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右旋美托咪啶对老年胸科手术患者围术期心肌酶及心肌肌钙蛋白T的影响

    作者:葛建云

    目的:观察右旋美托咪啶对老年胸科手术患者围术期心肌酶及心肌肌钙蛋白T(cTnT)的影响.方法:40例患者随机分成右旋美托咪啶组(D组)和对照组(A组).于麻醉前、术毕、术后6、24、48 h采血检查血清肌酸激醇(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 MB)、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及肌钙蛋白T(cTnT)的浓度.结果:(1)两组镇痛效果差异无显著性.(2)A组CK,AST,LDH在术毕及术后均明显高于麻醉前(P<0.05),cTnT在术后均显著高于麻醉前(P<0.01).(3)D组各指标变化与麻醉前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D组的CK、AST在术毕及术后6h显著低于A组(P<0.05),LDH在术后6h显著低于A组(P<0.05),而cTnT在术后6、24及48 h均显著低于A组(P<0.05).结论:右旋美托咪啶用于老年开胸手术患者能有效降低应激反应,减少患者围术期心肌的受损.

  • 不同麻醉方法下胸科手术老年病人术中房颤发生率的比较

    作者:裴路;胡美忠;张贵权;吴敏

    目的 :探讨分析不同麻醉方法下胸科手术老年病人术中房颤发生的比较.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至2016年收治的90例行胸科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患者实施全身麻醉,B组患者实施全身麻醉联合胸椎旁神经阻滞;C组患者实施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对比分析三组患者术中房颤发生率.结果 :A组患者术中房颤发生率为17.24%,B组患者术中房颤发生率为15.38%,C组患者术中房颤发生率为3.70%,从上述结果能够看出,A组和B组患者术中房颤发生率无显著差异,A组和C组患者在术中房颤发生率方面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结论 :相比于全身麻醉方式来说,给予胸科手术老年患者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方式能够显著降低患者术中房颤发生率.

  • TAPPA支气管阻塞管与双腔支气管导管导管在胸科手术单肺通气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比较

    作者:庄科;王俊华;芮鹏飞;秦瑜;朱国栋

    目的 :研究TAPPA支气管阻塞管与双腔支气管导管导管在胸科手术单肺通气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比较.方法 :选取在我院接受胸科手术的患者36例,并分为2组.对照组行双腔支气管导管治疗,实验组行TAPPA支气管阻塞管治疗,使用纤支镜检查确定导管的位置并进行固定.结果 :实验组的插管时间、定位时间、术中肺萎陷优良率以及术后咽喉疼痛等临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插管30min后的PAW指标、单肺通气时的吸气阻力、呼气阻力、吸气平台压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胸科手术实施单肺通气的患者接受TAPPA支气管阻塞管插管,可以促进插管的顺利进行.

  • 单肺通气麻醉在胸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作者:李俊伟

    目的 探讨单肺通气麻醉在胸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本院胸外科收治的7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7例)和观察组(37例).两组均行胸科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双腔支气管插管单肺通气麻醉,对照组采用单腔管单肺通气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心率、血气分析指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开胸时、开胸后30 min、恢复双肺通气时、手术结束时,观察组患者的SBP、DBP、PaO2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HR、PaCO2指标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3.51%)显著低于对照组(27.0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科手术中应用双腔支气管插管单肺通气麻醉效果优于单腔管单肺通气麻醉.

