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实习护生工作场所暴力管理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作者:陆冬燕;朱凌燕

    目的 构建实习护生工作场所暴力管理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为客观评价实习护生的工作场所暴力管理能力并制定科学合理的培训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以4R危机管理理论为架构,初步构建实习护生工作场所暴力管理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Delphi法对18名专家进行2轮咨询.结果 2轮专家咨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为94.74%和100%,专家权威程度系数为0.906.终构建包括4个Ⅰ级指标(暴力缩减能力、暴力预备能力、暴力反应能力和暴力恢复能力),13个Ⅱ级指标和52个Ⅲ级指标的实习护生工作场所暴力管理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结论 实习护生工作场所暴力管理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具有科学性和可靠性,可用于评价实习护生的工作场所暴力管理能力,推进工作场所暴力管理能力培训的开展.

  • 护士工作场所暴力现状与对策研究进展

    作者:田凌云;李映兰

    医疗机构中暴力事件以护理人员发生的概率高.介绍国内外护患暴力、护士间暴力研究的现状及护士在遭受工作场所暴力后出现的生理、心理、社会功能异常.提出应分别从加强沟通、护士自身、政策、医院管理寻找对策,以期降低暴力事件的发生率.

  • 基层医院护士工作场所暴力与其生存质量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张茜;张桂青;翟永莉;唐新勇

    目的 探讨护理人员工作场所暴力与其生存质量的关系,为预防护理人员遭受工作场所暴力、提高护理人员生存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生存质量量表(WHOQOL-100)对285名护理人员的生存质量进行调查,并由其自行评价过去1年内是否遭受工作场所暴力、工作场所暴力类型及原因.结果 180名(63.16%)护士在过去的一年里遭受过工作场所暴力.基层医院护士是否受到工作场所暴力其生存质量的总体状况、心理、环境、精神支柱维度的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P<0.01).工作场所暴力与生存质量呈显著负相关(均P<0.05).结论 遭受工作场所暴力对护理人员的生存质量有影响,应采取措施预防和控制工作场所暴力的发生.

  • 医院Ⅱ型暴力影响因素定性研究的系统评价

    作者:谢秋林;葛莉;金浪;郑清香;Mikael Rask

    目的 系统评价医院Ⅱ型暴力的影响因素.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CINAHL、PsycoINFO、中国知网、维普和万方数据库等,搜集有关医院Ⅱ型暴力影响因素的定性研究文献,采用质性研究质量评价量袁进行研究目的、方法学、研究设计、结果和研究贡献的评估;并利用定性系统评价证据分级量表对主题综合结果进行信度分级.结果 共纳入24篇定性研究,包括1 124名研究对象.主题综合结果显示,医院Ⅱ型暴力主要受患方、医方、医患双方、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影响.主题信度分级结果显示5个为高信度,8个为中信度,22个为低信度.结论 医院Ⅱ型暴力受多维因素的影响.为降低医院Ⅱ型暴力,医疗机构需建立应对医院Ⅱ型暴力的长效机制,社会应形成医院Ⅱ型暴力防御体系,采取措施提高患者信任度和满意度,以降低医疗工作场所暴力的发生.

  • 护理人员工作场所暴力与工作倦怠调查分析

    作者:王霞;金志蓉;赵宝龙;施永斌;吴容;陆彩萍;刘娟

    目的 了解工作场所暴力对护理人员工作倦怠的影响.方法 抽取上海市宝山区3所二级以上医院护理人员904人,应用护理人员工作场所暴力问卷、Maslach工作倦怠问卷和领悟社会支持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69.91%的护理人员曾遭受暴力,其中遭受躯体暴力8.41%,心理暴力61.50%.遭受心理暴力组护士情绪疲倦感、工作冷漠感及成就感低落程度显著高于未遭受心理暴力组,遭受躯体暴力组护士情绪疲倦感及工作冷漠感程度显著高于未遭受躯体暴力组(P<0.05,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工作场所暴力是护士情绪疲倦感和工作冷漠感的影响因素,领悟社会支持是护士工作倦怠的影响因素(P<0.05,P<0.01).结论 护理人员遭受医院场所暴力的发生率高,工作场所暴力加剧工作倦怠感;应采取有效措施防范暴力事件,提高护士的社会支持度等,维护其心身健康.

