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客家文化之瑰宝--传统的围龙屋民居
围龙屋作为客家人典型、成熟、具特质的民居建筑,它承袭并发展了华夏民居建筑的人文精神和营造艺术传统,其方、圆式围楼结构和堂、横屋纵横交织的综合性大型建筑形制,具有极强的中国传统伦理观念及风水意识。
-
健康管理的相关伦理理念思考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医学中的伦理、道德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健康管理学是一门新兴且发展迅速的学科,然而相关的伦理问题尚未被大规模地探讨.从伦理学的角度对健康管理各个环节进行分析思考,不仅有助于强化健康管理机构的伦理观念,开展人性化的健康管理服务,更有利于健康管理机构和管理对象的沟通,能提高健康管理的效果.
-
关于强化医学研究生伦理观念提高伦理辨析能力浅谈
医学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和现代医学技术的应用,产生了许多新的伦理学问题,如何利用现代医学科技更好地为人类的健康服务而又不违背伦理准则,这是摆在每一个医学科研人员面前的一个新课题.医学研究生是医学科研的有生力量,毕业后将是医学科研工作的主力军,所以加强研究生的伦理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认为强化医学研究生伦理观念提高伦理辨析能力是医学研究生伦理教育的两个主要环节.
-
药物依赖自愿戒毒机构的医院文化与医学伦理建设
医院文化是一种以医学共同体价值体系为中心,以人的思想观念为主体,以制度规范为标准,以熏陶和统一所有成员团队行为,营造良好和谐人文氛围,促进医院健康科学发展为出发点的现代医院管理理念.医院文化将文化理念,特别是伦理观念与医院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是对其移源本体一企业文化的进一步应用和发展;所以医院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日益受到现代医院管理领域的关注和重视.不同医疗机构的医院文化常常外显为不同的模式类型和运作取向.以药物依赖康复治疗为目的的戒毒医疗机构就鲜明地表现出其独特的医院文化模式和伦理内涵.
-
如何进行创伤外科见习教学实习
对创伤外科的见习教学经验进行总结:加强医德医风教育与心理学知识学习;认识创伤专科的特殊性与复杂性;遵循循证医学规律,建立临床思维;加强"三基"训练,为见习医生过渡到临床实习打下坚实基础.
-
患者知情同意权产生及发展的回顾
随着社会的发展、文明程度的提高以及医学知识的普及,医学模式从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道德观念、价值观念发生变化,参与意识、法律意识和权利意识日益增强,越来越多的病人要求参与治疗.尊重病人的自主权已经成为医学道德的重要原则,成为构建现代医患关系的基础.知情同意权则成为医疗实践中的一个基本的伦理观念和原则.
-
1949年以来手术签字制度的变迁
近年来,医疗问题逐渐引起全社会的关注.一些医疗的规则也引发了诸多的讨论与争议[1].手术签字制度,便是争论的热点之一.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各行各业,包括医疗行业都得到了快速发展.各类医学规章制度也不断建立,手术签字制度的规定始于1951年.1951年,当时的政务院批准发布了《医院诊所管理暂行条例》.其中第17条规定"医院诊所对病人需要施行大手术,或者病情危重,须施行特殊应急治疗时,须取得病人及关系人同意签字后,始得施行.对不能自立之未成年人,或病人已失知觉,且无关系人时,可不取得同意,但医院诊所负责人及负责施行手术医师,应据情共同签字见证之"[2].这是我国手术签字制度的起始,标志着我国医疗规章制度与国际惯例接轨的开始,也标志着"知情同意",这一近代重要的人权、伦理观念,在医疗上获得认可并形成规则.
-
为人处事要讲"礼让"(上)
"礼让"是我国传统美德之一,包括礼貌、礼节、谦让等内容."礼"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涵.古人讲的"礼"主要是指以封建统治阶级的伦理观念为思想基础的制度和礼节;今天我们提倡的"礼",是要求人们在人际交往中讲究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礼节、礼貌.
-
太极拳应作为高校公共体育课长线项目列入教学大纲
从2004~2005学年第一学期开始,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大纲取消了太极拳这一中国传统的,具有东方民族体育的浓厚色彩,蕴含着中国传统哲学的养生思想、伦理观念,注重内外兼修,融健身与修性于一体,被人称为"哲拳"、"未来体育的一束新光"的项目.我认为是不妥的,是值得商榷的.
