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优质护理服务在血透室的应用分析

    作者:张红梅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血透室的应用效果.方法:在我院血透室进行治疗的112例透析患者,随机分为优质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每组56例.分析比较两组护理效果及患者满意度.结果:经过不同方法护理后,优质组透析护理质量评分均显著优于常规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优质组患者满意度为94.4%,常规组患者满意度为78.6%,优质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护理前抑郁和焦虑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抑郁和焦虑评分均有明显改善,且优质组抑郁和焦虑评分显著优于常规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血透室工作中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可以显著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减轻患者抑郁和焦虑情绪,增加患者满意度和生活质量.

  • 血透室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与护理干预措施

    作者:邵俊杰

    目的:分析血透室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探讨相应的有效护理干预措施。方法近年来我科加强对血透室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排查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实施一系列护理干预措施,以加强预防和控制血透室医院感染。结果每月透析550余人次,到目前为止,透析患者未发生1例医院感染,医护人员也无感染发生。结论血透室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存在于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中,只要提高医院感染防范意识,定期开展自查,及时查找危险因素,并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就能够防患于未然,避免医院感染不良事件的发生。

  • 血透室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分析与预防对策研究

    作者:顾艳

    目的:分析血透室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并探讨相应的预防对策。方法我院血透室2012年1月至12月共发生护理风险事件12例,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不安全因素,并在之后的临床工作中实施相应的预防对策。对比实施预防对策前后1年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的变化。结果与实施预防对策前1年对比,实施预防对策后1年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下降,差异统计学分析后认为有意义(p<0.05)。结论血透室护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包括护理人员、患者、环境等三方面因素,在临床工作中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增加护理人员配置、加强环境管理等可有效减少护理风险事件。

  • 血透室护理流程管理对提高护理质量效果探讨

    作者:孙文娟

    目的:探讨血透室护理流程管理对提高护理质量的效果,以供参考。方法我院自2013年1月起对血透室加强护理流程管理,对比加强护理流程管理前后1年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护患满意率的变化。结果与加强护理流程管理前对比,加强护理流程管理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下降,护患满意率明显提高,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后认为有意义(p<0.05)。结论在血透室临床护理工作中加强护理流程管理有助于规避护理风险事件,提升护理工作质量。

  • 环节质量管理在血透室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

    作者:张莉

    目的:通过加强对血透室各环节质量的管理,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大限度地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方法强化组织管理,狠抓环节质量控制;严格执行规范,统一操作流程,重视监测工作。加强人员培训学习;加强患者健康宣教工作。结果加强血透室各环节的管理,规范了血液透析的医疗行为,保障了血透患者的医疗安全,预防了医院感染的发生。结论环节质量管理是预防与控制血透室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保障。

  • 血液透析室的安全隐患与防范对策

    作者:陈亚萍

    目的:分析血液透析室的安全隐患,提出防范措施,加强医院血透室管理.方法:通过现场调查方式,对我市医院的血透室管理情况进行分析,探讨血透室安全防范措施.结果:大部分医院的血透室在感染预防、管理、以及医疗设备方面仍存在安全隐患,部分透析室对于不同种类的传染病未做到隔离透析,仍存在设备负荷运转、专业培训不到位等现象.结论:我市大部分医院在血透室管理仍存在一些安全隐患,应通过防范措施,提高我市医院的血透室管理水平.

