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产前超声检查对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价值分析

    作者:杨琼丽

    目的:探讨产前超声检查对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诊断情况和价值.方法:随机抽选2016年09月~2017年09月期间,我院妇产科就诊的152例孕产妇,对她们进行产前超声检查,并就其检查结果同新生儿实际先天性心脏病率进行对比统计和分析.结果:经过临床诊断,152例新生儿产前检查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22例,出生后的确诊患儿为25例,两者的对比差异不大(P>0.05),无统计学意义.且产前超声检查的确诊率为88.00%.结论:产前超声检查能够较为准确的诊断出胎儿是否存在先天性心脏病,对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对的提早诊治以及优生优育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是一种有效、经济、安全的先天性心脏病临床诊断方法.

  • 先天性心脏病超声检查误漏诊临床分析

    作者:王小瑞;贾少林

    目的:分析采用超声检查诊断先天性心脏病时发生漏诊和误诊的原因。方法:2013年3月~2014年11月之间我院筛查到上级医院手术确诊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187例,分析其中超声检查发生误漏诊患者的检查结果,与病理诊断进行对比,分析误漏诊原因。结果:共26例患者在术前超声检查中发生误漏诊,发生率为13.9%,其超声诊断结果主要为室间隔缺损与房间隔缺损。结论: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超声检查中发生误漏诊的原因通常是检查不认真、不全面,没有观察到并发畸形,分形不准确,未结合既往疾病史、临床表现等,因此检查时必须仔细、严谨,详细询问患者与疾病有关的细节,确保超声诊断结果正确,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 婴儿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治疗

    作者:于翠兰

    目的:总结婴儿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手术治疗经验。方法:34例不满1周岁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经明确诊断、充分术前治疗及手术评估后,28例行体外循环下根治术,余6例于全麻下行动脉导管结扎术。结果:术后死亡1例,余33例均痊愈出院。结论:婴儿先心病应充分评估治疗方法并择期实施合理术式治疗,可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效果肯定。

  • 胎儿心脏三血管气管平面在先天性心脏病筛查中的价值研究

    作者:李彬彬

    目的:本文通过对患者的观察探讨胎儿心脏三血管气管平面在进行先天性心脏病的筛查中有哪些价值.方法:为了作此研究,我们共选取了1000例曾经来进行过产前胎心超声检查的孕妇作为研究对象,选取胎儿进行常规检查的六个切面,在探头探到四腔心后,我们将探头像胎儿头的那侧进行偏移,就可以得到三血管气管平面.该平面内肺动脉、主动脉、气管、上腔静脉依次排列.通过对影像的观察判断,其中有50例患者被发现心室发育不良,又分别有左右心室两种.有2例胎死腹中,还有多例其他的心脏发育不良的情况,其中进行尸检的和超声影响所反映的结论一致.结果:胎儿心脏三血管气管平面的准确率极高,超声影像所观察到的效果和我们后来得到的结论极其吻合.结论:胎儿心脏三血管气管平面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因为它操作简单,对胎儿没有任何伤害.能够较为准确的判断胎儿的情况.可以帮助患者了解胎儿状况,以便患者及时做好准备.这样间接的提高了生育质量.因此,胎儿心脏三血管气管平面对于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具有重要意义.

  • 四维超声时间-空间复合成像在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魏敏;郝薇

    目的:探讨四维超声时间-空间复合成像(STIC)技术筛查中孕期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价值.方法连续性选取155胎22-27+6周妊娠胎儿,先行二维超声Ⅲ级筛查,采集心脏相关切面图像,再应用四维STIC技术采集胎儿心脏数据;每一名患者由同一名超声医师进行分析,并将二维超声和四维超声STIC技术的诊断结果与随访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四维超声STIC联合二维超声后正确诊断率90.99% (50/55),明显高于单独应用STIC技术(x2=5.56,P<0.05).结论:四维超声时间-空间复合成像STIC技术可用于筛查中孕期胎儿心脏畸形排查;将其纳入胎儿心脏二维超声产前筛查,可提高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率.

  • 乌鲁木齐市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先心病筛查与管理模式研究

    作者:徐新利;黄瑞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市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先心病的发病情况,探讨本院先心病的筛查与管理模式,从而提高本院新生儿先心病的管理水平.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7年2月在我院分娩的新生儿2017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两项筛查法(心脏杂音和经皮血氧饱和度<95%)对其进行筛查,初筛阳性的新生儿由超声科行心脏超声诊断进行确诊,对终确诊为先天性心脏病的新生儿进行定期随访评估,对筛查为阴性的新生儿则在出生后一个月进行常规体检.结果:20174例新生儿中阳性患儿检出率为5.7%,终经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为先心病患儿285例(24.85%),占新生儿总数的1.41%.后期随访过程中,确诊的285例患儿经治疗后死亡6例,死亡率为2.11%,其余279例患儿中除了有5例患儿身高、体重低于正常水平外,剩余274例患儿生长状况均良好,生长状况良好率达到98.21%(274/279).在2014年2月至2017年2月的三年时间内,对新生儿先心病的筛查进行系统的管理,终的统计结果显示,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检出率逐年升高,而受筛患儿的死亡率则逐年降低.结论:采用两项筛查法对新生儿进行先天性心脏病的筛查是可靠、有效的,而实行儿科心血管专业医师初筛—超声科筛查诊断—确诊后随访干预的管理模式对新生儿先心病的筛查同样至关重要.