-
护理伦理学在防范护理纠纷中的应用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人们维权意识的增强,"以病人为中心"的人性化护理逐步推广,护患关系正在嬗变和重构.在临床工作中,因护患关系不协调而引起的护患纠纷时有发生,引起护患关系紧张的原因除了技术因素外,基本原因还在于护理人员受传统习惯影响,对患者关注的只是"病",而不是"人",在护理过程中不能很好地运用科学的伦理观念规范自己的护理实践,对患者尊重和关爱不够,从而引起患者不满.护理伦理学,就是护理道德哲学,是护士在长期的护理实践中自觉地把伦理学知识应用于护理工作中的行为准则.
-
对以PBL为基础的小组学习的医学教育、教师及学生的评价--国外医学院校现状的调查
近年来,医学生需要学习的技术与知识增加,伦理观念也发生很多变化,世界范围的医学教育制度与教育计划的修正正在进行.
-
适应社会经济形势 转变医患伦理观念——改善医患关系的现时要策
医患关系,是建立在社会经济关系和卫生经济关系基础之上的,是受社会经济体制、社会经济水平支配的.然而,医疗行业人数与社会人群总额相比微不足道,两者的社会力量更是无法对称.医疗行业永远不可能动摇经济体制,左右社会形势,只能是适应经济基础,主动调整、改善医患关系,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大框架内求得医疗事业相对较好的发展.因此,在医患关系明显紧张的当前,大有必要认真分析医患关系所处的社会经济背景,认清医疗事业所面临的社会经济形势.
-
胚胎干细胞技术对人类社会利弊辩
正方辩题:胚胎干细胞技术对人类社会利大于弊反方辩题:胚胎干细胞技术对人类社会弊大于利正方一辩:主席、评委、各位辩友,大家好:有位学者曾经说过:"20世纪是药物时代,21世纪是细胞时代."1998年,美国科学家用人类胚胎干细胞在体外培养和分化的成功,引发了全球干细胞研究的热潮,同时也激起人们对这一新兴技术发展的争议.经过对这项技术中所蕴涵的科学价值的判断和应用前景的展望,以及所带来的生命学、伦理学等诸多问题的理性反思,我方一致认为:胚胎干细胞技术对人类社会利大于弊.所谓胚胎干细胞,其实是人胚胎发育早期——囊胚中的内细胞群在培养皿中培养所得.它是一种未分化的、全能干细胞.在移植治疗方面,其大优势是可以克服异体器官及成体干细胞技术的各类缺点,尤其是避免排异;在药物发现及筛选,细胞及基因治疗方面,应用前景无可限量.有望使许多医学难题如糖尿病、帕金森氏病、慢性心力衰竭等迎刃而解,从而提高人的生存质量,为患者带来福音.通过对胚胎干细胞的研究,人类还可以逐步了解自身发育的过程,把握人类生命的底蕴.此外,胚胎干细胞技术潜在的市场价值、社会价值同样深不可测.可见,这项技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利益是何其之大啊!同时,我方还想强调的是,就某项技术本身而言,并无善恶之分,也无所谓道德和不道德,重要的是能否善用它.胚胎干细胞技术与我们此前无数科技发现一样,具有被滥用的危险.但我们更应该看到由此引发的伦理道德问题是可以通过伦理观念的发展、法律的约束,以及技术的自我完善得以解决的.历史的发展告诉我们,人类完全可能像驾驭炸药、原子能、基因技术一样,驾驭胚胎干细胞技术.
-
现代神经外科高新技术与人文关怀
高新科技进入医学领域,直接导致了现代医学的突飞猛进,使许多过去难以想象的医学难题得以解决.神经外科作为医学中年轻、复杂的一门学科,纵观其成长的历程,无不充满了现代科技革命的烙印,特别是近30年来,神经外科技术呈现出加速度发展,在医学领域中,可以说,它是惟一充分享用现代高新技术成果的学科.但是,这些新技术在给人们带来惊喜的同时,亦对传统的伦理观念、思想和文化提出了根本性的挑战,并给当代神经医学理论和实践留下了非常尖锐、必须认真对待的社会学问题.作为高新技术的享用者和实践者,神经外科学者在其"智力资本"升华的同时,或多或少地感到了随之而来的伦理道德及人文价值的滑落,如何让高科技与学科的发展充满人文的关怀,将成为他们未来关注的焦点.