    关键词: 血透室 管理 问题 对策
  • 血透室如何进行质量管理

    作者:张美珍;黄芳芳;吴秀珠;程炎芳

    血透室是一个专业性强、风险性高、工作难度大的特殊的护理单元,护理人员面对的是一批相对固定、需长期治疗的患者。血液透析作为一种特殊的治疗方式也会带来一些并发症,特别是并发感染,后果十分严重。血透室是医院感染高危险性的工作区之一。为了尽可能减少血透室医院感染并发症,提高透析质量,更好地服务于患者,血透室应当制定规范的管理制度
      1环境管理血透室分区要明确,避免不必要的人员流动。每月进行空气及血透机表面细菌培养监测,根据国家相关规定,要求细菌菌落总数达到以下标准:空气≤200 cfu /m2,物体表面≤5 cfu /m2。每月取透析液做细菌培养,细菌数必须在国家规定范围内透析机方可使用,定期检测各种消毒液浓度及残余浓度。透析室每天用含有效氯500mg/L 的消毒液拖地,早晚各一次,对于地面有血迹及分泌物污染时应及时清理。床单位、被套、枕套做到一用一更换一擦拭,有血迹时及时更换。透析室每天用紫外线消毒1小时,定期开窗通风。医疗废物分类放置,应有专门的污物间。
      血透室是一个专业性强、风险性高、工作难度大的特殊的护理单元,护理人员面对的是一批相对固定、需长期治疗的患者。血液透析作为一种特殊的治疗方式也会带来一些并发症,特别是并发感染,后果十分严重。血透室是医院感染高危险性的工作区之一。为了尽可能减少血透室医院感染并发症,提高透析质量,更好地服务于患者,血透室应当制定规范的管理制度
      血透室是一个专业性强、风险性高、工作难度大的特殊的护理单元,护理人员面对的是一批相对固定、需长期治疗的患者。血液透析作为一种特殊的治疗方式也会带来一些并发症,特别是并发感染,后果十分严重。血透室是医院感染高危险性的工作区之一。为了尽可能减少血透室医院感染并发症,提高透析质量,更好地服务于患者,血透室应当制定规范的管理制度
      1环境管理血透室分区要明确,避免不必要的人员流动。每月进行空气及血透机表面细菌培养监测,根据国家相关规定,要求细菌菌落总数达到以下标准:空气≤200 cfu /m2,物体表面≤5 cfu /m2。每月取透析液做细菌培养,细菌数必须在国家规定范围内透析机方可使用,定期检测各种消毒液浓度及残余浓度。透析室每天用含有效氯500mg/L 的消毒液拖地,早晚各一次,对于地面有血迹及分泌物污染时应及时清理。床单位、被套、枕套做到一用一更换一擦拭,有血迹时及时更换。透析室每天用紫外线消毒1小时,定期开窗通风。医疗废物分类放置,应有专门的污物间。

    关键词: 血透室 质量管理
  • 血透室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及控制对策

    作者:林清芳

    近年来, 降低医院感染, 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加强消毒监测管理已成为医院工作的重要内容 .血透室是医院感染重点监测科室.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医疗保险制度的不断完善,来我科进行血液透析的病人日益增多, 透析人群从十几岁到八十几岁不等.医院感染已成为血液透析患者死亡的第二大原因.

  • 血透室护士的职业防护

    作者:李鸿

    血透室是医院控制院内感染的重要科室之一,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和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血透治疗的病种增多.血透室护士在每天的工作中因接触病人的血液及各种化学消毒剂,而且血透病人病情危重对护理工作的要求又高,使血透室护士精神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现将常见的血透室护士护理工作中的危害因素及防护对策总结如下:

  • 血透室护理人员职业安全防护体会

    作者:苏翠敏

    随着血液净化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广大尿毒症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改善,但同时在血透室获得感染的机会逐渐增多,随着院内感染防控意识的逐渐增强,血透室护士的职业防护问题得到密切关注.本文通过对血透室护士面临的职业危害的总结,防范知识的探讨,以提高血透室护士自身对职业危害的认识,主动建立更为健全的防护措施.

  • 基层医院血液透析室医疗废物的规范化管理

    作者:董慧华

    医疗废物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它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1].如对医疗废物管理不当、医疗废物流失,则可能导致疾病传播,对整个社会造成巨大危害.因此,加强医疗废物的规范化管理,对保护环境十分重要.我院自2007年起加强对血透室医疗废物的规范化管理,现将体会报道如下.

  • 血透室医院感染的管理策略研究

    作者:王红莲;郭亚丽

    目的加强血透室医院感染的管理,提高护理质量,确保血液透析患者的安全及防止血源性传播性疾病的发生.方法:对现在血透室医院感染管理中有可能造成医院感染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采取有效的方法和措施,降低血透室医院感染的发生率.结果:按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制定措施,加强各个环节控制,有效地预防和控制了血透宣医院感染.结论:加强血透室医院感染的管理,可有效地防止血源性传播疾病的发生.

