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败酱草与混淆品种标准研究

    作者:罗霄;代琪;杨小艳;黄晓刚;王永康

    目的:对败酱草及其混淆品的品种、基原和标准进行整理.方法:对历版《中国药典》、全国各省市的地方药材标准及饮片炮制规范进行梳理,按照药材名称、植物来源、药用部位逐项分析.结果:败酱草混淆品主要为苣荬菜(北败酱)和菥蓂(苏败酱),全国各地地方标准中存在名称混淆、植物来源混乱和药用部位不一致等情况.结论:本文对收载败酱草及其混淆品的全国法定标准进行了整理、比较和分析,理清了各种败酱之间的关系与品种变迁,为败酱草的规范化生产、检验及正确使用提供依据.

  • 菥蓂HPLC指纹图谱的建立和2种碳苷成分的含量测定

    作者:过立农;郑凰雅;刘杰;马双成;昝珂;郑健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菥蓂的指纹图谱,并同时测定2种主要黄酮碳苷的含量.方法:以异荭草苷和异牡荆苷为对照品,采用HSS T3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乙腈-0.5%醋酸水溶液(15:85)为流动相,流速1mL·min-1,检测波长350 nm,柱温30℃;采用CHEMPATTERN化学计量学软件对结果进行处理分析.结果:建立菥蓂的指纹图谱,标定5个特征峰,30 min内菥蓂的主要色谱峰能够达到完全分离,对2个特征峰成分进行含量测定.13批菥蓂中异荭草苷和异牡荆苷的含量分别为0.015%~0.094%和0.034%~0.323%.结论:建立了菥蓂的指纹图谱,结合2种主要碳苷含量测定,为菥蓂药材的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 败酱草的品种鉴别和应用

    作者:杨学浩

    败酱草是常见的中草药,<神农本草经>把它列为中品.据本草考证,我国古代本草中早记载的是黄花败酱,而白花败酱是明代著名的医学家李时珍记载的.在临床应用中,由于地区性用药的习惯,几种败酱草的代替使用较为普遍,影响了药物的疗效.为了更好地保证临床合理用药的安全有效,现将几种败酱的主要鉴别和应用浅述如下.

  • HPLC-ESI-MS/MS分析鉴定菥蓂中黄酮类成分

    作者:于金英;王云红;刘国强;王宾豪;潘正;杨荣平

    目的 通过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HPLC-ESI-MS/MS)联用技术,对菥蓂中的主要黄酮成分进行分析鉴定.方法 菥蓂水提醇沉物的分离采用Thermo Scientific Syncronis C18色谱柱(150 mm×2.1 mm,3μm),以0.1%甲酸水(A)-乙睛(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进行色谱分离,体积流量0.35 mL/min,检测波长为254 nm;电喷雾质谱在线检测,负离子模式下采集数据.结果 共分析鉴定出15个黄酮类化合物.结论 9个黄酮类化合物在该植物中首次发现,即异牡荆素草酸酯、异牡荆素-7-O-葡萄糖苷、异牡荆素7,2"-二-O-β-吡喃葡萄糖苷、异荭草素、异牡荆素碳酸酯、当药黄素、当药黄素碳酸酯、木犀草素7-硫酸酯和芹菜素7-硫酸酯.

  • 菥蓂的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潘正;高运玲;刘毅;杨荣平

    目的 研究中药菥蓂植物的化学成分.方法 95%菥蓂乙醇提取物分别经石油醚和乙酸乙酯萃取再经柱层析进行分离,并根据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木犀草素(1)、芹菜素(2)、diosmetin (3)、新橙皮苷(4)、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5)、异牡荆苷(6)、蒙花苷(7)、3-thiocyanato-1-propene (8)、2,5-二羟基吲哚(9)、棕榈酸(10)、十三酸(11).结论 化合物3~7均为首次报道从菥蓂植物中分离得到.

  • 同名异科3种中药的鉴别

    作者:刘邦强;胡建华

    败酱草是一种较常用的中草药,临床上用量较大.由于地区性使用药物的习惯,三种药物相互代替使用较为普遍.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湖北大部分地区是以菥冥和苣荬菜代替败酱使用的较多,北方地区大部分以正宗的败酱草使用较为常见.为更好地开展临床观察,合理安全用药,现将三种药物主要鉴别特征介绍如下:

  • 菥蓂质量评价研究

    作者:周坤;付永莉;江汉美;卢金清;李鸿杰

    目的:建立和完善菥蓂药材的质量评价体系,为菥蓂的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别采用薄层色谱法、HPLC法,以异牡荆苷为对照品,以甲苯-甲酸乙酯-甲酸(6∶4∶1)为展开剂、10%硫酸-乙醇溶液为显色剂进行定性鉴别;以DIONEXAcclaim120-C18(4.6 mm×250mm,5 μm)色谱柱,乙腈-0.4%乙酸(20∶80)为流动相,柱温25℃,检测波长338nm,流速0.8mL·min-1,进样量20μL,进行含量测定研究.结果:建立了菥蓂中异牡荆苷定性鉴别和含量测定方法;异牡荆苷于0.325~1.950 μg(r=0.999 8)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加标回收率为99.14% (RSD为0.69%,n=6);10个不同产地菥蓂药材中异牡荆苷含量平均值为0.346 8%%.结论:薄层鉴别法联合高效液相含量测定可为菥蓂药材的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 GC-MS分析菥蓂籽炒香前后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其变化

    作者:涂杰;张新申;李翔;罗霞;张凤枰;邹玉权;袁东;蒋小萍

    目的 分析菥蓂籽炒香前后挥发油的化学组成及其变化.方法 应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运用GC-MS结合计算机检索鉴定其化学成分,并计算出各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 共鉴定了47种化合物.生药中含有32种,占其挥发油总相对含量的99.38%,主要由烯丙基异硫氰酸酯和4-异硫氰酸基-1-丁烯(69.70%)组成;炒香后种子中含有31种,占总相对含量的98.21%,主要由腈化物(79.36%)组成.与炒香前相比,挥发油及油中大多数化合物的含量减少;其中有16种化合物发生变化未被再鉴定出来,新鉴定出15种化合物,香气物质的种类较丰富.其中,烯丙基异硫氰酸酯和4-异硫氰酸基-1-丁烯的总量由391.49 ml·kg-1减少为5.39 ml·kg-1.结论 炒香对菥蓂籽挥发油的含量和化学成分的组成产生了较大影响.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