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不同采血方式在新生儿疾病筛查的应用对比
目的:通过研究采血方式在新生儿疾病筛查中的应用,观察不同采血方法对其的影响,掌握适合新生儿的采血方法.方法:将需要采血进行疾病筛查的新生儿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分别使用足底定位斜刺采血法和传统直刺采血法,将两组采血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过病例对照研究,在一次采血成功率方面,实验组为96.7%明显高于对照组81.7%;实验组发生血肿的机率为6.7%明显低于对照组血肿发生机率16.7%;实验组操作时间也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比较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足底定位斜刺采血法更为安全、高效,与以往的直刺采血法相比适合在新生儿疾病筛查的采血中使用.
-
不同采血方式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影响
目的 分析不同采血方式对血常规检查结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健康体检患者80例,分别进行静脉血和末梢血的采集,比较两种采血方式血常规检测结果.结果 末梢血中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计数(RBC)、血小板计数(PLT)、血红蛋白含量(Hb)均低于静脉血,而白细胞计数(WBC)高于静脉血,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R0.05).结论 采用静脉血方式采集血液,检验结果稳定,且较为准确,建议血常规检测,尽量使用静脉方式采血.
-
溶血与血液采集方式对生化检验结果影响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溶血与血液采集方式对生化检验结果影响,以获得准确的生化检验结果,为临床诊断、治疗和病情变化提供参考价值. 方法 随机选取该院2013年1月—2015年6月期间,血液生化检验标本复检结果因严重溶血和血液采集方式出现较大误差的各4份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检测严重溶血与复检标本的血钾、肌酸激酶和乳酸脱氢酶含量,分别检测输液侧与对侧采血标本的血糖、血钾和血钠含量,应用配对设计t检验比较比较检测结果之间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严重溶血与复检标本的血钾、肌酸激酶和乳酸脱氢酶检测结果之间的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P均<0.01), 输液侧与对侧采血标本的血糖、 血钾和血钠检验结果之间的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均<0.01). 结论 在血液生化检验中,要积极控制相关不利因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不断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用血浆血红蛋白评价各种采血管及其添加剂
目的 通过测定游离血红蛋白(free hemoglobin,FHb)浓度以判别溶血程度.评价不同采血管及采血方式对血液溶血程度的影响.方法 用新的2,4-二氯酚(2,4-DCP)法测定FHb浓度,比较用注射器采血和一次性采血针取血对血液溶血程度的影响,并比较枸橼酸钠、EDTA和肝素锂三种抗凝剂对溶血的影响.结果 促凝管血清FHb浓度比肝素锂抗凝管[FHb=(25.2±5.6)mg/L]高.三种抗凝剂相比,枸橼酸钠(1:9)的血浆FHb浓度低,FHb=(20.0±5.2)mg/L.一次性采血针FHb比注射器采血的FHb平均高25.8%.比较CG分离胶与CG促凝管,以进口BD管FHb低.结论 枸橼酸钠(1:9)抗凝剂管红细胞保存好.促凝剂可致轻度溶血,BD管好,分离胶管次之.各采血管3h后上升FHb浓度,24h后升高显著.
-
真空采血和闭盖穿刺取样与生化检验质量和实验室安全
众所周知,真空采血[1]技术发明于20世纪30年代末,真空采血管具有使用方便、简单、全封闭、防污染等优点,为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所推荐,替代了传统静脉采血方式.美国BD公司商品出售的SST管含有惰性胶体[2],此物质在离心后成为血细胞和血清之间的隔离层,从而提高了血清的产量,加强了标本分析前的质量控制,这已为医疗同僚所公认.理想情况下,分析仪的探针直接刺入离心后管子的管盖吸取血样,在大程度上减少检验人员被血液污染的危险性.但是,目前大多数实验室的常规作法是拔盖之后进行生化检测.
-
不同情况下微血管全血糖第一和第二滴血检测值差异研究
目的:比较在常规采血、按摩后采血、温浴后采血、甩手后采血几种不同情况下微血管全血糖第一、第二滴血检测值的差异。方法选取18岁以上的糖尿病门诊及住院患者,分为4组,分别为常规采血组、温浴后采血组、按摩后采血组、甩手后采血组,每组50例,比较不同情况下采集微血管全血糖第一及第二滴血检测值的差别,并同时采集静脉血进行比较。结果使用快速血糖检测仪规范测量血糖时,常规采血组、温浴后采血组、按摩后采血组第一滴血与第二滴血的快速血糖值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甩手后采血组第一滴血高于第二滴血血糖值(P<0.05)。结论清洁洗手后,常规采血下快速血糖仪检测第一滴和第二滴血血糖检测值无明显差别,可取第一滴血作为检测样本。
-
同采血时间与采血方式对心血管疾病检验数据的影响
目的 分析不同采血时间与采血方式对心血管疾病检验数据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不同时间采血组和不同方式采血组,各60例,进一步分析两组血液检验结果.结果 (1)空腹采血白细胞计数与餐后采血相比显著要低(P< 0.05);但是,在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以及血小板计数三项指标上,空腹采血与餐后采血相比明显要高(P<0.05). (2)空腹采血血红蛋白、红细胞、血小板计数三项指标与餐后2h采血相比,均显著要高(P<0.05);空腹采血白细胞计数与餐后2h采血相比,则显著要低(P<0.05). (3)在白细胞计数方面,中心静脉采血与动脉采血相比明显要低(P<0.05);而血小板计数则明显要比动脉采血高(P<0.05);此外,在血红蛋白与红细胞计数两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4)在白细胞计数、红细胞方面,中心静脉采血与末梢循环采血相比明显要低(P<0.05);但在血红蛋白计数方面,中心静脉采血与末梢循环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采血时间与不同采血方式均会对心血管疾病检验数据造成影响;优先方法为基于空腹状态采取中心静脉采血方式,以此使血液检验准确度得到有效提高.
