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两种方法监测成蚊种群构成与变化的差异性研究

    作者:高强;曹晖;熊成龙;姜庆五;冷培恩;周毅彬

    目的 探索分析同一区域两种成蚊监测方法监测成蚊种群构成与变化趋势的差异性.方法 选取上海城区中心地带的人民广场和人民公园区域,2012年4-11月份采用人诱停落法和CO2捕蚊机法,开展连续近200 d的成蚊监测.结果 2种监测方法的成蚊种群构成存在显著差异(x2 =2281.5,P<0.001),人诱停落法白纹伊蚊数量占优(构成比为71.07%),CO2捕蚊机法淡色库蚊占优(构成比为71.78%);密度方面,校正前人诱停落法各蚊种密度均显著低于CO2捕蚊机法,以h(小时)为单位进行密度校正后,人诱停落法白纹伊蚊成蚊密度显著高于CO2捕蚊机法(t=-3.394,P=0.003),淡色库蚊和三带喙库蚊未见显著差异(P=0.529,P =0.200);种群构成及时间变化趋势方面,成蚊各种群在2种方法中的构成比与季节变化趋势均相关性显著(P<0.01),但不同蚊种的季节分布趋势尚存在各自的特点.结论 人诱停落法与CO2捕蚊机法在成蚊监测中各有优势,在特定时段内,人诱停落法是白纹伊蚊监测敏感的方法,以“d”(天)为维度时,CO2捕蚊机法对三带喙库蚊的监测较敏感.

  • 广州市鼠类种群密度及季节消长趋势分析

    作者:李成玲;胡志刚;江毅民;伍浩颖;麦伟麟;严子锵

    目的 通过对广州市2006-2012年鼠类监测结果分析,掌握鼠类种群分布及季节消长等动态变化规律,为广州市鼠类及鼠传疾病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鼠笼法进行鼠密度监测,每月1次,每个监测点包括居民区、餐饮业和农村自然村3个监测类型.结果 广州市2006-2012年平均鼠密度为3.43%,主要优势鼠种为褐家鼠,其次为小家鼠、黄胸鼠,构成比分别为69.55%、12.46%、11.26%.冬季鼠密度相对较低,其他月份鼠密度均值为3.66%,呈现一定的季节性.不同环境类型的鼠密度有显著性差异,农村高,达4.54%;黄胸鼠的比例高于小家鼠,在9-10月份有一个密度高峰.结论 近年来广州市的鼠密度维持在较高水平,鼠传疾病增加可能与此有关,故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有效降低鼠密度,以控制鼠传疾病的发生.

  • 西安市主要鼠种密度调查研究

    作者:庞松涛;王欣;陈保忠;雷晓岗;吴鹏斌;王飞;刘如如

    目的 掌握西安市区鼠类种群结构的动态变化和季节消长规律.方法 依据《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试行)》,鼠类监测采用夹夜法,晚放晨收,每2个月监测1次.结果 2012-2013年共捕获鼠类4种152只,经鉴定后分别为小家鼠、褐家鼠、黑线姬鼠、黄胸鼠.鼠类总平均密度为0.33%,其中褐家鼠占51.32%,为优势鼠种;小家鼠和黑线姬鼠分别占39.47%和7.42%,为常见鼠种.密度在8月份呈现高峰.结论 西安市鼠种以褐家鼠和小家鼠为主,每年的8月份监测结果较高,应根据鼠类的活动及消长规律适当在春秋两季加强灭鼠工作可有效降低鼠密度,减少鼠传疾病的发生.

  • 2013年内江市蚊密度监测分析

    作者:刘鹃;徐勇;于雪岚;杨世龙;杨巍

    目的 通过对内江市建城区范围内蚊虫监测,掌握内江市蚊虫的季节消长、种群构成及生境构成情况,为制定蚊类防治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诱蚊灯法,对内江市建城区范围蚊情况进行监测,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013年内江市监测点累计捕获蚊11 667只,平均蚊密度为6.08只/(灯·h);蚊密度季节消长曲线为双峰形,且分别在5、7月达到高峰;以嗜人按蚊(37.92%)和三带喙库蚊(30.85%)为优势蚊种,其主要存在于牲畜棚和农户;另外,不同生境环境优势蚊种不同,居民区、公园和医院以致倦库蚊为主,农户以嗜人按蚊为主,牲畜棚以中华按蚊为主.结论 内江市以嗜人按蚊和三带喙库蚊为优势蚊种,其主要生境为牲畜棚和农户.