  • 超声吸引刀刀头的使用和保养

    作者:孔平

    自美国于1967年首次将超声吸引探头运用于白内障摘除手术以来,超声吸引刀(又称CUSA )已经广泛地运用于大部分外科手术,包括胸科手术、神经外科、消化道手术、泌尿科手术、骨科手术、妇产科手术、整型手术。和传统手术相比:超声吸引刀(又称CUSA)不但能够减少术中出血量,而且缩短手术时间。更重要的是能够安全切除以往认为危险的、不可能切除的肿瘤组织。同时避免了残留癌细胞种植的危险,对术后肿瘤复发率的减少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CUSA性能稳定,操做方便,使用时无噪音,无异常气味,能较好裸露和处理肝内管脉,可清楚显示断面的各种管道,从而安全结扎,出血少,一般无需阻断肝门,尤其适合肝脏深部和肝门区一些较大管道的解剖。

  • 七氟醚麻醉对老年胸科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

    作者:曾渊;杭博;李潇;张蓬勃

    目的:研究并探讨七氟醚麻醉对老年胸科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100例老年胸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计算机随机序列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丙泊酚静脉麻醉,观察组患者采用七氟醚吸入麻醉。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的睁眼时间、呼吸恢复时间、吞咽反射恢复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并对比两组患者麻醉前与麻醉后6 h的 MMSE评分、词语记忆能力、简单计算能力、图片记忆能力。结果手术后,观察组的睁眼时间、呼吸恢复时间、吞咽反射恢复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较对照组均明显缩短( P<0.05);与麻醉前相比,观察组患者麻醉后6 h的MMSE评分、词语记忆能力、简单计算能力、图片记忆能力均明显降低( P<0.05),且较对照组麻醉后均明显较高( P<0.05)。结论老年胸科手术患者术中采用七氟醚吸入麻醉,可有效减轻对患者手术认知功能的影响。

  • 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治疗肺结核球及胸膜结核球24例

    作者:唐际富;许建荣;韦鸣;廖勇

    肺结核球及胸膜结核球胸外科治疗方法各有不同,一般多采用标准的后外侧切口,随着摄像技术,光学技术和内腔镜器械的应用,电视胸腔镜手术作为全新的手术治疗方法,已广泛应用于胸科手术,与传统开胸手术相比较,具有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等优点,这些优点在肺结核球及胸膜结核球手术中也有明显体现.我院于2001年12月-2005年6月间,应用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治疗肺结核球及胸膜结核球24例,治疗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 支气管堵塞器在胸科手术麻醉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曹维福

    目的:探究在胸科手术麻醉中采用支气管堵塞器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1年10月至2014年10月的80例胸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采用双腔气管导管治疗,观察组采用支气管堵塞器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插管定位时间、一次性插管成功率、插入导管前后血液流动变化以及手术后24小时患者出现声音沙哑、咽喉疼等不适现象的发生率;两组患者插入导管后,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心率比插管前均有上升,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观察组患者上升的幅度高于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患者24小时后出现声音沙哑、咽喉疼等不适现象的发生率高于观察组。结果:观察组的一次性插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对照组的插管时间长于观察组(P <0.05)。结论:在胸科手术麻醉中采用支气管堵塞器不仅安全可靠,而且还可以有效地提高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单肺通气麻醉的护理

    作者:陈姝妤

    目的:探讨双腔管支气管插管行单肺通气麻醉在胸科手术的护理配合.方法:对宣城市人民医院2007年5月至2010年8月间施行单肺通气麻醉的胸外科手术病例共计357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并分析术前准备、术中、术后的护理及并发症的预防.结果:357例患者行双腔管支气管插管单肺通气麻醉顺利,胸外科手术均获成功.低氧血症、低血压等并发症经及时处理和精心护理均得到纠正和康复.结论:随着现代护理的不断发展,对手术室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手术室护理不仅仅是配合手术为主的单纯技术操作,而是在手术室的工作内容和程序中充分体现临床科室普遍实施的“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作为手术室护士应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义务感、娴熟的技术及敏捷的应急能力,在麻醉过程中做好护理配合,术前充分准备,术中保持良好的双肺隔离,加强气道管理和围手术期监测与护理是保证手术成功、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 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用于冠心病人胸科手术的临床观察

    作者:胡晓明;朱怀玉;陶升鹏

    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是冠心病胸科手术围手术期和术后早期的主要并发症之一;也是冠心病人非心脏手术术中和术后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

