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胸科手术后急性肺损伤与单肺机械通气

    作者:黎阳;黄冰

    急性肺损伤/呼吸窘迫综合征是胸科手术后患者严重的并发症,对患者手术预后有不可低估的影响;在单肺通气过程中,肺组织的萎陷/复张、缺血再灌注损伤和低氧血症均可导致并加重肺损伤.为减少胸科患者术后肺损伤的发病率,了解手术和单肺机械通气过程中肺损伤的病因十分重要.

  • 院前单肺机械通气成功转运重度左胸部创伤1例

    作者:刘刚

    1 病例介绍患者,男,38岁,司机.2008-01-06约14:00因翻车导致左胸部受严重创伤,大量出血.120救护人员到达现场查体:意识不清,呼吸运动浅、慢(R<5次/min),脉搏微弱(P<20次/min),SBP<75 mm Hg,SpO2<65%;唇和肢端发绀,双瞳孔散大,光反射迟钝;左胸壁大面积塌陷,有开放性伤口和反常呼吸运动,伤口及口腔有大量鲜血外溢,右侧胸壁无明显创伤.

  • CO2波形用于评价单肺通气时肺泡及氧合功能的临床研究

    作者:董春山;陆姚;余骏马;卢强;刘齐;吴超

    目的 评价PETCO2监测中CO2波形在单肺通气麻醉期间对肺泡通气及氧合功能的临床指导作用.方法 选择拟在右侧开胸手术患者30例,ASA Ⅰ或Ⅱ级,年龄43~75岁.丙泊酚1.5~2 mg/kg、芬太尼2μg/kg、和维库溴铵0.2 mg/kg麻醉诱导后37~39 F双腔气管导管插管,左侧体位下听诊法证实双肺通气和隔离良好,待手术开胸实施左侧单肺通气后,依次采用预定通气参数(PP)和校准通气参数(AP)两种单肺通气参数设置进行机械通气.单肺通气参数设置包括潮气量(VT)、通气频率(RR)、吸呼比(I:E)和呼气末正压(PEEP);当SpO2≤90%时,双肺持续正压通气(CPAP),再次SpO2≤93%时,双肺CPAP,并依据CO2波形设置校准单肺通气参数,参数设置使CO2波形的形态趋近双肺通气时的CO2波形(双肺通气时的CO2波形作为基础波形).观察并记录单肺通气前、SpO2≤93%时、正压通气后、调整通气参数后的血压(B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 SpO2)和通气参数值.结果 左侧单肺机械通气期间,PP设置的CO2波形与双肺通气明显不同,尤其以CO2波形的呼气相升支和肺泡平台支变化显著;并在较短时间内(18.5±3.7 )min发生SpO2明显下降(SpO2□90%),CPAP纠正后,继续采用PP设置,仍在短时间内(9.6±2.7)min出现SpO2≤93%;采用AP设置,均能够使CO2波形与双肺通气趋近,波形的呼气相升支与肺泡平台支夹角变小,且保持SpO2在正常水平.两种设置单肺通气各项参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2波形对调整单肺通气参数和肺泡及氧合功能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作用.

