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一氧化氮抑制单核-内皮细胞粘附的机制
目的:研究一氧化氮(NO)抑制单核-内皮细胞粘附的机制.方法:以硝普钠作为NO的供体,用细胞粘附实验、流式细胞仪荧光强度测定、细胞ELISA、Northern blot等方法分别从细胞、蛋白表达、基因表达方面研究NO对内皮细胞粘附分子(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 VCAM-1)表达的影响.结果:NO抑制IL-1α诱导的单核-内皮细胞粘附,抑制IL-1α诱发的VCAM-1的表达并呈时间依赖性及浓度依赖性,NO在粘附分子VCAM-1的基因表达水平上亦呈现抑制作用.结论:NO抑制VCAM-1的表达是其抑制单核-内皮细胞粘附及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之一.
-
银屑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对链球菌抗原和植物血凝素刺激的反应
点滴型银屑病常继发于咽部链球菌感染之后,扁桃腺炎往往是斑块型银屑病加重的诱因.同时,与银屑病并发的皮肤疾病(如荨麻疹、异位性皮炎等)的罹患率显著降低[1].
-
黄芪多糖诱导脐血单核细胞分化为树突状细胞的鉴定分析
目的:观察黄芪多糖对脐血单核细胞分化为树突状细胞的诱导作用并对其进行分析鉴定.方法:无菌条件下采集脐血,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得脐血单核细胞,分为3组,即实验组、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培养过程中用倒置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形态;收集部分培养第12天的细胞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表面CD1a、CD80、CD83和CD86的表达.结果:在培养72小时后实验组和阳性对照组细胞形态开始变化,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树突状结构更加明显,第12天细胞呈典型的树突状细胞形态;阴性对照组细胞生长缓慢,培养至第12天细胞呈梭形巨噬细胞形态.培养至10天的实验组细胞透射电镜下呈典型的树突状细胞形态.培养12天实验组、阳性对照组细胞分别高表达DCs特异性抗原CD1a、CD80、CD83和CD86,与阴性对照组对应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实验组与阳性对照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多糖体外可诱导脐血单核细胞(DCs前体细胞)定向分化为树突状细胞(DCs).
-
黄芪多糖对有核细胞分泌造血细胞因子的影响
目的研究注射用黄芪多糖对分离的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分泌造血细胞因子的影响,以支持黄芪多糖的造血活性.方法取正常人浓缩白细胞,分离出人PBMC单细胞悬液,进行细胞培养,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ELISA),测定上清液中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等造血细胞因子.结果注射用黄芪多糖能刺激人PBMC产生大量的G-CSF和GM-CSF,表现出明显的量效关系和时效关系.结论注射用黄芪多糖在体外能刺激人PBMC产生G-CSF和GM-CSF造血细胞因子,且呈明显的量效关系和时效关系,提示其有升高白细胞的作用,展示其临床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