  • 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用于ICU胸科术后患者机械通气的效果

    作者:张雪峰;石源;何喜军;徐佳宁;王渊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用于胸科手术患者机械通气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50例ICU胸科手术患者,行机械通气治疗,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0.5ug/kg/h,观察组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0.7ug/kg/h.记录两组清醒时间和拔管时间,比较两组拔管即刻、拔管后5min的Rike镇静、躁动评分以及平均动脉血压(MAP)、心率(HR)变化,记录拔管后15min、1h、2h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结果:两组清醒时间和拔管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拔管即刻、拔管后5 min的Rike镇静、躁动评分以及血压、心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拔管后15min、1h、2h 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0.7ug/kg/h用于ICU胸科术后患者机械通气的效果较优.

  • 麻醉苏醒期手术躁动患者使用音乐疗法的护理观察及效果评价

    作者:杨莉娜;刘丽娜;葛玉红

    目的:探讨全麻苏醒期实施音乐干预的价值和意义.方法:收治行胸科手术患者84例,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在麻醉苏醒期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试验组在麻醉苏醒期给予音乐干预.结果:试验组患者干预后各基本生命体征的改善情况和对照组相比更趋稳定(P<0.05);试验组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总发生率和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结论:胸科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实施音乐干预,能够明显降低患者躁动反应发生率,维持基本生命体征的相对稳定.

  • 右美托咪定联合瑞芬太尼在胸科手术麻醉中的应用分析

    作者:刘章良

    目的:分析右美托咪定联合瑞芬太尼在胸科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64例择期全麻下接受开胸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接受瑞芬太尼、七氟烷联合丙泊酚进行静吸复合麻醉的32例设置为对照组,将接受右美托咪定、七氟烷联合瑞芬太尼进行静吸复合麻醉的32例设置为观察组,观察并对比两组麻醉效果情况.结果:两组在不同时间点时心率、平均动脉压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抑制,且在T2(插管即刻)时间点时抑制效果显著(P<0.05);观察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在苏醒时间方面,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胸科手术中采取右美托咪定联合瑞芬太尼进行麻醉诱导,可确保血流动力学处于稳定状态,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低,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 七氟醚联合异丙酚用于胸科手术单肺通气患者麻醉中的效果观察

    作者:赵明辉

    目的:探讨七氟醚联合异丙酚用于胸科手术单肺通气患者麻醉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胸外科手术单肺通气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七氟醚麻醉,观察组给予七氟醚联合异丙酚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结果:T1、T4时间点,观察组HR、MAP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3时间点,观察组SaO2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醚联合异丙酚用于胸外科手术单肺通气患者的麻醉效果良好。

  • 超声引导下区域阻滞在胸科手术后镇痛的临床应用进展

    作者:许晴雯;占乐云;马会芹

    胸科手术后疼痛常常不利于患者术后恢复,有的甚至发展为慢性疼痛,长期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对胸科手术患者实施术后镇痛很有必要.由于超声引导下区域阻滞安全性高,效果确切,在胸科手术的术后镇痛中应用越来越广.本文就超声引导下区域阻滞在胸科手术后镇痛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为胸科手术患者实施更加安全及有效的术后镇痛提供依据.

  • 无痛康复不是梦——术后镇痛10问

    作者:毛鹏;樊碧发

    1.什么是手术后疼痛?手术后疼痛简称术后痛,是手术后即刻发生的急性疼痛,通常持续不超过7天.在创伤大的胸科手术和需较长时间功能锻炼的关节置换等手术后,有时镇痛需持续数周.术后痛是由于术后化学、机械或温度改变刺激伤害感受器导致的炎性疼痛,如果不能在早期被充分控制,则可能发展为慢性疼痛,其性质也可能转变为神经病理性疼痛或混合性疼痛.

