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微柱凝胶技术在血小板交叉配型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郭建生;姚叶林;何英爱

    目的 探讨微柱凝胶技术在血小板交叉配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微柱凝胶免疫分析技术对8例免疫性血小板输注无效的患者进行交叉配型,选择结果为“相合”的血小板进行血小板治疗,计算分析血小板计数增高指数(CCI),CCI>4.5× 109/L说明血小板输注有效.选择8例输注无效进行配型的作为实验组,另选择8例输注无效未配型的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血小板输注结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CCI均>4.5×109/L,输注有效,对照组患者CCI均<4.5×109/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微柱凝胶免疫分析技术可以避免或减轻由免疫原因引起的输注无效,此方法简单快速,结果准确可靠,值得推广.

  • 血小板输注无效及其应对策略

    作者:曹涛;范金波;周媛

    目前,医疗卫生行业迅速发展壮大,逐渐与国际接轨,各种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案层出不穷.对于因为各种血液成分改变而引起的临床症状和疾病,输血治疗已然成为常规的治疗手段.其中,血小板的临床应用也越来越多,对于血小板数量减少或血小板功能异常的患者,选择血小板输血治疗常常成为临床首选治疗方案.然而,血小板的输注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正因为如此,血小板的输注效果及其输注无效的应对办法也越来越得到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关注和重视.血小板输注无效(platelet refractoriness,PTR)是指患者在连续2次接受足够剂量的血小板输注后,仍处于无反应状态,即临床出血表现未见改善,血小板计数未见明显增高,有时反而会下降,输入的血小板在体内存活期很短,CCI和PPR未能达标等.现将血小板输血治疗的现状及效果、PTR的原因分析和应对策略以及血小板输血治疗的前景预测做一综述.

  • 固相凝集法在血小板交叉配型中的实际应用探讨

    作者:车进;李美霖;张燕华

    目的 对1份多次血小板交叉配型不相合的样本,灵活应用固相凝集法的特点,进行选择性交叉配型.方法 血小板交叉配型采用固相凝集法,对配型相合的献血者预约其在指定日期再次献血,并与患者交叉配型,确认是否相合.结果 共与149名献血者交叉配型,7名达到配型相合,此7名献血者分别再次与患者配型,配型均相合.结论 固相凝集法简单易操作,结果较为直观且特异性较强,在此实验基础上,灵活选择实验对象,既提高了配型成功率,也能减少产生更多血小板抗体的几率.

  • 血小板交叉配型对改善血小板输注疗效的观察

    作者:袁莹;黎敏;谢元芳;鲍聿炜

    血小板抗体是由机体对血小板表面或相关抗原免疫而产生,长期反复输注血小板的患者易出现血小板抗体,从而导致血小板输注无效.对已产生抗体的部分患者,给予血小板交叉配型,从任意献血者中选出血型配合的血小板输注,获得良好效果.

  • 血小板输注患者血小板抗体筛检及血小板交叉配型情况调查分析

    作者:谢作听;洪俊英;陈钦宏;何彬彬;陶志华

    目的 调查本地区血小板输注患者血小板抗体阳性率及临床血小板交叉不合实际发生率.方法 采用固相凝集法分别比较160名有输血史的随机血小板输注患者(作为实验组)和160名无输血史的随机住院患者(作为对照组)的血小板抗体阳性率以及实验组中血小板抗体阳体患者和血小板抗体性阴性患者的临床血小板交叉不合实际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血小板抗体阳性率分别为44.4%(71/160)和16.3%(26/16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临床血小板交叉不合总体发生率为5.0%(8/160),其中血小板抗体阳性患者和血小板抗体阴性患者临床血小板交叉不合发生率分别为9.0%(7/71)和0(0/89),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中输血次数<5次和输血次数≥5次的患者血小板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9.0%(18/62)和54.1%(53/98).结论 本地区血小板输注患者血小板交叉不合临床实际发生率并不低,血小板抗体阳性患者的血小板交叉配型工作需要引起大家的重视.

  • 多次输血患者血小板抗体检测与血小板输注疗效相关性研究

    作者:杨乾坤;陈李影慧

    目的 回顾性分析本院多次输血患者的血小板抗体阳性发生率和抗体强度以及血小板交叉配型三者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174例有3次以上输血史的临床患者作为实验对象进行分组研究,采用固相凝集法检测血小板抗体,记录血小板抗体强度,对血小板抗体阳性标本进行血小板交叉配型,计算血小板配型相合率.结果 输血小板次数<3次组、3~5次组和>5次组的血小板抗体阳性产生率分别为19.23%、35.48%、63.3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次输血患者血小板抗体阳性率为40.23%,与100例无输血史患者(6%)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血小板抗体强度(1+、2+、3+、4+)的血小板交叉配型相合率分别为78.57%、47.37%、26.32%、11.1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体阳性的血小板随机1次配型相合率为38.57%,5次配型相合率为75.71%,与抗体阴性(100%)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配型相合组与不合组输注血小板后,24 hCCI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次输血的临床患者其同种免疫性血小板抗体的产生与输血次数呈正相关,输血次数越多抗体强度越高,相应的血小板交叉配型相合率越低.对多次输血的患者进行血小板抗体检测和交叉配型,可提高血小板输注疗效,保证临床治疗效果.

  • 血小板交叉配型和基因分型在血小板输注无效中的应用

    作者:许金华;李剑平

    目的 评估血小板交叉配型和血小板抗原基因分型2种方法应用于血小板输注无效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血小板交叉配型和血小板抗原基因分型技术,以输注24 h后血小板恢复百分率(PPR)、血小板纠正计数指数(CCI)为指标,对比评估43名免疫性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配型前后血小板的输注效果.结果 43例血小板输注无效中,7例血小板抗原基因配型相合输注中,输注有效率100%,24 h PPR (34.24±6.59)%,24 h CCI为9.10±2.11;25例血小板交叉配型相合输注中,输注有效率92%(23/25),24 h PPR (32.43±7.50)%,24h CCI 9.18±2.82;11例随机血小板输注中,输注有效率27.3%(3/11),24 h PPR (16.45±9.37)%,24 h CCI 3.45±1.72.结论 排除非免疫性因素及部分免疫因素,血小板抗原基因分型是提高血小板输注效果的首选措施,血小板交叉配合次之,二者均可明显提高血小板输注有效率,提升血小板输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抗体检测技术对肿瘤化疗患者血小板输注的疗效观察

    作者:纪云鹏;桓建英;刘衍春

    目的 探讨血小板抗体检测技术应用于肿瘤化疗患者血小板输注的疗效观察.方法 取63例输注机采血小板无效症的肿瘤化疗患者,采用血小板抗体检测技术筛查血小板抗体,对抗体阳性患者进行血小板交叉配型,选择配合性血小板进行输注.结果 筛查结果63例患者中抗体阳性率为50.8%(免疫因素32例),而抗体阴性率达49.2%(非免疫因素31例).32例抗体阳性患者输入配合性血小板后输注有效者27例(有效率达84.4%)另有5名患者出现输入血小板存活期减短情况,血小板输注依然无效.结论 血小板交叉配型并不能完全避免或逆转化疗患者血小板无效症的发生,因为化疗药物不仅对骨髓有非常强抑制作用,导致血小板减少,同时对输入性血小板有直接的破坏作用,导致血小板输注无效症的增加.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