  • 急诊工作场所暴力先兆预警研究

    作者:黄俊;贺喜元;傅保国;李艾华;郑艳;卢先玉;王莉;冯烨;胡成

    目的 探讨急诊工作场所暴力先兆预警对暴力发生的影响.方法 对可识别暴力行为先兆(STAMP)评估体系进行汉化,对急诊科全体医护人员进行培训后应用于临床实践,包括对就诊和留观患者进行暴力先兆行为评估和预警,加强自身防护;实施6个月后评价效果.结果 急诊科医护人员对暴力先兆行为的识别率由实施前0.28%上升至实施后1.33%,暴力事件发生率由实施前0.09%下降至实施后0.03%,医护人员应用STAMP暴力评估满意度显著提高(P<0.05,P<0.01).结论 STAMP汉化满意,应用于急诊工作场所有助于医护人员对暴力事件早期识别,早防范,从而降低暴力事件发生率.

  • 哈尔滨市护士工作场所暴力发生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余艳;隋树杰

    目的 了解哈尔滨市护士工作场所暴力发生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运用工作场所暴力调查问卷修订版调查哈尔滨市4所三级甲等医院1 597名护士.结果 哈尔滨市护士1年内工作场所暴力发生率为61.2%,发生率从高到低依次为辱骂、威胁、躯体攻击、性骚扰.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职务、聘任形式、认为暴力事件可以避免的认知、受益于培训、保安在病区设点值班、夜间工作区域灯光明亮、医院对工作场所暴力事件的重视程度、医院鼓励及时上报和医院对暴力事件处理得当是工作场所暴力的影响因素(P<0.05,P<0.01).结论 哈尔滨市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现象普遍存在,建议医院、传媒、国家政府部门联合进行综合干预,以减少医院工作场所暴力的发生.

  • 遭受工作场所暴力创伤后护理人员的成长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作者:王莉莉;师晓辉;杜瑾

    目的 了解遭受工作场所暴力创伤后护理人员创伤后成长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工作场所暴力量表、创伤后成长量表分别调查江苏省某三甲医院340名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护理人员.结果 遭受工作场所暴力护理人员创伤后成长总分为(58.45±16.83)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职称、婚姻状况是遭受工作场所暴力护理人员创伤后成长的影响因素(调整的R2=0.187;F=4.591,P<0.001).结论 遭受工作场所暴力护理人员创伤后成长处于中等水平,性别、职称、婚姻状况为其影响因素,护理管理者应加强工作场所暴力相关培训,提高护理人员创伤后成长水平.

  • 我国三级医院工作场所暴力现状及危险因素调查

    作者:牟荟曈;刘欣;石磊;李哲;高蕾;刘文慧;孙涛;樊立华

    目的:了解三级医院医务人员遭受医院工作场所暴力的现状并对其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防范策略.方法:使用自拟问卷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44所三级医院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三级医院医务人员遭受暴力总发生率为65.3%;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医务人员的性别、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工作岗位、科室、在院工作年限、医院的诊疗时间、与患者的接触时间与医院工作场所暴力的发生具有相关性,是医务人员遭受医院工作场所暴力的危险因素.结论:我国三级医院工作场所暴力的发生率偏高,建议相关部门加强对医院工作场所暴力的干预,减少医院暴力事件的发生.

  • 黑龙江省公立医院工作场所暴力事件的质性研究

    作者:茹义福;樊立华;孙少星;王刚;杨天澍;王硕;孙鹤宇;姜欢;孙涛

    目的:了解医院工作场所暴力事件的流行特征、诱发因素及危害,提出多维度防治措施.方法:运用质性研究方法,对26名医护人员进行半结构化访谈,并进行内容分析.结果:医院暴力多发生在白班,施暴者和受暴者均存在明显的流行特征.医院暴力主要受医疗组织,医疗环境,医方、患方及其互动,客观事件,社会因素等7个因素影响,对医疗工作者、医疗服务质量、医院及社会造成严重影响.结论:医院工作场所暴力事件频发,类型多样,诱发因素复杂,危害严重,应从医方、患方、媒体等多方进行针对性预防.

  • 急诊护士工作场所暴力的研究进展

    作者:欧宝仪;胡婷

    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年发生率为62.82%,急诊科护士为79.59%.急诊科护士遭受躯体冲突、威胁性事件显著高于普通病房,急诊科护士无助感和缺乏安全感显著高于普通病房.遭受暴力伤害后,部分护士出现不同程度躯体损伤,普遍存在焦虑、愤怒、恐惧、委屈、倦怠等心理问题,部分产生离职、转岗等情绪,导致护理质量下降.目前国内外研究集中于调查研究,可适当进行具体的干预研究,减少暴力事件的发生和对护士的伤害.

