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氟尿嘧啶局部给药加外照射治疗老年晚期直肠癌临床观察

    作者:马中山;马云玲;冯力

    目的 探讨外侵较重、临床分期T3~T4期且无远处转移的直肠癌患者,在临床上无法进行手术时采用肛门局部给氟尿嘧啶加外照射方法的疗效.方法 将250mg氟尿嘧啶注射液均匀注入经生理盐水浸泡过的自制棉条,放疗前半小时放入肛门内肿瘤位置并与肿瘤接触,仰卧位时加塑料肛塞以防药液渗漏.每日1次,每周5次,1周后,休息2周,再用1周.患者取卧位行加速器6MV X射线照射,以肛门为中心量,源皮距 100cm,面积10cm ×10cm,深度 7cm ;照射野距肛门≥5cm,等中心加30°楔形板剂量比 2:1:1.2Gy/次,每周5次,连续6周,总剂量60Gy.结果 8例完全缓解,10例部分缓解,2例无变化.全部患者随访3年,其中2例出现肝转移死亡;4例出现排便困难;10例肿瘤未完全退缩,但生存质量良好.3年生存率达到90%.结论放疗期间肛门内注入氟尿嘧啶,以药物直接作用于肿瘤,对肿瘤有直接杀伤作用,并减少了静脉注射的全身毒性;药物通过直肠静脉丛进入血液循环,起到了与放疗协同作用.

  • 放疗外照射易引发的医患纠纷及差错事故原因对策

    作者:李彩萍;穆永利;李凤芝;李英

    为对患者提供可靠的外照射治疗,避免医患纠纷,减少医疗差错事故,就放射治疗中易引发医患纠纷及差错事故的原因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一些预防性改进措施:制定并使用患者评估单,实行外照射时治疗医生物理师与技师核查签名制度,对重症患者实行放射治疗要有主治医生、护士陪同,并与放疗技师等共同参与监护的放疗监管制度,使放疗技师对患者放射治疗过程更为明确、清晰、安全、有效、有的放矢,融洽医患关系,保证治疗方案准确实施.

    关键词: 外照射 纠纷 差错 事故
  • 中国石油测井公司青海事业部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报告(2002-2004)

    作者:李俊雯

    目的 了解从事石油测井放射性人员个人剂量水平,为做好射线防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在中子、γ射线混合辐射场中的工作人员佩带由CR-39塑料径迹探测器和热释光LiF(Mg.Cu.P)元件组成的组合式剂量计作个人剂量监测.结果 2002-2004年对253人年的个人剂量测量结果是:2002-2003年的集体剂量当量、年人均剂量当量,分别为112.44人·mSv、1.61 mSv和121.72人·mSv、1.37mSv.2004年集体剂量当量为323.41人·mSv,年人均剂量当量为3.44mSv.结论 95%的工作人员年剂量当量≤5 mSv,因而绝大部分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是偏安全的.

  • 广陵区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异常调查

    作者:钱伯民

    目的:调查广陵区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异常情况。方法对在2012-2013年间单个监测周期(2个月)剂量超过0.84mSv,推算年剂量超过5mSv的放射工作人员进行调查核实。结果 A1监测周期为18个月,不符合《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中“个人剂量监测管理: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周期一般为30天,长不应超过90天”的规定。推算年受照剂量上述7人均超过5mSv,均应进一步进行调查。结论强化放射工作人员的防护意识,针对可能存在的非正常照射采取多项有力措施,减少与射线接触的机会。

  • 核医学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结果分析

    作者:杜钟庆

    目的 调查2011-2013年天津市7所综合性医院内核医学放射工作人员的外照射个人剂量状况,为改善辐射防护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104名核医学放射工作人员作为调查对象,采用热释光个人剂量监测方法连续监测3年.根据相关标准对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对个人剂量随时间和工作地点的分布及变化进行分析与描述.结果 所有工作人员在各年度的外照射年有效剂量均低于5 mSv;2011年、2012年和2013年的平均值分别为0.421 mSv、0.528 mSv和0.602 mSv.个人剂量1.0 mSv的人数分别为97、92和84人.结论 放射防护措施能够保证核医学放射工作人员的个人剂量处于正常水平,所有工作人员年有效剂量的平均值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应加强对重点医院和工作人员的防护管理.

