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高校心理危机干预中家校沟通的困境与应对

    作者:吴冉;王宇景;陈江媛

    随着社会发展,现代人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率也大幅提高[1].心理危机指个体面临突然或重大生活事件时,不能回避也不能通过常态的途径和方法去解决所导致的心理失衡状态[2].近年来,大学校园中非正常死亡事件时有发生,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心理危机干预也成为高校学生工作的重点之一.

  • 大学生自杀事件引发心理危机的哀伤团体干预案例分析

    作者:秦喆;苏亚玲;王新香;林炳橼

    2015年10月22日凌晨,某高校大一女生被发现坠楼致伤,后紧急送往医院救治,但因其服用剧毒药物,于当日不治身亡.坠楼事件发生后,学校积极组织救治,第一时间拨打110报警.经警方刑事技术中队刑警现场勘验,逝者留有遗书,因被网络诈骗,服毒后跳楼,警方调查结论为自杀身亡.事发后,学校领导高度重视,第一时间部署相关工作,成立应急工作小组,启用应急预案,同时,积极配合警方调查.相关部门全力以赴处理事宜,并积极做好善后工作以及相关学生的心理安抚工作.10月23日下午,该校心理中心对逝者宿舍及其相近同学进行了个别及小组心理辅导.10月30日下午,心理中心邀请心理专家对因危机事件产生心理影响较重的学生共158人进行团体心理干预.

  • 高校医院院前急救中的心理危机干预效果分析

    作者:张迎;刘远社;陈华蓉

    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深入,院前急救被认为"无暇顾及心理问题"的观点已经过时[1].当突发疾病时,机体会产生一系列功能和代谢的改变,并伴有一定程度的认知障碍、情绪改变,当这些改变超出个人应对能力时就属应激事件,对处于心理应激状态者需要进行危机干预,尤其是对心智尚未完全成熟的大学生.院前急救心理危机干预是指医护人员在院前急救中对处于突发疾病或其他应激事件状态下的患者,采取及时的、积极的、短期的、支持性的心理或情绪的紧急帮助,使之减轻因心理原因加重躯体疾病或不配合救治行为,不但对获救载体近期及远期有重大影响,而且对提高院前急救质量也有着积极的意义.

  • 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核心力探讨

    作者:柏祝玲;刘梅;钟小要

    大学生作为承载社会、学校、家庭高期望值的特殊群体,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面临学习、就业、经济和情感等方面的压力,不可避免地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如果这些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的疏导和调节,极易成为高校危机事件的导火索,导致学生自伤或伤害他人事件的发生,不但会对大学生本身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而且会对高校和社会的稳定造成不良影响.另外,心理状态也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成长成才,心理健康的学生易于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而存在心理危机的学生在情感、认知和行为等方面会出现功能失调.因此,高校应充分认识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重要性,不断加强能力建设,开展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危机干预工作,维护学校及社会的稳定,促进学生更好地成长成才.

  • 心理危机医学生心理技能训练干预效果评价

    作者:周媛婷;黄祚军;秦功礼;张新环;何红玲;李广阔;王娟;魏蕾

    目的 对有心理危机倾向医学生进行系统心理技能训练效果的观察与评价,探索心理危机预防性干预的有效途径与佳教育方式.方法 以某高校筛查有明显心理和行为问题的76名医学生为对象,应用心理症状自评量表、CP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进行间卷调查,观察训练组与对照组于训练前后各量表变化程度.结果 系统的心理技能训练可明显提高有心理危机倾向学生的社会支持、积极应对、心理韧性的强度,能及时消除引起心理危机的倾向,减弱或消除强化因素.结论 心理技能训练能全面提高心理素质,对心理危机预防性干预教育效果显著.