  • 电针对胸科手术后镇痛的临床研究

    作者:周民涛;李毓;韩学昌;邢群智;王亦瑶;董旭;常俊晓

    目的:探讨电针针刺"内麻点"与内关穴在胸科手术围术期镇痛的临床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择期行食管癌根治术全麻患者60例,按手术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单纯行全身麻醉处理,术后行舒芬太尼自控镇痛(PCIA);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分别于麻醉诱导前30 min及术后予电针刺激"内麻点"及内关穴,连续波,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宜,分别刺激30 min.检测针刺前(T1),手术后2 h(T2)、12 h(T3)、24 h(T4)和48 h(T5)时间点两组患者血浆β-内啡肽(β-EP)、5-羟色胺(5-HT)和前列腺素E2(PGE2)的含量.手术过程在脑电双频谱(BIS)保持同等状态下(50~60之间)记录术中麻醉药的用量.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T2、T3、T4和T5时间点患者的疼痛程度,并记录各时间点疗效等级评定和安全等级评定.结果:①术中瑞芬太尼总用量观察组少于对照组[(1.83±0.56)mg vs(2.54±0.62)mg,P<0.05].②观察组患者在T2、T3、T4时间点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均P<0.05).③观察组血浆β-EP含量在T3、T4、T5时间点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均P<0.05),血浆5-HT和PGE2含量在T2、T3和T4时间点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均P<0.05).④观察组术后2 h、12 h、24 h镇痛优良率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⑤观察组安全等级1级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内麻点"和内关穴能为胸部手术提供安全有效的术后镇痛,并可减少术中镇痛药用量,其机制可能与电针刺激能增加内源性β-EP产生和抑制炎性介质5-HT和PGE2的释放有关.

  • 术前加强口腔护理管理干预对糖尿病病人胸科手术肺部感染的影响

    作者:洪赛赛;单萍;丁帅

    目的:探讨前加强口腔护理管理干预对糖尿病病人胸科手术肺部感染的影响.方法:120例糖尿病胸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术前生理盐水漱口)和观察组(术前口腔护理管理干预),每组各60例,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咽痛、咳嗽、咳痰症状发生率,咽痛、咳嗽、咳痰症状消失时间,咽拭子阳性率、痰培养阳性率,以及术后肺部感染、二重感染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咽痛、咳嗽、咳痰症状发生率均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咽痛、咳嗽、咳痰症状消失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咽拭子阳性率、痰培养阳性率均明显降低,术后肺部感染、二重感染发生率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术前口腔护理干预能够降低糖尿病胸科手术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术后预后质量.

  • 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与单纯全麻在胸科手术中的应用比较

    作者:冯兴龙;杨影

    胸科手术具有创伤大,机体应激反庆强烈,手术时间长,术后疼痛明显等特点,麻醉实施有一定难度.本文就单纯全麻和全麻复合硬膜外阴滞两种方式的麻醉用药量、血流动力学、术毕拔管时间、术后镇痛情况进行比较,旨在探讨哪种麻醉方式更为适合胸科手术.

  • 老年患者开胸手术后早期膨肺治疗对机械通气时间影响的研究

    作者:邱静;区洁芬

    目的 探讨胸科手术后早期膨肺的效果.方法 将80例胸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实验组40例,实验组在通气期间每隔30 min予成人呼吸囊进行膨肺疗程1次,12~15次/min,直至拔除气管插管.对照组按原常规处理,即使用呼吸机商至患者清醒后自主呼吸有力,再停用呼吸机及拔除气管插管.对两纽患者在上机时间、带管时间、膨肺后血气分析参数的变化进行对比.结果 膨肺后的手术患者平均上机时间为(3.6±0.6)h,带管时间为(4.2±0.88)h,较对照组时间缩短(P<0.05).膨肺时患者无明显不适,血氧饱和度有所上升,心率、血压无明显变化,血气分析肺功能参数实验组氧分压较常规组稍高.结论 早期、定时地对胸科手术患者进行膨肺治疗,能显著缩短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及带管时间,减少患者的痛苦及减轻医疗费用.

347 条记录 1/18 页 « 12345678...171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