  • 实时超声显像引导瘤内注射90Y-Lipiodol协同SAg治疗肝癌

    作者:牟培源;金英;陈衣敏;金美娟;谢育英;蒋小良;商红梅

    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实时超声显像技术迅速发展,尤其是近10年来,介入性超声技术在临床上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借助于实时超声显像技术的精确定位可以实现对肝脏肿瘤的各种介入性诊断与治疗,从而使得人们对肿瘤治疗的认识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肿瘤治疗的原则是在杀死或减缓肿瘤细胞生长或扩散的同时,正常组织受到尽量小的损伤.传统的外照射放疗因其对正常肝细胞的损害而使其在治疗肝癌方面的应用受到限制.为探讨新的非手术治疗肝癌的方法,我们采用实时超声显像引导瘤内注射钇-90碘油悬液(90Y-Lipiodol)及超抗原(SAg)的方法治疗肝癌并探讨其初步疗效,旨在为肝癌患者寻找一种以现代超声影像监视技术为条件的更有效的非手术治疗方法.

  • 保定市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水平分析

    作者:赵永军;王卫

    目的 了解保定市放射工作人员的个人剂量现状.方法 采用国际上通用的热释光剂量法对保定市放射工作人员的个人剂量进行检测.结果 保定市放射工作人员人均年有效剂量均数为0.803mSv/a,每年<5mSv的人员占总监测人数的99.1%,不同工种之间,以医用诊断x射线和核医学较高,分别为0.832msv/a、0.923 mSv/a.结论 医用X射线诊断和核医学工作场所的工作人员为我们防护的重点.

  • 浅谈气管内支撑器留置术对气道内肿瘤的控制与治疗的体会

    作者:何欣培;毛雨

    我们对一气管腺癌患者进行了金属内支撑器留置,经观察,对肿瘤的控制及治疗取得极好临床效果.患者,男性,40岁,农民,进行性呼吸困难两个月入院,CT诊断:主气管肿物.气管镜检狭窄段长约5 cm,局部粘膜水肿充血.病理活检:气管腺癌.卡铂及VP-16等化疗效果欠佳.1995年中行气管内金属内支架留置,4年来行放疗外照射3 000 rad,内照射2 000 rad,化疗曾用环磷酰胺等并曾行光动力治疗.

  • 日照市放射工作人员个体剂量监测与分析

    作者:常虹;贺法宪;戚立松

    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是放射防护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放射性疾病诊断和治疗管理及放射防护评价的重要依据,根据<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管理条例>、<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规定>及<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规定>,各放射工作单位、放射工作人员都必须依法接受个人剂量监测,放射卫生防护机构须积极做好个人剂量监测工作,卫生行政部门实行有效监督,以便控制职业照射剂量水平.我市自1996年起对市级和县级医院进行个人剂量监测,现将2001年全市县级以上放射工作单位的148名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结果报告如下.

  • 关于放射科外照射剂量的分析

    作者:商博泉;崔玉贵

    放射科工作人员受射线照射剂量大小,不仅和防护效果有关还与工作量和曝光次数有关,在射线防护较完善的今天,为了探讨工作量对放射科工作人员外照射剂量的影响.作者对我院放射科X线摄影室与X射线流动大车的放射人员进行了调查.

  • 汕头市中心城区天然辐射外照射水平及居民暴露剂量的调查

    作者:张晓儿;陈素强;黄松斌;蔡振练

    目的 掌握汕头市中心城区居民生活环境天然辐射外照射水平并估算居民暴露剂量.方法 根据《环境地表γ辐射剂量率测定规范》(GB/T 14583-93)和《辐射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61-2001)的方法要求,采用AT1123X-γ辐射检测仪测量汕头市中心城区居民生活环境γ辐射水平,估算居民暴露剂量.结果 居室内天然γ辐射水平范围为143 ~275 nGy/h,平均值为203.1 nGy/h,标准差为21.3 nGy/h;居室外天然γ辐射水平范围为90~ 252 nGy/h,平均值为163.4 nGy/h,标准差为26.3 nGy/h;室内外天然γ辐射所致人均年有效剂量当量约1 196.7 μSv/a,集体年有效剂量当量约为2028.4人·Sv/a.结论 汕头市中心城区居室内天然γ辐射平均水平比广东省室内天然γ辐射平均水平(18.0×10-8Gy/h)略高,居室外天然γ辐射平均水平比广东省室外天然γ辐射平均水平(13.2×10-8 Gy/h)偏高;汕头市中心城区天然γ辐射所致人均年有效剂量当量比广东省人均年有效剂量当量(970 μSv/a)略高,但明显高于全国平均值(590 μSv/a)和世界典型值(500 μSv/a);汕头市中心城区居民生活环境天然辐射外照射水平仍属于正常放射性的天然本底水平.