  • 认知行为疗法对高校心理危机干预的效果评价

    作者:许若兰;郭朝辉

    目的 了解大学生抑郁情绪及抑郁状况,探讨认知-行为疗法在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成都理工大学130名存在一定心理困扰的学生作为辅导组,另外随机选取校内3个班100名学生作为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采用心理症状自评量表(SCL-90)、自我和谐量表(SCCS)、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C)进行干预前后测试.结果 干预组自身的前测和后测各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前测辅导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后测辅导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表明干预组同学的心理健康状况明显好转,干预效果是肯定的.结论 运用认知行为疗法在高校开展心理危机干预,提升大学生认知水平、情绪调适和促进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等方面均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 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案例分析

    作者:林静

    心理危机是指个体遇到某些重大问题,既不能回避,又无法用通常方法来解决时,心理上产生不平衡,由此可能引发自杀或杀人等严重恶果.危机干预是对处在心理危机状态下的个人采取明确有效措施,使之终战胜危机,重新适应生活.

  • 高校学生心理危机管理政策与措施

    作者:李永山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大学生群体中存在的心理问题也日趋严重.学生的心理问题如得不到及时的疏导,容易造成心理障碍或发展为心理疾病,严重的可导致自杀.大学生已成为心理危机发生的高危人群.有研究表明,大学生自杀率高于一般青年,重点大学学生高于一般大学学生;自杀已成为20~30岁年轻人死亡的首位原因[1].

  • 建立大学生建构主义危机干预模式的思考

    作者:刘民;龚茜

    Mitchell(1981)等认为危机是一种情感紊乱状态.笔者认为危机是由于突然发生的重大生活事件引起的暂时心理推移状态.它是把双刃剑,既可引起焦虑、悲伤、愤懑等不良情绪,又可使人更加成熟.

  • 高校学生对"SARS"疫情的危机反应和全员成长的干预策略

    作者:周详;王淑兰

    SARS疫情作为重大应激源(stressor)使许多人陷入危机(crisis)状态,并出现不同的身心与行为反应.本研究于2003年4~5月中国大规模发生SARS疫情时进行,在部分地区高校采取校园SARS防控措施期间,以问卷调查和深层访谈的方式对北京、天津、西安、海南地区7所高校的部分大学生就SARS疫情发生后高校学生的危机反应以及心理辅导需求进行了调查.重点探查高校学生这一特殊人群在应对危机状态时的心理反应,并提出了以全员成长为重点的干预策略与技术,期望为危机状态下的高校心理辅导和实现全人类健康的工作目标提供参考.

  • 安徽省3所医学院校不同人群自杀知识态度及危机干预需求定性研究

    作者:龚磊;孙业桓;孙良;虞晨;王波;曹红院;王锋生;钮娟娟;蔡标

    目的 了解医学院校中相关群体对自杀的知识、态度及危机干预的需求情况,为建立有效预防大学生自杀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编制的定性调查提纲,对安徽省3所医学院校的学生、辅导员、学生管理部门领导3个群体共49人进行个人深入访谈.结果 访谈的目标人群中,少数学生和辅导员对于自杀行为持理解态度.多数辅导员和学生管理部门领导认为学校心理危机和自杀预防机构的运转情况一般或不好.学生认为学校对心理危机学生的关怀措施是心理咨询中心、心理社团、心理健康教育课等.多数辅导员和学生管理部门领导认为心理危机的防治存在发现难、沟通难的问题.结论 需要加强对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加大对高校心理危机干预机构的投入和宣传力度,发挥其在危机干预中的主导作用.

  • 高校心理危机预警及干预体系的构建

    作者:郑爱明;王志琳;乔学斌;孟国祥

    近几年来,高校大学生自杀等危机事件不断发生,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大学生是自杀的高危人群,自杀率是同龄人的2~4倍,并且有上升的趋势[1].笔者从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工作多年,认为在高校构建危机预警及危机干预体系,是预防和减少大学生自杀等危机事件的有效途径,也是尊重生命、实现人文关怀教育思想的体现,是现代高等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 中国农村中小学生忽视现状

    作者:杨武悦;潘建平

    儿童忽视是一个普遍存在、值得关注的国际性公共卫生问题,各种类型的忽视均可直接或间接地对儿童造成巨大的短期或长期伤害[1].近年来,由于中国农村经济、教育体制的变革和人口结构与家庭模式的改变,特别是受撤点并校和父母外出务工的影响,农村中小学生的忽视状况明显加重,且呈现许多新特点.现就我国农村中小学生忽视现状进行综述,并提出干预设想.

