特点选择合适的缝针、缝线以及缝合方法.在口腔种植手术中,常用的缝合方法有间断缝合、连续缝合、水平褥式缝合、垂直褥式缝合以及双悬吊缝合法.当种植手术需要进行软组织增量时,还可选择水平悬吊缝合对移植组织进行固定缝合.本文就针对这些缝合方法进行探讨.

  • 6个种植体全牙弓固定修复无牙颌的末端种植体设计

    作者:杨欣谕;唐震;龚璐璐;汪大林;李笑梅

    目的:探讨6个种植体全牙弓固定修复时末端种植体倾斜角度和长度对种植体、周围骨界面及固定桥支架应力分布的影响.方法: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建立五组下颌无牙颌修复设计模型.每组模型均为6个种植体,分别位于双侧侧切牙,第一前磨牙和第二前磨牙位置,前4个种植体相互平行,末端2个种植体根尖位于第二前磨牙位置,根据末端种植体远中倾斜角度及长度分为五组.将240N的力垂直加载于右侧第二前磨牙中央窝,分析记录每组模型各种植体和种植体周围骨界面的VonMises应力值.从加载侧起将种植体依次命名为1-6#.结果:1#末端种植体应力有不同程度降低,降幅依次为:Tilt45-L> Tilt30-S> Tilt30-L> Tilt45-S;2#种植体应力出现不同程度增加或维持不变;3#种植体应力出现不同程度降低.末端种植体倾斜后种植体周围骨组织应力发生不同程度的降低,降幅依次为Tilt45-L> Tilt30-S> Tilt45-S>Tilt30-L.上部固定桥支架的应力,末端种植体倾斜45°时,种植体长度的影响不大;倾斜30°时,Tilt30-S组应力降低1.7%,Tilt30°-L组应力值降低8.5%.结论:从大限度减小各部位应力角度考虑,末端种植体倾斜比平行更有利;倾斜角度和长度可能存在一个适合的匹配关系.本实验条件下,如果倾斜30°,应选择与前部相同长度的种植体;如果倾斜45°,加长种植体更有利.

  • T形窗入路上颌窦底提升牙种植修复单颗上颌第二前磨牙缺失

    作者:张庆福;牛璐;闻慧胜;符国才;聂恒金

    目的:介绍一种新的上颌窦底提升入路,同时对该入路的适应症和临床效果进行总结分析.方法:5例单颗上颌前磨牙缺失伴上颌窦底过低性垂直骨量不足患者,采用自牙槽嵴顶颊侧向上颌窦侧壁延伸的T形开窗入路完成上颌窦底提升,上颌窦底提升与种植体植入同期完成,6个月后二期手术,然后进行种植体支持的单冠修复.结果:5例单颗上颌第二前磨牙缺失垂直骨量不足患者,通过T形开窗入路完成上颌窦底提升与同期种植体植入,后通过种植体支持的单冠完成缺失牙的修复,目前随访半年至1年,效果良好.结论:T形开窗入路能在相对直视下进行上颌窦底黏膜的剥离与骨粉、种植体的植入,减少上颌窦黏膜破裂,对部分提升难度较大的单颗上颌后牙缺失病例,可采用T形开窗入路进行上颌窦底提升.

  • 内置式牵张成骨术与骨内牙种植体联合治疗火器伤性下颌骨缺损

    作者:牛学刚;吉凯;韩小宪

    目的:探讨内置式牵张成骨术与骨内牙种植体联合治疗火器伤性下颌骨缺损的临床应用可能性.方法:为1例火器伤性下颌骨缺损患者延期行内置式牵张成骨术,后期行骨内牙种植体植入和修复.术中常规截骨,制作骨转移盘,固定内置式骨牵张器,术后一周以每日1mm的速度行骨牵引,共牵引8mm.固定期大体,螺旋CT观察新骨生成及缺损修复状况.固定期4月行骨内牙种植体植入和后期修复.结果:治疗按计划完成,无感染等并发症发生,骨牵引顺利完成,新生骨骨质骨量良好,牙种植体骨整合良好,下颌骨缺损修复效果满意.结论:在早期合理清创基础上,延期内置牵张成骨术联合骨内牙种植体可有效地治疗火器伤性下颌骨缺损,值得推广.

964 条记录 5/49 页 « 12345678...484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