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A超角膜测厚仪和Pentacam系统测量散瞳前后角膜中央厚度的比较

    作者:金玉梅;艾凤荣;罗岩;李莹

    目的 比较应用A超角膜测厚仅和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系统测量的散瞳前后角膜中央厚度的差异.方法 2011年8月至11月北京协和医院成人屈光不正患者65例(130眼),均先后应用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系统和A超角膜测厚仪进行散瞳前后角膜中央厚度的测量,散瞳剂采用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结果 A超角膜测厚仪测量的散瞳前后角膜中央厚度值分别为(536.70±39.60)和(548.31 ±39.22) μm,散瞳后的测量值明显高于散瞳前(P=0.000);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系统测量的散瞳前后角膜中央厚度值分别为(539.57±39.73)和(545.99±39.47) μm,散瞳后的测量值亦明显高于散瞳前(P =0.000).两种方法散瞳前角膜中央厚度的测量值比较,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系统测量值明显高于A超角膜测厚仪(P=0.000);而两种方法散瞳后的测量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81).结论 散瞳后角膜中央厚度测量值较散瞳前略有增加,故散瞳前测量值更能准确、真实地反映角膜中央厚度,有助于为角膜屈光手术方式的选择和手术安全性评价提供参考.

  • 角膜内皮计等分析系统对角膜中央厚度测量的可靠性分析

    作者:任俊杰

    目的:角膜内皮计、超声角膜测厚仪和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系统对角膜中央厚度(CCT)测量可靠性的分析.方法:选取眼部无明显器质性病变的正视和轻度远视患者56例(112眼)进行中央区角膜厚度的测量.三种不同的仪器设备对中央区角膜厚度(CCT)的测量结果分别是:角膜内皮计(543±28.3)um、超声角膜测厚仪(547±28.5)um、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系统(554±27.8)um.分析:角膜内皮计与超声角膜测厚仪两者之间测量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角膜测厚仪与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系统两者之间测量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内皮计与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系统两者之间测量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角膜内皮计、超声角膜测厚仪和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系统均对角膜中央厚度的测量安全,可靠.但需要进行多次测量.

  • 早期圆锥角膜患者的角膜后表面形态分析

    作者:徐艺;戴锦晖;褚仁远

    目的 应用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系统分析早期圆锥角膜后表面形态的特点,为完善早期圆锥角膜形态特点的描述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亚临床期圆锥角膜患者(43人43眼),可疑圆锥角膜患者(40人40眼)及正常对照(143人143眼).使用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系统检测角膜,统计分析后表面大屈光度、后表面大高度值、分布位置及各指标的组间差异,计算各指标的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反映一项检测指标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下面积.结果 亚临床圆锥角膜组、可疑圆锥角膜组和正常组的平均后表面大屈光度分别为-6.2 D,Q=0.5;-5.6 D,Q=0.3;-5.5 D,Q=0.3.平均后表面大高度分别为23 μm,Q=14;11 μm,Q=8.5;7 μm,Q=6.因数据分布为非正态分布,因而采用中位数和四分位间距表示法, Q代表四分位间距.后表面大屈光度和后表面大高度在各组之间均存在统计学意义的差别, 且在前表面屈光度和高度出现异常前,后表面屈光度和高度已经发生改变.在诊断早期圆锥角膜中, 后表面屈光度大值、后表面高度大值的ROC曲线下面积大.结论 基于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系统的检测结果, 角膜后表面屈光度、后表面高度的变化是早期圆锥角膜形态改变的重要特点.

  • Belin角膜扩张分析鉴别早期圆锥角膜的敏感性与特异性

    作者:徐漫;孙荔;刘永珍;卢迪;徐艳春;陈蕾

    目的 探讨Belin角膜扩张分析鉴别早期圆锥角膜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眼科门诊就诊的圆锥角膜患者46例(46眼)为研究对象,其中临床期组23例23眼,亚临床期组23例23眼,同时选取正视或低度近视50例(50眼)为对照组.应用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系统,对每个患者进行双眼Bclin角膜扩张分析检测,并将角膜前表面扩张分析差异值(difference-front,Bf)、角膜后表面扩张分析差异值(difference-back,Bb)、角膜前表面差异偏差值(deviation of front elevation difference map,Df)、角膜后表面差异偏差值(deviation of back elevation difference map,Db)、角膜平均进展差异偏差值(deviation of average pachymetric progression,Dp)、角膜薄点偏差值(deviation of minimum thickness,Dt)、ARTmax偏差值(deviation of ARTmax,Da)、总偏差值(total deviation value,FinalD)进行Mann-Whitney U检验及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结果 临床期组、亚临床期组和对照组Belin角膜扩张分析参数,除亚临床期组与对照组中Dt(P =0.545)、Da(P =0.2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参数在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 0.05).临床期组相对于对照组中FinalD的曲线下面积大,为0.997,Bb、Df、Db、Dp、Da均>0.900,Bf、Dt均>0.800.亚临床期组相对于对照组Db的曲线下面积大,为0.839,Bb为0.812,FinalD为0.789,Bf、Df、Dp均>0.600,Dt与Da均>0.500.亚临床期组相对于对照组Db的敏感性大,为0.870,Dp的特异性大,为0.920.结论 Belin角膜扩张分析可以将早期圆锥角膜从正常角膜中区分开来,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但需要复诊进一步鉴别.

  • 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系统在激光周边虹膜切开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中的应用

    作者:詹玉蕊;王海燕;付传蕊

    目的 评价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系统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Nd:YAG激光周边虹膜切开术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62例(105只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在接受Nd:YAG激光周边虹膜切开术术前及术后1周、1月、1年,应用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系统测定患者中央前房深度、前房容积、小前房角开放度数等前房参数,观察并分析术前、术后前房参数变化.结果 62例(105只眼)行激光周边虹膜切开术,术后中央前房深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前房容积与术前比较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小前房角开放度数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系统能够清晰地显示激光治疗前后眼前节结构变化,可以定性和定量反映激光周边虹膜切开术治疗前后前房参数的变化,对及早发现闭角型青光眼的潜在危险具有一定的意义.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