  • 北京高校心理危机运行机制现状

    作者:王红

    大学生自杀等危机事件不仅威胁到高校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严重影响了高校的正常教学科研秩序,而且给高校的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冲击.心理危机预防干预体系的建构是危机干预工作的基础,也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建立科学、规范的心理危机预防干预体系是预防和减少大学生自杀等危机事件的有效途径.现对北京市高校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工作进行分析,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

  • 高校全科医生在大学生心理危机救助中的作用

    作者:赵海燕;郭雁玲

    从疾病发展史来看,人类已进入"心理疾病"时代[1].随着高校自杀等恶性事件的频繁发生,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问题引起了诸多学者的关注和思考,也产生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成果.但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却暴露出了一些弊端和问题,主要体现在可操作性、针对性、实效性方面.高校全科医生肩负全校师生的基础医疗工作,对大学生心理危机的预防和干预作用举足轻重,对心理危机的发生、发展和结果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具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重庆市小学生突发事件心理危机干预需求

    作者:王婷;窦贵旺;李凌竹;李革

    目的 了解重庆市小学生对突发事件心理危机干预的需求,为建立小学生突发事件心理危机干预体系提供依据.方法 整群随机抽取重庆市7所小学1 110名四-六年级学生,采用自编“突发事件心理危机干预需求调查问卷”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遇到突发事件时,38.1%的调查对象希望接受团体心理辅导,66.7%希望由父母提供心理帮助.如果学校开展突发事件心理危机健康教育活动,95.2%的调查对象有参加意愿,且在性别、年级,是否独生子女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在愿意参加者中,40.0%希望该活动每个月开展1次;40.9%希望班主任是活动的提供者;希望了解的活动内容是如何防范突发事件(51.7%)和如何缓解心理危机(51.5%);喜欢的活动形式主要为心理影片(45.0%)和心理游戏(40.8%).结论 应根据小学生的心理需求特点,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针对性的心理危机干预服务.

  • 一起大学生恶性心理危机事件化解的启示

    作者:陈玉民;李汉武

    海南医学院近成功化解一起大学生因恋爱纠纷而引起杀人未遂案件的恶性心理危机事件,现就处理过程中的几点经验和启示分析如下.

  • 女性精神病患者自杀原因分析及危机干预

    作者:方昌存

    目的 探讨女性精神病患者自杀的原因和方式,制定防范措施,确保住院患者的安全.方法对36例住院女性精神病患者的自杀行为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 36例自杀行为患者中抑郁症占58%,精神分裂症占42%.自杀主要原因是婚恋、家庭矛盾、心理问题.自杀例数高年龄段为21~40岁,自杀方式主要为自缢13例,占36%,割腕9例,占25%,服毒8例,占22%.结论 积极采取有效护理措施,及早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可减少自杀行为的发生.

  • 手术室危机的控制管理

    作者:王琦;陆云

    危机管理是为应付各种危机情景所进行的规划决策,动态调整,化解处理,员工训练等活动的过程.其目的在于消除或降低危机所带来的威胁1[1].手术室危机管理是针对手术室护理工作可能面临的或正在面临的危害患者安全,采取一系列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加以预防,使之化解.手术室危机管理目标是杜绝事故、减少差错、确保患者安全[2].

  • 危机管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用的探讨

    作者:王倩

    本文通过对危机及危机管理的内涵和特征以及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进行危机管理必要性的阐述,认为有效地预防和应对护理危机应建立临床护理危机管理体系,包括危机发生前的积极预防,危机发生时的科学应对以及危机结束后的理性总结.

    关键词: 危机干预 护理工作
270 条记录 9/14 页 « 12...6789101112131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