  • 福建某工业区鼠类本底调查

    作者:叶恒;陈春江;周日良;林榆

    目的 调查福建某企业鼠类的种群组成和季节消长.方法 采用笼捕法在码头区、生活区、办公区生境捕鼠.结果 2012年1-12月在福建某工业区共捕获鼠类36只,经分类鉴定隶属于2目3科3属3种[1],年平均鼠密度为1.04%,生活区鼠密度高,以褐家鼠为优势种,其次为臭鼩鼱;鼠类季节消长呈多峰型,以8月高.结论 在这个工业区存在着发生鼠类传染疾病的威胁.因此,应加强鼠类监测,防鼠灭鼠工作.

  • 武汉市江夏区蝇类种群动态调查研究

    作者:戢红星;田俊华;刘智;彭建军;吴太平

    目的 了解江夏区纸纺街2010年蝇类的种群动态,为蝇传疾病的预防和灭蝇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蝇类采用笼诱法.结果 蝇类有4科7属11种,家蝇、丝光绿蝇、大头金蝇和巨尾阿丽蝇为优势种,分别占蝇类总数的34.8%、18.4%、13.7%和l3.4%;家蝇密度季节消长曲线呈双峰状,丝光绿蝇和大头金蝇呈单峰状,而巨尾阿丽蝇呈多峰状.年均蝇密度为:农贸市场>绿化带>餐饮外环境>居民区.优势蝇种优势度季节消长曲线和密度季节消长基本一致.结论 家蝇、丝光绿蝇和大头金蝇为主要防治对象,全区5 -11月应开展灭蝇工作.

  • 2009年北京市西城区病媒生物调查分析

    作者:秦迪;申同洋;王效凤;赵秀英;杜晓旭

    目的 了解2009年北京市西城区病媒生物的种群构成和季节消长情况,为病媒生物及媒介传染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和建议.方法 成蚊密度调查采用CO<,2>灯诱法;蝇密度调查采用笼诱法;鼠密度调查采用夹夜法;蟑螂密度调查采用粘捕法.结果 蚊类主要为淡色库蚊(81.04%)和白纹伊蚊;蝇类主要为麻蝇(43.76%)、丝光绿蝇、丽蝇、家蝇和夏厕蝇;蟑螂均为德国小蠊;鼠类主要为褐家鼠和小家鼠,各占鼠总数的50%.8月下旬为蚊类活动高峰期;蝇类在5月下旬和8月下旬呈现2个活动高峰,以8月下旬高;蟑螂在2月和9月呈现2个活动高峰,以9月高;鼠类受春秋季灭鼠影响,季节性并不明显.结论 淡色库蚊、麻蝇、德国小蠊、褐家鼠和小家鼠为优势种.蚊类、蝇类、蟑螂有明显的季节性,鼠类季节性不明显.

  • 攀枝花市城区蟑螂密度调查研究

    作者:陈祖华;唐刚

    目的 调查攀枝花市城区2005~2007年蟑螂的种群构成、密度和季节消长,为开展蟑螂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粘捕法调查,将捕获蟑螂带回实验室进行分类鉴定.结果 3年共调查捕获蟑螂成虫和若虫1 803只,经鉴定隶属2科2属3种,有德国小蠊、美洲大蠊、黑胸大蠊,以德国小蠊为优势种,占捕获蟑螂总数的91.07%;蟑螂总密度为0.46只/张,总的侵害率为20.64%;以餐饮行业蟑螂密度和侵害率为高,分别占0.59只/张和26.38%;季节消长有明显的季节性,以8月为活动高峰.结论基本掌握了攀枝花市城区蟑螂的种群构成、密度及季节消长规律.

  • 无锡市鼠密度及季节消长调查研究

    作者:沈元;陈继平;马玉林;戴新

    目的 了解近2年无锡市鼠密度及季节消长情况.方法 夹夜法.结果 2005、2006年全市各监测点鼠类总密度分别为0.97%、0.84%,共捕获鼠类272只,雌雄比例为1∶2.4,雌鼠怀孕率为12%,幼鼠比例占24.67%.褐家鼠占优势,其次为黄胸鼠、小家鼠,未见其他鼠种.结论 鼠情调查为控制鼠类,选择合适的灭鼠方法和灭鼠时机提供依据.