  •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二尖瓣反流的外科治疗体会

    作者:张艳

    目的:分析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二尖瓣反流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2012年9月-2015年10月收治的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二尖瓣反流50例患儿的资料回顾分析,均实施二尖瓣成形术,评定效果。结果:本次50例患儿中,为突出的二尖瓣反流表现为瓣环扩张,其次为瓣叶裂隙。且围术期未死亡现象,均顺利出院。结论:临床给予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二尖瓣反流患者二尖瓣成形术可获得显著性效果,不会影响瓣环的发育,值得借鉴。

  • 胎儿心脏超声心动图用于先天性心脏病中的临床研究

    作者:路洁琼

    目的:分析胎儿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测应用于先天性心脏病筛查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6年3月于我院进行产前超声检查的120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均予以 B 超检查,并对疑似先天性心脏病的胎儿予以超声心动图检查,对比检查结果及分娩结局。结果:120例受检孕妇中,有108例健康,12例为先天性心脏病胎儿。产前超声心动图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准确率为97:50%,与妊娠结局对比无明显意义(χ2=2.41;P >0.05)。结论:胎儿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对于筛查先天性心脏病意义显著,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诊断准确性,对于出生人口质量提升有重要意义。

  •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及临床分析

    作者:赵小娟;王明霞

    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及临床分析方法.方法:选取60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患儿均经过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确诊,对其临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儿60例中,复合畸形19例,包括法洛四联症1例、房间隔缺损+动脉管管未闭3例、肺动脉狭窄例、房间隔缺,肺动脉狭窄2例;单纯畸形43例,包括室间隔缺损15例、房间隔缺损18例、动脉导管未闭6例,两尖瓣狭窄伴关闭不全2例、三尖瓣缺损伴右心左房大3例、主动脉缺损1次、肺动脉狭窄1例;呼吸急促是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常见症状,其次为青紫、心动过速等.结论:心血管畸形主要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及其相互作用所致,先心病重在预防,应加强孕期保健,避免与先心病有关的高危因素,以降低先心病发生率.对可疑病例,应借助超声心动图,早期诊断,争取早期手术根治,有介入治疗适应症的,可选择介入治疗.

  • 健康教育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李双凤

    目的:探析健康教育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我院在2013年1月-2015年5月治疗的8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分为两组,一组实施常规治疗+简单教育,另一组实施综合治疗+健康教育,观察与对比两组患儿家属专业知识水平的变化与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的临床护理满意度是85%,对照组是50%,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健康教育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护理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消除患儿家属的心理负担,提高患儿家属的专业知识水平,更好的护理患儿,有利于患儿的术后康复,缩短术后恢复时间.

  • 84例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后患者监护体会

    作者:施官秀;李敬

    先天性心脏病是指人胚胎发育时期,由于心脏及大血管的形成障碍而引起的局部解剖结构异常或出生后自动关闭的通道未能闭合的心脏病,治疗该病的好方法是手术,术后患者病情变化快、并发症多,心脏手术作为我院新开展的新技术,由于重症医学科医务人员年轻化,病情观察经验欠缺,术后监护仍是临床难点,我院于2012年12月-2013年12月做心脏手术101例,其中先天性心脏病84例,术后均转重症医学科进行严密监护,取得满意效果。

  • 母体环境暴露与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病因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蔡贵榕

    目的:探讨母体环境暴露与胎儿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病因的相关性,对CHD的预防进行临床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11~2017.11来我院就诊的62例先天性心脏病胎儿的母亲为观察组,同期出生的62例健康胎儿的母亲为对照组,通过本院自制的调查问卷,对两组胎儿的母亲家族史、生育年龄、民族、健康状况、孕产史、药物接触史、农药接触史、孕前及孕期环境嘈杂情况、孕期胎儿情况、教育情况、不良生活史、收入情况、工作情况等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观察组女性胎儿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母亲的先天性心脏病家族史、生育年龄、健康状况、流产史、药物接触史、农药接触史、噪声、不良妊娠史、胎儿异常、不良生活史、收入等因素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母体孕前期和孕期的多种环境因素与胎儿先天性性脏病的发生相关,改善母体的健康状况,减少危险因素的暴露,对防控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心电图分析

    作者:陈进

    目的:研究分析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心电图特征.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62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探讨患儿年龄、先天性心脏病类型等特征.结果:62例患儿中15例(24.19%)左室肥大,35例(56.45%)右室肥大,12例(19.35%)左右室肥大.随着年龄增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心脏负荷加重,心脏肥厚扩大异常比例特别高,各个年龄段ECG异常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中,心电图检查是重要的检查手段,对患者早期诊断、治疗和预后有着重要的作用.

