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HPLC测定双向固体发酵过程中人参皂苷成分的变化

    作者:杨慧萍;李轩

    目的:研究人参在双向固体发酵过程中,不同发酵时间下人参菌质中人参皂苷Re、Rg1、Rh1、Rb1、Rf、Rd及人参总皂苷的含量变化情况.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各发酵时间下人参菌质中人参总皂苷以及上述6种人参皂苷的含量.结果: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人参皂苷Re、Rg1、Rb1的含量总体呈降低趋势,人参皂苷Rd、Rh1的含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人参总皂苷的含量有所减少.结论: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人参皂苷含量发生变化,人参皂苷发生了转化.

  • 灵雷菌质对阿霉素诱导大鼠肾病模型的作用

    作者:周雪娥;谢卫华;罗闳丹;苏明声;谢小梅;庄毅

    目的 考察灵芝双向固体发酵雷公藤得到的灵雷菌质(G30)对阿霉素诱导的大鼠肾病模型的作用.方法 尾iv阿霉素6.5 mg/kg复制大鼠肾病模型,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的G30、雷公藤生药、灭菌生药(灭菌药)及雷公藤多苷两周,检测大鼠体质量、24 h尿蛋白量、血清总蛋白(TP)、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血清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血清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等生化指标.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G30增加肾病大鼠体质量,降低24 h尿蛋白、血清TG、TC量,同时升高血清TP水平(P<0.05);与生药组比较:G30降低肾病大鼠24 h尿蛋白、血清BUN、SCr,同时使血清CK、ALT量保持正常水平,光镜下显示G30减轻了肾病大鼠的肾小球充血及空泡样变性等病理变化.结论 G30对阿霉素诱导的肾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与雷公藤生药比较毒性低、效果好.

  • 基于生物转化技术的药用真菌双向固体发酵在中药开发中的应用

    作者:朱凯;徐瑶;邱野;张秀云;邱智东

    生物转化和双向固体发酵技术在中药领域的应用是在继承传统中药发酵法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生物技术对中药开发利用的结果,能够显著提升传统中药的临床疗效、发现传统中药的临床新价值、显著提高中药材资源的利用率、批量创新中药,从而促进中药的产业化发展.将生物技术融入中药研究,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生物转化研究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将会加速中药新药的开发和中药现代化的进程,提高我国中药行业的国际竞争力,使中药走向世界.

  • 桦褐孔菌与玉米须双向固体发酵工艺优化研究

    作者:曹思思;郑宏宇;陈丽艳;方自若;王伟明

    目的:通过对桦褐孔菌与玉米须双向固体发酵工艺的研究,优化其培养条件。方法:采用固体发酵方法得到发酵产物,通过监测菌丝体生长速度获得平均生长速率、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总多糖及总三萜含量测定,后运用加权平均法确定佳培养条件。结果:佳培养条件为培养温度(28±2)℃,固体物料玉米须与玉米芯的佳配比为1∶3,培养料干重90g/袋,液体菌种接种量为2ml/袋,静置培养周期为50天。结论:通过双向固体发酵技术,采用不同配比固体培养基得到的桦须菌质( HXJZ),菌丝平均生长速率趋势平稳,总多糖、总三萜生物转化率稳定,能够从一定程度上改善桦褐孔菌资源贫瘠的现状,为新药源的开发奠定基础。

  • 灵丹菌质发酵工艺的初探

    作者:郑林用;魏巍;许晓燕;余梦瑶;江南;何斌;罗霞

    目的 筛选灵芝与丹参双向固体发酵菌株,优化发酵工艺参数,获得灵丹菌质适的发酵组合及工艺参数.方法 由不同灵芝菌株与丹参药性基质组成不同的发酵组合,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双向固体发酵,以菌丝长势,菌质药效、毒性、化学成分为指标进行发酵菌株筛选及发酵工艺参数优化.结果 灵芝菌株ZL30与丹参双向固体发酵时菌丝长势尤佳、菌质活血化瘀药效显著,为优发酵菌株,其组合为适发酵组合,佳发酵工艺参数为:基质含水量70%、灭菌温度100℃、灭菌时间60 min、发酵终点40 d.结论 以药用真菌双向性固体发酵工程为原理和方法进行灵丹双向固体发酵及灵丹菌质的研发、利用,切实可行.