  • 书写表达积极情绪对儿科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后应对方式的影响

    作者:李会娜;郭乔智;刘斋;赵振莉

    目的:分析儿科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后采取书写表达积极情绪方法的干预效果。方法:对56名遭受医暴的儿科护理人员,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8名。观察组采用书写表达积极情绪方法干预,对照组采取一般心理干预。分别在干预前和干预后进行应对方式问卷评估。结果:干预4周后观察组在成熟应对方式中,解决问题得分(0.96±0.32)分,求助得分(0.83±0.46)分,合理化得分(0.84±0.63)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在不成熟应对方式中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书写表达积极情绪对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儿科护理人员进行干预,能有效提高其应对方式,取得良好效果。

  • 工作场所暴力事件及职业倦怠和急诊科护士离职倾向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芮春妹;俞岚;叶剑芬;蒋云飞

    目的 分析急诊科工作场所暴力与职业倦怠对急诊科护士离职倾向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月 ~2017年10月间220名在职在岗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分析工作场所暴力事件与职业倦怠对护士离职倾向的影响.结果 工作场所暴力事件中语言攻击、情感虐待、威胁3个维度与离职倾向I、离职倾向II以及整体离职倾向呈显著正相关性(P<0.01);职业倦怠中情感耗竭、去人格化2个维度与离职倾向I、离职倾向II、离职倾向III以及整体离职倾向呈显著正相关性(P<0.01).工作场所暴力和职业倦怠各个维度均是急诊科护士离职倾向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工作场所暴力和职业倦怠是影响护士离职倾向的重要因素,护理管理者应引起足够重视并予以调整改善.

  • 中国医疗机构工作场所暴力防治法律法规体系梳理

    作者:刘拓;张敏;徐李卉;武汝廉

    目的 系统梳理中国医疗机构工作场所暴力相关的法律法规,并提出政策建议.方法 以"工作场所暴力""医疗暴力""医疗纠纷""医患纠纷""医疗秩序"为关键词,对中国知网法律数据库、万方法律数据库、北大法意数据库和北大法宝数据库进行检索,收集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及政府规章等相关检索结果并汇总分析.结果;我国共有8部法律、2部行政法规、2部部门规章及15个省级地方性法规规章规定了医护人员享有免受工作场所暴力的权利,构成了防治医疗机构工作场所暴力的法律基础.2009-2017年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会同多部门发布12个涉及维护医疗秩序的文件,从人防、物防和技防三方面强调了严厉惩治侵害医护人员人身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但我国在防治医疗机构工作场所暴力的立法方面与国际比较尚有差距,表现在对工作场所暴力尚无协调一致的定义,无专门法律和配套的技术标准,精神暴力所造成的职业危害尚未纳入法律调整的范畴和国家职业病分类目录.结论;应采取有效措施,开展防治医疗机构工作场所暴力专门立法工作,加强有关标准体系的制定、相关研究与国际交流等工作.

  • 护士工作场所暴力高危情境的质性研究

    作者:蔡建政;王海芳;毛莉芬;钮美娥;梁永春;韩燕霞

    目的 探索护士日常工作中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高危情境.方法 运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分析方法,对18名遭受过工作暴力的护士进行面对面的深度访谈.访谈提纲包括6个问题:(1)可以简单地描述一下您遭受过的、印象深刻或近一次的工作场所暴力经历吗?(2)此次暴力发生时周围环境是怎样的(包括客观物理环境和社会环境)?(3)您认为患者或家属对您实施暴力的目的是什么?在具体暴力情境中是如何实施的?(4)从患者角度出发,您认为他们为什么会实施此次暴力行为?(5)暴力发生前后的具体情境中,患者或家属的情绪是如何变化的?(6)回顾此次暴力,具体暴力情境中,哪些特征可帮助护士提前识别暴力的发生?结果 采用Claizzi现象学分析方法,提炼出患方是酗酒或者精神疾病的患者时、患方多次寻医生或护士未果时、患方对护士的解释沟通和服务态度不满意时等8个情境为护士工作场所暴力高危情境.结论 医院管理层应关注暴力发生的高危情境,针对高危情境制定有效应对策略,降低医院暴力事件的发生率.