  • 气道护理量化评估模式在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呼吸道管理中的应用体会

    作者:姚惠娟

    目的:讨论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呼吸道管理,接受气道护理量化评估模式干预的价值意义.方法:将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收治择期手术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66例,根据术后呼吸管理方式差异分组各33例,比较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接受气道护理量化评估模式干预)护理结果.结果: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少,P<0.05.研究组呼吸机支持时间、术后监护时间、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气道护理量化评估模式干预,提高了术后气道管理中呼吸护理的针对性与有效性,改善预后的同时,降低了并发症率,值得临床应用.

  • 自贡地区0-14岁先天性心脏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作者:李星云;江德勤

    目的 探讨自贡地区0-14岁先天性心脏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方法 选取2014年3月至2018年3月自贡地区93680例0-14岁儿童进行调查,先后进行初步筛查、复查及影像学检查,统计分析自贡地区先天性心脏病发生、性别及病种分布情况.结果 自贡地区0-14岁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发生率为0.48%,其中男性所占比例明显低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先天性心脏病分型中,室间隔缺损(VSD)所占比例(38.89%)高,房间隔缺损(ASD)所占比例(28.22%)及动脉导管未闭(PDA)所占比例(18.44%)次之,肺动脉瓣狭窄(PS)及其他畸形较为少见.结论 自贡地区0-14岁先天性心脏病中女性患病率较高,且以室间隔缺损及房间隔缺损为主.

  • 先天性心脏病检测中胎儿心脏超声筛查的应用

    作者:向生美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检测中胎儿心脏超声筛查的实用价值.方法:随机调查2017年6月-2018年6月,于我院行产前检查的健康孕妇1840例,随机序列法分组,分至对照组920例,分至观察组920例.分别予以常规超声检查和心脏超声筛查,并以产后实际情况作为标准,对比两种检查方式的准确度.结果:对照组25% 的检查准确率,同比观察组的85.71%,偏低些,检查准确率指标的组间比较,存在显著性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心脏超声筛查在胎儿先天性心脏病检测中使用,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因此,临床应用值得推荐.

  • 改良超滤术在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中的应用

    作者:乌立晖;费月华;王军;王连才;徐志飞;张宝仁

    目的通过改良超滤术在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中的应用,探讨其主要的临床作用.方法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51例,分为改良超滤组25例,对照组26例.手术过程中在各时间点测定红细胞比积、肿瘤坏死因子(TNF)、肌酐、尿素氮、内皮素、白细胞介素-6浓度;术后测定血浆渗透浓度、红细胞比积、输血量、胸腔引流量、动脉血氧分压、呼吸机支持时间和ICU监护时间的变化.结果超滤后红细胞比积、TNF及血浆渗透浓度明显上升,而肌酐、尿素氮、内皮素、白细胞介素-6浓度在超滤前后变化不大.超滤组术后输血量及心包纵隔引流量明显减少,动脉血氧分压升高,呼吸机支持及ICU监护时间均明显下降.结论动脉-静脉改良超滤术是一种安全的超滤法,适用于术前有肺动脉高压、婴幼儿及需较长时间体外循环的病人.

  • 腋下小切口在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贾清仁;姚建民;成杞润;卢宁;牛建立

    1995年3月~2000年5月,我院应用腋下小切口和心脏跳动下的微创技术进行心内直视手术256例,其中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手术32例,术野显露及手术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 应用自制蘑菇伞形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33例

    作者:秦永文;赵仙先;丁继军;胡建强;郑兴;曹江;陈凌;毛红娟

    经皮穿刺堵塞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PDA)的材料和方法有多种[1~4],但尚无一种操作简便、并发症少、适合不同大小PDA的封堵材料和方法.近年来Amplatzer发明了一种蘑菇伞状的新形封堵器[5,6],因价格昂贵,大多数患者难以承受.1998年我院与上海形状记忆合金材料有限公司研制了镍钛合金封堵器,1999年12月应用于临床,现已成功封堵了33例PDA患者,报道如下:

  • 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妊娠的母儿影响分析

    作者:谢微波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妊娠对母儿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妊娠并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房间隔缺损是妊娠合并先天性心脏病中常见的类型.20例患者均曾经施行心脏手术,其中心功能Ⅰ~Ⅱ级者18例,占90%.20例患者的平均分娩孕周为38.9周,剖宫产17例,占85%.2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分娩的新生儿出生1min Apgar评分≤7分者1例,与同期相同孕周、无合并症正常妊娠分娩的新生儿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曾经施行心脏手术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心功能较好,能胜任妊娠和分娩,剖宫产是比较安全的分娩方式.

7794 条记录 379/390 页 « 12...376377378379380381382...38939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