-
专题教学:贯穿科技伦理学教学的主线--在医学研究生中开设科技伦理学选修课的体会
当前,医学生素质教育在我国医科院校正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不过关于医学生究竟应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就笔者看来,20世纪后半叶的人类社会已经越来越多的呈现出科学技术的特征, 21世纪更将是一个科技文明高度发达的世纪,对于当代医学生来讲,不能够认同甚至背离时代价值取向的科技伦理观念,必然是人文素质的大欠缺.而科学素质也绝不等同于接受过科技训练,它还要求学生通晓科学的社会逻辑,即科学技术的哲学和科学技术的道德问题.
-
技术之后是法规和观念的更新--中国器官移植的重大进展
从我国器官移植的历史和现状出发,在器官移植的技术和基础研究有了理观念的更新.这种更新应建立在对器官移植的伦理思考和讨论的基础之上.2003年我国关于器官移植的法规和观念有了新的突破,有关的管理办法和条例也在草拟之中.中国政府和医学界对器官移植始终持积极和慎重的态度,所谓"中国移植和买卖死刑犯器官"完全是别有用心的捏造.
-
对中医文化研究现状的思考
1中医文化研究的现状1.1中医文化研究取得的成果1.1.1收集整理了大量非医学典籍中有关中医药的内容[1],为继续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素材与线索。1.1.2对药物器械、技术方法、理论形式、思维逻辑、心态结构、价值观念等中医文化各层次内容与西方医学文化中相应的内容进行了大体上的比较,并在对两者作出一定价值评判的基础上,批判了中医科研工作中存在的或者将中西医理论概念简单对应,或者以西方医学为价值标准的研究倾向,肯定了中医学在疾病观、治疗观、用药方法等方面确实有契合生命特征的合理因素。1.1.3对中医学与其他中国传统文化内容(巫、易、儒、道、佛、政治制度、伦理观念等)的互动关系作了概论性研究,总体分析了这些内容在中医学中的渗透程度及由此带来的正面或负面影响。1.1.4对中医文化研究的方法作了初步探索,如探讨人类学方法在中医文化研究中的应用[2]。
-
医者仁心,重塑今日医德医风——医学人文素质教育之我见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全球科技迅猛发展,学科间交叉日益增多,人类意识形态多元化程度逐渐加深,使得全球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全方位的挑战.传统的教育模式早已不适用于今天培养人才的需要,尤其在培养医疗人员这种专业性单一性比较强的学科人才过程中,如何将人文观念、整体观念、伦理观念渗透入教育中,以期培养出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已经成为今天高等医药院校教育亟待解决的一项重大课题.在这其中,人文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越来越引起教育界的普遍关注,日益发挥着重大作用.本文就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历史和现状,以及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和主要途径等问题进行逐一探讨.
-
品管圈在降低新生儿科医院感染中的作用及伦理学思考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降低新儿科医院感染中的作用。方法在新生儿科实施品管圈,比较品管圈实施前后医院感染发生率、医务人员不良卫生行为情况、护理人员自我评价和产妇满意度等指标。结果品管圈实施后新生儿科医务人员不良卫生行为发生率降低,品管圈实施后新生儿医院感染率明显低于实施前(1.11% vs.7.78%)和品管圈实施前比较,品管圈实施后护士的各方面能力均有显著提高,P<0.05。结论品管圈实施后,明显降低了新生儿科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提高了医护人员的积极性和责任感,进一步规范了科室的院感管理模式,实施品管圈还可以提高护理人员的伦理观念。
-
中医文化伦理观念对医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影响
当前医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变化是符合时代发展方向的,其主流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但也出现了一些偏差.挖掘中医文化中蕴涵的"仁术济世"的社会责任感、"大医精诚"的职业操守、"以义为重"的职业精神、"以和为贵"的职业人际关系,可以帮助医学生树立坚定的职业信念、培养其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从而为医学生在将来的工作中,构建新型的职业人际关系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