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腹外斜肌腱膜肌肉瓣低张力修补腹股沟疝的手术探讨
探讨低张力修补腹股沟缺损生物材料的应用,替代合成材料组织的排异性的价格昂贵的缺欠,在重建外科方面进行开拓性尝试.
-
312例腹股沟疝的诊治体会
目的:为提高腹股沟疝诊治疗效.方法:对我院1999年~2004年收治的312例腹股沟疝的临床资料作了统计分析,对腹股沟疝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进行了讨论.结果:312例采用不同的术式进行治疗均获治愈.结论:腹股沟斜疝治疗应根据不同年龄,不同情况采用不同术式并提出在疝修补术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
闭孔神经在闭膜管外的解剖学测量及临床意义
目的:测量闭孔神经在闭膜管外的解剖位置,为不同路径的闭孔神经阻滞麻醉提供必要的解剖学数据支撑.方法:取福尔马林溶液固定的成人尸体25具,进行盆腔解剖,显露闭孔神经的全貌、闭孔周围及股部的解剖结构.结果:闭膜管内侧壁距耻骨结节的距离为(41.53±0.76)m m;闭膜管外侧壁距耻骨结节的距离为(54.17±0.42)mm;闭孔神经距股静脉内侧壁的距离为(11.01±0.17)mm;闭孔神经穿出点距腹股沟韧带中、内1/3交点的垂直距离为(27.92±0.33)mm;闭孔神经出闭孔点距耻骨结节的距离为(23.55±0.27)mm.结论:闭孔神经阻滞麻醉时的进针部位选在腹股沟韧带中、内1/3交点垂直向下27.59~28.25 m m与耻骨结节的外下至该线距离23.28~23.82 m m范围内,为安全有效的麻醉范围,且操作时针尖应向后、外、上方刺入,使针尖滑过耻骨水平支下缘,可提高闭孔神经阻滞麻醉成功率.
-
腹外斜肌腱膜肌肉瓣低张力修补腹股沟疝手术效果研究
目的:对腹股沟疝使用腹外斜肌腱膜肌肉瓣低张力进行修补的手术效果进行探讨,评价其临床效果。方法选择90例腹股沟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实行腹外斜肌腱膜肌肉瓣低张力修补手术,对照组实行传统的疝修补手术,手术后对两组患者的预后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离床活动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出现尿潴留1例、疼痛3例,无复发病例;对照组术后出现尿潴留6例、疼痛13例,6例复发,两组患者的并发症以及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腹外斜肌腱膜肌肉瓣低张力修补治疗腹股沟疝,可以缩短病程,改善预后,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
隐股点的定位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研究大隐静脉汇入股静脉点(隐股点)的定位,为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 解剖33具成人尸体左、右大隐静脉及周围组织直至其汇入股静脉处,进行肉眼观测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解剖定位:以耻骨结节为圆心,直径约4.15cm为圆,与同侧腹股沟韧带下3.95cm平行线(以下肢纵轴线为基准)相交点;临床定位:在腹股沟韧带中点处触及股动脉搏动内侧约0.5cm处,距离腹股沟韧带下3.95cm处.结论 大隐静脉根部结构关系复杂;隐股点与腹股沟韧带、耻骨结节、股动脉三者关系密切,尤其是后二者;定位应根据三者综合确定.本文提供的定位方法在大隐静脉剥脱手术中进行应用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腹股沟区的应用解剖学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为临床腹股沟疝修补术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选取经甲醛防腐固定的30具成人尸体,对腹股沟区逐层解剖并用三角板、游标卡尺、量角器对其进行测量和肉眼观察.结果:腹股沟韧带长(11.6±0.9)cm,宽(0.6±0.2)cm;腹股沟管长(4.6±0.6)cm;腹股沟镰长(2.1±0.8)cm.腹股沟管后壁可分为两层紧贴的筋膜层,并形成一个卵圆形的区域,其纵径长(2.8±0.8)cm,横径长(1.3±0.39)cm.结论:观测值可为临床修补术提供理论基础和实用数据.腹横筋膜深层较浅层薄弱,加强和重建腹股沟管后壁是腹股沟疝手术成败的关键.