  • 内江市蚊虫发生动态与分析

    作者:刘鹃;孟凤霞;钱薇萍;徐勇;于雪岚

    目的 了解内江市城区范围内不同生境蚊虫的发生密度和种类,掌握其发生规律,为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使用诱蚊灯法对内江城区不同生境各监测点的蚊类进行监测,对收集的蚊虫样品进行分类鉴定和统计分析.结果 3年共捕获成蚊23 212只,2011-2013年蚊密度分别为36.83、35.33、72.92只/(灯·夜);牲畜棚密度高,其次为农户(x2 =245.11,P<0.05);蚊密度季节变化趋势呈双峰状或单峰状;居民区、公园、医院均以致倦库蚊为优势蚊种,牲畜棚以三带喙库蚊为优势蚊种,农户2011和2012年以三带喙库蚊为优势蚊种,2013年以嗜人按蚊为优势蚊种(x2 =2 790.22,P<0.05).结论 内江市成蚊呈双峰状或单峰状消长,主要存在于牲畜棚,且不同生境优势蚊种不同.

  • 金华市蚊虫密度消长及种群构成研究

    作者:施红喜;吴位新;罗进斌;傅桂明;王方

    目的 掌握金华市蚊类种群分布和季节性消长等动态变化规律.方法 2010年3-11月,统一使用诱蚊灯法诱捕蚊虫,对蚊虫进行分类、鉴定和计数.结果 金华市全年平均蚊密度为4.61只/h,蚊虫密度高峰在6-9月,占全年捕蚊数的83.00%.优势蚊种为淡色库蚊,占捕蚊总数的63.90%.5个不同生境中,以牲畜棚多,占捕蚊数的66.75%.结论 金华市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适宜多种蚊虫的生长,淡色库蚊是金华市的优势蚊种,是防灭的重点.

  • 温州市鼠形动物种群构成与密度监测

    作者:张洪淼;张孝和;邵永强

    为了解温州市鼠形动物种群分布和密度消长情况,更好地控制鼠类孳生和繁殖,于2000~2004年对温州市的鼠类种群及密度进行监测,现将监测结果报告如下.

  • 漳州古雷港蝇类本底调查分析

    作者:方跃珍;蔡茂荣;陈锦钟;卢黎明

    目的 了解漳州古雷港蝇类的本底.为制定有效的蝇类防制措施和控制口岸蝇媒传染病提供依据.方法 从2009年4月上旬至2010年5月下旬.采用诱蝇笼诱捕法.对古雷港蝇类的种群组成、密度及季节消长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共捕获蝇类14 553只.经分类鉴定隶属5科11属15种.平均密度为67. 38只/笼.大头金蝇为优势种(47.8%);其次是家蝇(23.6%)和铜绿蝇(19.5%).一年中密度高为5月425.94只/笼.是当地蝇类活动高峰期;低密度是2月4.83只/笼.不同生境蝇密度各不相同.结论 该调查填补了古雷港医学媒介蝇类资料的空白.为进一步开展蝇媒传染病监测和控制提供依据;鉴于蝇类种群密度较高.环境整治是根本措施.

  • 东山口岸鼠形动物及其寄生蚤调查

    作者:郑登魁;陈春城;林永贵;孙保添;张长乾

    [目的] 为防鼠灭鼠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 于2000年5月~2001年4月对外轮开放后的东山口岸外环境和居民区室内,采用ELT 10N夹夜法和笼捕法,逐月定期进行鼠形动物及寄生蚤调查. [结果] 全年共捕获鼠形动物275只,隶属2目2科4种,即褐家鼠、黄胸鼠、小家鼠和鼠句鼠青.居民区室内平均鼠密度为10.4%,繁殖指数53.8%, 繁殖高峰在8月和9月,以褐家鼠为优势鼠种占65.9%.发现两种寄生蚤,蚤指数0.51,染蚤率16.5%. [结论] 东山口岸鼠患是严重的.应经常开展口岸灭鼠灭蚤 ,以褐家鼠为主要防制对象,在繁殖高峰前进行.