  • 微生物技术在中药开发中的应用

    作者:高慧娟;郑林用;余梦瑶;许晓燕;江南;王世宽;罗霞

    目的 了解微生物技术在中药开发中的利用情况.方法 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对我国传统医学在利用自然界微生物制药曲,以及将生物转化技术、双向固体发酵技术应用于中药开发方面进行了叙述.结果 与结论现代微生物技术不仅有效提高中药中活性成分的含量,而且可以大大降低中药的毒副作用,使其增效扩用,具有巨大的研发价值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 赤芝双向固体发酵钩吻根前后的谱、效、毒研究

    作者:黄美霞;洪怀山;林程;廖华军;王英豪;吴水生

    目的:考察赤芝菌对钩吻双向固体发酵的减毒存效作用及其化学成分变化.方法:选用药用赤芝菌,在一定条件下对钩吻进行双向固体发酵炮制;以钩吻生品为对照,观察发酵前后钩吻对小鼠急性毒性(LD50)的变化情况,并比较它们对醋酸腹腔刺激所致小鼠扭体作用及热板所致小鼠痛阈值的影响,HPLC考察其主要毒性生物碱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①钩吻生品的LD50为0.25g/kg;经赤芝菌发酵30 d后,LD50为11.04g/kg,较生品提高了44倍;②钩吻发酵后仍然保留镇痛药效,其小鼠大安全给药量由生品0.08 g/kg,上升到6g/kg,大安全剂量提高了75倍.③经过双向发酵,钩吻原有毒性生物碱成分含量降低,并有多个新化学成分产生.结论:赤芝菌双向固体发酵对毒性中药钩吻具有减毒、存效的作用.

  • 双向固体发酵前后钩吻中生物碱含量变化研究

    作者:李德森;郑雅媗;陈亮;黄美霞;谌赛男;吴水生

    目的 研究钩吻被多种药用真菌固体发酵后生物碱含量的变化.方法 运用双向固体发酵的原理与技术,将钩吻生品作为“药性基质”,灵芝、云芝、茯苓等5种不同药用真菌分别接种到灭菌的钩吻“药性基质”上,在特定条件下进行发酵,得到钧吻“药性菌质”.采用HPLC法对发酵前后钩吻中钩吻碱甲、钩吻素子、钩吻素己、钩吻绿碱、胡蔓藤碱乙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 在同一发酵条件下,5种不同真菌对钩吻的发酵情况有所不同,“药性茵质”中各生物碱成分含量与钩吻生品相比,均呈不同程度下降的趋势,且色谱图中显示出一个新产生的未知成分.结论 双向固体发酵后,菌丝体生长良好的钩吻发酵物中钩吻生物碱成分发生了质和量的明显变化,该法可能对钩吻的减毒增效物质基础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 参草菌质的发酵工艺研究

    作者:王琳;邱野;徐瑶;王书凯

    采用双向固体发酵工程技术,以蛹虫草为发酵菌株,以人参药材为培养基主要成分进行发酵,观察了不同培养条件下菌丝的生长情况,确定了参草菌质发酵的佳工艺条件,并测定了发酵前后多糖、虫草酸、虫草素以及人参皂苷的含量变化.结果确定参草菌质的佳发酵工艺条件为:人参的粉碎粒度为10目筛、生长因子CaCO3的加入量为1.5%、初始含水量1.5倍、接入液体种子量与人参固体培养基比例为1:1,于26℃、65%相对湿度条件下培养28天.发酵产物中虫草酸、虫草素、人参稀有皂苷Rh1、Rg3含量明显升高.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