  • 天津市宝坻区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水平分析

    作者:刘河;邢雅素

    目的 了解天津市宝坻区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水平,为放射防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热释光剂量测量方法对宝坻区2007-2011年放射工作人员的个人剂量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宝坻区5年内监测放射工作人员626人次,人均年有效剂量均数为0.57 mSv/a,每年低于5mSv的人员占当年总监测人数的98.7%以上;不同工种之间,以介入治疗和放射治疗较高,分别为1.74和1.00 mSv/a.结论 该区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人均剂量水平较低,但应将从事介入治疗和放射治疗的工作人员做为防护的重点.

  • 2010-2013年上海市金山区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结果分析

    作者:樊哲优;钱爱君;王丽华;王莉萍

    目的 了解和掌握金山区2010-2013年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情况.方法 采用热释光剂量测量方法,对金山区2010-2013年接受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的放射工作人员进行监测.结果 金山区2010-2013年共监测放射工作人员1 159人次,4年总体剂量当量为0.882人/Sv,人均年有效剂量为0.761 mSv/a,年剂量低于2 mSv者占总监测人次数的95.43%,4年内无一人年剂量超过20 mSv.在不同工种放射工作人员中,从事X射线工业探伤和X射线诊断的人员的集体剂量当量和人均年有效剂量分别为0.538人/Sv、0.290人/Sv和0.813 mSv/a、0.751 mSv/a,二者是集体剂量的主要贡献者.结论 近4年来,金山区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总体处于比较低的水平,均远低于国家标准规定的年剂量限值,同时应进一步加强对工业探伤企业的监管.

  • 天津市三级综合性医院放射工作人员的个人剂量分析

    作者:杜钟庆

    目的 调查2013年天津市15家三级综合性医院的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情况.方法 选取1 400名放射工作人员的监测结果,根据相关标准,按照相应的职业分类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 1 400名放射工作人员全部低于职业照射水平的限值,人均外照射剂量为0.352 mSv/a;诊断放射学人员平均为0.313 mSv/a,牙科放射学人员平均为0.245 mSv/a;核医学人员平均为0.646 mSv/a,放射治疗人员平均为0.300 mSv/a,介入放射学人员平均为0.445 mSv/a;低于5 mSv/a的人数占总人数的99.8%.结论 天津市15家三级综合医院放射防护措施能够保证工作人员的个人剂量处于正常水平.在放射防护中应加强对核医学和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的防护管理.

  • 第二炮兵医疗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结果

    作者:刘波;陈忠民;南新中;郭宝石;屈明玥

    目的 了解2009-2013年第二炮兵医疗放射工作人员的外照射个人剂量水平.方法 采用LiF(Mg,Cu,P)热释光个人剂量计,按照GBZ 128-2002《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的要求进行监测.结果 5年间全体人员(589人次)年平均剂量在0.904~1.593 mSv之间,新增的介入放射工作人员年平均剂量值明显偏高,其他职业类别人员的年平均剂量则基本处在本底水平.除部分介入放射工作人员外,绝大多数医疗放射工作人员的受照剂量都在管理目标值(5 mSv)以下.结论 第二炮兵医疗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水平符合国家标准要求,但应当加强介入放射工作人员的个人防护.