-
血常规检验影响因素分析
实验室检验的准确可靠在今日的医疗实践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获得高质量的标本,医护人员必须了解从采血方式到血样运输、贮存、生物学等多种非疾病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很多医护工作人员对这些因素缺乏深入的了解,使标本分析前就已潜在着对实验结果影响的因素,给疾病的诊断带来错误的判断。为此,围绕着“影响血常规检验因素”,本文初步探讨与分析了影响血液标本检验质量的因素。
-
血培养3种采血方式结果分析
目的 分析单侧单瓶、单侧双瓶、双侧双瓶采血方式的血培养结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12月采用单侧单瓶(需氧瓶)、成人双侧双瓶(两套需氧+厌氧)、婴幼儿患者单侧双瓶(需氧+厌氧)采血结果,进行血培养阳性率的差异及污染菌的鉴别.结果 成人患者血培养阳性率单侧单瓶8.8%、双侧双瓶16.0%,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婴幼儿患者血培养阳性率单侧单瓶4.5%、单侧双瓶5.0%,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侧单瓶共检出病原菌45株,20株为可疑污染菌,占44.4%;双侧双瓶检出病原菌68株,24株为可疑污染菌,其中12株从多份培养瓶中检出,确定为病原菌,其余12株仅从单份培养瓶中检出,判断为污染菌;单侧双瓶检出病原菌62株,36株为可疑污染菌,其中20株仅从1瓶中检出,判断为污染菌.结论 成人患者血培养双侧双瓶与单侧单瓶采集相比,有明显优势;婴幼儿血培养单侧双瓶与单侧单瓶采集相比,对可疑污染菌的鉴别有一定优势,但阳性率提高并不明显,鉴于婴幼儿厌氧菌血流感染比较罕见,建议改单侧双瓶(需氧+厌氧)为双侧单瓶(需氧+需氧).
-
正常大鼠血清微量睾酮的检测及实验性影响因素
目的:为了检测大鼠血液中微量睾酮的含量,研究正常大鼠血清睾酮水平的变化规律及实验性影响因素.方法:应用全自动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BECKMAN COULTER AccessImmunoassay System)及配套的睾酮试剂盒测定正常大鼠的血清睾酮含量.结果:(1)430只正常大鼠的血清睾酮含量为(4.64±2.48)ng/mL.(2)不同采血方式在相同时间点采血测定的大鼠血清睾酮含量存在差异.(3)以玻璃毛细管球后静脉丛间隔4h连续多次采血可使大鼠的血清睾酮水平明显下降,以8h下降为明显.(4)24h内大鼠的血清睾酮含量存在昼夜节律,8:30的血清睾酮含量明显高于20:30.结论:正常大鼠的血清睾酮水平差异较大,分布范围较宽.不同采血方式、不同采血时间及反复多次采血对大鼠血清睾酮含量的影响较大.上述因素可能是激素测定数据波动较大的主要原因.本实验结果为选择合适的采血方式及适当的采血时间提供参考.
-
不同采血方式及仪器对SPF级Wistar大鼠血液学指标的影响
目的 比较不同采血方式及仪器对血液学指标测定结果的影响.方法 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食品药品安全评价中心2011年和2012年8周龄的正常SPF级Wistar大鼠血液学指标,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不同采血方式及不同仪器所测定的血液学指标的结果差异.结果①清醒状态下的内眦静脉采血与麻醉后腹主动脉采血方式所获得血样的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实验大鼠戊巴比妥钠麻醉后腹主动脉及腹主静脉采血方式获得的血样,血常规检测结果显示各项检测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西门子ADVIA 212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与西斯美康XE-2100血细胞分析仪在血小板及白细胞五分类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采血方法及不同仪器对Wistar大鼠血液学指标白细胞及血小板的检测结果有较大影响.