  • 2003-2014年我国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文献计量分析

    作者:余艳;隋树杰

    目的:系统回顾2003—2014年我国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文献研究现况,探讨存在问题和今后研究方向。方法在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全文数据库、万方全文数据库,对包含“工作场所暴力”、“医院工作场所暴力”、“医院暴力”和“护士”、“护理人员”关键词的论著、综述、评论性文献进行检索,检索时间为2003年1月—2014年11月。对检索得到的论文进行文献计量分析。结果共有268篇文献入选,其中临床科研型论文(包括调查性研究、实验性研究、质性研究)185篇(69%),综述型论文(包括综述和经验回顾)77篇(28.7%),述评(包括述评、评论、视点等)6篇(2.3%);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相关性文献数量急剧增加,2012年多(19.4%,52/268);研究文献主要来自华南地区(35.6%,68/268),东北地区较少(6.8%,13/268);文献以调查性论文(59.3%,159/268)居多,但缺乏统一调查工具,调查者多采用自行设计问卷(68.2%,75/110),自行设计的问卷信效度不足。结论系统分析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相关文献,文献数量逐年增加,以2012年多,体裁以临床科研型论文为主;但文献的研究方法较单一,以调查性论文为主,内容不够全面,多为现状调查研究,但缺少统一评价工具。因此,建立客观的评价工具,采用不同方法、在不同地区进行多中心研究,是今后护士工作场所暴力研究的重点。

  • 急诊科护士工作场所暴力现状及影响的调查研究

    作者:区秀丽;吴秀琼;陈炎堂

    目的 调查急诊科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现状及其影响,探讨干预暴力的可行措施.方法 在2012年5月至2012年12月期间,采用工作场所暴力调查表、事件影响量表修订版及简易应对方式问卷调查急诊科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现状及暴力对护士的影响作用.结果 65.69%的受访护士在一年内曾遭受到恐吓;33.33%的护士曾遭受身体暴力威胁,暴力以冷暴力(比如语言、眼神等)或者身体施暴为主;72.55%的护士认为偶尔遭受暴力.大部分的护士受轻度至中度的影响,影响程度为中度的护士的消极应对评分比影响程度轻度的护士的评分要高.结论 急诊科是工作场所暴力的高发部门,有必要完善相关制度和流程及设立相关培训,以降低暴力的发生及其影响作用.

    关键词: 急诊 工作场所暴力
  • 广州市急诊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现状

    作者:张艳君;余婷;胡爱玲;温瑞娟;林秋萍;余娜

    目的 描述广州市急诊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现状.方法 采用描述性研究的方法,运用便利抽样,调查广州市5家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急诊科工作至少1年的护士143名.结果 ①广州市急诊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总体发生率为86.7%,言语暴力是主要形式;②工作场所暴力可发生在各个班次,以前夜班和正常白班居多;主要的发生地点为护士站/分诊台,其次是注射室/治疗室和病房;施暴者特征为:男性,31~40岁;③发生暴力的主要原因是:施暴者素质太低、施暴者粗暴无礼、候诊时间太长、施暴者饮酒及不合理要求被拒绝;④急诊护士在遭受暴力时的主要应对措施有:耐心解释、忍让回避以及求助保安和同事等,25%会报警,仅0.8%争锋相对;⑤急诊护士在遭受暴力后产生委屈、气愤、工作热情下降、精神无法集中以及转行等负性情绪,甚至有人产生自杀念头.结论 急诊护士面临的工作场所暴力情况日益严峻,应引起充分重视.

  • 抽血室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现状调查

    作者:陈丽云;陈娇燕;王玲

    目的:了解抽血室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情况。方法采用便利取样法,选取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海南5家三甲医院抽血室的122名护士为调查对象,采用工作场所暴力量表调查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发生率。使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在过去一年中遭受过工作场所暴力的护士高达71.3%,其中辱骂、威胁、骚扰性语言、性袭击、无损伤躯体攻击、轻度损伤躯体攻击、明显损伤躯体攻击、造成严重后的躯体攻击的发生率分别是71.3%、46.7%、31.1%、5.7%、18.9%、8.2%、3.3%、0.8%。结论抽血室护士遭遇工作场所暴力发生率高,甚至造成严重后果;工作场所暴力对护士心理、生理造成巨大伤害;心理暴力发生率高于生理暴力,需重视心理暴力对护士的消极影响;有必要对护士进行关于预防工作场所暴力的相关培训。

  • 护士离职意愿与工作场所暴力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白芳

    目的 探讨护士离职意愿与工作场所暴力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问卷调查方法,调查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100名注册护士的离职意愿和工作场所暴力现状,并分析相关性.结果 离职意愿总分为17.25分,68.37%的护士遭受过工作场所暴力,护士离职意愿与工作场所暴力中的语言攻击、威胁、性袭击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轻度和明显损伤的躯体攻击呈显著相关(P<0.01);工作场所暴力频次越高,离职意愿越高.结论 护士离职意愿与工作场所暴力呈显著相关.因此,预防和有效的干预工作场所暴力,可降低护士的离职倾向,稳定护士队伍.

135 条记录 6/7 页 « 123456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