  • 丙泊酚预处理对单肺机械通气大鼠肺组织血红素氧合酶-1表达的影响

    作者:巴玉峰;冯惠民;李长生;李印;程金华;邢文群;刘宝兴

    目的:研究丙泊酚预处理对单肺机械通气(OLV)时大鼠肺组织血红素氧合酶-1(HO-1)表达的影响.方法: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6组(n=6):对照(C)组,双肺通气(T)组,右侧单肺通气-左肺(OL)组,右侧单肺通气-右肺(OR)组,丙泊酚-右侧单肺通气-左肺(POL)组,丙泊酚-右侧单肺通气-右肺(POR)组.T组插气管导管双肺通气;OL、OR、POL和POR组大鼠麻醉后行右侧单肺通气,POL和POR组大鼠单肺通气1 h前静脉泵入丙泊酚(50 mg/kg).C组大鼠麻醉后,直接开胸取左全肺.T、OL和POL组大鼠通气1 h后取出左全肺,OR和POR组大鼠取出右全肺,行湿/干质量(W/D)比值计算,并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HO-1蛋白的表达.结果:各组大鼠肺组织W/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5.371,P<0.001),OL、OR组大鼠肺组织W/D高于C组(P<0.05).各组大鼠肺组织HO-1蛋白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2.851,P<0.001),T、OL、OR组大鼠肺组织中HO-1蛋白的表达高于C组,POL组高于OL组,POR组高于OR组(P<0.05).结论:丙泊酚预处理可以使大鼠肺组织HO-1表达增加,减轻OLV所造成的组织水肿.

  • 单肺通气过程血中性粒细胞计数和通气后肺组织形态学的改变

    作者:黎阳;彭丹晖;梁锐;黄冰

    目的:研究中性粒细胞(PMN)在单肺机械通气(OLV)导致急性肺损伤(ALI)中的作用;OLV后ALI的发生情况.方法:大白兔12只,随机分为实验组(A组)和对照组(B组),每组6只.A组用过深气管导管插管行左肺OLV,120 min后恢复双肺机械通气(TLV);B组始终行TLV.机械通气前(T0)和机械通气60(T1)、120(T2)、150(T3)、180 min(T4)5个时点采动脉血检测中性粒细胞(PMN)数量.通气180 min后处死动物,取膈叶行病理检查并行PMN计数;分别测量左、右肺湿/干重比.结果:①血中PMN的数量 A组T3 、T4与T0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分别<0.05和<0.01);B组T4与T0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A组病理切片中的PMN计数高于B组(P<0.01);A组右肺切片中的PMN计数高;③A组肺湿/干重比大于B组 (P<0.05).结论:在OLV导致的ALI病理过程中,PMN起到了重要的作用;ALI在OLV时启动更早,损伤较TLV的更严重.

  • 单肺机械通气对兔单肺组织形态学改变的实验研究

    作者:黎阳;彭丹晖;梁锐;黄冰

    目的 研究单肺机械通气对肺组织形态学改变的影响.方法 建立兔的单肺与双肺机械通气模型两组,每组6只动物.动物通气过程中行动脉血气分析;结束机械通气后,取肺组织制作病理切片,并对组织中多形核嗜中性粒细胞(PMN)计数;称量肺组织的湿重/干重比.结果 非通气肺的交换功能在结束单肺通气后已受损;单肺组两肺PMN浸润程度都较双肺组相应肺要严重;单肺组肺组织的肺水含量高于双肺组相应肺.结论 单肺通气较双肺通气更易造成急性肺损伤.

  • 比较单双肺通气对肺叶切除术围麻醉期氧自由基代谢的影响

    作者:黎阳;黄冰;彭丹晖;潘灵辉;阮林

    目的:观察全身麻醉行肺叶切除术患者单肺机械通气(one-lung ventilation,OLV)和双肺机械通气(total-lung ventilation,TLV)不同通气模式下血黄嘌呤氧化酶(xanthine oxidase,XOD)、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活性改变和多形核白细胞(polymorphonuclear leucocyte,PMN)计数,了解OLV行肺叶切除术体内氧自由基代谢的情况.方法: 肺癌行肺叶切除术患者20例,随机分为OLV实验组(A组)和TLV对照组(C组),每组10例.A组在手术开始后行OLV,手术结束恢复TLV;B组在手术开始后一直使用TLV.两组患者分别在术前(T0)、手术开始0.5h(T1)、1h(T2)、2h(T3)、手术结束后1h(T4)、2h(T5)、术后24h(T6)、48h(T7)8个时点采血行PMN计数,测XOD和MPO活性.结果:A组PMN计数升高较B组早,但两组间计数无显著性差异.A组XOD活性在OLV过程中升高,但两组间XOD活性无显著性差异.A组的MPO活性高于B组.结论:OLV较TLV行肺叶切除术围麻醉期有更多的氧自由基生成.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