-
血液流变学检测质量控制问题探讨
血液流变学是研究血液及其有形成分的流动性、变形性的变化规律及其在医学中应用的科学.它在临床上有着广泛应用,如心脏血管疾病、恶性肿瘤、中风预告以及高血压、肺心病、血液系统疾病.但其检测过程涉及多种因素,不仅受血液内在因素影响,还与采血方式、血样运输,储存等非致病因素有关,故它的质量控制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现将其总结如下:
-
新生儿沐浴后足跟采血的效果调查与分析
目的:观察新生儿疾病筛查中不同采血部位及不同采血方式的效果及血标本的质量;探讨佳采血部位与采血方式,提高采血质量,减轻新生儿疼痛。方法:将1604例新生儿按单日、双日出生分成两组。观察组(定位法组)采血部位在足底定位,位置为新生儿左或右足内、外踝连线与足底中线之交叉点下0.2cm;对照组(不定位法组)选择足跟底部内侧或外侧,无具体定位。在观察组与对照组中又随机按照一对一各分为二组,分别采用沐浴后和传统的采血方式。结果:定位采血方法与沐浴后采血方式的一次性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标本合格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经卡方检验,均为x2=46.81,P<0.00。沐浴后采用定位后的新生儿啼哭持续时间短;而不定位采用传统方式穿刺采血引起新生儿啼哭持续时间长。经检验,t=1.9630,,P<0.05。结论:应用沐浴后足底定位采血,可以提高采血的一次性成功率及一次性标本合格率,减少新生儿足底水肿及瘀斑,可减轻新生儿的疼痛,缩短新生儿啼哭时间。
-
护理工作中血液标本质量相关因素分析与对策
合格的血液标本是获得准确的检验结果的先决条件,准确的检验结果是疾病诊治的重要依据.为获得准确可靠的检验结果用以指导临床诊断及治疗,护理人员必须了解生物学、采血方式和血样运送等多种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以提供合格的血液标本,提高检验报告的准确性.现将血液标本质量相关因素及对策介绍如下.
-
不同采血时间与采血方式对心血管疾病检验数据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采血时间与采血方式对心血管疾病检验数据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0例心血管疾病男性患者(无恶性肿瘤、血液疾病、肝肾脾等严重疾病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两组各100例,A组采取禁食12 h后,饭后、饭后2 h采血,并进行血样分析,从而比较不同采血时间可能会对患者心血管疾病检验数据的影响,B组采取动脉采血、中心静脉采血、末梢静脉采血三种采血方式,并比较检验结果。从而分析不同采血方式可能对心血管疾病检验数据的影响。结果:餐后采血、餐后2 h采血分别与空腹采血比较,白细胞计数增高,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血小板计数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采血与中心静脉的实验结果相比较可知,白细胞计数有明显升高,血小板计数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计数虽有小幅度变化,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梢循环采血与中心静脉采血的实验结果相比较可发现,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均有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红蛋白计数则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不同采血时间、采血方式均可对心血管疾病患者检验数据产生一定影响,临床上应采用可靠的采血方式并统一的采血时间以提高心血管疾病检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不同采血方式对快速血糖仪测定结果影响的Meta分析
目的 评价不同采血方式对快速血糖仪测定结果的影响.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和维普网数据库,检索年限为1995-2007年.纳入比较不同采血方式测定结果的5个非随机对照研究(CCT),共305例患者.结果 指端血液自然流出方式时用快速血糖仪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糖值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WMD=-0.17,95%CI-0.53,0.19),而按摩方式和挤压方式取血时用快速血糖仪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糖值之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WMD=-1.32,95%CI-2.05,-0.59和WMD=-2.11,95%CI-2.95,-1.27).结论 不同取血方式对快速血糖仪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血糖测定结果之间是有影响的,为了保证快速血糖仪测量值的准确性,宜采用自然流出法指端取血.
-
采血方式不同对血常规检测的结果影响评价
目的:分析采血方式不同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9月-2016年5月进行血常规检测的患者100例,根据采血方式不同分为静脉组和末梢组,两组采集血液均行血常规分析,并对结果进行配对比较。结果:静脉组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计数(RBC)、血小板计数(PLT)、血红蛋白含量(Hb)均高于末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及白细胞计数(WBC)水平低于末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采血方式对血常规检测结果存在一定影响,相比而言静脉采血结果更为准确。
-
巧用注射器解决真空采血管负压消失的方法
真空采血技术发明于20世纪30年代末,真空采血管具有使用方便、简单、全封闭、防污染等优点,为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所推荐,替代了传统静脉采血方式[1].
-
静脉采血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静脉穿刺采血是临床上常用的采血方式,在静脉采集血标本的过程中,有很多影响因素,探讨如下.1采血前的干扰因素1.1心理因素张运斌[1]的研究表明,恐慌与激动可导致血管及胆囊收缩作用加强,P02、ALT、AST、lgA、lgG、lgM检测值增高.因此,采血者应使被采血者情绪放松,主动配合.
-
浅谈血液标本的正确采集
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实验诊断已显得越来越重要,各项检验结果可直接影响到临床医生的诊断和治疗.许多资料表明:采血方式对检验结果有很大影响[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