  • 福建漳州古雷半岛病媒生物及鼠传疾病调查研究

    作者:蔡茂荣;陈锦钟;方跃珍;卢黎明;陈斌;陈秋怀;郭元云;陈生枝;辛锡龙;林红

    目的 研究漳州古雷半岛病媒生物种类及鼠传疾病本底基线水平,为港区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的媒介生物及鼠传疾病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蚊类采用人工小时法; 蠓类在日落后采用紫外灯诱蠓法;蝇类采用诱蝇笼捕集法;蜚蠊采用广口瓶诱捕法;鼠类采用鼠笼诱捕法;蚤类、蜱类、螨类与鼠类同时进行.结果 本次调查发现蚊类有2亚科3属4种,以致倦库蚊为优势蚊种.蚊类活动全年有两个高峰,分别为3~5月份和11~12月份.蝇类共有5科10属15种,以大头金蝇为优势蝇种,消长曲线为单峰型,5月份达到高峰,之后逐渐下降.蜚蠊共2科2属5种,以美洲大蠊为优势蠊种.鼠类有2科3属5种,以褐家鼠为优势鼠种,全年平均密度为12.26%,于5月和9月各有一个高峰.鼠体蚤类只发现印鼠客蚤一种,并发现染有革螨5种,以毒棘厉螨为优势种.鼠肺检出流行性出血热抗原阳性1份,宿主为褐家鼠.结论 基本摸清了漳州古雷半岛媒介生物的种群构成和季节消长情况,为今后开展媒介生物的防制,控制媒介传染病提供科学资料.

  • 厦门市2009-2012年蟑螂监测结果分析

    作者:陈华芳;柯雪梅;陈小平;郭志南

    目的 掌握厦门市2009-2012年蟑螂的种群、密度和季节消长,为蟑螂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粘蟑纸法,从2009-2012年对全市5种环境类型中的蟑螂进行连续监测,登记粘捕到的蟑螂种类、雌雄成虫和若虫数,同时记录回收的粘蟑纸总数和粘蟑纸数,计算蟑螂密度和侵害率.结果 4年共捕获德国小蠊、美洲大蠊、澳洲大蠊3种计12 413只,德国小蠊为优势种,占总数的97.00%;全市蟑螂密度为2.16只/张,宾馆、餐饮、农贸市场、医院和居民区密度分别为3.76只/张、2.87只/张、2.72只/张、0.44只/张、0.29只/张;一年四季活动,5-11月密度均较高.结论 应充分利用季节和气候变化规律对蟑螂消长的影响,结合环境治理开展蟑螂密度控制工作.

  • 2004~2005年龙岩市城区蝇类调查

    作者:邓小如;温卫珊;吴水新;何春荣

    [目的]了解龙岩市城区蝇类种群、密度及季节消长等情况.[方法]采用捕蝇笼法诱捕成蝇.[结果]龙岩市城区蝇类全年均有活动,大头金蝇、家蝇、丝光绿蝇、市蝇分别占总数的41.26%、24.86%、14.59%、9.08%,全年的密度高峰期在5、6月份及9、10月份.动物园、露天垃圾堆、小型养猪场蝇类数量较高.[结论]在蝇类防制过程中,应采取综合防制的方法.

  • 2015年-2016年汕尾红海湾新港码头蚊类监测结果分析

    作者:陈炫能;林盛红;吴子俊;方毅;周玲;卢小芬

    目的 掌握汕尾红海湾新港码头蚊类的种群构成、不同生境密度分布、季节消长及携带病毒情况,为口岸蚊及蚊媒传染病的有效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诱蚊灯收集法进行调查,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检测蚊类携带黄热病毒属和甲病毒属情况.结果 2015年-2016年监测期间捕获成蚊1 039只,经分类鉴定隶属于3亚科3属10种,海滨库蚊为优势种,占总数的70.07%;成蚊季节消长高峰期在6月-8月,海滨库蚊季节消长高峰期在6月-9月.结论 通过本次调查基本了解了汕尾红海湾新港码头的蚊类情况,为今后蚊媒防治工作提供切实的技术指导,尤其是加强高峰期蚊类密度监测,在繁殖高峰期到来之前,适时灭蚊,可有效降低蚊类密度.

  • 四川省汉源县蜚蠊种群构成

    作者:罗赫;岳金亮;刘斯;黄晓波;李成金

    蜚蠊(Blatta)是蟑螂的学名.5.12大地震之前汉源县未开展过蜚蠊种群调查,为防止灾后因病媒生物所引发的疾病流行,确保大灾之后不发生大疫的目的,在蜚蠊孳生繁殖活动高峰7月~8月与支援抗震救灾的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员联合,开展了蜚蠊种群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 合浦县室内鼠蚤动物的种群构成变化

    作者:温平;张安钊;马日光;周怀栋

    合浦县属南方家鼠鼠疫疫源地,其中鼠蚤动物的种群构成常常因环境因素的作用而消长,以维持种间平衡.本文就我站建站以来至 90年代末的鼠情、媒介监测资料,对合浦县山口、沙田地区的室内鼠蚤动物的种群构成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如下.

174 条记录 8/9 页 « 12345678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