    关键词: 血透室 感染 管理 体会
  • 血透室护理人员职业损伤分析与防护

    作者:李敏

    目的:通过对血透室护理人员职业损伤及职业防护情况的调查分析,探讨血透室护理人员职业损伤及防护状况,为制定血透室护理人员因职业暴露导致职业损伤的防护措施提供依据. 结论:加强护理人员安全教育和管理,有效采取职业损伤的防护措施,规范操作流程,减少职业损害.

  • 透析室护士职业危害及防护措施的探讨

    作者:张六连

    血液透析室是医院特殊治疗单位,是职业损伤的高危科室,护理人员的工作环境存在多种有害因素.采取相应有效措施保护血透室护士的身心健康是迫在眉睫的问题.

  • 品管圈活动在血透室感染管理中的应用与评价

    作者:唐利群;蒋海文

    目的 探讨组织品管圈活动在血液透析感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通过成立QCC小组,小组各施其职,院感科和科室质控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借鉴先进感染管理理念,制定持续质量改进计划与措施,做到人人参与,统筹管理.结果 各类人员对血液透析感染控制知识的掌握度明显提高,院感染意识明显增强,手卫生依从性明显提高,操作规范,以及有效控制了感染因素,降低了血液透析的感染风险.结论 应用品管圈对血透室的感染管理进行质量改进,提高血液透析感染控制的质量.

  • 优质护理服务在血透室的应用分析

    作者:杨小红

    目的研究分析优质护理服务在血透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70例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对患者进行优质护理服务,观察两组患者的应用治疗效果并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入院前SDS及SAS评分间进行比较无显著性差异(>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患者经不同护理服务干预后观察组SDS、SAS评分及护理工作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血透室应用优质护理服务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情绪,降低并发症发生机率。

  • 血透室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分析与预防对策研究

    作者:肖丹

    目的分析血透室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及其预防对策。方法资料随机本院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75例,护理风险事件14例,对存在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同时提出相应预防对策,且实施后选自2013年8月~2014年8月血透患者72例,并对比预防对策实施前后1年内血透室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结果血透室护理中不安全因素主要包括血透室设备、管理因素及护理人员素质等。预防对策实施后1年内的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前(<0.05)。结论临床工作中应完善血透室规章制度并提高护理人员素质,从而降低血透患者危险事件的发生率。

  • 绩效考核在血透室的应用实践

    作者:包晓燕;魏晓霞;严文静

    目的探讨血透室护士绩效考核方法及实施效果。方法以实施绩效考核后(2013年7月~2014年6月)为实验组,实施前同期(2012年7月~2013年6月)为对照组,通过对血透室护理人员进行绩效考核,比较绩效考核前后护理质量相关指标的差异。结果与实施绩效考核方法之前相比,实验组血透室各项护理质量指标及医患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0.05)。结论引入绩效考核管理,极大地调动了血透室护士工作的积极性及自觉性,提高了患者和医生的满意度,护理质量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 血透室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管理措施

    作者:万倩

    目的:探讨血透室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管理措施。方法选择我院血透室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80例不良事件患者,针对不良事件患者发生等级和诱发原因,采取针对性的管理措施,探讨不同因素对于血透室护理不良事件的影响程度。结果血透室护理不良反应事件原因包括院健康宣教环节缺失、无菌观念薄弱、操作水平低、自我护理意识和风险意识差、查对制度缺失、责任心较差等,不同原因所致血透室护理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0.05)。结论加强血透室护理管理工作,针对常见的血透室护理不良事件诱发原因,采取控制和管理措施,有助于不良事件发生率。

  • 血透室护理流程管理对提高护理质量的影响

    作者:涂菁

    目的 分析血透室护理流程管理对提高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对本院血透室2012年10月~2013年11月80例血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通过护理流程管理,100例血透析患者不良反应明显的降低,患者对护理流程管理后的护理非常满意.在实施护理流程管理后,患者不良发生率以及患者满意度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护理流程管理在提高血透室护理质量有着积极的作用,有效地促进了患者健康,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408 条记录 15/21 页 « 12...12131415161718...202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