-
腹股沟管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目的 为临床腹股沟疝修补术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用肉眼观察并测量腹股沟区有关结构.结果 腹股沟韧带平均长(11.7±1.1) cm,宽(0.6±0.2)cm;腹股沟管平均长(4.7±0.6)cm;腹内斜肌起始有四种类型,肌腱移行处呈现三种类型;腹横肌起始有三种类型;腹股沟镰长(2.2±0.8) cm,有四种类型;髂耻束平均长(6.9±0.8) cm,宽(0.6±0.1) cm,髂耻束并不恒定存在;腹股沟管后壁可分为两层紧贴的筋膜层,并形成一个卵圆形的区域,其纵径长(2.8±0.9)cm,横径(1.4±0.5) cm.结论 观测值为临床疝修补术提供理论基础和实用数据.
-
腹股沟疝296例治疗体会
作者统计了本人1995年~2002年10月治疗的296例腹股沟疝,文内对腹股沟疝的手术治疗谈谈个人体会,认为腹股沟疝手术的目的是纠正解剖缺陷,并要坚持无张力为基本原则,避免人为损伤.
-
冠状动脉造影经皮股动脉穿刺入路的定位标记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造影经皮股动脉穿刺入路的理想定位标记.方法:选取我科2008年度收治心绞痛患者进行介入治疗,其中90例以腹股沟皮肤皱褶/动脉搏动为标记穿刺股动脉,100例以腹股沟韧带/动脉搏动为标记穿刺股动脉,50例以X线指导股骨头定位为标记穿刺股动脉,观察穿刺相关并发症: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静脉血栓、出血、更换穿刺血管、拔管迷走反射的发生率,并了解各定位标记的使用情况.结果:腹股沟韧带/动脉搏动仍然是临床介入医生常使用的股动脉穿刺入路的体表定位标记,而X线指导股骨头定位穿刺法应用却很少;以X线指导股骨头定位穿刺法较腹股沟韧带/动脉搏动和腹股沟皮肤皱褶/动脉搏动定位标记的穿刺有明显减少的并发症,但出血的发生率相仿.结论:X线指导股骨头定位为冠状动脉造影股动脉穿刺血管入路的理想标记,值得推广应用.
-
腹股沟区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目的为临床腹股沟疝修补术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选取经甲醛防腐固定的40具成人尸体(男30具,女10具),逐层解剖并用三角板、游标卡尺、量角器对其进行测量.结果腹股沟韧带长(12.0±0.5)cm,宽0.6 cm;腹股沟管长(4.7±0.6)cm;腹股沟镰长(2.2±0.8)cm.腹股沟镰表现为四种类型:联合腱型55侧、结合型12侧、腹横肌腱膜型4侧、肌-腱膜混合型9侧.腹壁下动脉的行程异常占11.3%.腹股沟管后壁可分为两层紧贴的筋膜层,并形成一个卵圆形的区域,其纵径长(2.9±0.7)cm,横径(1.4±0.38)cm.结论腹横筋膜深层较浅层薄弱,加强和重建腹股沟管后壁是腹股沟疝手术成败的关键.
-
腹股沟区的应用解剖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为腹股沟斜、直疝修补术提供理论基础.方法用肉眼观察并应用游标卡尺测量腹股沟区有关结构.结果腹内斜肌起始有四种类型,肌腱移行处呈现三种类型;腹横肌起始、腹股沟镰各有三种类型.腹股沟韧带平均长11.65cm,宽0.58cam;髂耻束平均长6.94cm,宽0.53cm.髂耻束并不恒定存在.腹内斜肌起于髂耻束者3侧,占1.17%;腹横肌起于髂耻束者占10.7%.结论观测值为临床疝修补术提供理论基础和实用数据.
-
经腹股沟韧带入路手术治疗髋臼骨折
目的评价经腹股沟韧带入路手术治疗髋臼骨折的效果.方法应用该方法治疗髋臼骨折12例,采用重建钢板或钢丝、螺丝钉内固定.结果 6例(50.0%)达到解剖复位,4例(33.3%)满意复位;2例(16.7%)复位不满意.12例中11例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5个月,根据Matta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5例(45.5%);良3例(27.3%);一般2例(18.2%);差1例(9.0%).优良率达72.8%.结论经腹股沟韧带入路是手术治疗髋臼骨折的较好方法,有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