  • 2009-2011年石家庄市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水平调查

    作者:刘永;孟月杰;汤志强;李鹏

    目的 掌握石家庄市放射工作人员受照剂量水平和防护现状,为今后放射防护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外照射个人剂量系统性能检验规范》(GBZ 207-2008),利用热释光剂量测量法,每年监测6次.结果 2009-2011年共有1 000多人连续3年接受外照射个人剂量水平的监测,年均剂量当量为1.99 mSv/a,集体剂量当量为9 556.14 man·mSy.市级医疗单位放射工作人员人均年剂量当量为2.68 mSv/a,居各放射单位之首;介入放射工作人员人均年剂量当量2.30 mSv/a,居各放射工种之首.结论 正常工作条件下绝大多数放射工作人员的剂量是安全的,但仍需加强对个别单位和个别工种进行强制性剂量监测.加强全市放射工作人员防护知识培训,继续提高放射卫生防护水平.

  • 外照射结合高剂量率腔内照射治疗非小细胞肺癌长期观察

    作者:王凤明;王平;白凡奇;朱晓代;赵彩云

    目的:了解外照射结合高剂量率腔内照射治疗非小细胞肺癌长期疗效.方法:1990年12月至1993年12月间,我院外照射结合高剂量率腔内照射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资料完整者45例.外照射开始射野包括原发灶、肺门、纵隔淋巴结前后对穿照射剂量达40Gy后,避开脊髓水平照射或前后对穿照射,外照射剂量78%的患者接受DT 60Gy;腔内近距离治疗采用高剂量率Micro,Selectron后装治疗机,通过光导纤维支气管镜将导管插入病变部位的叶或段支气管内,每次置管1~2根,剂量参考点均选在施用器中轴外10mm处,剂量为5~24Gy/1~3次,腔内治疗在外照射之前、之中或之后进行,腔内治疗的当日不作外照射.结果:本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48.9%(12/45)、15.6%(7/45)、8.9%(4/45),与我院单纯外照射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先期资料对比,两者1、3、5年生存率无明显差别结论:1)外照射结合高剂量率腔内照射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不能明显改善远期生存率,但有利于肿瘤复发的再治疗.2)适当的高剂量率腔内治疗不增加远期并发症.

  • 80例鼻咽癌应用新型施源器腔内后装治疗的疗效分析

    作者:陈忠杰;李瑞英;王平

    目的:探讨鼻咽癌外照射联合新型施源器后装治疗与单纯外照射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将80例初治鼻咽癌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外照射联合腔内后装(综合治疗组)及单纯外照射(对照组)两组,综合治疗组外照射剂量DT 60~65Gy,腔内后装在外照射后期进行,剂量DT 6~20Gy,中位剂量12Gy.对照组外照射剂量DT 70~75 Gy.结果:全部病例随访至2006年5月,随访率97.5%,综合治疗组和对照组的近期有效率分别为92.5%、75.3%(P<0.05),3、5年生存率分别为87.5%、65.0%(P<0.05)及74.2%、55.6%(P>0.05);3、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72.5%、60.0%及64.5%、52.8%(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鼻咽癌外照射联合新型施源器后装治疗提高肿瘤近期有效率和3、5年生存率,降低口咽干燥等放疗并发症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 醛氢叶酸5-氟脲嘧啶和顺铂联合同步放疗治疗22例ⅢA期胃癌的疗效观察

    作者:孙清;吴福林;赵伟;杨继昌

    目的:采用同步放、化疗的模式作为ⅢA期胃癌患者D2根治术后的辅助治疗,并与常规术后辅助化疗相比较观察疗效.方法:46例D2根治术后的ⅢA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A组(同步治疗组:醛氢叶酸LV+5-FU+DDP联合同步放疗,DT45Gy/25次·35天)和B组(对照组LV+5-FU+DDP化疗)进行治疗.结果:A组和B组的1年生存率(OS)为90.9%和83.3%;3年生存率为80.0%和40.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和B组的1年无进展生存率(DFS)为81.8%和50.0%;3年无进展生存率为60.0%和20.0%,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同步放、化疗是ⅢA期胃癌患者D2根治术后较为理想的辅助治疗模式.

  • 采用多种放射技术治疗左侧咽侧壁涎腺透明细胞癌1例

    作者:王兰珍;史蕴华;祖卫

    我科采用直线加速器外照射,后装192Ir敷贴,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左侧咽侧壁涎腺透明细胞癌1例,取得了很好的近期疗效,现报告如下.

352 条记录 6/18 页 « 12345678...171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